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6427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docx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docx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

  篇一:

农村普通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共产党员

  崔双红先进事迹材料

  阳明堡镇大茹解村

  20XX年3月31日

  学雷锋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记大茹解村党员崔双红

  崔双红,1987年入党,曾担任过大茹解村委委员、副村长,现在是一名无职党员。

在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勤奋敬业,从不服输,卸职后,他继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感与责任感,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

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全镇闻名的“和事佬”

  村民们发生了邻里纠纷、田地纠纷甚至家庭矛盾,都爱找他来调解。

崔双红在处理纠纷时,从不武断,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下,更有一套独特灵活的方法:

他把矛盾放在一边,先摸清矛盾双方的性格,然后和两方分别详细了解情况,分别做工作,最后作为中间人,将双方叫到一块商量,矛盾往往迎刃而解。

调解打架斗殴,摆平家务事,他成了法庭的“编外调解员”,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的政治热情和聪明才智,为广大群众办了实实在在的好事。

崔双红经常帮助年轻村干部解决土地纠纷。

作为一个农村党员,崔双红知道,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好农村土地纠纷,就是维护和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也是衡量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关系农民对我们党的信任。

他在处理这类纠纷时,一贯坚持一个原则:

土地不能撂荒。

这个原则,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在解决一些有可能造成土地撂荒的纠纷的时候,经常能得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二、尊老助人的模范

  这几年,崔双红经常会用自己的三轮车带一车废硬柴给孤寡老人,老伴经常数落他:

“你自己的柴都不够用,还管别人做什么。

”他劝老伴说,人年岁大了,一个人生活,儿女又都不在身边,我这个党员怎么能看着不管呢?

崔二红因为购买农耕机,花了很多钱,今年连春种都负担不起,他二话没说拿出1000元让二红先安排春耕。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冬闲时节,崔双红会骑上自行车转村看看,为那些没力气的留守老人排忧解难。

他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群众;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困难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崔双红非常关注老党员,老干部。

大茹解村的郄安柱患了糖尿病,每月的化验费就需要500元。

去年五一,崔双红特地提上菜看望,崔双红认为,老党员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经济建设立过功、出过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

他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身先士卒的领头人

  村里有事,崔双红总是吃苦在前,以身作则。

大茹解电网的线路较长,今年2月,大风将吹到了两根电线杆,当他知道电管站这个时候特别忙,一时半会儿来不了他们这里时,就自己叫了2个年轻人,把电线杆扶正,消除了断电的危险,受到了电管站的赞扬。

  崔双红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

  体要求鞭策自己,每次开会,他从不会只说好话,而是有意见就提,有建议就讲,毫无保留。

一路走来,崔双红党龄有20多年,担任党小组组长也有五个年头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从25岁起,应了一辈子事,从不吃群众的,不喝群众的,公公道道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他说:

“咱们的党是好党,党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要充分发挥党员、党组织的作用。

”他认为,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

  他的事迹也得到了村名们的肯定,作为一个农村党员,崔双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光辉理想。

篇二:

农村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记七份子村党员范四贵

  范四贵出生于1946年,1992年入党,曾担任过七份子村委委员、副村长,现在是一名无职党员。

在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勤奋敬业,从不服输,卸职后,他继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感与责任感,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

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全镇闻名的“和事佬”

  村民们发生了邻里纠纷、田地纠纷甚至家庭矛盾,都爱找他来调解。

范四贵在处理纠纷时,从不武断,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下,更有一套独特灵活的方法:

他把矛盾放在一边,先摸清矛盾双方的性格,然后和两方分别详细了解情况,分别做工作,最后作为中间人,将双方叫到一块商量,矛盾往往迎刃而解。

禁牧前,铜匠壕和王匠壕两个社的村民,因为羊吃了刚打上农药的庄稼,造成了五千多元钱的损失,二人互不相让,闹到了法庭。

法庭庭长找来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范四贵做调解。

老范详细了解情况后,分别与两人促膝谈心,分析他们各自的错误,最终以放农药者赔偿2000元平息了矛盾。

这类事情数不胜数,调解打架斗殴,摆平家务事,他成了法庭的“编外调解员”,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的政治热情和聪明才智,为广大群众办了实实在在的好事。

