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47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docx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docx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

 

2001~2015年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文本

(2001~2015)

AN

C规划文本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2003年8月

目录

第一章导言2

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3

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4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6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6

第六章实施规划措施13

第七章附则14

第一章导言

地质灾害现状

北京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上千年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存在着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北京地区有9个区县32乡镇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多数地区存在潜在危害,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经给当地的生命财产、交通和水利设施、旅游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如:

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滑坡、崩(滑)塌),影响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区县、54个乡镇、200个村庄、6000余户、20000多人、4条国道、2条高(快)速路,3条铁路以及众多电力和水利设施。

1、泥石流

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暴发突然、危害性极大。

北京山区泥石流以延庆县东部、怀柔区中部、密云县北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及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最为集中。

北京地区的泥石流受主干断裂控制,其分布与雨量高值区相吻合,多发育在山体高大、坡陡谷深的坚硬岩石区或软硬相间岩石区,该区末级和二级沟谷或沟谷上游狭谷密布。

泥石流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自1867年北京地区共发生灾害性泥石流27次,1949年以来泥石流灾害造成502人死亡、60多人受伤、7534间房屋被毁。

2、滑坡

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本市的滑坡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怀柔和平谷等地区,均为中小型滑坡,至今已发现10处,其中8处已滑动,2处为潜在滑坡。

滑坡已给交通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并威胁着旅游开发。

3、崩(滑)塌

全市有崩(滑)塌34550处,主要分布在密云北部、怀柔中部及房山大石河等地区。

解放后崩(滑)塌已造成70多人死亡、200多间房屋被毁。

4、矿山地面塌陷

我市矿山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发生在门头沟区和房山区内的煤炭采空区,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塌陷299处、塌陷坑1232个、地裂缝577条、不均匀沉降47处,塌陷造成的山体滑塌84处。

雨季陡降暴雨是地面塌陷的主要促发因素。

人类居住的古老采空区是主要灾害隐患区。

矿山地面塌陷造成对房屋、道路、水力电力设施、林木及耕地的严重破坏,累积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

5、地裂缝

北京地区的通州、平谷、顺义、良乡、德胜门、天坛等地均有发生地裂缝的记载。

唐山地震后北京平原区也出现了许多地裂缝,在通州区西集、郎府、觅子店及潮白河、北运河、温榆河、泃河沿岸地区地裂缝较为发育;昌平区鲁町村温榆河东岸、大兴区采育凤河两岸、顺义区俸伯~焦庄户一带均发育有规模不等的地裂缝,最宽达50厘米,地裂缝带长约2公里,最宽处800米。

北京地区的地裂缝已经造成了多处地基下陷、墙体和河堤开裂现象,使公路、农田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直接威胁着个别村庄的安全。

6、地面沉降

随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面积已达1800km2,形成了东郊大郊亭、朝阳来广营、昌平沙河—东三旗、顺义平各庄、大兴庞各庄等多个地面沉降中心区,中心区最大累积沉降量已近800mm。

沉降区内的工厂、居民楼、地基、地下管道等工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北京市域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首都城市建设,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特编制“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15)”。

规划编制的意义

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2008年将举办奥运会,做好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对建好“新北京”、迎接“新奥运”、提升北京的国际大都市地位,还将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规划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部长令第四号)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国土资发[2001]79号)

(3)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

(4)《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京政发〔1999〕15号)

(5)《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京政办函[2002]103号)

(6)前人的各类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果

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本规划的对象是北京市辖区内各类地质灾害,其中重点灾害类型为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地震灾害的防治规划不列入本规划。

本规划以2001年为基准年,2005年为近期规划年,2010年为中期规划年,2015年为目标(远期)规划年。

规划的指导思想

从北京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

规划的方针

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规划的原则

1.坚持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2.对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面规划,综合规划的原则;

3.规划工作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原则;

4.坚持非工程治理(预防、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5.综合治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6.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平原与山区防治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

山区以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为主;平原区以缓变性地质灾害的防治为主。

各区县应以本规划为依据编制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总体目标:

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行政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测群防体系,对重点地区、重点灾害做到长期监测、及时预报,逐步治理,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和损失。

争取达到固定保护目标(居住区、旅游区和生产单位)遇突发性地质灾害没有人员伤亡,重要建筑物不受地质灾害破坏。

北京市重要地质灾害点见表1。

分阶段目标:

到2005年: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行政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山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做到预防地质灾害不漏一村一户;对重点灾害做到监测、避险、治理有预案、有负责人。

