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6678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设计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业设计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设计史论文.docx

《工业设计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设计史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设计史论文.docx

工业设计史论文

美国工业设计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作者:

王思源

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美国,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但在文化上依然是欧洲的附庸,建筑也同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建筑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往往是欧洲流行什么,他们就效仿什么。

在那段时间内,他们的地标建筑如白宫、国会山、最高法院等,基本上模仿的都是欧洲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城市规划上也基本照搬当时欧陆的流行。

更有甚者,当欧洲开始批判和反思盛行一时的折衷主义时,美国依然乐此不疲。

这样的行为,被批评为浮夸和暴发户的心态。

19世纪以前的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余人。

由于美国的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南北战争后急速发展起来,到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

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而发生在市中心一场大火灾,更加剧了对新建房屋的需求。

1871年10月8日夜,芝加哥的城市发展戏剧化的停止了。

当晚8时左右,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农家牛棚里,一只母牛踢倒了一盏油灯,牛棚随即起火,在风力作用下,火势不断扩大、蔓延,最终越过两道河流一直烧到芝加哥的市中心。

48小时内,烧毁房屋18000幢,使10万人无家可归,300人被烧死。

大型商业建筑和政府建筑中的所谓防火构造设施成为悲剧性的笑话。

火灾中,外露的铸铁被熔化,熔化的铁水使火焰不能到达的地方起火。

火灾后芝加哥的建筑防火变得谨慎和严密,重建计划开始考虑使用防火材料和技术,而不是从前的木材和裸露的铸铁。

大火过后,城市重建十分迫切,因而也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大规模的重建有利于合理规划,有利于发展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也有利于电梯的发明与改良。

由于城市土地昂贵,建筑向高空发展比购买更多的土地更为经济。

在建筑技术上,由于采用钢框架结构,结构自重减轻,稳定性提高,建筑可以建得更高。

电梯广泛使用,使5层以上的建筑成为实用。

以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促成了高层建筑的诞生和发展。

要多快好省地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房屋,在当时已有的材料和建筑手段中,芝加哥的建筑师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建筑:

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

用铁构成的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土一层楼就出来了。

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经济高速发展对建筑的需要。

用防火材料进行迅速重建的需要,促使建筑师、工程师威廉·李·巴伦·詹尼向着摩天大楼建筑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1879年设计建造了第一拉埃特大厦,1885年他完成了他最负盛名的建筑——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这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建筑,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

家庭保险大楼包括一个由铸铁和钢的横梁以及熟铁主梁组成的骨架,而铸铁的搁板就固定在主梁上。

它们承担了外表石头覆面的大部分重量,但这种覆面在美学设计上则显得有些笨拙。

路易·沙利文美国现代建筑(特别是摩天楼设计美学)的奠基人、建筑革新的代言人、历史折衷主义的反对者、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

他设计的商业建筑是美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他在高层建筑造型上的三段法,即将建筑物分成基座、标准层和出檐阁楼的手法,流传很广,而且很久。

他重视功能,提出“形势追随功能”(Formfollowsfunction)的口号。

他认为装饰是建筑所必需而不可分割的内容,但他不取材于历史形式,而是以几何形式和自然形式为主。

“形式跟从功能”这句话既是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一种反映,也是时代的精神。

现代派建筑理论自此始。

沙利文还为高层建筑的设计制定了一些规则:

动力、取暖、照明等设施在地下室;底层用于商店或银行等服务机构,空间要宽敞、采光要好;二楼是底楼功能的延伸,要有直通的楼梯与底层相连;二楼以上是相同结构的办公室;最上面一层是包括水箱等的设备间。

事实上,目前的摩天大楼从布局上来说几乎都是芝加哥学派的翻版。

在沙里文和一批建筑巨将的不断努力下,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芝加哥学派。

这时期的建筑有一个革命性的建筑技术:

放弃传统的石头承重墙,采用一种轻型的铸铁结构和石头或陶砖外墙,框架与外墙分离,使楼房层数超过10层甚至更高。

由于争速度、重时效、尽量扩大利润是当时压倒一切的宗旨,传统的学院派建筑观念被暂时搁置和淡化了。

这使得楼房的立面大为净化和简化。

为了增加室内的光线和通风,出现了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窗子,被称为“芝加哥窗”。

