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docx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二零零四年.二月
裴菁
绪论
外国古代建筑史学习内容结构框架回顾:
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
爱琴文化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欧洲中世纪(拜占庭)
文艺复兴(巴洛克)
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
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内容框架:
(近现代建筑史以产业革命为限来划分)
十八十九世纪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欧美国家对新建筑的探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建筑运动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二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需要明确的一点:
近现代建筑史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等
概述
1.人类世纪通史划分方法与世界建筑史划分方法的不同
人类世纪通史划分方法:
近代: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
1917----今
世界建筑史划分方法:
以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分界点划分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2.近现代建筑史发展初始时期的社会概况
人类史发展概况
建筑史发展概况
3.对于近现代建筑史发展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建筑结构技术
4.近现代建筑史学习时间脉络与框架的掌握
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
特点:
工业革命后大城市恶性膨胀,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了新的矛盾。
第二阶段:
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
特点:
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也是过渡时期。
第三阶段: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点:
建筑与科学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然而西方建筑思潮却极为混乱。
前两个阶段为是近代建筑范畴,后两个为现代建筑史范畴。
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影响(联系以产业革命为界来划分世界建筑史的内容)
生产效率
时间尺度
空间尺度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影响之体现:
(参考《第三次浪潮》)
1.混乱
2.房荒
3.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要求社会出现新的建筑艺术形式
二、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斯曼(G.E.Haussmann)提出的巴黎改建规划
第二节十八、十九世纪欧美国家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一、古典复兴:
(CLASSICALREVIVAL)(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
由于资产阶级对于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
————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
古典复兴包括希腊复兴与罗马复兴
(德)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HistoryofAncientArt)中写道:
古希腊艺术幽美典雅,古罗马艺术雄伟壮丽
1.法国古典复兴——罗马复兴为主
1.)巴黎万神庙(Pantheon1755_1792)
J.G.Soufflot
2.)部雷与列杜的作品
作品特征:
沿用传统建筑元素
使用纯粹的几何形体
将传统建筑元素变形和夸张
伟人博物馆部雷1783年
牛顿纪念碑方案部雷1784年
巴黎维莱特城门列杜1785年
农村公安队宿舍列杜1806年
3.)“帝国式风格”(EmpireStyle)
作品特征:
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
星形广场凯旋门(1808-1836)
J.F.Chalgrin
马德伦教堂(TheMadeleine1806-1842)
PierreAlexandreVignon
2.英国古典复兴——希腊复兴为主
1.)英格兰银行(1788-1833)
SirJohnSoane
2.)爱丁堡中学(1825-1829)
T.Hamilton
3.)不列颠博物馆(1823-1847)
SirRobertSmirke
3.德国古典复兴——希腊复兴为主
1.)柏林勃兰登堡门(1789-1793)
C.G.Langhans
2.)辛克尔(K.F.Schinkel)
代表作品:
柏林宫廷剧院(1818-1821)
柏林旧博物馆(1824-1824)
4.美国古典复兴——折衷主义为主
1.)美国国会大厦(1793-1867)
WilliamThorntonandB.H.Larobe
2.)宾西法尼亚银行(1798)
B.H.Latrobe
二、浪漫主义:
(Romanticism)(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上半叶)
浪漫主义分为先浪漫主义与哥特复兴两个阶段
1.先浪漫主义(英国)(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以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
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
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代表作品:
埃尔郡克尔辛府邸(1777-1790)——模仿寨堡
威尔特郡封蒂尔修道院府邸(1796-1814)——模仿哥特教堂
布莱顿皇家别墅(1818-1821)——模仿印度伊斯兰教礼拜堂
2.哥特复兴(英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代表作品:
英国国会大厦(1836-1868)
SirCharlesBarry
三、折衷主义:
(集仿主义)(Eclecticism)(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
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样式。
(参考第一册书254页内容)
代表作品:
巴黎歌剧院(1861-1874)
J.L.C.Garnier
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1885-1911)
