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6387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docx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解说词.docx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

 

茶的传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达到高潮。

从亚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适宜的土地上,都找到了家。

茶是包容的,在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茶,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无论在故乡,还是远方。

  中国南方的春天,最初是金色的,这是阳光的色彩,是油菜花盛开的颜色。

这是播种的季节,采摘的季节,是酝酿希望的季节。

当金色逐渐退出,绿色的帷幕拉开,茶,成为春天舞台的主角。

中国,日本,印度,肯尼亚,从亚洲到非洲,所有的茶叶国度都“苏醒了。

第四集他乡,故乡

泰国曼谷

在泰国人看来,茶是水的艺术。

“大家好,我是尼克,你也可以叫我魔术师尼克,我不会复杂的魔术,我只会水的魔术”

尼克今年三十岁,每个周末他都要在曼谷的恰图恰市场,卖拉茶。

奶茶最初由印度移民带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发现将茶与奶混合后,用拉这个动作可以获得更为香浓丝滑的味道,尼克因为一手拉茶的绝活儿,被人称为魔术师。

拉茶在东南亚各国都极受欢迎,一个掌握高难度技巧的拉茶师,甚至能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一开始我只能拉一杯,后来我尝试两杯一起,再后来我在顶楼上练习,蒙着眼睛也可以”

尼克恰图恰市场每天可以卖掉将近三百杯奶茶,每杯奶茶收二十泰株,约合人民币四块钱。

“我喜欢恰图恰市场,在这里我们能够遇到世界各地的朋友,我的奶茶会陪伴他们游遍恰图恰。

在曼谷,水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每一个生活在水边的人,每一只动物,都可以感知到水的生命,曼谷因为水给它注入了灵魂大家都叫它天使之城。

虽然我只是一个拉茶师,但是我也在探讨水的艺术,当水遇上茶,就变成我手上舞动的丝带,泰国人喜欢喝滑顺和甜美的茶,当茶在空中划过,你不觉得好喝吗”

泰国美斯乐

泰国人在中国的影响下很早就开始饮茶,但种茶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如今泰国的茶园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美斯乐是其中名气最大的茶区。

“我为了一个女人才来美斯乐,她也是云南人,也是美斯乐人”

卢瑞铭是中国台湾的茶师傅,1990年来曼谷旅游,与一个美斯乐女孩一见钟情,留在了泰国。

“我跟她上来,上来看的时候,整山都是茶,我在台湾我的故乡也全都是茶,所以好像有一种很亲切感,所以我来跟她一起种茶一起奋斗了二十年”

卢瑞铭

美斯乐地处世界毒品产地金三角的边缘,一度被非政府武装所控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联合国鼓励整个金三角进行茶叶替代种植,茶另美斯乐人重获新生。

卢瑞铭带来了台湾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当地人都叫他阿铭哥。

随着今年的雨季推迟,阿铭的茶厂迟迟不能开工。

“往年大概是三月底就有雨了,基本上都会有一场一场的雨,真的今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雨都不下,全部的农民都很伤脑筋”

美斯乐最主要的产业是茶叶和旅游,这里聚集了泰国北部众多少数民族,民对很多西方游客而言,美斯乐是泰国最像中国的地方。

美斯乐的几千名华裔是中国国民党军人的后代,他们称自己为云南人。

1949年,原本驻扎在云南的一支国民党部队败退到缅甸,又遭到缅甸政府军围剿,在热带丛林里一路逃亡到泰国境内,为了生存他们充当泰国政府的雇佣军,在平定泰国内乱的战争中立下了军功。

1982年,他们交出最后一批武器,换得泰国公民的身份,结束了三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现在,这些老兵和子孙大部分靠种茶为生,他们到现在还维持着中国的传统,用茶叶来祭祀山神,这样的祭祀,阿铭每年都会参加。

“我卢瑞铭从台湾来到美斯乐,求山神保佑我,今年的茶能够丰收,合家大小平安”

“他们来归顺泰国,枪什么的都缴械了,换的条件是给他们成为泰国公民,那么泰皇就划美斯乐一万五千赖(合三万六千亩)的土地,给这些老兵他们去种植”

流落他乡的中国人,在异国的荒山里开始了一段刀耕火种的新生活,美斯乐的气候土壤与中国云南相近,种茶成为最合适的选择。

一直到三月底,依旧没有要下雨的迹象,阿铭把精力都放到盖厂房上来,去年,阿铭和妻子二十年的婚姻结束了,阿铭曾经拥有美斯乐最大的茶厂,离婚后他把全部资产都留给了前妻。

“我确实曾经想过要回去台湾,但是后来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我来这边一二十年了,最主要是跟这边这些老兵,老兵的第二代大家都有感情了,像整个美斯乐说起阿铭哥每个人都认识。

我曾经跟大家讲说,我要来到泰国,要把泰国的茶叶做到世界有名”

四月底,美斯乐终于飘起了雨,阿铭的茶园终于可以采摘了,在美斯乐山区人口最多的是泰国的阿卡族,这些山居民族成为华裔种茶最得力的帮手。

阿铭要做的茶工艺来自台湾,名字叫做东方美人茶。

“东方美人是英国女皇取的名字,她有喝过这个茶,这个是要经过小绿叶茶,这种小虫,绿绿的,它来吸食以后才有这种茶。

这种是要没有打农药,没有施肥才有的”

在美斯乐大家都很信任阿铭的加工技术,很多人直接将采好的茶青送到阿铭的工厂,委托他来制作成乌龙茶。

“东方美人茶,我们采回来的时候必须萎凋,要比一般的茶都来得重,为什么,日光萎凋你没有重一点,它本身的蜜香就没有办法表现出来”

