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居民健康卡及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
《XX市居民健康卡及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居民健康卡及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居民健康卡及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
XX市居民健康卡及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
第一章项目背景
一、居民健康卡简介
居民健康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拥有,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用于身份识别,满足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
居民健康卡具有身份识别、跨机构就医一卡通、基础健康与主要诊疗信息存储、新农合费用结算等四项主要功能,针对居民个人应用、综合医疗机构应用、基层卫生机构应用、新农合应用、金融支付应用等五大应用领域。
特殊人群的应用:
孕产妇产前检查、新生儿疫苗接种,献血人群、高危人群体检及职业病防治。
居民健康卡编码采用居民身份证号,实现患者医疗身份的唯一性。
二、项目背景
居民健康卡的建设按照卫生部的相关标准并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在业务设计上充分体现新农合卡、银行卡、诊疗卡的三卡合一,在卡结构设计上采用一卡双芯的模式。
国家卫生部已在广东省佛山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辽宁省锦州市、河南省开展了全国第一批居民健康卡试点工作。
(二)实施居民健康卡项目,是深化医改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医改的八项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并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区域)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快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
居民健康卡作为卫生信息化平台的核心载体,实现居民跨地区和跨机构就诊“一卡通”。
(三)实施居民健康卡项目,是发挥XX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的需要。
XX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项目正在实施,将于2013年8月完成一期建设任务。
XX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已经覆盖了市直5所市级医院、58所乡镇卫生院、9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85个村卫生所,一期项目完工后将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和影像结果互联互通,为居民健康卡的跨地区和跨机构应用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真正发挥平台的应有作用。
第二章项目目标及内容
一、项目目标
以卫生部颁布的居民健康卡相关标准规范为依据,建立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中心,设计开发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卡管理系统及密钥灌装中心,推进XX市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和使用试点工作,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居民健康卡运行机制与管理体系,为居民健康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建设模式。
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是:
当持卡人进医院看病时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系统或现场进行挂号,可以在借记卡上预授权相关额度,在本次的看病环节中省去多次排队缴费的场景,将借记卡的钱进行预扣(类似于信用卡的预授权),这样避免了病人多次排队,从而缩短病人看病时间,同时,提高了医生就诊率,提高了医院的效益。
二、项目内容
居民健康卡建设总体框架包括国家、省、地市三级健康卡管理平台建设,国家、省两级密钥管理中心,其中本次建设内容为XX市居民健康卡试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卡管理系统及密钥灌装中心。
居民健康卡考虑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发卡5万张,2013年4月-2013年12月,通过技术方案论证,进行软硬件招标采购,建设卡管理系统、密钥灌装中心,并进行发卡,确定几个乡镇进行试点应用,实现银行卡支付、新农合结算等功能。
第二阶段发卡50万张,预计2014年1月-12月完成。
第三阶段发卡50万张,预计2015年1月-12月完成。
发卡面覆盖全部新农合人口,全面实现卡管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动,依托居民健康卡,调用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全面应用。
2016年至2020年为全市户籍人口全部发放居民健康卡。
(一)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建设
依托XX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分为基础服务层、业务服务层和业务层三层。