  范四贵经常帮助年轻村干部解决土地纠纷。

作为一个农村党员,范四贵知道,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好农村土地纠纷,就是维护和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也是衡量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关系农民对我们党的信任。

他在处理这类纠纷时,一贯坚持一个原则:

土地不能撂荒。

这个原则,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在解决一些有可能造成土地撂荒的纠纷的时候,经常能得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二、尊老助人的模范

  这几年,范四贵在黄胡圪梁工地打工,每次回家,他都会用自己的三轮车带一车废硬柴给马三女等孤寡老人,老伴经常数落他:

“你自己的柴都不够用,还管别人做什么。

”他劝老伴说,马三女年岁大了,一个人生活,儿女又都不在身边,我这个党员怎么能看着不管呢?

西孟社长小刘因为四轮车肇事,花了很多钱,今年连春种都负担不起,他二话没说拿出1000元让小刘先安排春耕。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冬闲时节,范四贵会骑上三轮车转村杀猪,为那些养了猪又没力气杀猪的留守老人排忧解难。

他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群众;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困难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范四贵非常关注老党员,老干部。

七份子村的老支书王党生患了糖尿病,每月的化验费就需要500元。

今年五一,范四贵特地提上肉和菜,和王党生一起过劳动节,临走还给了50

  元的生活费。

范四贵认为,老党员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经济建设立过功、出过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

他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身先士卒的领头人

  村里有事,范四贵总是吃苦在前,以身作则。

西孟社电网的线路较长,今年3月,大风将吹到了两根电线杆,当他知道电管站这个时候特别忙,一时半会儿来不了他们这里时,九自己叫了2个年轻人,把电线杆扶正,消除了断电的危险,受到了电管站苏站长的赞扬。

范四贵办事沉稳、果断,有一年,社里要修一条长8米得砂石路,须要经过部分村民的田地,那几个村民有意见,要补偿,但是修路已经势在必行,如果再浪费时间,就好浪费掉上好项目的时机。

范四贵跟村民说:

“就用我的庄稼来补偿你们吧,不要阻拦修路!

”路通了,大家都尝到了甜头,那几个村民也主动放弃了补偿。

  范四贵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每次开会,他从不会只说好话,而是有意见就提,有建议就讲,毫无保留。

一路走来,范四贵党龄近20年,担任党小组组长也有五个年头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从25岁起,应了一辈子事,从不吃群众的,不喝群众的,公公道道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他说:

“咱们的党是好党,党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要充分发挥党员、党组织的作用。

”他认为,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

  他的事迹也得到了乡镇党委的肯定,在1992、1999、20XX年分别获得“白泥井乡优秀党员”称号。

作为一个农村党员,范四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光辉理想。

篇三:

农村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党务工作者

  杨冬生先进事迹材料

  北道德乡党委

  20XX年6月8日

  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记雷丰村党员杨冬生

  杨冬生出生于1965年,1992年入党,担任过雷丰村委委员、副村长,现在是一名村书记。

在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勤奋敬业,从不服输,卸职后,他继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感与责任感,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

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全乡闻名的“和事佬”

  村民们发生了邻里纠纷、田地纠纷甚至家庭矛盾,都爱找他来调解。

杨冬生在处理纠纷时,从不武断,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下,更有一套独特灵活的方法:

他把矛盾放在一边,先摸清矛盾双方的性格,然后和两方分别详细了解情况,分别做工作,最后作为中间人,将双方叫到一块商量,矛盾往往迎刃而解。

这类事情数不胜数,调解打架斗殴,摆平家务事,他成了法庭的“编外调解员”,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的政治热情和聪明才智,为广大群众办了实实在在的好事。

