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561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年级:

四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单元教学内容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平均数,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平均分的能力,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对第一学段统计的知识做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这样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类推分析。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课时安排

(1)平均数

(1)(1课时)

(2)平均数

(2)(1课时)

(3)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

(4)综合与实践营养午餐(1课时)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四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平均数

(1)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平均数

课时

1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均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尝试探究,感知基本方法。

(20分钟)

三、应用新知,巩固方法。

(12分钟)

四、课堂总结。

(3分钟)

1.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

2.明确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1.学生集体观察分析统计图的内容。

2.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4.小组交流探究,然后汇报。

①“移多补少”法:

把收集的矿泉水的瓶子多的移给收集的矿泉水的瓶子个数少的人。

②公式法:

就是先求出4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再除以总份数,求每一份是多少。

5.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6.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学生观察统计图,求出平均数,说出从图上还能知道什么。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1.(出示两杯水)现在一个杯子里面的水是600克,另一个杯子里面的水是400克,怎样分才能使每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2.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做个新朋友。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第90页统计图的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4.引导学生探究:

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个数一样多。

5.引导学生独立求出这组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再汇报,师板书:

(14+12+11+15)÷4

=52÷4

=13(个)

6.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求平均数的方法。

 

1.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

2.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四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平均数

(2)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平均数

课时

1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平均数可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有关统计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学会用平均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使学生体会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二、尝试探究,感知基本方法。

三、应用新知,巩固方法。

 

四、课堂总结。

1.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观察统计表,思考问题。

 

1.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汇报探究的方法。

生1:

一组中有一个人的成绩是这组数据中最好的成绩,不能因此就说这个组的成绩最好。

因为每个小组的人数相同,所以可以通过计算小组的总成绩得出结论。

生2:

运用公式法求出每个小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得出结论。

2.先独立探究,再计算,最后汇报:

两个组的人数不同,用总成绩无法比较出哪个组的成绩好,这样比较不合理。

3.全班交流、讨论,然后与师共同总结归纳:

如果两个组的人数不同,用总成绩来比较就不合理,而用平均数来比较就不会受到统计人数的影响。

由此可见,总数并不能完全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平均数却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学生:

因为这两个队的人数不同,所以就不能比较踢毽的总数了,只能比较每队的平均成绩。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的个数是(19+15+16+20+15)÷5=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的个数是(18+20+19+19)÷4=19(个)。

因为19>17,所以女生队的成绩好。

5.与师共同总结归纳: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因此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总体情况。

1.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1.四年级一班分成三组来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9个,第二组投中34个,第三组投中25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

2.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说说怎么做,能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

 

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把黑板上其中一个统计表拿走,再选一个与其人数不同的小组的成绩统计表,引导学生判断用总成绩来比较哪组的成绩好是否合理。

3.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比较方法的合理性。

4.课件出示教材91页例2情境图和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思考:

哪个队的成绩好?

5.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作用。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第3题。

2.小明所在小红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组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小明是否比小红矮?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四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时

1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优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

学会复式统计图。

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探究交流,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

(1)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派出代表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学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5交流汇报。

6.指名回答问题。

7.独立在教材上补充完整。

8.独立观察并汇报。

9.学生进行个人总结。

 

1.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1.欣赏统计图。

2.

(1)独立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2)汇报完成情况,回答问题。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1.老师提出问题。

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和统计相关的内容吗?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和统计相关的内容。

 

1.教师出示教材第95页例3中的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教师设疑。

①在这两个统计图上,你能很快地比较出各组数据的大小吗?

②画两个统计图,你感觉方便吗?

应该怎么办?

③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应该怎样画?

2.小组内讨论解决的办法。

3.各小组出示本组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教师板书课题: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提问: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6.全班汇报交流。

7.组织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8.学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9.比较这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10.总结:

根据数据和纸张的大小,我们要灵活地选择制图方法。

 

1.欣赏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

数学年级:

四年级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本组成员执教人:

课题

营养午餐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营养午餐

课时

1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过程,并能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科学地饮食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

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

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实践应用,设计营养午餐。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欣赏精美的菜肴图片。

2.汇报看到美味的菜肴。

生1:

味道好、有营养。

3.了解如何判断午餐是否合乎营养标准。

生2:

也可以等于2926千焦。

生3:

“不超过50克”是必须小于50克,或者等于50克的意思。

4.认真倾听老师的谈话,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观察图表,交流获取到相关的数据信息。

2.计算并在小组内讨论,判断情境图中的午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B、C搭配不符合标准。

 

1.小组合作搭配合格的营养午餐,一人记录。

2.小组内选出最喜欢的几种搭配方案。

3.各组汇报,统计全班同学最喜欢的搭配方案,完成表格。

4.独立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集体订正。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1.谈话创设情境。

师: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

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

2.课件出示:

菜肴图片。

师:

欣赏精美的菜肴图片,说出此时的感觉。

3.课件出示营养专家叙述营养午餐的要求。

师:

营养专家说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超过”呢?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自主交流)

4.谈话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

饮食与人体健康)

通过欣赏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到饮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搭配饮食才是有营养的。

(板书:

营养午餐)

 

1.课件出示教材101页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图表,从表格中获取了哪些数据信息?

2.组织讨论:

学校今天提供的三份午餐菜谱符合科学的营养标准吗?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搭配合格的营养午餐,每三种菜肴搭配出一份午餐,比一比哪个小组搭配的方案多。

(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各组选出最喜欢的几种搭配方案汇报出来,全班统计。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选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搭配方案,统计并填写表格。

4.组织学生根据统计信息完成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

(1)根据信息,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

(3)对偏胖或偏瘦的同学的饮食习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课后调查了解:

身边同学的饮食习惯,给予他们合理性的饮食建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