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276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高一政治教案模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_高一政治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几种主要的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以下知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

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外,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辩证关系。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确搞活经济中华民族才能繁荣昌盛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同时,通过对竞争与平等、竞争与法制、竞争与开放的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不仅自己要学法、懂法,做守法公民,同时也要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

  3.市场经济的一股特征

  4.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手段、主要任务。

二、本节的基本观点: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本节的重点、难点: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四、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讲解,要注意对每一特征讲解的侧重点:

  l.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含义、原因、要求;

  2.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含义、原因、作用;

  3.市场经济法制性的含义、原因。

应如何贯彻落实?

  4.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含义、原因。

我们应怎么办?

关于第二节的重点难点分析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从时间上讲,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

商品经济出现,必然出现商品市场,但只有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出现以市场作为资源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侧重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性质,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而市场经济侧重强调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或手段,实质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和方式,市场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必然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二)市场的作用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1、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与商品交换活动在时间空间范围上是一致的,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因而,价值规律也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2、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波动的形式来实际的。

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引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协调生产与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实质就是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的调节作用。

而这一调节作用又是通过价值规律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导致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来实现的。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教法建议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又是需要理解的知识。

所以,首先应该对每个特征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可以通过图表进行记忆。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前面学的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要先复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作用,试着用旧知识推论新知识。

要学会通过材料分析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比如:

随着我国运输市场的逐步完善,铁路系统新事不断:

提出“随到随上,车上买票”,“货主家中坐,收发全国货”等改革措施,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例说明,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铁老大”面对航空、公路、水运的竞争态势,改进服务态度,为货主上门服务,这都是竞争对策。

它们既方便了乘客和货主,又推动了铁路运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于资源配置方式,建议教师运用对比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不同配置方式,导入商品经济—一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优势,概括出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启发同学们讨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2)理解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能力方面:

  

(1)通过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的举例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2)根据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说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之一,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对市场活动进行模拟,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觉悟方面:

  

(1)增强学生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并树立“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意识;

  

(2)通过对竞争与平等、法制、开放三者关系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3)懂得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而奠定以后在经济活动中所必需的法制意识。

三、教学重点: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通过对比、讨论、谈话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育这一指导思想。

  2、充分运用录像、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对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

  录像机、录像资料、投影仪、投影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对于市场,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市场的了解仅限于那些有固定场所的有形市场,即经济学中的狭义市场。

基于学生懂得市场是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因此从这点入手,播放一组录像镜头:

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人来人往的庙会、宾客盈门的商业大厦,电话订货、网上购物、邮购。

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

都在进行买卖或交换。

进而指出只要存在着商品交换关系,就存在着市场;市场不仅有有形市场,还有无形市场。

并让学生分辨出上面六个镜头中,哪些是有形市场,哪些是无形市场,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的概念,并对认识社会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导入注重学生参与,注重联系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效果好。

(二)突出重点设计: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本课的重点。

从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很多人存在着疑惑:

为什么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根本原因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而这一优势的具备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寓抽象道理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更易理解,因此,通过一些模拟活动、资料对比、录像、漫画赏析等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1、平等性

  由学生和老师配合,表演小品《如此买卖》,模拟市场活动。

大意如下:

一工商人员到某处购物,老板点头哈腰,明卖暗送;一年轻学生前去购物,老板满脸不屑,漫天要价。

引起学生思考:

如此买卖合理吗?

为什么?

通过讨论,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

市场交换的当事人身份是平等的,在交易过程中也应该是平等的,这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

  2、竞争性

  播放录像:

火车上,人满为患,坐着的、站着的、蹲着的,挤成一团;小孩的哭闹声、大人的吵骂声,乱作一团。

车厢里是肮脏的,茶桶里是空空的,工作人员的脸是冷冷的……

投影材料:

  

(1)铁路局提出“随到随上,车上买票”;

  

(2)京沪、京哈、京广三大铁路干线提出多发以“夕发朝至”列车为基本框架的列车运行方案;

  (3)某地区准高速铁路在加大发车密度的同时,票价下调10.6%—12.2%;

  (4)《铁老大有动作》——明年推出28条精品旅游线路……各铁路局还将对团体旅行进行价格优惠。

  通过资料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

铁路为何会呈现出前后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联系近年来航空、公路、水运事业迅猛发展的社会实际,不难得出结论:

变化的原因在于竞争。

并进而认识到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以及竞争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从而确立竞争意识。

  3、法制性

  播放录像(边讲解):

这是一场精彩的角逐。

穿红色运动服的是武汉红桃K队,穿蓝色运动服的是上海申花队,双方争夺很激烈。

请看这个镜头,红桃K队的队员将申花队的队员绊倒了,裁判判申花队发任意球。

  引导学生思考:

裁判为什么要判申花队发任意球?