  杨冬生经常帮助年轻村干部解决土地纠纷。

作为一个农村支部书记,杨冬生知道,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好农村土地纠纷,就是维护和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也是衡量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

  准,关系农民对我们党的信任。

他在处理这类纠纷时,一贯坚持一个原则:

土地不能撂荒。

这个原则,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在解决一些有可能造成土地撂荒的纠纷的时候,经常能得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二、尊老助人的模范

  这几年,杨冬生在工地打工,每次回家,他都会用自己的三轮车带一车废硬柴给马三女等孤寡老人,老伴经常数落他:

“你自己的柴都不够用,还管别人做什么。

”他劝老伴说,马三女年岁大了,一个人生活,儿女又都不在身边,我这个支部书记怎么能看着不管呢?

村里小刘因为四轮车肇事,花了很多钱,今年连春种都负担不起,他二话没说拿出1000元让小刘先安排春耕。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冬闲时节,杨冬生会骑上三轮车转村杀猪,为那些养了猪又没力气

  杀猪的留守老人排忧解难。

他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群众;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困难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杨冬生非常关注老党员,老干部(转载于:

农村普通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村的老支书王党生患了糖尿病,每月的化验费就需要500元。

今年五一,杨冬生特地提上肉和菜,和王党生一起过劳动节,临走还给了50元的生活费。

杨冬生认为,老党员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经济建设立过功、出过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

他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身先士卒的领头人

  村里有事,杨冬生总是吃苦在前,以身作则。

雷锋村电网的线路较长,今年3月,大风将吹到了两根电线杆,当他知道电管站这个时候特别忙,一时半会儿来不了他们这里时,就自己叫了2个年轻人,把电线杆扶正,消除了断电的危险,受到了电管站刘站长的赞扬。

杨冬生办事沉稳、果断,有一年,社里要修一条长8米得砂石路,须要经过部分村民的田地,那几个村民有意见,要补偿,但是修路已经势在必行,如果再浪费时间,就好浪费掉上好项目的时机。

杨冬生跟村民说:

“就用我的庄稼来补偿你们吧,不要阻拦修路!

”路通了,大家都尝到了甜头,那几个村民也主动放弃了补偿。

  杨冬生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每次开会,他从不会只说好话,而是有意见就提,有建议就讲,毫无保留。

一路走来,杨冬生党龄近20年,担任党村书记也有五个年头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从25岁起,应了一辈子事,从不吃群众的,不喝群众的,公公道道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他说:

“咱们的党是好党,党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要充分发挥党员、党组织的作用。

”他认为,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

  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

  他的事迹也得到了乡镇党委的肯定,在1992、1999、20XX年分别获得“北道德乡优秀党员”称号。

作为一个农村党员,杨冬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光辉理想。

  篇二:

生活村贫困村帮扶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丰乐镇生活村委会

  (20XX年11月18日)

  按照市、县委的总体安排部署,市民政局作为丰乐镇生活村贫困村抱扶部门,对生活村给予了极大的关切,现将生活村的整体建设情况以及脱贫总体规划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丰乐镇生活村位于丰乐镇辖区的西南部,该行政村由原生活村与丰元村合并而成。

全村幅员面积27.9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屯,总户数943户,人口3856人,劳动力2080人,年均外出务工人员1217人。

耕地面积24410亩,林地面积1122亩,草原占地面积近万亩;20XX人均收入实现8410元。

生活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有农民党员50名。

近几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村民素质不断提升,以经纪人为主的商贸领域不断扩展。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村拥有农田抗旱井42眼。

通村红砖路达15.5公里。

自来水入户325户。

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00平方米,完善村卫生所一处。

  二、贫困原因

  生活村地处丰乐镇西南,耕地土质贫瘠,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商贸业等。

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生活村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

一是通村路建设

  缓慢,农副产品运输不畅,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二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习惯于靠天吃饭,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三是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高新种植技术能力不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迟缓。

四是没有充分利用地源优势,依托草原发展奶牛、种鹅养殖孵化,近年来种鹅养殖孵化效益显著,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三、发展规划