基础服务层包括系统接口、通信服务、数据存储、安全认证、日志处理、文件传输;业务服务层包括机构管理、备案管理、受理环境管理、卡片管理、终端管理、统计分析;业务层包括医疗卫生业务、新农合业务、金融支付业务及其他拓展业务。
XX市健康卡管理平台负责健康卡的申领、发放、应用、终止等生命周期管理,上级及业务单位数据交互管理,终端管理。
1、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图2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架构图
2、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业务架构
健康卡业务层用于卡管人员执行健康卡的业务操作,如操作员开卡;管理层用于管理为支撑体系运行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机构,如增加某银行作为健康卡发卡行;应用接入层用于管理和处理体系内各医疗、金融机构的接入以及业务交互,如接入某医院支持其验证健康卡有效性和上传诊疗数据;数据交换层用于与同级、上下级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如向卫生部平台上传汇总数据、同步黑名单;监管层用于监管卡体系的运行状况,如发卡情况、用卡情况等。
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业务架构如图3所示。
图3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业务架构图
(二)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
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依托XX市居民健康卡管理平台,提供XX市居民健康卡基础信息采集及业务数据的安全存储与读取功能,并对全省发行的居民健康卡进行应用维护管理,实现居民健康卡管理中心与合作银行、卡商、居民健康卡应用服务提供机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与管理。
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是与健康卡制卡、发卡配套的应用管理系统,它由省卫生厅统一筹资建设,根据应用要求分别在各试点地市部署,最终将卡相关统计数据汇总到省卫生厅,提供省级进行综合监管。
1、制卡信息采集和准备系统
制卡信息采集系统是一套信息采集、报送以及数据生成系统。
它通过省级注册管理中心统一开发后,在地市注册管理中心进行部署,提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健康卡受理点使用。
通过制卡信息采集系统,各级健康卡受理点录入居民的健康卡基本信息,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等人口学信息、也包括居民基本健康摘要信息,例如:
既往史、过敏史以及慢性病史等。
2、数据采集处理
批量采集:
对于健康卡数据采集,工作量最大的是首次的批量数据采集,需要从公安、区域平台、新农合集中式采集大量的数据,经过数据的匹配,形成健康卡数据,用于写卡数据准备。
零星采集:
对于健康卡申办的增量数据,批量数据不完整以及零星的健康卡发放,需要通过日常的数据采集进行完成,通过公安、平台、医保等增量数据,以及利用自行采集或者专业机构采集实现日常数据的匹配,形成健康卡写卡的数据。
3、数据比对处理
数据比对处理系统将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处理,主要包括批量数据比对以及日常数据比对两种模式。
批量数据比对:
批量数据比对主要是通过一次性的批量获取公安数据、平台数据、社保数据等,通过数据比对形成健康卡写卡数据。
批量数据比对主要依照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核对,包括数据长度、类型的核对以及与平台、社保系统数据的比对。
批量数据会产生大量的问题数据,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优化比对规则,不断清洗和处理数据,最终形成符合健康卡要求的数据。
日常数据比对:
日常数据比对主要是对于日常采集、交换的各类数据,通过实时交换、定期采集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比对进行数据的准备。
日常数据比对主要是对于包括自行采集、机构采集、照片数据采集等采集形式的数据进行仔细核对。
4、零星数据采集系统
1)专业机构采集
由于资源和人力的有限,可委托专业机构代为进行数据采集。
采用这样的方式可节省政府机构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但需要对数据采集流程和数据质量严格把关,以保证采集数据的有效性。
可采用抽查,或专人监督的方式来提高数据采集的质量。
2)自行采集
对尚未制2代身份证或居住证的人群没有个人基础信息以及照片信息,可采用自行采集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
可在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学校、银行等网点进行数据的采集工作,数据采集必须制定完整的规范要求,获取的数据必须尽量真实准确。
这样的采集方式耗时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也需要采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
3)照片数据采集
照片数据采集一般包括扫描照片数据的采集以及网点照片数据的采集。
4)扫描照片采集
扫描照片采集通过打印证照粘贴卡,留有一寸/二寸照片的粘贴位置,每个位置均标志有姓名、证件号和相应的条码信息。
在相应位置粘贴照片。
将粘贴完照片的粘贴卡放入扫描仪,将粘贴卡整版扫描录入。
5)定点机构照片采集
定点机构照片采集通过照相网点交换照片数据,通过照片的选择,质量大小调整、自动命名、存放路径、自动头像提取和裁剪参数等设置。
将数码相片导入,系统进行照片自动调整。
对所拍摄数码照片的自动头部提取、自动背景替换、自动对比度调节,解决人像有大小偏差、高低左右偏差、色彩偏差等问题,保证处理后的照片统一、规范,生成电子档案。
5、卡申领审核系统