初步建成地面沉降监测网,进一步研究北京地区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提高全民的减灾防灾意识和防治工作中的科技含量。

到2010年: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行政监督管理体系;建成全市地质灾害监测网,为各级政府提供监测预报信息;完善山区群测群防网络;完成全部灾害点的防灾预案;建立全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减灾防灾和决策指挥系统服务;逐步实施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

到2015年:

完成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建立起与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实现总体目标。

表1北京市重要地质灾害点一览表

区(县)

乡(镇)

灾害点名称

主要灾种

密云县

石城镇

石炮沟、山神庙、白庙子、柳棵峪、对家河、廊坊峪

泥石流

冯家峪乡

西口外、分台子、肖家

南化岭、鲇鱼塘、东万车沟、

三十亩地、喇嘛栅子

泥石流

怀柔区

琉璃庙乡

小梁、北大地、得田沟、辛山、辛山西沟

泥石流

怀北镇

段树龄、枣树林

泥石流

渤海镇

铁矿峪

泥石流

汤河口镇

东湾子

泥石流

长哨营乡

东石门

泥石流

门头沟区

清水镇

黄塔村、张家庄村、洪水峪村、江水河村

泥石流

斋堂镇

灵水村

泥石流

雁翅镇

田庄村、苇子水村、竭石村

泥石流

王平镇

南港村

采矿塌陷

军庄镇

灰峪村

采矿塌陷

潭柘寺镇

赵家台村、唐家坟

滑坡、泥石流

门城镇

大峪、城子

采矿塌陷

房山区

大安山乡

刘家洼、曲曲涧、宝地洼、瞧煤涧

采矿塌陷

张坊乡

龙泉寺沟、东关上

泥石流

周口店乡

新房子村

泥石流

南窖乡

大西沟、北窖、三合村

泥石流、采矿塌陷

佛子庄乡

上英水、石板房、大港

泥石流

史家营乡

金鸡台、西岳台、史家营

泥石流、采矿塌陷

霞云岭乡

凉水泉、石板台、大草岭

泥石流、崩塌

蒲洼乡

四合村、堆金台、芦子水

泥石流、采矿塌陷

108国道125公里700米处

采矿塌陷

平谷区

镇罗营乡

玻璃台

泥石流

靠山集乡

黑水湾

泥石流

昌平区

沙河镇

沙河

地面沉降

北七家镇

北七家

地面沉降

延庆县

四海乡

石窑、岔石口

泥石流

黑汉岭乡

楼梁

泥石流

顺义区

南彩镇

北彩

地裂缝

平各庄乡

杨家营~塔河、平各庄

地裂缝、地面沉降

仁和镇

顺义城区

地裂缝

朝阳区

双井镇

八王坟~大郊亭

地面沉降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

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强度、分布状况、发生发展趋势、危害目标(或潜在的危害对象)、发生频率、地形地质条件、气候降水条件及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对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易发区划,本市可以分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缓变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非易发区。

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平谷区镇罗营、密云县墙子路、曹家路、怀柔区云蒙山、喇叭沟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房山区大洼尖,延庆县海坨山一带,总面积6551平方公里。

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崩塌、滑坡。

缓变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平原区的大兴区庞各庄——榆垡、朝阳区来广营、昌平区沙河——北七家、顺义区平各庄附近,总面积3082平方公里。

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面沉降、地裂缝。

除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外的其它地区为地质灾害非易发区,总面积7167平方公里。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总体部署

根据北京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结合生产力布局、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等因素,部署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和重点防治区。

平原区以防治地面沉降、地裂缝为主;山区以防治泥石流、滑坡、崩(滑)塌和矿山地面塌陷灾害为主。

⑴平原地区

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沉降和地裂逢。

这一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首先是要加强行政管理,科学部署地下水开采井位和开采层位,通过高效的全自动监测网络,严密监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甚至必要的回灌、补充地下水,减缓地面沉降;其次,结合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做好以重要经济开发区(顺义地区、亦庄地区、中关村地区、奥运场馆建设区)为重点的环境地质综合评价。

⑵山区

北京山区发育有规模不等的泥石流、崩(滑)塌、滑坡、地面塌陷。

这一地区(尤其是在云蒙山地区、清水河流域和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地质灾害防治应采取避让、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预防措施,加快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程和群测群防网的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

近期(2001~2005年)规划

(一)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

1.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以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为基础,构建区(县)~乡(镇)~村~人的逐级群测群防网络。

2.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本辖区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重要地质灾害点的防灾预案由所在区县政府组织编制。

防灾预案的内容包括:

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