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6784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docx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docx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

主讲:

马佰莲

关于课程名称的一点说明

“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谜”,它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于1964年提出的“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发生”问题,并且引出了一系列新的追问。

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仍然不能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我国既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也缺乏世界一流科学大师。

2005年,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担忧。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李约瑟之谜”与“钱学森之问”,一个是对中国历史的描述,一个是对中国现实的审度,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

关于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包括三层次:

器物、产品;行为、体制;世界观、价值观

狭义的文化:

主要指精神文化

关于科学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科学:

专指自然科学

广义的科学:

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科学文化的基本内涵

两种视角:

一曰从文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

科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人类思想观念的一种形态。

科学文化即科学——

二曰科学的文化。

科学化或科学性的特征,即:

客观性、系统性和精确性

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科学知识(基础)、科学方法(钥匙)、科学思想(支撑)、科学精神(灵魂)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将从中西方传统科学思想比较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初步思考;

通过学习,促进对于中外传统科学文化的初步认识;引导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文化传统的更深层次来思考科学、科学发展乃至文化发展,培养理性批判精神,并提供综合能力的锻炼。

授课方式:

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考核成绩:

读书报告,写小论文,课堂研讨参与

课程内容安排:

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二、国内学者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讨论

三、古希腊自然哲学脉络与西方科学传统的形成

四、中国传统自然哲学演进的脉络,以及李约瑟关于《周易》、“道家”与中国古代科学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观点

五、关于近代东西方社会与近代科学革命的讨论

六、20世纪国内关于科学文化的讨论

七、当代科学文化的内涵、结构及其作用

八、关于如何看中医中药的科学性的讨论

九、“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的进一步思考

总结:

中国科学创新文化建设及未来展望

【阅读参考书目】

刘钝、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陈立夫译/李约瑟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张孟闻编.《李约瑟博士及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

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

李约瑟博士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论文和演讲集》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0.8

[法]莱昂.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美]托马斯.L.金汉斯.《科学与启蒙运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R.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起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美]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0.

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吾淳著《古代中国科学的范型》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

周济著《中西科学思想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尚智丛.《传教士与西学东渐》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栾建军《中国人谁将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以及有关道家、儒家和《周易》的自然观、宇宙观及其和科学的关系方面的论文著作。

李约瑟(JosophNeedham,1900-1995)

引子:

何为李约瑟难题?

1、李约瑟难题(NeedhamThesis)的准确表述:

关于“李约瑟难题”,一般认为是李约瑟在1964年发表的《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提出的,有两种表述形式:

第一、“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取得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得多?

”也就是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曾经有过辉煌,其发达的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原因是什么?

第二,为什么近代科学或者说科学革命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产生。

为什么近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西方兴起?

——这些问题被科学史家称为李约瑟难题

2、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

,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和科学的发展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文化和文化的发展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

怎样看待近代科学技术、当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科学技术?

等等。

1982年在成都召开“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研讨会,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学者对“李约瑟难题”兴趣的肇端。

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一)早期学者对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思考

1、西方耶稣会士最先注意到近代中国科学的落后

意大利利玛窦(1552—1610)于1582年来华,1610年在北京病逝。

西班牙庞迪我(1571—1618)1600年左右来华

1730年,法国巴多明在信中详述了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

2、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学者的讨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少数有识之士探讨了中国在科学方面“落后”的原因:

任鸿隽(1886-1961年)在1915年《科学》创刊号上发表《说中国之无科学的原因》

梁启超(1873—1929)在《清代学术概论》(1920)中提出:

自然科学在中国不发达,乃是国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因袭已久。

早期学者对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思考

化学家王阧(1888-1966)在1922年“中国之科学思想”一文中指出,中国科学不振之原因,不仅是“吾国学者之不知归纳法”,而强调“历史之影响,即专制之影响”。

王阧认为政府的专制、学术(如易经、阴阳五行学说)的专制,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是极大的“摧残”。

1922年冯友兰(1895—1990)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一文中提出,关于中国没有自然科学的原因,主要应由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国人的哲学入手去加以探讨。

