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6765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docx

《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docx

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

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

资料库

第一章

⒈斯坦(Steln)针对实习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过程的主要贡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研究对象完全同意实习经验比其他的专业教育课程还重要。

他的研究从三个方面支持了这一结论:

①关于社会研究、诊断和处置等方面能明确陈述出来的技巧,主要来自实习或实习与课程的配合。

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来自课堂课程。

而其他方面的学习,诸如专业关系的运用、社会资源的运用、心理问题的直接处置等,实习为惟一来源。

②专业人员的自我觉知完全来自实习。

③实习有助于了解机构的组织与结构。

⒉我国各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概况

⑴我国教育部高教司1998年编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各专业实习教学环节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一些文科类专业一般要安排6~12周的实习时间,而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时间则要求达到14~16周。

按照目前我国实行的每周5天工作制计算,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时间要达到560~640小时,虽然离800小时的国际标准尚有一些差距,但同其他一些专业相比,实习安排的时间要求还是较高的。

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已超过100家,这些院校普遍对学生的专业实习予以了充分的重视。

但是由于实习机构、实习督导、实习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在实习次数安排、实习时间要求以及实习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尤其在实习时间要求上。

第二章

1、有意义学习的途径与技巧

⑴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实习内容,使实习内容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即能够促进实习学生将旧知识与新经验发生实质性联系的实习内容。

⑵帮助学生整理和运用旧有知识经验,为同化新经验打好基础。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结。

实习内容的安排:

①选择与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参加,在社会工作知识结构和情感心理结构的构建优化上有所前进和发展。

②按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实习内容。

⑶协助学生类化经验以形成迁移

迁移是指以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的影响。

作用:

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稳定的整合心理结构,调节人的行为,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

如何迁移:

①突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迁移提供有利条件

②突出基础理论概念,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和解决方案;

〔3〕接受来自机构、督导教师和学生等三方面对于实习的意见反馈,对实习教学计划中的不适当内容及时做出修订完善;

〔4〕对机构、督导教师和学生等三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估,对其中不相适应的人员进行及时调整;

〔5〕负责制定和执行实习教学的经费预算;

〔6〕负责实习教学中相关文件和表格的印制和发放;等等。

2、实习的记录和作业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实习周记或日记。

第二,特定事物或案例之描述与分析。

第三,个案(小组)工作的记录。

第四,实习总结报告。

3、督导教师在实习教学中承担的责任

〔1〕辅导学生了解机构、机构政策及其运行程序,帮助学生做好实习前的准备。

〔2〕按照实习教学计划的目标和要求,为学生指定工作任务。

〔3〕及时、分阶段评估学生的实习进度。

〔4〕帮助学生通过实习来整合理论知识和先前经验。

〔5〕定期对学生提供个别的或团体的实习咨询辅导。

〔6〕与学院和机构相关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

〔7〕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和成绩进行总体评估。

 

第五章

1、实习学生的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学生身份的压力

⑵行政压力

⑶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

⑷与督导关系所带来的压力

2、当前国内各院校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状况

⑴制约因素:

①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督导人员队伍;

②缺乏制度化的管理过程;

③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

④缺乏来自实习机构方面必要的专业化的配合。

2改善措施:

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工作教师和机构的督导人员进行督导训练;

②加强对社会工作实习和督导的研究,定期组织研讨会;

③订立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制度;

④投入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六章

⒈社会工作实习的定义:

社会工作实习既是在帮助学生整合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与技巧,使之形成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工作者所具有的整体工作能力;也是一个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过程;同时,通过这一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机会,为今后调整课堂教学计划提供必要的依据。

⒉实习机构的遴选与确定:

⑴对机构的评估所包含的内容:

①机构目标与学院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

②机构服务项目的规模和深度,以及所能够提供给实习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允许学生参与的层次。

③是否具有适合的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者。

④机构是否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良性运行机制。

⑤机构是否具备有利于学生实习的设备条件。

⑥机构主管和其他部门的支持。

⑵承担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政府部门或机构:

①民政系统:

如民政部(局)及其所属的福利服务系统;

②政府(或具有政府职能的)部门:

扶贫办、残联、老龄委、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局)、红十字会、街道等;

3群众团体:

如共青团、妇联、工会等;

4民间机构:

如一些非政府组织等。

⒊实习教学模式的定义:

1实习作为一种情境学习,要有明确化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以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因此,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性质是透过学生学习服务案主,以教育学生的过程(曾华源,1987)。

2实习教学被视之为学生在教学者有计划的安排各种学习机会下,一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体会;另一方面在人格和行为上做有目标和方向上的改变,以便获得社会工作服务所需的原则和态度(Siproin,1982:

176)。

3GittermanDewey和Brune:

提出实习教学的整合模型,即社会工作教学是介于放任学习与权威控制之间,社会工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催化个人学习连接要求和将要完成的工作。

4Hokenstad和Rigby:

依据Brune的教学原理提出参与模式,强调师生双方应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5Sheafor和Jenkis以Gordon和Schurt:

对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概况的研究报告为基础,归纳出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有三种理想型取向,即:

*学徒式取向(apprenticeshipapproach):

主要着重在“做”,并期望学生从中获取社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了解。

*学院式取向(academicapproach):

着重认知上的发展,认为在实习情境中的“做”,只是在印证学校理论知识的例证而已。

*结合式取向(articulationapproach):

着重在有计划的结合认知和经验上的学习,即教学目标同时着重知行学习的结合。

6台湾东海大学曾华源教授提出参与整合实习教学模式:

所谓“参与”是指教学者(包括学校老师和机构实习教学者)和学习者共同表达对实习学习的期望,并且积极参与实习计划的拟定活动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学校、机构和实习教学者的共同参与。

所谓“整合”则是指学校、机构及学生对实习教学期望的融合,以及如何促使学生整合学校理论知识和实习经验,并增进个人知、觉、行三方面的整合。

⒋实习教学方法:

1个别讨论教学法

教学双方针对学生在实习上的表现,或是实习过程中所遭遇的疑难,进行面对而且较为正式的讨论,以帮助学生成长。

优点是:

针对独特性、提供差异性、增强了解、增加投入和示范性

缺点是:

产生压力、焦虑以及影响投入。

2团体讨论教学法

运用团体讨论的形式,让成员针对共同的问题和需要,彼此交换思想、经验和观念,以达成对学生实习教学的目标的教学方式。

优点是:

节省时间和精力、支持获得、相互交流和讨论、丰富体验与收获和关注团体动力

的发展。

不足是:

缺乏对个体的关注。

3个案教学法

个案教学法是凭借分析和研究一个简要描述的服务工作的实例,以获得认知层次上的学习,了解理论原则和技巧运用的教学方法。

(适用于初期)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实习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情景设计,让学生通过尝试扮演另外一个角色,体验与他人互动的过程。

优点是:

会谈技巧的练习、处置技巧的学习及掌握。

5讲授法

讲授法适合在对实习工作进行说明、介绍机构或有关专业知识等情况下使用。

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有系统的知识。

6示范

示范则是对没有经验的学生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优点:

增强学生的模仿和思考整合能力。

7资料分派阅读

阅读资料分派则可以弥补实习教学上的不足,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进一步的学习。

8参观与专题研究

到实务机构进行参观,然后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实务机构及其服务系统进行整理认识。

第七章

1、学院的准备(含督导/行政的准备):

学校对学生实习前的训练与说明,应包括下列各项(Wilson,1981:

43-45)

①实习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目标与地位。

②解释如何选择实习机构和实习督导者,学生如何配合此选择。

③何种实习态度被喜欢,在实习中会发生些什么事,学生如何配合机构的结构。

④实习中应有的经验。

⑤如果机构在定向工作上未提及会有何种经验时,学生应如何反应,包括如何沟通的技巧。

⑥角色组合中各种有关的其他角色说明,如实习督导者、行政主管、学校实习老师等;包括对这些角色互动的态度和期望。

⑦学校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如何在实习中整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整合运用,以便培养分析性思考能力和获得工作技巧。

⑧学生与实习督导者在实习安置期间所共有的需求和焦虑。

⑨学校、机构及实习督导者对学生的基本期望,包括适当的穿着、行为表现、出勤、与机构人员的接触、认识学校和机构可能有不同的期望、不同标准以及如何去掌握这些差异的提醒。

⑩说明学校实习方案目标,老师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巧上学习的最低期望,以及实习对他专业成长上的协助。

⑪说明机构对大学毕业学生专业程度期望水准。

⑫说明学生在评估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并且参与使评估工作结构化。

⑬说明教育性契约的性质和重要性。

⑭与学生讨论可以对实习督导者的期望。

当实习督导者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时,学生应让实习督导者知道。

说明导致实习失败的一些原因,并列举实例。

⑮学生在实习时所需要表现的行为、态度、工作习惯和技巧,与实习督导者沟通失败时应该怎么办。

⑯说明评估执行方式与评分过程。

⑰其他:

诸如实习第一周读些什么,实习健康保险、实习作业有哪些及缴交日期,实习期间不可发生的事—如早退、中途请长假等。

⑱实习与工作的差异。

⑲专业伦理守则的阅读与讨论。

⑳其他。

2、实习安排前的会谈

正式会谈时,实习督导可以与学生就以下内容相互了解:

①实习安排前会谈的目的。

②学生个人的情况。

③学生选择此机构实习的原因。

④学生对实习教学者和实习的期望。

⑤学生过去的工作经验。

⑥学生过去实习的经验。

⑦学生个人的生涯规划。

⑧学生目前的能力和需要成长的地方。

⑨对实习机构的介绍。

⑩向学生说明机构在实习中所能提供的教学风格和实习教学的取向。

第八章

1、会谈的基本原则:

①善于注重案主的个别化

②工作者应主动、积极地向案主表达观察与了解的信息

③引导案主不良情绪,促使案主冷静、理智的思考与反应

④以非评判的态度去澄清案主面临的问题

⑤工作者对案主作有控制的感情介入

⑥不因案主沟通困难、自我调适力退步而拒绝与其会谈,应查找其原因

⑦运用专业判断力,帮助案主尽快察觉自己的不良态度和偏差行为倾向

⑧尊重案主自由选择和自决权

⑨会谈的内容应采取充分的保密措施

⑩会谈结束前预留时间给案主询问,总结,同时作好下次会谈的约定和准备

2、会谈的准备:

场所的准备;时间的安排

3、会谈技术

①表达技术

②询问技术

③同感表达技术

④安慰技术

⑤消除矛盾心态

⑥沉默引导

4、会谈中常见情况和处理方法

①案主延长会谈时间

②案主要早退

③案主迟到

④案主哭泣

⑤案主向工作者询问私人性问题

⑥说谎

⑦赠送礼物

⑧邀请

5、访视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①确定访视对案主的影响和需要。

②认清访视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③选择适当的访视形式。

④和案主进行访视前的沟通。

⑤访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访视形式和对象,运用相应的访视形式和对象,运用相应的访视技术。

⑥对访视结果进行记录与评价

6、家庭访视:

家庭访视在个案工作的访视中运用最多,特别是第一次家庭访视,其效果如何将会影响到以后工作的开展。

社会工作者在第一次家庭访视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工作者本人受过家庭访视的技术训练,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家庭访视中的常见问题。

第二,访视前应时行充分准备:

①事先了解家庭的一般情况;②做好访视前的预约工作;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准备。

7、第一次家庭访视应采取的态度:

友好、关心、诚恳、保持中立、公正和客观

8、记录在个案工作中的作用:

(1)促进工作者思考、提高工作成效

(2)有利于服务的持续

(3)有利于正确的诊断

(4)有利于督导

(5)有利于检验服务计划和目标

(6)有利于促进和案主的有效沟通,维持良好专业关系

9、个案工作的记录方法有:

文字记录、录音记录、录像记录

10、记录的原则:

①记录案主完整的基本资料

②有选择地记录

③记录基本要件

④撰写会谈评价和服务计划

⑤会谈后记录为主

⑥记录要简明扼要

⑦进行摘要记录

⑧注意资料保密

11、记录的主要形式:

①叙述记录

②问题取向记录

③评估(印象)记录

④摘要记录

第九章

1、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

互惠模式

发展模式

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2)系统功能理论

(3)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系统论中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

(2)长于理论中的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论和此时此地的概念

(3)“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

精神分析小组;阿德勒式小组;心理剧;行为治疗小组;完型治疗小组;交流分析小组;案主中心的小组;理性情绪治疗小组;现实疗法小组

目标

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

增能赋权

帮助个人通过小组达到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

小组

培养成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迁

小组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是一个互助的系统

 

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等过程

组员

全社会的所有公民,特别是社会弱势边缘群体

平等的个人

为各种不同的人群提供服务

有较严重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人格问题、精神异常或者有社会偏差行为的人

工作者

使能者、引导者、模范鞭策者、资源供应者

A.调解者、使能者

小组目标的实现;人际关系;个人的自我实现

教师、促进者

优势

限制

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但过分依赖意识形态,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个人的独特需要

注重成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助人自助的信念,有利于成员发挥能动性和培养自决意识,但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是不够的

能够广泛运用于不同状况的小组,组员不会被贴上标签,没有压力;缺乏科学性

治疗体系丰富,但不注重成员的互助系统,强调治疗个人,强调医患关系,限制了组员的潜能和能动性的发挥

2、评估的作用和意义:

⑴评估可以知道干预方向,使得干预行动一直围绕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顺利进行;

⑵评估可以帮助社工和组员明白在小组过程中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实现的程度;

⑶评估为组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对小组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

⑷评估可以帮助社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以后的干预提供依据和改进方向;

⑸对机构而言,小组评估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提高整个机构的服务质量提供了经验和资料,为机构的培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什么是小组

例一:

一群人同坐一个航班,从北京到昆明,空中经历了三个小时的飞行。

他们可以算作一个小组吗?

