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745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docx

《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docx

第四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

第一节公共产品

一、公共产品的特征

二、公共产品的分类

三、公共产品的提供

一、公共产品的特征

⑴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指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

•多增加一个消费者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与质量,即新增消费者边际成本为零(MC=0)

⑵非排他性—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

•技术上,无法将不愿意付款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经济上,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但因排他成本太高而不可能被实施

一、公共产品的特征

纯公共产品: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纯私人产品:

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公共品可变成私人品

——无线电视信号屏蔽

——产权界定

•许多传统上认为的公共品并不严格满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高速公路,拥挤时具备竞争性

•许多传统上不认为是商品的物品具有公共品的特征

——社会信用系统,法律和秩序、诚实

知识、收入分配、政府本身也是公共品

说明

•虽然每个人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相同,但不一定所有人对这种消费的评价都一致。

•公共产品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市场和技术状况。

•私人产品并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

•一种产品的公共提供并不等于要由公共部门组织生产。

二、公共产品分类

(一)按特征强弱不同分类

1、纯公共产品:

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准公共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特征之一

(1)拥挤性公共产品:

具有竞争性但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指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个人从中获得的效益。

如拥挤的桥梁、教室

(2)排他性公共产品:

具有排他性但具有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指效用可以为全社会共享,但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

如教育

二、公共产品分类

课堂讨论

下列哪些是纯粹公共物品或混合公共物品?

国防

道路和桥梁

国家公园和电影院

教育和医疗

电视和广播

自来水

警察、司法消防

污水与垃圾处理

邻居种植的花园

二、公共产品分类

(二)按受益范围不同分类

1、全国性公共产品:

消费者无区域限制(国防外交等)

2、地方性公共产品:

消费者仅限于本地居民(城市基础设施治安公园等)

三、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有效的供给

非竞争性

•意味着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因此而增加社会成本,即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成本=0

•价格取决于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则不应向消费者收费,生产者将不愿意为市场提供这种产品

2、非排他性

•意味着无论消费者是否付费,都可以消费该产品,则非排他性会使“搭便车者”的出现在所难免,即指不自愿付费也可以享受公共产品的人。

•搭便车者的存在,使价格体系失灵,理性的消费者则不愿意付费。

关于搭便车问题

经济学中把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共用品的行为称为免费搭车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公共品不能到达帕累托最有效的供给水平

消费者不愿意诚实地表露其对公共品的边际收益,因为当他低报自己的边际效用时,就可以免费享用公共品。

三、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有效的供给

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有效供给,私人供给常常是缺乏效率的,一般来讲,公共产品如果有效率供给,就必须有政府补助或者政府提供。

一种产品的公共提供不等于要由公共部分来组织生产这些产品。

案例:

公共生产与私人生产

1980-1986年,纽约市花12000万美元在中心公园建一个溜冰场,承包商采用新技术制冰,但技术不管用。

政府花20万美元经费查处出症结,发现需从头开始。

一私人房地产开发商自告奋勇,承诺在当年12月以前以250万的资金完成。

最后,提前三周完工,花费比预算低75万美元。

1991年,芝加哥以私人的拖运公司代替市政府的雇员来拖5万辆废车,一年净省250万美元。

1991年,一家私人公司宣布,对巴尔的摩市民竞技场经过两年的经营,由原来的120万美元赤字已经转亏为盈。

第二节公共产品的均衡条件

一、纯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条件

二、纯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条件

三、准公共产品的均衡条件

一、纯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条件

一、纯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条件

MSC=MSB

MSB=MBA+MBB

所以

MSC=∑MBi

比较

私人品公共品

•面对相同的价格•不同的价格

•不同的数量•相同的数量

•水平相加•垂直相加

私人产品的均衡,在于私人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于该价格下决定的供给量时才能实现

公共产品的均衡,只有在社会成员愿意为公共产品付款的数量等于生产者愿意在某一数量上提供该产品要求的价格时才能实现

二、纯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条件

一般均衡分析的结论:

社会成员消费上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生产上的边际转换率

∑MRS=MRT

三、准公共产品的均衡条件

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不是纯公共品,而是准公共品

准公共产品:

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特征。

例如:

教育

三.准公共产品的均衡条件

MSB=MSC

MSB=MPB+MEB

MSC=MPB+MEB

=p+r

其中,p=MPB(边际私人收益)为私人付费部分

r=MEB(社会边际外部收益)为政府补贴部分

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为了实现经济效率,通常需要政府的介入,参与提供准公共产品。

对于公民可以得到的直接利益,应收取一定的费用,政府只要负担其中具有社会效益的部分即可。

拥挤性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政府税收为资金来源,公共部门经营,收取收益者的费用。

电影院等私人部门提供,资金源于收取的费用及政府的补贴。

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的提供:

私人提供,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政府补贴。

政府部门直接出资经营,市场渠道销售。

第三节外部性问题及其治理

一、外部性的性质

二、外部性对效率的影响

三、外部性的市场解决办法

四、外部性的公共部门解决办法

一、外部性的性质

定义:

一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外部性可能由生产活动产生,也可能由消费活动产生

外部性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负外部性:

对他人造成损失

汽车尾气、噪音

—正外部性:

增加他人福利

研发

二、外部性对效率的影响

当外部性存在的时候,作为经济决策主体决策基础的边际个人成本或收益将会偏离实际的边际社会成本或收益,从而导致经济决策主体基于自身利益作出的决策与社会的要求相背离,从而使资源配置的效率受到影响。

结果1:

实际产量Q>社会最优产时Q*(供给过量)

钢铁厂商会过量生产,因为他不考虑对渔业的污染

结果2:

渔业主的最优选择是Q=0

因为这样对渔业的危害最小

结果3:

Q*对于钢铁厂商和渔业主都不是最优选择,但是是两人能够妥协的最好结果

结果4:

社会最优的情况下,污染是存在的,“零污染”对社会来说是不合意的。

操作中的问题

谁导致的污染

—例如酸雨,很难断定是由哪一家工厂还是自然界的植物活动所导致。

什么污染物是有害的?

—很难区分不同污染物的效应,有些研究认为酸雨的危害很小。

损害的价值是多少?

—很难衡量损害的价值,因为不存在污染物的市场。

有污染地区和无污染地区房价的差别可以作为污染价值的衡量。

三、外部性的市场解决办法

科斯定理

合并

社会习俗

三、外部性的市场解决办法

1、明确产权和谈判:

科斯定理

•外部性引起无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产权

•科斯定理认为,在产权清晰界定和交易成本足够小的情况下,一方就会向另一方付费,从而达到社会效率结果。

•社会效率结果的达到与最初的产权如何划分没有关系。

•明晰的产权制度将有助于使外部性内部化.

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

•当事人人数较少,各方讨价还价的成本很低

•外部性来源很清楚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

科斯定理应用:

举例

大气污染动物保护

三、外部性的市场解决办法

2、企业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尽可能扩大经济单位规模,使任何活动的绝大部分结果都发生在特定单位的内部(社会成本即为私人成本)

•一个同时经营钢铁和渔场的厂商仅仅考虑总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两项产业各自的利润。

•所以,他会考虑增加钢铁产量对渔业造成的影响。

三、外部性的市场解决办法

3、社会习俗

某些社会习俗可以看作是为了使人们对其产生的外部性负责。

例如,关于不乱丢垃圾和不在电影院聊天的公德

四、外部性的公共部门解决办法

1、税收(庇古税)或收费

按照污染排放数量,按比例收费或征税。

罚款和税收刚好等于边际污染成本,即可实现效率,矫正企业的过度生产。

   能否将塑料袋费变为环保税?

    收塑料袋的收费制度是利用经济手段有效控制塑料袋消费需求的一种措施,一些商家采取了此措施后,对减少塑料袋消费量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源头控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来预防环境破坏,而并非在于通过收费来弥补环境治理的成本。

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将收取的塑料袋费用变为环保税收,由相关机构透明管理,并运用于治理与塑料袋相关的环境问题,让消费者明白该费用并非是商家的销售利润,彻底实现“取于环保,用于环保”。

 

四、外部性的公共部门解决办法

2、补贴

对不污染行为进行补贴

补贴数额等于企业治理污染产生的边际外部边际收益,可达到有效治理污染的目的。

2、补贴

存在的问题

第一,补贴会带来高利润,必然会吸引起更多的企业从事这个行业,造成总污染实际上加重。

第二,补贴在道德上也是靠不住的,第三,补贴的最终来源还是政府的税收,因而可能会增加财政负担

四、外部性的公共部门解决办法

3、交易许可证制度

政府按企业上一年排放污染的固定比例发放排放污染物的许可证,并允许企业交易许可证。

当企业治理污染成本高于许可证价格,则愿意购买许可证;否则,愿意售出许可证。

均衡状态是,每个企业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等于许可证市场价格。

政府目的是控制污染总量,同时又实现了每个企业降低污染的边际成本相等。

四、外部性的公共部门解决办法

4、直接管制

政府直接规定各种有污染的产品在生产与使用环节的技术。

如汽车的排放标准、有毒物品的管理标准、对捕鱼及狩猎的限制、禁烟规定等。

管制有较大的确定性和较强的激励去达到标准,但不存在将污染降致标准之下的激励,尽管成本可能很低。

如果存在大量的厂商,政府的管制可能是缺乏效率的。

案例1: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策略

全球变暖(为国际性公共产品)与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有关。

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有两种国际性的策略争论。

一种是各国应采取同样的措施,例如征收碳税(即与燃烧煤气、石油或煤炭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相关的税);另一种是各国应选定同样的目标,例如将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的水平。

讨论:

请对这两种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

思考题

⒈举例说明纯公共产品不同于私人产品的特征及准公共产品的特征

⒉解释下列产品是或不是纯公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