3、抗战时期国内学者的探索

1930-40年代,随着科学组织在中国出现与发展,知识界对科学的热情也在增长,关于中国古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一直延续到1949年。

1944年达到一个高潮。

1944年中国科学社创立30周年.10月24-25日,在贵州湄潭浙江大学内举行了中国科学社湄潭区年会。

数学史家钱宝琮(1892-1974)认为,“吾国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中国人太重实用。

德国人魏特夫(1896-1988),在“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中指出:

“中国思想家们的智力,没有用在可以形成机械学体系的各种工业生产问题上面,…….这个远东大国的根本智能,集中到了其他的课题即农业秩序所产生的,及直接和农业秩序有关的或观念上反映着农业秩序的各种课题。

”————主要表现是各种大规模的治水工程和水利工程上的需要。

李约瑟首次出场。

李约瑟作了《中国之科学与文化》的讲演。

——这次参加讨论的学者们,几乎都一致地把中国科学的落后溯因於社会经济制度。

气象学家竺可桢参在《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中指出:

“从战国到汉初,一方面是工商业发达时期,一方面也是中国思想最灿烂的一个时期。

但是,由於汉武帝厉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工商业的发展被扼杀。

1953年爱因斯坦在《西方科学的基础和中国古代的发明》一文中写道: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

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不用惊奇的。

这些发现竟然被做出来了才是令人惊讶的。

”(《爱因斯坦文集》1卷76)

(二)李约瑟其人

1、李约瑟的生平(1900-1995)

英国原名为约瑟夫·尼达姆(JosephNeedham),1900年12月9日生于伦敦的知识分子家庭。

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冈维尔-基斯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师从英国近代生物化学之父霍普金斯(1861—1947)。

他因独立研究探讨神经病的生物化学机制,和生物化学与胚胎学之间的关系工作突出,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双学位。

1924年选为学院研究员,留职母校。

李约瑟1931年出版三卷本著作《化学胚胎学》,成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同时是剑桥大学科学史系的发起人。

1941年当选为皇家科学院院士,1971年选为英国文学院院士(FBA),一人身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科学院的院士起人。

2、李约瑟研究转向的原因

(1)李约瑟与中国三位留学生的结识

1937年鲁桂珍、王应睐和沈诗章三位来到剑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鲁桂珍(1904—1991),出身于医药世家,祖籍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对中国传统科学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交流中,鲁桂珍向李约瑟传递一个信息:

中国古代有不少科学发现与发明领先于基督教文明,激发李约瑟对中国及其科学文化史的兴趣与好奇心。

(2)李约瑟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

李约瑟出生于基督教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画家和作曲家。

李约瑟是一个科学家,同时又笃信宗教,一个英国基督教圣公会礼拜仪式的信徒,同时又是全世界共产主义国家的支持者。

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和社会主义的平等信念,是李约瑟思想的两块重要基石。

俄国十月革命和西方经济大萧条等事件对青年李约瑟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世界科学”或“统一科学”的主张

在李约瑟眼中,所有非西方的文明不再被视为“落后”的,而近代科学不过是众多不同文明中科学知识的总汇。

科学知识就如同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天下神器”,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也不是任何民族的专擅。

近代科学应被看作是来自不同文明的知识聚汇而成的。

(3)李约瑟眼中的中国科学与文明

在李约瑟看来,中国像古希腊一样有巨大科学财富,而且中国古代科学遗产是个绝对的金矿。

他指出,从公元后至1500年漫长时间内,中国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于欧洲和任何其他文明,并决心在后半生全面发掘这个科学金矿,为人类提供一笔精神财富。

他研究中国科学史的目的,首先是澄清对中国科学的疑惑,打破无知,消除误解,还历史本来面目。

另一目的是把人类各个文明都沟通起来,用事实说明各文明的科学有如江河,最终都流归近代科学的大海,而非分道扬镳。

(4)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1.为什么具有系统实验和自然知识假说数学化特征的近代自然科学及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西方兴起?

2.为什么在公元后1500年间,中国发展科学比西方更为有效与领先?

中国都有哪些成就,其贡献如何?