GivseppeSacconi
巴黎圣心教堂(1875-1877)
PaulAbadie
1893年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博览会(折衷主义风格,对美国近代建筑发展以沉重打击)
第三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一、初期生铁结构:
代表作品:
英国塞文河上第一座生铁桥(1775-1779)
AbrahamDarby
伦敦森得兰桥(1793-1796)
巴黎法兰西剧院铁结构屋顶(1786)
VictorLouis
英国曼彻斯特萨尔福特棉纺厂七层生产车间(1801)
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1818-1821)
JohnNash
二、铁与玻璃的结合:
代表作品:
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1829-1831)
P.Fontaine(芳坦)
巴黎植物园温室(1833)——完全以铁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
Rouhault
三、向框架结构过渡:
代表作品:
纽约哈帕克兄弟大厦(五层印刷厂)(1854)
JamesBogardus
芝加哥保险公司十层大厦(1883-1885)
WilliamLeBaronJenney
四、升降梯与电梯:
美国
1853年第一座真正载客的升降机(设计者:
E.G.Otis)
1870年贝德文在芝加哥发明水力升降机
1887年美国应用电梯
欧洲
1867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使用一架水力升降机
1889年艾菲尔铁塔应用水力升降机
五、新建筑类型
1.图书馆
(法)拉布鲁斯特(HenriLabrouste)
代表作品:
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1843-1850)——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1858-1868)
2.市场
1824年巴黎马德伦市场
1835年伦敦杭格尔福特鱼市场
3.百货商店——最先出现于19世纪的美国
1845年纽约华盛顿商店(外观仍保持着仓库形象)
1876年费城王纳玛克尔商店
1857年纽约百老汇路与伯鲁姆街转角商店
1876年巴黎廉价商场(工程师埃菲尔)
——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的具有全部自然采光的百货商店
4.博览会与展览馆
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博览会
水晶宫(CrystalPalace)
设计者:
帕克斯顿(JosephPaxton)
1889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埃菲尔铁塔(EiffelTower)
机械馆(跨度115米)
第四节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矛盾的探索(不讲)
思考题:
为什么十八十九世纪的时候工程师在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比建筑师更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一节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自己看书)
第二节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
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德)辛克尔
(德)散帕尔
(法)拉布鲁斯特
探求新建筑的建筑师作品特征:
新建筑的特征体现:
1.纯熟使用传统建筑元素1.强调工业化的生产;
2.敢于变化创新2.注重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3.注重功能3.注重建筑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二、工艺美术运动(ArtandCraftsMovement)
——产生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
代表人物:
莫里斯与拉斯金
代表作品:
红屋(RedHouse)(“田园式”建筑思想的体现)
1.工世美术运动的社会基础
·技术方面的原因:
工业革命之后,快的生产速度与大的市场需求导致大量粗造滥造产品出现。
·社会方面的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贵族政体的覆灭,手工业阶层亦随之消失,导致实用艺术品艺术性降低。
2.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
·热衷于手工艺效果与自然材料之美,反对大机器工业粗制滥造;
·主张制造精美的手工家具,提出统一、合谐的构图艺术规律。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摆脱古典建筑形式的羁绊。
3.工艺美术运动实例
红屋(redhouse)
·红屋是将建筑功能材料与装饰的完美结合
·红屋平面布局根据需要布置为“L”型,使用不对称形状
·外墙处理不加装饰材料,直接使用当地红砖
·整体建筑外表敦实、内部舒适
4.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性
·把机器看作是一切文化的敌人,违反了社会发展潮流
·主张用手工艺作坊形式,但因成本太贵,无以推广
三、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
——产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比利时布鲁塞尔
代表人物:
凡.德.费尔德与霍尔塔
代表作品: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1893)
1.新艺术运动在德国——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
代表人物:
贝伦斯(Behrens)
奥别列去(JosephOlbrich)
恩代尔(Endell)
代表作品:
慕尼黑埃维拉照相馆(1897-1898)
慕尼黑剧院(1901)
路德维希展览馆(1901)
2.新艺术运动在英国
代表人物:
麦金托什(CharlesRennieMackintosh)
代表作品: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
3.西班牙建筑师戈地(AntonioGaudi)
代表作品:
米拉公寓
圣家园教堂
古尔(桂尔)公园
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
(一)奥地利维也纳学派(VieneseSchool)
代表人物:
瓦格纳
代表作品:
维也纳地下铁道车站(1896-1897)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1905)
(二)分离派(Secession)
代表人物:
奥别列去
霍夫曼
代表作品: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1898)
建筑艺术主张:
见课本41页
(三)奥地利维也纳路斯(AdolfLoos)
建筑主张:
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装饰就是罪恶”
代表作品:
维也纳斯坦纳住宅(SteinerHouse1910)