  按照上级关于加快贫困村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生活村的实际,重点规划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发展规模经营为重点,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一是充分发挥农民种植大蒜套种白菜优势,加大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力度,扶持种植大户扩大家庭农场发展规模;二是依托张申生猪生态养殖园区优势,引导卜家园子屯、师家屯、杨太窝棚屯等周边农民入住生猪生态养殖园区,从事生猪生态养殖;三是拟在哈达张屯投资100万元,扶持建设年存栏4000只种鹅,年孵化15万只鹅雏的养殖孵化场一个,发展规模养殖。

通过多渠道发展规模经营,带动扶持全村80%以上的困难户发展经济,扩大致富渠道,尽早脱贫。

  2、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确保民生工程惠及群众。

一是通过扶贫部门的扶持和帮助,投资50万元,完善卜家园子屯、卢家园子屯两眼自来水井的后期电力配套工

  程,新打坑鱼屯、衣家屯、杨太窝棚屯三眼自来水井,以及电力配套和入户安装工程的建设。

二是投资60万元,铺装衣家屯屯内路500米、宫家屯至大草房屯屯内路2000米的铺装工程,彻底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3、以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倡导社会风气转变。

一是在村委会前建设1000平方米一处,绿化苗木、花木300株,协调有关部门安装健身体育器材等文体设施建设。

二是完善村级图书文化室建设,新增科技、文化、网路、技能等方面书籍,以此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加大杨太窝棚屯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立环境治理标杆屯,修建主街排水沟800延长米,绿化丁香苗木400株,粉刷主街两侧围墙1200平方米,确保村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带动全村社会风气发生转变。

  篇三:

农村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1)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

  本人出生于1946年,1992年入党,是一名无职党员。

入党后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来自身作则,不辜负共产党员的光荣感与责任感,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

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他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

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全乡闻名的“和事佬”

  村民们发生了邻里纠纷、田地纠纷甚至家庭矛盾,都爱找他来调解。

吉太本在处理纠纷时,从不武断,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下,更有一套独特灵活的方法:

他把矛盾放在一边,先摸清矛盾双方的性格,然后和两方分别详细了解情况,分别做工作,最后作为中间人,将双方叫到一块商量,矛盾往往迎刃而解。

领里纠纷类事情数不胜数,调解打架斗殴,摆平家务事,他成了法庭的“编外调解员”,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的政治热情和聪明才智,为广大群众办了实实在在的好事。

  吉太本经常帮助年轻村干部解决土地纠纷。

作为一个农村党员,吉太本知道,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好农村土地纠纷,就是维护和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也是衡量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关系农民对我们党的信任。

他在处理这类纠纷时,一贯坚持一个原则:

土地不能撂荒。

这个原则,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在解决一些有可能造成土地撂荒的纠纷的时候,经常能得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二、尊老助人的模(:

村党员帮扶困难户先进事迹)范

  这几年,吉太本在和他的孩子在外地工地打工,每次回家,他都会用自己的挣来的一部分钱拿出来,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老伴经常数落他:

“你自己的柴都不够用,还管别人做什么。

”他劝老伴说,村里需要照顾的人多,我这个党员怎么能看着不管呢?

他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群众;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困难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吉太本非常关注老党员,老干部。

经常与他们谈心、聊天,去关心和帮助他们。

吉太本认为,老党员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经济建设立过功、出过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

他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身先士卒的领头人

  村里有事,吉太本总是吃苦在前,以身作则。

村里有任何公益活动或者初劳力等事情总是第一个到达,说的最少、干得最多,大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吉太本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

  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每次开会,他从不会只说好话,而是有意见就提,有建议就讲,毫无保留。

  一路走来,吉太本党龄近20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咱们的党是好党,党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要充分发挥党员、党组织的作用。

”他认为,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

  他的事迹也得到了乡党委、村支部的肯定,获得过“廿地乡优秀党员”称号。

作为一个农村党员,吉太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光辉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