3.为什么中国传统科学基本上处于经验阶段或达芬奇式的水平,而未能自发地出现近代科学或伽利略式的突破及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

以上问题被科学史家称为“李约瑟命题”。

可以说他的中国科学史课题计划就是为回答这些问题而制订的。

按总体规划,全书要写成七大卷、五十章,作十六开本,有的卷再分若干册,总共35册,一千多万字。

(三)李约瑟的工作

1、筹建中英科学合作馆

二战爆发后,李约瑟于1942年作为皇家科学院代表率其他科学家来中国肩负援华使命。

李院士先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继而在重庆筹建中英科学合作馆(Sino-BritishScienceCooperationOffice)。

当时中国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该馆负责向受日军封锁地区的中国科技机构提供科学文献、仪器、化学试剂,传递信息,沟通中外科学技术。

1952年重返中国,此后于1958、1964、1972、1978、1984年及1986年多次偕鲁桂珍博士访华。

每次都会见老友、结交新朋,去各地参观访问、收集资料并作演讲。

2、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科学部首任主席。

贝尔纳1939年发表《科学的社会功能》,书中宣称: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早期对于科学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其后将成为阻碍的因素。

二战后,贝尔纳提出通过社会组织和国际合作可以克服阻碍因素,宣称政府对计划的说明、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公众的承诺,以及充分的国际合作等,将是导致一个更好和更民主的科学的前提。

3、发起组织英中友好协会,并自任会长。

4、1972—1975年任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会主席,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1972—1990年他任剑桥东亚科学史图书馆馆长,改为李约瑟研究所后又任所长。

5、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通史的开山鼻祖和这门新兴学科的奠基人。

——填充了西方汉学中的空白,又弥补了世界科学史中的缺项。

按总体规划,全书要写成七大卷、五十章,作十六开本,有的卷再分若干册,总共35册,一千多万字。

卷一总论,卷二论中国科学思想及科技发展的思想背景。

卷三为数学、天文学及地学,刊于1959年。

卷四物理学及相关技术,分三册,均出版。

卷五化学及相关技术,分十四册,现已出八册。

卷六生命科学及相关技术,共十册,已出前二册。

卷七为全书总结,共四册。

最后还有总索引二册。

这部巨著是他从40年代起至,穷五十多年心力在中国科学史事业中的艰苦劳动结晶,在世界上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证据对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历史总结。

参与完成这项巨大工程写作的,除了李约瑟和鲁桂珍外,还有王铃、何丙郁、席文、罗宾逊、钱存训、白馥兰、黄兴宗、梅泰里、傅汉思、叶山、迪安、卜鲁、卜正民、郭郛等人,是由英、中、美、德、法、加等不同国籍学者组成的“跨国军团”。

李约瑟取得的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教授

◆1983年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5年获中国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奖

◆1990年李约瑟九十大寿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与加拿大白求恩(1890—1939)博士相媲美。

◆1993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名人传记系列之一《20世纪的文艺复兴人》,李约瑟被称为20世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

二、古希腊自然哲学脉络与西方科学传统的形成

(一)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

年代:

公元前800—B.C.400年左右始于泰勒斯,止于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诞生和繁荣对应于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特点:

一是非宗教精神;二是思辨精神

科学与哲学一体化,起因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自然哲学家的职业化:

一门独立而高尚的职业思辨精神

与之比较,印度哲学家从属于僧侣阶层;中国哲学家在官宦阶层

2、古希腊哲学的重大贡献:

发展了抽象的知识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证明的体系。

形式逻辑发达

亚里士多德:

一切科学都是证明科学。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泰勒斯

苏格拉底:

对话辩证法

柏拉图:

理念论和分有说

毕达哥拉斯数学本体论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以个体性为基点,注重逻辑分析——走向定量;以整体性为基点,强调直观综合

亚里士多德集大成:

提出完整的世界体系,建立了一严密的形式逻辑体系

(1)泰勒斯与“水”

泰勒斯(前624--前547),希腊七贤之一,古希腊科学和哲学始祖,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希腊几何学的先驱。

哲学思想:

万事万物都只不过是表象,所有的表象的本原是隐藏在背后的东西。

这个本原便是“水”,万事万物产生于水这种提法打破了传统的神话和神学观点

——宣告了理性和逻辑哲学时代的到来。

哲理名言:

“不要做你讨厌别人做的事情。

黑格尔:

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2)苏格拉底与智者派

苏格拉底:

创立了“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即辩证法。

——后来被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发展为一种形成概念、下定义和检查定义是否正确的方法。

柏拉图:

苏格拉底,“爱神”的化身

(3)柏拉图与理念论

名言:

“不懂几何者免入内,能谈哲学者才可治国。

古代希腊人把几何学视作知识之冠,研究的主题是物理对象之间数量关系。

“理念世界”:

理念是指观念、规律和理想,是具体事物的模型。

理念论:

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理念是事物之作为事物存在的根据。

其特征有二:

分离性和灵魂说:

包括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但灵魂的本性是理性,理性与理念相通

柏拉图认为,理念、型相自身不运动、不变化,与感性事物之间相分离;但它们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存在。

(4)毕达哥拉斯与数学本体论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32年):

哲学思辨是净化灵魂的一种活动

毕达哥拉斯的基本思想

1,提出“数即万物”

2,哲学的首要对象是数,数是众多的,不变的

3,所谓的智慧是指对数的本性的把握

德谟克利特与原子论(Bc.460-?

认为,只有原子与虚空存在,万物由原子构成,“质的”差别全是“量的”及“位置的”差别。

人的灵魂为球形原子,最能动也最有穿透力,所以人可以产生感觉、思想与知识。

在伦理学上,主张“人们只有通过有节制的享乐,度一种宁静的生活,才会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认识论:

感官知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知觉是真理的判准。

外在客体的意象渗透入感官,则产生知觉。

错误乃由于判断。

(5)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成就

亚里士多德:

“我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

用一个体系把众多的互有矛盾冲突的哲学和思想家的工作协调在一个理论之中。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成就

基本思想有三:

①两个世界理论:

提出一个球形结构的多层次宇宙系统,世界分为月上界和月下世界,前者是永恒不变的、由以太构成,后者是有生有灭,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②四元素说:

由水,土,气和火四元素构成世界万物;

③四因说: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其中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都属于形式。

“形式比质料重要的多”

2、古希腊前期科学活动特点小结

1)“闲暇出智慧”。

古代希腊从事自然哲学的主体是学者,他们是自由人,完全出于兴趣和好奇心,而不为任何其他功利目的。

正是这种闲暇的空间之中,古希腊人培育了追求知识,发展学术的新态度—特征是审视一切自然现象背后的本来面目。

2)建立了一些非正式的组织或团体。

在每一个中心,总是有无正式组织的成群学者在一二个大学者周围开展活动。

如柏拉图学园、毕达哥拉斯社团、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园或逍遥派学校等。

3)古希腊自然哲学研究热衷于运动,淡于变化,围绕“存在”本身展开,从中抽象出唯一不变的性质,体现了其抽象性和思辨性特征。

4)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对象是自然和宇宙,其中心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原因、根源或始基。

——宇宙论时期

5)最典型的理论形态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公理系统。

在这里,概念、公理和推理是核心骨架。

(二)希腊化时期的科学和哲学

年代:

公元前322年至公元529年

(这一时期希腊城邦衰落,氏族制度瓦解,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产生,到雅典学校被关闭。

研究主题是个人的幸福和快乐。

表达了一种社会危机以及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

学术中心:

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和雅典

主要特点:

1)自然科学与哲学分化,学术研究趋向专业化,产生了一些理论学科。

希腊人重理性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2)哲学研究对象的伦理化倾向:

哲学的目标不是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

宇宙论后期,各派林立,解决此问题,必须先行解决“是否存在普遍有效的东西”问题。

这一问题只有回到人本身,解决人的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解决。

1、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成就

1)伊壁鸠鲁派

创始人伊壁鸠鲁(342-270B.C):