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

作为最早解决高层办公楼设计的芝加哥学派,既树立了高层建筑早期造型风格,又给后来的建筑设计留下楷模,在技术上和艺术上寻求有机合理的统一。

这不仅仅是对美国,而且是对整个世界建筑艺术的贡献。

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哥伦布博览会上,展览的建筑除沙利文设计的交通馆外,全部被折衷主义建筑作风所控制。

社会的爱好一下子转向古色古香的罗马檐柱、板条石膏粉刷的假古典式,以及各种各样的历史风格,这无疑是对芝加哥学派的沉重打击。

在芝加哥学派面临打击的时候,学派内带有新艺术倾向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担当起了重振芝加哥学派的历史责任。

赖特(1869—1959)生于威斯康星州。

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工程。

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并在沙利文的建筑事务所工作过。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美国中西部设计了不少小住宅和别墅。

赖特作为天才的建筑家,使芝加哥学派的成就达到了顶峰。

沙利文于1900年提出“有机建筑”的论点,但真正使有机建筑获得较大发展的代表人物还是莱特。

赖特是有机建筑的倡导者,让后人记忆深刻的是他倡导理念:

没有一个建筑可以凌驾于山顶之上。

赖特认为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

为此,他把有机建筑说成是自然的建筑,因为自然界是有机的。

房屋像植物一样,它从属于自然界,从地里长出来。

建筑师应该从中得到启示。

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溶合是莱特建筑创造的最大特色。

他是使美国建筑从芝加哥学派向现代建筑过渡的重要人物,是现代建筑的创始人。

他和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列世界四大建筑师,他也被誉为是当代建筑界的先驱之一。

在芝加哥学派面临打击的时候,学派内带有新艺术倾向的莱特担当起了重振芝加哥学派的历史责任。

赖特的设计思想:

1.崇尚自然的建筑观

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

就如同人的生命。

这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之中。

他认为:

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

2.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

赖特首先立足于吸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文化。

有一个就是十字行平面的运用,这原来是美国传统住宅的固有形式,这种平面有利于三面采光,赖特继承了这种形式,但他使空间向外伸展,上下穿差,从而产生新的空间效果。

3.活的有机的建筑

建筑师应与自然一样地去创造,一切概念意味着与基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使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

赖特的有机建筑观念主张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

赖特试图借助于建筑结构的可朔性,和连续性去实现整体性。

他解释,这种连续可朔性包括平面的互迭,空间的接续。

4.技术为艺术服务

在新技术面前赖特在设计实践中鞭打自己对新的机器时代的热情,他觉得住宅应该有轮船,飞机,汽车的流线型,因此结构应该表现出连续性和可朔性,寻求新时代的空间感。

5.表现材料的本性

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着天然气息和艺术魅力,其秘诀就在于他对材料的独特见解。

泛神论的自然观决定了他对材料天然特性的尊重,他不但注意观察自然界浩瀚生物世界的各种奇异生态,而且对材料的内在性能,包括形态,文理,色泽,力学和化学性能等等仔细研究。

6.连续运动空间

赖特并不认为空间只是一种消极空幻的虚无,而是视作为一种强大的发展力量,赖特越来越不满足于用矩形包容这种力量了,他摸索用新的形体去给这种力量赋形,海贝的壳体给他这样一种启示,运动的空间必须有动态的外壳——一种无穷连续的可朔性。

7.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赖特对“简洁”的看法是受到了日本的影响,他十分赞赏日本宗教关于“净”的戒条,即净心和净身,视多余为罪恶,明显地对日本传统建筑发生过影响,主张在艺术上消除无意义的东西而使一切事物变得十分地自然有机,反朴归真。

赖特对有机建筑提出的六个原则;

1)简练应该足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

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说:

“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4)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芙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houseonthe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

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楼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

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

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流水别墅实际面积并不大,只有约400平方米,但是它与外界环境巧妙结合,跨在小溪瀑布之上,从岩石中挺伸而出,构成生动活泼的画面。

流水别墅自从建成以来,一直就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前往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充分体现了它在建筑史上的重要性。

美国的设计概念从一开始便与欧洲不同,美国文艺理论家爱伦·坡曾在《家具的哲学》一篇短文中写道:

“我们没有贵族血统,因此我们不可避免地形成这样一种性格:

我们将自己塑造成金钱贵族,我们的财富便是君主国家的纹章。

”相当准确地道出了美国设计商业化道路的特征。

1890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1900年,人均收入超过欧洲,1913年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70%,成为世界经济一霸。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不但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因资本输出和工业产品出口发了大财。

从1914年到1918年,国民收入总值几乎翻了一番。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汽车和家用电器迅速普及到每一个家庭。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汽车和家用电器迅速普及到每一个家庭。

美国是电话、留声机、打字机、缝纫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工业产品的发明地或专利国。

巨大的消费市场带来了各厂商间的竞争,制造商自觉重视产品的艺术形象,要求艺术家给商品一个漂亮的外貌以促进销售。

因此,美国在20年代便走上“艺术的商业化与商业的艺术化”的道路。

在大企业中成功建立起了设计部门是美国设计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汽车外形设计。

汽车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为了竞争的需要,纷纷成立汽车设计部门,这是企业内部设立设计部门的一个开端,日后各国竞相模仿,逐渐成为一种特定的设计职业模式。

1927年前后,美国的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越来越多的小企业由于市场竞争失败而破产,而这种经济衰退的恶劣发展情况,在1929年的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时达到顶点,美国全国进入一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

危机延续了3年之久,一直到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大规模采用“新政”的经济改革政策,改变美国以往政府对于宏观经济放任自流的基本立场,转为大规模的从金融、投资、税收、社会福利等等方面进行干预,由国家投资进行各种大规模的基本经济建设项目,用以工代贩的基本原则来促进就业,通过联邦储备系统对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宏观调节来控制经济发展。

这样,美国经济才重新出现复兴的迹象。

危机期间,企业为了生存,采用的竞争手段更加激烈和强化,这是美国市场竞争技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刺激因素。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美国大企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在此时成立了汽车外型设计部门,雇用了专业的造型设计师,形成了最早的企业内部工业设计部门。

在美国最早成立外形设计部的汽车公司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它的设计部成立于1927。

1928年,设计师哈利·厄尔被任命为通用汽车新成立的“艺术与色彩”的主任,负责汽车外形设计。

1938年,这个小小的部门发展为庞大的式样设计部,雇佣员工多达300多人。

另外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出现了一些独立的设计事务所,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工业产品、包装、企业标志和企业形象等方面的设计,这些设计事务所往往与大企业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活跃的设计市场活动,也出现了美国第一代的工业设计师。

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不但促进了美国设计职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一种新的设计风格的流行——流线型运动。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形状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

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语言,从而广为流传,它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包机到冰箱等的外观设计,并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为流行的产品风格。

“流线型”在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它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

大萧条产生的激烈的商业竞争,又把“流线型”风格推向高潮,它的魅力首先在于它是一种走向未来的标志,这给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人民带来了一种希望和解脱。

雷蒙德·罗维是20世纪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师,是设计行业的先锋者——将流线型与欧洲现代主义糅合,建立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罗维奉行“流线、简单化”的理念,认为“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

1933—1934年美国设计师理查·富勒设计的“玛迪西安车”就是采用了珠状的三轮汽车,据称时速50英里,可以节省50%的燃料,被视为流线型运动的重要开端。

1934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工程部主任卡尔·布里尔主持设计了“气流”型小汽车精心设计的产品结构和机械性能使人感觉舒适、可靠,发动机罩的双曲线通过后倾的挡风玻璃与机身密切的联系起来,整个车体都具有流畅的流线型象征,造型新潮而前卫。

流线型风格风行20多年,在交通和动力学密切相关的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其情感价值超过了功能价值,摆脱了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失落。

它是美国商业环境的产物,显示了设计引导市场的巨大力量,是一种促进销售的设计方式。

同时,由于其风格滥觞,过度追求形式而忽略功能,陷入形式主义泥潭。

美国的工业设计在战前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战争中也没有受到很大的破坏,因而在战后其工业设计迅速发展,并继续对其他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以包豪斯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和强调商业利益的所谓“商业设计”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就理论设计而言,20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设计主流是现代主义。