例二:

一群人在一个电影院看电影,共同经历了两个小时。

他们能是一个小组吗?

例三:

一群陌路人同在一节车厢,途中遭遇列车出轨事故,大家在一起有72小时的抢险经历,彼此互助、合作,共同应对突发性灾难,终于渡过难关,他们能算是一个小组吗?

4、游戏:

价值拍卖

拍卖清单

1)友情

2)健康

3)美满的婚姻

4)时装

5)高薪的工作

6)洋房和汽车

7)爱情

8)人类和平

9)职务升迁

10)出国旅游

11)亲情

12)美貌

13)高贵的气质

14)出身名门

15)追求真理

16)权势和地位

5、游戏:

沉船求生记

救生艇上的生还者,分别有:

1)十二岁严重弱智男孩

2)六岁女孩但患有传染病

3)女孩的母亲但与船上的大副有婚外情

4)游轮的大副,是一个酗酒者,并经常虐妻

5)八十岁男医生

6)黑人男护士,但脾气很差

7)游轮上的电报生,严重受伤,但可以修理救生艇上的无线电

8)一名女乘客,本身是娼妓,童年时曾被性侵犯。

第十章

1对社区的定义

⑴滕尼斯

社区中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某种自然意愿(情感、传统、工作和人们之间的共同联系),这种自然意愿存在于家庭或生活、工作于同一地方的人群中间,社区群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彼此亲密无间,个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⑵帕克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帕克指出,社区的基本特征是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这些人群程度不同地扎根在他们生息的那块土地上,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

他强调的是地域和人群的汇集以及人群之间的互动。

⑶罗吉斯和伯德格

社区是一个群体,它由彼此联系,具有共同利益或纽带,具有共同地域的一群人所组成,社区是一种简单群体,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地域的基础之上。

⒉社区的分类

1)按综合标准分: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2)按功能分

工业社区、农业社区、商业社区、文化社区、旅游社区等。

3)按空间分

街道、居委会、乡镇、村社等。

4)按经济发达程度分

贫民社区、中产社区、富人社区

5)按规模分

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微型社区

6)按形成方式分:

自然形成的社区和认为规定的社区

⒊社区社会工作的定义:

1)高本汉

影响社会转变,透过社会情况的分析及不同群体建立关系的两个过程,带来适切的社会转变……让市民参与决策的制订,使市民对社区建立认同感及向市民提供所需服务。

2)哥信斯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方法,社区小组通过工作员的协助,去运用这个过程以达致有效用及有效率的关系。

这种方法运用适当的资源去完成居民自己选择的目标,并对小组及社区生活做出贡献。

3)美臣

美臣(F.Milson)“社区发展是一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去动员社区内的资源,保障、支持及加强个人及小组成为社区的一分子。

4)谭马士

社区工作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它不单辅助居民争取眼前的要求,更需要协助居民在日后成功组织起来。

社区工作者因此要有能力去协助居民成长及发展。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耐心、诚心及不要起企求实时效果是必须的条件。

5)罗斯

罗斯(M.Ross)较早对社区工作给出了定义。

他认为:

“社区组织是一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社区确定本身的需要和目标,定下先后次序,寻找所需资源,并采取行动去满足这些需要与目标,以及在社区内发展居民合作的态度及实践。

6)邓肯

社区组织是一个有意识的社会接触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工作的方法,其目的在于:

首先,满足社区需要,维系社区需要及社区资源的调适;其次,协助居民解决问题,并改善、加强及维持居民拥有参与、自决及合作的素质;第三,改善社区及社区小组的关系,并改善决策权力的分配。

邓肯将满足社区的需要、参与、自决及权力分配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因素,基本上抓住了社区工作的本质内涵。

7)徐震和林万亿(台湾学者)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一个促进社会变迁的途径。

社区工作是“调整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寻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促进社区进步、改善权力与资源的分配。

⒋社区社会工作历史简要回顾

1)国外

社区社会工作最早始于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的慈善组织协会(C.O.S)运动。

目标是协调各慈善团体与救济机构的工作,以避免服务的重复与低效。

"爱尔伯福制度"

莱恩(RobertLane)《莱恩报告》(1939)将社区组织与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同列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

60年代初,社区工作者和其他投入组织、计划与方案拟定的工作人员开始更明确地以专家的身份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程师”的出现。

1948年,英国“社区发展”概念,取代了“民众教育”。

1952年,联合国成立“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推动社区发展。

1955,《社会进步经由社区发展》

2)国内——晏阳初和梁漱溟

晏阳初和梁漱溟是代表人物。

晏阳初1928年1937年在河北定县的“洋乡建”和梁漱溟1929年—1937年在山东邹平的“土乡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