原子论自然观。

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虚空说。

认为一切皆为原子机械式的活动,灵魂在人死时亦瓦解,所以不必害怕死亡;认识论上,感觉论者。

2)斯多葛派

第一创始人是芝诺(336-264B.C)。

认识论上,1)发现真理之工具。

辩证法是经由问答而讲明道理。

修辞学是把道理讲得更为优美。

2)知识的基础为感官知觉。

感觉生印象,印象生回忆;3)怀疑论派代表人物:

皮浪(BC.365-275),批判一切独断论者。

认为1)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指导人们行为的只是风俗与习惯;2)不相信感觉与理智,认为“主张”真理可知或真理不可知,都是独断。

3)人应该保持继续研究的心态,对一切事物不下判断,保持沉默。

4)新柏拉图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

柏罗丁,波菲利

研究主题:

太-至善的形而上学

斯多葛派的逻各斯思想。

哲学神学化,神的概念变得重要,强化了柏拉图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倾向性。

菲洛(前25年~公元41年):

把上帝看成是所有存在者超越的基础,把理念看成上帝永恒的思想,而且思想在世界之先。

2、希腊化时期科学的分化和中心学科的建立

(1)研究的进展

一是当时的科学文化城出现:

亚历山大里亚建有博物馆和一个图书馆藏书70多万卷二是西方传统科学的示范体系的建立。

(2)古希腊的科学教育规划的出现

古典晚期实施由七项知识和技能构成的教育规划。

这七项自由技艺包括:

基础科目即三科(文法、修辞和辩证法三种说话的技能,以及高级科目即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这四种计算的技能。

这七项自由技艺国家无偿提供。

而对于建筑学、手工艺、机械学和医学等实用学科则收取费用。

(3)主要成就包括:

欧几里德:

把前人几何学的贡献的代数,整理成为一个系统。

《几何原本》标志着几何学的确立《几何原本》(Elements)共有13卷。

这一著作对于几何学、数学和科学的未来发展,对于西方人的整个思维方法都有极大的影响。

阿基米德:

扩展了数学的物理学领域,提出浮力定律、杠杆原理等,发明螺旋提水器、起重机等

盖伦的医学:

把医学和解剖学知识系统化

阿里斯泰克:

提出了太阳中心说的概念,为哲学家们所竭力排斥

托勒密:

创立《天文学》,曾被奉为天文学的《圣书》,它融合了古代天文学理论的精粹、并且完备记载各项观测的结果,成为科学史上最早一本有系统的天文学书。

西巴尔克:

古代最精密的观察家,三角术方法的创始者。

希腊化科学文化的特点小结

◆学者传统有一定的社会和政治依托,亚历山大里亚修建了一个供学者从事研教学术中心,用国家经费来供养之。

◆逻辑学与科学的结合,由此产生了公理学,逻辑学的科学化为逻辑思维的真正确立提供了前提。

◆科学上,产生了数学科学和自然哲学两大学科,确立了西方的科学传统。

◆古希腊人重科学轻技术,科技的动力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其本身。

汤浅光照:

“技术的空白—学术与技术的分离—对希腊科学的影响极大。

”认为这是古希腊由泰勒斯开始的自然哲学经过数百年之后又终结于自然哲学,没有向近代科学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3、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科学活动比较

◆与古希腊科学活动的主体不同,中国古代科学活动的主体是工匠或职业官员;

◆古希腊人重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轻技术和实用,而古代中国重技术轻理论;

◆与古希腊偏重于理性思维比较,中国传统思维是一种经验思维,经验的个体性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传授。

◆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则是定性的而非定量比较,中国古代发展起来的方法形式是取数,是定量的,追求的是精确的数量;中国古代人在记录与测算方面表现出精确风格,数学特别发展起了演算能力。

(三)西方近代科学传统的建立

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没落与中世纪的兴起

2、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的酝酿

3、近代科学革命的发生

4、近代科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没落与中世纪科学的兴起

1)古希腊思想文化没落的原因

政治动因:

公元三世纪开始战乱,四世纪文化复兴,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变化,新柏拉图学园于529年被迫关闭,哲学家职业不再有利可图;公元6-10世纪欧洲大混乱

社会动因:

罗马时代自然哲学是少数特殊人物的兴趣,缺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