(四)荷兰建筑师贝尔拉格(H.P.Berlage)
建筑主张:
痛恨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Purify)”
代表作品: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898-1903)
(五)芬兰建筑师老沙里宁(ElielSaarinen)
代表作品:
赫尔辛基火车站(1906-1916)
第三节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和赖特的草原住宅
一、芝加哥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兴起:
·南北战争后取代南部的圣路易斯市;
·城市化进程
·1873年芝加哥大火
2.芝加哥兴盛时期:
1883-1893
·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与箱形基础
·沙利文(LouisHenrySullivan)提出“形式随从功能(FormfollowsFunction)”
3.芝加哥代表人物:
创始人詹尼与代表人物沙利文
4.芝加哥学派建筑作品:
(以高层办公、公寓及旅馆为主)
·初期创始人工程师詹尼(WilliamleBaronJenney)代表作品:
1879年第一拉埃特大厦(七层货栈砖墙与铁梁柱的结合)
1883-1885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十层大厦(框架结构,复古外观)
·理查逊(H.H.Richardson)建筑作品:
1887年马歇尔·菲尔德百货批发商店(砖石承重外观简单明确)
·伯纳姆与鲁特(BurnhamandRoot)建筑作品:
1891年蒙纳诺克大厦(最后一栋砖石承重建筑)
1892年卡匹托大厦(折衷主义思想体现)
1890-1894年瑞莱斯大厦(框架结构外观显示出透明性与比例的纯净)]
·荷拉伯特与罗许(HolabirdandRoche)建筑作品:
1894年马奎特大厦(“芝加哥窗”)
·沙利文建筑作品:
1899-1904年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芝加哥学派代表建筑)
1895年布法罗信托大厦
·其他建筑作品:
1891年大北方饭店
1911-1913年纽约渥尔华斯大厦(高层建筑法规的体现)
5.芝加哥学派的进步意义与局限性(见课本47页)
二、赖特的草原住宅(后面章节详细讲解)
思考:
回顾西方古代建筑结构体系发展脉络。
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
第四节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一、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过程:
古罗马
中世纪失传
近代工业革命之后出现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成为二十世纪新建筑的标志
二、近代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年英国艾地斯东灯塔
混凝土的成分是:
石灰、粘土、砂子、铁渣
年英国生产出胶性波特兰水泥
年混凝土作为铁梁的填充物
年法国园艺家蒙涅以钢丝网与水泥结合试制花钵。
从而启发拉布鲁斯特以交错的铁筋和混凝土加建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拱顶
年钢筋混凝土最早在法国和美国发展
·建筑师埃内比克于19世纪90年代在布尔.拉.莱因城为自己建造了钢筋混凝土的别墅
·包杜于1894年在巴黎建造了蒙玛尔特教堂——第一座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建造的教堂
6.贝瑞(AugustePerret1874-1955)
代表作品:
·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1903年)
·巴黎庞泰路车库(1905年)
·爱斯德尔服装工厂
7.嘎涅
·嘎涅“工业城市”假想方案
假想城市的市政厅、集会厅、中央铁路车站
8.一战期间在法国巴黎近郊奥利建造的飞船库(1916年)
9.瑞士工程师马亚(RobertMaillart)
瑞士多座钢筋混凝土桥梁
苏黎世第一座无梁楼盖车库
第五节德意志制造联盟
德意志制造联盟:
1907年由德国的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了全国性的组织。
目的:
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期达到国际水平。
代表人物:
彼得.贝伦斯
格罗皮乌斯
代表作品:
透平机车间(1909年)彼得.贝伦斯
法古斯工厂(1911-1916年)格罗皮乌斯和梅耶
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1914年)格罗皮乌斯
贡献:
·在德国做了大量传播现代主义运动思想观点的工作;
·使西方社会对新建筑的探求由个别试验走向为社会所普遍承认的一种新风格。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一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
与建筑活动概况(自己看书注:
一定要看是理解本章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建筑技术的进展
代表作品:
纽约帝国州大厦(EmpirestateBuilding)
——综合体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科学技术的水平
特点:
钢结构施工;
19个月完成,共102层;
16万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积等等。
第三节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概述:
·折衷主义思潮以美国为中心在欧美国家依然盛行
代表作品:
1909-192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TheCityHallofStockholm)
建筑师:
奥斯伯格(RagnarOstberg)
·革新派不断发展
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一、表现派(Expressionism)见课本61页
特征:
二十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首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
他们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目的是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建筑师则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作品是德国建筑师孟德尔松在二十年代设计的一些表现主义建筑,如1919-1920年建成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二、未来派(Futurism)见课本61-62页
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未来派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们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否定文化与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意大利未来主义者桑.伊利亚绘制了许多未来城市和建筑的设想图;