足球比赛还有哪些规则?

如果没有这些规则,足球比赛将会怎样?

从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入手,再引入市场活动,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认识到:

市场经济活动同样需要规则,失去了必要的约束,就不能公平地展开竞争,就体现不出市场经济的平等性。

这样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水到渠成之效。

  

  4、开放性

  欣赏漫画《谁也别想发财》,并思考“想一想”。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达成这样的共识:

保护就其表面效果而言,是保护了地方利益、当前利益,但实际上排除了竞争者,保护了落后,最终也会被社会所淘汰。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要想在竞争中立稳脚跟,不能自我封闭、排斥竞争,必须开放市场、迎接竞争。

  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其内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各个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还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联系:

  

(1)没有平等性,竞争就不能展开;不开展竞争,就无公平可言。

  

(2)法制性是平等性、竞争性的保证,也是平等性的体现。

  (3)开放性是平等性、竞争性充分展开的前提,是法制性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七、教学后记:

  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经济的理解。

使学生的学习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

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课上巩固练习精选:

选择题:

1、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D)

  ①二者的含义不同②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

  ③市场经济不能离开市场④市场不能离开市场经济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百货商场、集贸市场、商品展销会、供销合作社等是(D)

  A、广义市场B、无形市场C、商品市场D、狭义市场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这是因为(BCD)

  A、单一市场调节会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

  B、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C、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

  D、市场反映不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

简答题:

  目前有些地方,当某种商品和资源紧张时,就筑关设卡,权力干预,禁止某些商品、资源外流;当本地商品销售疲软时,则不准外地质优价廉商品流入。

有人认为,这样做也是市场竞争,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1] [2] 下一页

第六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教学目标】

1、识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识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3、理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教时

【教学内容】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2、识记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3、识记理解公在制主体地位及表现;

4、识记理解运用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5、识记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教学重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2、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3、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教学难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2、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3、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预习思考题;

【教学准备】

1、教学投影片;

2、目标检测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目标

1、课堂提问:

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节课开始,我们着重介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3、板书课题

4、出示教学目标

二、引导自学

㈠、布置学生自学课本87至90页,通过自学,能回答以下思考题,大致理清课本脉络结构;

自学思考题

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3、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6、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想一想: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为什么?

7、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什么?

(我们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讨论:

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㈡、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

三、教师导教

㈠、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思考题,分析、梳理教材

第六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

因此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经济。

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想一想: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为什么?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并受国家宏观政策的调节。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我国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什么?

(我们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经济体制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和流通主要由市场调节,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进行配置。

这样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提高素质。

讨论:

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并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节。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需要、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建设资金来源、增加社会财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国现阶段大力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㈡、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板书;

四、目标检测(另附页)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框节内容;

2、完成《伴你学》相关练习;

3、课堂作业:

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2教时

【教学内容】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教学目标】

1、识记《纲要》制定的基本原则;

2、识记‘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3、识记理解未来50年的具体发展目标;

4、识记理解运用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意义;

5、识记理解运用确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具体要求;

6、识记理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教学重点】

1、‘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2、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意义;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2、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大意义;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法指导】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预习思考题;

【教学准备】

1、抄有教学目标及思考题的投影片;

2、目标检测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目标

1、课堂提问: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2、导入新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光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还要有政治、文化方面的发展;

3、板书课题

4、出示教学目标

二、引导自学

㈠、布置学生自学课本90至94页,通过自学,能回答以下思考题,大致理清课本脉络结构;

自学思考题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

3、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前十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意义是什么?

6、如何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7、为什么要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想一想:

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有何重要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㈡、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

三、教师导教

㈠、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思考题,分析、梳理教材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世纪之交,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从21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奋斗目标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次出现,第一次在P80)

5、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前十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二)、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7、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意义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最终体现。

8、如何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①、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必须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同时,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②、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必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

③、为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这几年重点是加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国家一方面增加投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另一方面动员经济发达地区和社会力量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大力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④、在当前,国家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9、为什么要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密度较小,但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想一想:

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有何重要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在政治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