其核心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

功能主义最有影响力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强调功能对于形式的决定作用。

此外,现代主义还主张以严格的理性思考取代感性冲动,以科学、客观的分析为基础进行设计,尽可能减少设计中的个人意识,,从而提高产品的效率和经济性。

战后的现代主义深入到广泛的工业领域,体现在许多工业产品上。

随着经济的复兴,西方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消费时代,现代主义也开始脱离战前包豪斯那种刻板、几何化的模式,并与战后新技术、新材料结合,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工业设计美学。

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主要在于设计机构的大力推动,它们以各种形式扩大了现代主义在本国设计界和公众中的影响,并为其冠以“优良设计”(Gooddesign)之类的名称加以宣传,取得了很大成效。

20世纪40年代时功能主义已经在美国牢固建立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早年包豪斯的领袖人物先后来到美国,并把持了美国设计教育界,从而将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思想传播到美国。

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宣传现代主义设计反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20世纪30年代后期,该馆举办了几次“实用物品”展览,展览品是从市场上的功能主义设计商品挑选出来的,其目的是向公众推荐实用的、批量生产的、精心设计和价值合理的家用产品。

1940年,现代艺术博物馆为工业设计提供了一系列新标准,即产品的设计要适合于它的目的性,适应于所用的材料,适应于生产工艺,形式要服从功能等,这种美学标准在20世纪40年代大受推崇。

为了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现代艺术博物馆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成立了工业设计部,著名工业设计师诺伊斯(EliotNoyes,1910-1977)是第一任主任,他和他的继承者都竭力推崇优良设计,反对将设计视为纯粹的商业竞争手段。

在现代艺术博物馆推动“优良设计”的努力中,最重要、最富有成效的是该馆举办的设计竞赛,其目的是促进低成本家具、灯具、染织品、娱乐设施及其他用品的设计,并在现代技术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自然形式的现代风格。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现代主义设计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认为只有简洁而诚实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这种设计哲学实际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思想的延续。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主义越来越受到资本主义商业规律的压力,功能上好的设计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好的市场效益,因为资本主义社会要求把设计作为一种刺激高消费的手段,而不只是建立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现代主义试图以技术和社会价值取代迄今为止似乎是不可缺少的美学价值,这在商业上是行不通的。

正因如此,现代主义在20世纪50年代不得不放弃一些激进的思想,更加强调设计的艺术性和象征性,使自己能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合拍。

现代主义的设计在20世纪40-5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与其平行发展并同样有影响的设计流派也在发展中,这些流派的宗旨常常是与现代主义的信条相背离的,它们在美国设计史中的地位也是不能忽视的,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工业设计作为一种社会上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由于它是20世纪20-30年代商品激烈竞争的产物,因而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

美国的第一代工业设计师的专业背景参差不齐,他们中不少人的专业背景是广告业、商业艺术、橱窗设计和其它展示设计行业,甚至是舞台设计,很多人甚至没有正式的高等教育背景。

他们的设计所用时间短、效率高、缺乏认真的社会因素思考,而长于市场竞争。

这些设计师都有非常特殊的设计表现能力,他们的设计预想图都画得比欧洲的同行漂亮,也讲究商业谈判的技术,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做设计生意,而不是研究设计的社会功能。

他们都没有什么理论和设计哲学,也不像他们的欧洲同行有那么多的著作,但是他们都设计了数量惊人的产品、包装、企业形象,从设计的实用性来说,他们比他们的欧洲同行发达得多,灵活得多,而从设计观念来说,他们又显得浅薄。

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业设计却终于成为市场促销、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被美国市场、美国企业界接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

从此以后,工业设计就在美国生根了。

美国那些主要从事展示、促销工作的设计师比较讲究短期的市场促销效果,对干建筑设计师一向强调的那些社会因素比较淡漠。

因为展示设计的目的是促进销售,设计的产品具有积极的市场冲击性,但是同时也具有短暂的、用毕即抛的特点,而并非制造出比较永恒的产品,建设起一个起码可以屹立百年的建筑物。

因此,美国的工业设计师们对于设计形式造成的商业效果有明确的迫求,对设计的观念,它会造成的社会影响作用则考虑不多。

这种特征是由他们的职业背景造成的,原因是这些行业使他们对于商业竞争有比较切身的体会和认识。

这些行业还有另外一个日后成为工业设计的重要特点:

集团式的工作和娴熟的商业谈判习惯。

商业设计需要一组人的同心协力,因而,他们都习惯于集体工作,习惯于与客户打交道,习惯于与市场专家、市场调查人员联系,对于形成工业设计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而这种特征在设计教育上的反映,就是对于表达技法的重视和对于设计观念的淡漠,美国设计教育目前依然具有非常鲜明的重技法、重表现技术和轻视观念的特征。

战前美国设计界流行的流线型设计样式虽然有其科学依据,但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流线型不再是简单科学的应用问题,而形成了一种为满足市场消费潮流的设计样式。

这也是设计样式追随销售的一种体现,计划废止制就是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设计新汽车样式时必须有计划地考虑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造成有计划的样式老化过程。

使汽车最少每2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3-4年有一次大的变化。

一是功能性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替代老产品;二是款式性废止,即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和款式。

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消费者丢弃;三是质量性废止,即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使用。

总之,其目的在于通过人为地设计使产品的功能或款式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汽车设计是商业性设计的典型代表。

战后美国人需要一系列新的设计来反映和实现他们的乐观主义心情,消除战争期间物质匮乏带来的艰辛生活的记忆,汽车成了寄托他们希望的理想之物。

正当强调功能、偏爱柔和色彩和简洁形式的现代主义在许多领域占上风时,美国各大汽车公司的设计部却把现代主义的信条打入冷宫,不断推出新奇、夸张的设计,以纯粹视觉化的手法来反映美国人对于权力、流动和速度的向往,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也奠定了汽车造型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主导地位。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汽车虽然宽敞、华丽,但它们耗油多,功能上也不仅完善。

对制造商来说,这些都无关紧要,因为他们生产的汽车并不是为了经久耐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把汽车作为力量和地位标志的心里。

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最彻底的实现,通过年度换型计划,设计师们源源不断地推出时髦的车型,让原有的车型很快在形式上过时,使车主弃旧换新。

这些新车型一般只在造型上有变化,内部功能结构并无太多变化。

美国工业设计师厄尔(HarleyEarl,1893-1969)在战后汽车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汽车设计上有两个重要突破,其一是将汽车风窗玻璃改换成弧形整片大玻璃,从而加强了汽车造型的整体性;其二是改变了原来只是在边线、轮框上部分镀铬,变成以镀铬部件做车标、线饰、灯具、反光镜等,称为镀铬构件的雕塑化使用。

计划废止制导致了一种极其有害的用毕即弃的即时消费主义浪潮,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随着经济的衰退,消费者权益意识的增加和后来能源危机的出现,大而昂贵的汽车不再时髦。

同时,从欧洲、日本进口的小型车提供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概念,并开始广泛地占领市场,迫使制造商改弦更张,放弃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有梦幻走向现实。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

美国商业性设计走向衰落,工业设计更加紧密地与行为学、经济学、生态学、材料学及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相结合,逐步形象哼了一门以科学为基础的独立完整学科,并开始由设计产品扩展到企业形象的总体设计。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设计师积极参加政府与国家的设计工作,同时向尖端科学领域发展。

著名设计师罗维曾为阿波罗登月计划进行了广泛的设计,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发展使人类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工业设计在这个变革中产生重大变化工业设计推动高新科技产品进步,必须把工业设计与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才能使技术人性化

美国是最早进入信息时代的国家,也是最发达的国家。

在计算机硬软件方面都是世界领先。

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发展,很大程度改变了整个工业设计的格局。

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参与的创新设计日益受到关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工业设计的创新2.0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苹果电脑公司是美国信息时代工业设计的巨头。

1976年,苹果公司在美国硅谷成立。

1979年,跻身《财富》前100名公司之列

苹果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认为产品必须具有普通大众能理解和欣赏的特质。

对高科技产品,外观和个性与其技术性能和指标同样重要。

苹果公司在这理念下,追求技术创新同时十分重视工业设计。

1998年,苹果公司推出全新Imac电脑,在计算机设计掀起革命性浪潮。

2013年,宏盟集团的“全球最佳品牌”报告中,苹果公司超过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最有价值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