他们的观点以及对建筑形式的设想对于二十年代甚至二战后的一部分建筑师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三、风格派(DeStijl)与构成派(Constructivism)
(一)风格派荷兰
由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或“要素派”。
蒙特里安用点线面,垂直水平线条,及红黄蓝色块组成绘画
里特维德荷兰乌德勒支住宅由简单的立方体,光光的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成的建筑。
可以说是蒙特里安绘画的立体化。
(二)构成派俄国
特征:
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特别是雕刻,像是工程结构物。
代表作: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充分利用了钢材的抗拉性能)
思想:
用构成来表现,用造型自身的规律,将建筑分解成一些要素,来进行构成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他们的作品不反映客观事物,而是反现实主义的。
但它们所作的试验和探索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的造型设计由启发意义。
第四节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
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参见课本65页)
芬兰建筑师:
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1898-1976)
根据阿尔托建筑思想的发展和作品的特点将其创作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参考刘先觉编写的大师专辑)
一、1923年至1944年:
创作初期阶段,称之为“第一白色时期”
这时期阿尔托的创作基本上是发展欧洲的现代建筑,并结合芬兰的当地特色。
作品外型简洁,多呈白色;内部设计自由。
代表作:
帕米欧肺病疗养院1927-1935
维堡市立图书馆
玛利亚住宅
二、1945至1953年:
创作中期,成熟期,称之为“红色时期”或“塞尚时期”
这时期阿尔托喜欢利用自然材料与精细的人工构件相对比。
建筑外部经常用红砖砌筑,造型自由弯曲,变化多端;并且善于利用地形与自然绿化。
室内强调光影效果,形成抽象视感。
代表作:
麻省理工学院和学生宿舍贝克大楼1947-1948
芬兰珊纳特塞罗城镇中心1949-1952
三、1953至1976年:
创作晚期,称之为“第二白色时期”
这时期阿尔托又回到白色的纯洁境界,
建筑作品空间变化莫测,进一步表现流动感;
外形构图除注重功能因素外,更强调艺术效果。
代表作:
伏克塞涅斯卡教堂1956-1959
德国亚琛剧院1958-1980
芬兰理工学院1961-1964
关于阿尔托参考课本66-68页以及课本270-274页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IAM
1928年在瑞士拉萨尔查兹成立
1933年制定《雅典宪章》
1959年CIAM解体
1948年国际建协组织UIA成立
第五节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
格罗皮乌斯生平:
·1983年出生于柏林,
·青年时期在柏林和慕尼黑高等学校学习建筑
·1907至1910年,在贝伦斯建筑事务所
·1911年格罗皮乌斯与梅耶合作设计法古斯工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特征:
(1)非对称的构图
(2)简洁整齐的墙面
(3)设有挑檐的平屋顶
(4)大面积的玻璃墙
(5)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
·1914年设计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的办公楼(大面积玻璃)
·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
包豪斯
----由一所工艺学校和一所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培养新型设计人材的学校,简称包豪斯。
学校特点:
(1)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实际的工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再加上同工业生产的联系,在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
其特点是: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1925年设计包豪斯校舍
特点:
(1)把建筑物的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有规则的构图手法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1928年,格罗皮乌斯离开包豪斯,之后密斯也曾担任。
·1928至1934年,格罗皮乌斯在柏林,对居住建筑、城市建设、建筑工业化作了研究。
·1934年,法英国设计一些中小型建筑;如英平顿地方乡村学院。
·1937年去美国在哈佛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建筑教育。
·1946年,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创造“协合建筑事务所(TAC)”。
·1949年,合作设计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第六节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生平:
·1887年出生于瑞士,父母是制表业者,少时学钟表技术。
·1908年,在巴黎的建筑师贝瑞处工作,到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受他们的运用钢筋混凝土和工业建筑的影响。
后又从事绘画和雕刻及兴起的立体主义潮流。
·他没有受过正规学派建筑教育,而一直受新思潮影响。
·1917年移居巴黎
·1920年,与新派画家、诗人合编《新精神》,鼓吹新建筑
·1923年,汇集成书《走向新建筑》
中心思想:
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激烈主线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建筑观点:
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的理性学习。
又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的精神的创造,说明建筑师是一种造型艺术家,并把立体主义移植过来,他既是理性的,同时又是浪漫的。
前期的作品偏于理性,后期的作品偏于浪漫主义.
·1926年,提出住宅设计“新建筑的五个特点”
(1)底层的独立支柱;主要使用在二层
(2)屋顶花园
(3)自由的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的立面。
这些在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的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