卡申领审核系统是在居民申领健康卡的时候,提供受理机构人员进行相应的审核操作,避免重复申领、黑名单恶意申领等情况出现,减轻省级注册管理中心在制卡时查重剔重的工作压力。
已申领提醒:
通过健康卡基本信息的匹配,对当前申领居民的健康卡申领情况进行查询,并对已领卡居民给予提醒,不予受理申领新卡请求。
黑名单提醒:
通过健康卡基本信息的黑名单匹配,对当前已进入黑名单的居民给予提醒,不予受理申领新卡请求
6、卡运行管理系统
卡管理系统涵盖居民健康卡通过制作申领后,在居民手中进行正式使用过程中的卡各类应用管理和维护等功能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1)卡信息变更
该交易请求由卡管中心前台业务系统发起,持卡人可凭身份证户口本等证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记录卡资料信息变更表,卡管中心收到变更请求,确实无误后更新相应个人资料。
2)卡挂失
卡丢失后可以进行电话挂失或者书面挂失,避免未加密的卡被其他人冒用。
该交易请求由卡管中心前台业务系统发起,主机在接收到交易请求后,将修改数据库中的卡片状态信息为挂失状态,并记录黑名单变更表,卡管中心收到请求,确实后更新黑名单资料。
卡管中心通过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将锁卡信息交换至其他业务部门,将卡的业务功能锁定。
挂失分为正式挂失和临时挂失,其中正式挂失后不能解挂,临时挂失可以解挂,默认在24小时后自动解挂。
3)卡解挂
挂失卡找到后可以解除挂失。
该交易请求由卡管中心前台业务系统发起,主机在接收到交易请求后,将修改数据库中的卡片状态信息为正常状态,并记录黑名单变更表。
卡管中心接收请求,确实后更新黑名单资料。
卡管中心通过公共交换平台将解锁信息交换至其他业务部门,对卡进行重新关联,重新激活。
4)卡补发
卡遗失、卡损坏等等情况造成卡无法使用的,可以申请补发申领新卡。
该交易可由卡管中心前台业务系统或其他业务主机提交,卡管理系统将更新卡片状态为换卡,并增加换卡记录表中的记录,以便供发卡系统识别,制做新卡。
卡管中心接收请求,确实后更新卡资料及换卡记录。
5)卡注销
卡注销的操作是在各业务停用的条件下来完成的,卡注销交易在卡管中心前台业务系统提交,系统将修改卡状态为注销状态,并修改相应的各业务应用标志为注销,同时在注销卡记录中增加相应的记录。
卡管中心接收请求,确实后更新卡资料。
6)卡应用密码管理
健康卡出厂前有一个系统内密码,根据业务需求规划,用户可以修改相应的密码。
当用户输入错误超过一定次数,卡将被锁死。
建议开始的时候,通过人工窗口来修改密码,在一定条件下,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站进行密码修改。
7、认证管理系统
省级注册管理中心向卫生部申请国家密钥以及省级密钥,再根据省级密钥生成对应试点地市的地市级密钥。
由于制卡发卡环节由省级注册管理中心(省卫生厅)统一管控,三级密钥一般由省级统一管理和维护。
在制卡环节进行加载,并在综合监管的其他系统开发时加入认证环节。
8、卡监管系统
健康卡监管系统是一套由省级注册管理中心开发,由各级注册管理中心分级查询和使用,了解健康卡使用情况、应用情况以及相应统计。
1)黑名单管理
对于健康卡恶性应用、非常规操作等行为,由各应用单位进行行为监控和记录,形成黑名单。
部分或全部禁止健康卡的应用功能
2)卡片管理
健康卡的全程制作中包括半成品卡、成品卡、坏卡以及测试卡。
系统内部管理中对于各类卡都需要分类登记,包括卡号及数量,最终追溯每张卡的全生命周期。
3)设备管理
健康卡的设备管理主要包括对相应设备的采购登记、使用管理、报废管理等等。
4)卡运行跟踪与监管
根据卡运行的全流程,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监管指标,可以包括制卡数量、制卡进度、发卡情况、卡状态分析、卡使用情况以及从银行获取的卡余额汇总等。
第三章总体规划
考虑到XX市居民健康卡先从统一全市就诊卡的角度和新农合的看病结算进行相关应用,所以采用是急用先行的模式建设,未来有了三级平台,就能够支撑居民健康卡的全省“一人一卡,一人一档,卡档关联,服务一生”的目标,同时,三级平台与全省医疗机构形成数据共享,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共享,避免了过度医疗与重复检查,从而降低了病人的看病费用,同时,减少了排队时间,提高了医生的就诊率,提高了医院的效益,所以,发行和使用居民健康卡是个合作共赢的格局。
(一)总体架构
根据卫生部要求,居民健康卡部、省、地市三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级建设,根据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特点,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将以市级区域平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数据的采集、交换、共享及健康卡的应用。
(二)功能设计
1、业务功能架构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等文件,居民健康卡业务功能架构如下图:
居民健康卡具有4个基本功能:
身份识别,跨机构、跨区域服务,数据存储,结算和金融功能。
医院是居民健康卡应用的主体,将医院就诊卡、与银行金融卡有机的整合起来,发挥其相应作用。
实现几卡合一后,对医院:
将大大优化医院就诊流程,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
对居民:
方便居民异地就医和结算;实现病人就诊资源共享,有助于接诊医生了解居民病史和所做检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检查,减轻居民负担。
为区域化病人医疗资源共享,为建立广大居民的终身健康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居民健康卡介质为双芯片卡,它将居民身份识别信息、基本就诊信息与银行金融功能写入卡内,在医院各个环节中完成相应功能。
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对居民健康卡业务进行分级管理的应用系统,为注册管理中心提供全面的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功能,涵盖居民健康卡相
关机构管理、居民健康卡管理、居民健康卡SAM卡管理、生产单位及产品备案管理、统计分析、权限管理等方面功能。
2、基础功能应用
1)身份识别
身份识别就是通过居民健康卡,可以在居民基本信息库中定位出代表居民真实身份的记录,以此得到居民其它相关信息。
建立个人身份编号是识别个人身份的有效手段,通过有关部门多年努力,公安部门已建立了居民身份证管理系统,为每个人发放了二代身份证,并为此建立了庞大管理体系。
⏹居民健康卡建立原则
卫生部在《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中已明确提出居民健康卡的卡号采用公民身份号码。
⏹查询定位方法
在实际查询过程中使用逐步过滤的定位手段。
普通居民:
健康卡上具有身份证号。
查询条件:
身份证+姓名+户籍所在地定位。
⏹查询定位数据修改
通过上述分析身份证号与其他证件号码,姓名与户籍所在地为人员定位关键字。
为了防止出现死档,原则上不能修改上述信息。
若确实需要修改,在IC卡上必须保存原信息。
身份证号是通过身份证读卡器读出,不存在修改的可能。
其他信息需要在IC卡上分配原姓名、原户籍所在地(省市县乡)、户籍所在地(省市县乡)字段空间。
⏹居民健康卡数据集扩充
原姓名:
健康卡发放登记时的姓名。
原户籍所在地(省市县乡):
健康卡发放登记时填写的内容。
若证件类型为:
临时卡时,健康档案编号字段填入居民提供“个性化标识符”。
2)区域服务
以居民健康卡为中心的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将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之间形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同时能够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方便群众就医,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卫生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居民健康卡为居民个人、各医疗机构、其他协作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跨区域、跨机构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a)为居民个人提供:
享受跨区域、跨机构的卫生服务(就诊、支付、查询等)、连续的健康信息、全程的健康管理。
b)为医院卫生服务机构提供:
医生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及当前患者相关家属的健康信息,能够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与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资料;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时可以获得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降低重复检查费用;在进行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
全市范围内病人检验单,检查报告的共享和互认;同时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可从电子病历中自动获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业务单位或部门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c)为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提供:
将整个区域所有卫生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业务联动;建立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体系;通过居民健康卡信息数据建立疾病电子监测机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警处理;提高在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医疗救治信息服务和管理职能。
d)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
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保障区内各类人才的健康需求,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区内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利用数据中心和卫生信息平台对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数据进行采集,归并与挖掘分析,提供业务监督与决策支持。
e)其他卫生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供:
药监部门可以通过以居民健康卡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得丰富的药品使用有关数据,可以进行实时在线的不良药物事件的监测,提供用药分析服务等;社会保险部门通过居民健康卡,区域掌握大量健康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医疗整体面貌,进一步辅助和推动医保/新农合业务的开展,并完成审核监督、定点医疗机构布点、医保政策制定或更新等辅助管理;民政系统通过居民健康信息获取女性人群的婚姻信息,并将划定年龄段的已婚女性作为孕产妇保健预备管理对象;民政系统通过居民健康卡获取残疾人群信息,在健康档案的建设中,为该类人群建立残障专项档案、提供残疾康复管理;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借助居民健康卡为中心的信息网络平台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
3)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指对居民健康卡相关应用功能产生的数据进行存储、读写。
居民健康卡信息数据包括基础信息(身份识别数据、卡识别数据、基础健康数据)和个人照片信息两部分。
个人基础信息的采集要求准确,照片信息要求清晰、自然,便于识别。
基础信息与个人照片信息要完成数据匹配,必须形成对应关系。
同时居民健康卡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金融机构系统、健康卡管理中心实现无缝对接,并实时同步居民以下卫生数据信息:
个人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金融数据和其他数据等。
⏹个人健康档案
个人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两部分组成。
⏹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人口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社会信息(户籍、联系方式、婚姻情况等)、亲属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基本健康信息(如血型、过敏史、预防接种史等)、建档信息(建档日期和管理机构)。
⏹主要卫生服务记录
主要卫生服务记录是从居民个人一生中所发生的重要卫生事件的详细记录中动态抽取的重要信息。
它包括:
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预防、疾病管理和医疗服务等。
⏹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是指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由医疗机构创建、保存和使用的,重点针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
主要内容包括:
病历概要、门(急)诊诊疗记录、住院诊疗记录、健康体检记录、转诊(院)记录、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索引、医疗机构信息等七个业务域的临床信息记录。
⏹金融数据
金融数据是指居民在使用健康卡进行金融行为产生相关的数据,主要包括:
余额与电子钱包:
健康卡银行账户余额、医疗保险余额、电子钱包余额信息。
充值记录:
健康卡充值、转账信息。
交易记录:
通过健康卡进行交易、支付信息。
⏹其他数据
由居民健康卡扩展应用产生的数据。
4)金融功能
⏹就医支付
居民健康卡具备金融借记卡功能,居民可以使用居民健康卡的银行卡支付功能进行个人付费部分的支付。
因此居民在就医过程中完全可以用一张卡实现整个就医过程的无现金支付。
⏹预约挂号支付
网上挂号时病人可以使用居民健康卡的银行卡功能实现挂号费的网上支付。
3、密钥管理系统
1)密钥管理系统
密钥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密钥管理策略的制订与维护、系统根密钥的管理与维护、密钥管理业务的规范化。
密钥生成。
通过专用密码设备生成所需密钥。
密钥存储。
密钥管理中心的各类密钥均安全加密存储于硬件载体。
密钥分发。
采用安全协议把密钥传送给用户。
密钥备份。
密钥管理中心支持采用本地逻辑备份、冷备份、热备份和异地备份等措施实现密钥安全备份。
密钥更新。
到期或需要更换密钥时,密钥管理中心依据相应请求为用户生成新的密钥。
密钥恢复。
对称密钥由本级密钥管理中心进行恢复。
密钥归档。
密钥管理中心将到期或撤销的密钥进行归档,依据策略长期保存于密钥库或冷介质,负责安全管理。
密钥管理中心的运行管理。
密钥管理中心的审计、认证、恢复、统计等系统的管理,设计有对管理员的权限控制。
密钥管理中心的安全管理。
密钥管理中心的系统、设备、数据、人员等安全管理,设计有对管理员的权限管理。
2)制卡系统
现场进行制卡发卡的管理系统,与卡管理系统对接。
3)密钥灌装中心系统
包含数据管理模块、卡密钥管理模块、卡灌装管理模块、卡库存管理模块、系统配置模块、灌装报表模块、灌装日志模块、系统接口、安全访问中间件。
4、机构管理
实现对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制卡机构、金融机构的注册登记管理。
1)注册管理中心管理
提供注册管理中心的注册修改、注销功能。
根据属地化分级管理的原则,提供对下一级注册管理中心的列表展示功能,并可以按照行政区域名称、注册时间等关键项进行组合查询。
可查询已选定的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中心的详细信息,包括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负责人等。
提供对注册管理中心清单的打印与导出功能。
注册管理中心信息发生变更后,需要通过部省级数据交换平台将更新后的信息同步到部级综合管理系统。
2)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提供医疗卫生机构的注册、修改、注销功能。
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采取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提供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列表展示功能,并可以按照机构名称、机构性质、机构所属行政区域、机构类别、机构代码等关键项进行组合查询。
查询内容包括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负责人等,同时可以查看该机构所配备的SAM卡、终端等使用情况。
提供对医疗卫生机构清单的打印与导出功能。
支持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导入医疗卫生机构注册信息。
3)制卡机构管理
提供制卡机构的注册、修改、注销功能。
提供对本辖区内承担制卡任务的机构进行管理,可以按照制卡机构的名称、所属行政区域等关键项进行组合查询。
制卡机构需与产品备案数据进行比对。
可查询制卡机构信息,包括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负责人等。
提供对制卡机构情况的分析、结果打印与导出功能。
制卡机构信息发生变更后,需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