二十多年前,还在台湾的阿铭学会了东方美人茶的工艺,那时他偶尔会从报纸上听到美斯乐老兵的新闻,但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他们的兄弟。

“有很多的老兵就来问,阿铭你种这个茶,一公斤才几块钱,你种这个乌龙茶,一公斤可以卖多少,我跟他讲,我在台湾是卖一千多块,他说这个不可能的,泰国一个月薪资,那时候才两三千块嘛,谁来跟你买这一千多块的茶,那我说没关系啊,我就来试种看”

现在,阿铭希望用这款东方美人茶提升美斯乐茶的名气。

“东方美人喝起来,就好像跟美女在交谈,真的口感不错”

阿铭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感情,太太是一个泰国姑娘。

“两个人又可以共同组织一个家庭,事业两个人又好像以前一样又从零开始了。

三十二岁来到美斯乐,今年五十三岁了,刚二十年”

当初我跟这些老兵讲,我要把美斯乐变成台湾一个鹿谷乡,他们说鹿谷乡是什么,我说整条街都是卖茶的,都是工厂,今天已经实现了。

泰国茶叶的大规模引种,只是近现代世界茶叶种植热潮的一个片段。

十九世纪,茶叶贸易的丰厚利润以及中国的垄断地位,促使西方人开拓中国之外的茶叶产区,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成为首选之地。

“我喝了三十五六年的茶,我感觉到茶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如果我哪里皮肤破了流出来的不是血,流出来的就是大吉岭茶”

印度茶商罗禅

印度大吉岭

罗禅是印度的茶叶商人,他的茶园地处大吉岭山区,这里生产着世界著名的红茶,大吉岭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仿佛是上帝专门为茶而设。

“大吉岭山区生产的茶,它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芳香风味”

另罗禅引以为荣的大吉岭红茶,种植的历史还不到二百年。

印度是中国的邻国,两国自古就有贸易往来,中国的饮茶习俗传到印度,比茶叶种植要早的多,但真正使印度变为茶叶国度的是英国人。

“在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主要财政收入都来自茶叶,英国人想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种茶,因为来自中国的茶太贵了,他们想要种植自己的茶”

三十年前,罗禅开始做茶的生意,他对茶叶传入印度的历史一直有浓厚的兴趣。

1824年,一个英国军官在印度阿萨姆发现了野生茶树,这大大坚定了英国人在印度开创茶产业的决心。

十多年后,第一批产自阿萨姆的八箱茶叶运到伦敦,但当年阿萨姆图生茶的质量未能赢得人们的信任,英国人主流的意见还是倾向于从中国获得茶种和技术。

“他们雇了一个人,去寻找种茶的原料,比如茶种,茶枝,然后在印度建立了种茶基地,接下来就是寻找茶工,这个人就是罗伯特*福琼,他多次游历中国,去了很多地方”

福建武夷山

一百多年前,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深入到福建武夷山,希望获取红茶的秘密,他化装成中国人甚至学会了中国话。

耗费三年时间,在福建武夷山茶区认真研究,终于掌握了红茶的制作技巧。

福琼意识到仅靠技术和茶种还不够,他说服了武夷山八个技艺精湛的茶工与他一同去印度。

现在我们无从考证这八个人的名字,他们终其一生,为印度茶叶奠定了基础,这些来自中国的无名茶工,最后都没能回到故乡。

罗禅曾多次重走中国到印度的茶叶之路,他最偏爱的茶区是中国云南,那里是茶叶的发源地。

如今罗禅几乎每年都有几个月在中国寻茶,他希望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茶叶国度能够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印度马凯白瑞庄园

印度茶叶兴起的时代,英国人控制了绝大多数茶园,但位于大吉岭的马凯白瑞庄园除外,它是印度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创建的。

“我写了一首诗,来描述它的美丽,希望你会喜欢。

马凯白瑞,我最喜爱的地方就是马凯白瑞,它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这是如此天然美丽的地方,它批着绿色的衣裳,全靠茶的绿叶来装点,清晨我们看不到太阳升起,但是我们听到鸟儿的欢声,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绿色的森林和瀑布,滋养着整个克盛地区,这个地方有着独特的美,它的美丽吸引着世界各地前来旅行的人们,马凯白瑞我的故乡,我爱你”

潘莎娜

十三岁的女孩潘莎娜最崇拜的人是马凯白瑞庄园的主任拉加*班纳吉,班纳吉家族历史上属于印度皇室,当地人喜欢叫他班纳吉王子。

“你刚刚进入了一个活着的遗产,这是马凯白瑞创造的第一家茶厂,它不是英国人建造的,而是我的曾祖父建造的”

“请允许我向您介绍我的猎犬先生,你看这位先生,他大概四英尺六英寸高,他有一只像警犬一样灵敏的鼻子,他嗅到第一个烘干时机,然后第二个,他发出停止烘干的指令,他的名字叫英德瑞特,他是茶的猎犬,当然他说了算,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时,谁也休想跟他作对”

虽然工厂里的制作过程对茶叶成品的质量至关重要,但一切最终取决于种植茶叶的土地。

“我们用牛粪堆肥,每年超过一千吨,这个必须处理好,如果处理得不好,粪堆会变成毒药,或者失去养分,总之要恰到好处才行”

“大多数农民是为了赚钱而耕作,对他们来说只是生计,但大多数农民也忘记了,自己其实也是艺术家,他们的画布是土壤,是我们的地球,如果你能描绘奇妙的持久的图画,每个人都可以像欣赏杰作一样欣赏它”

印度茶园主一般不会亲自管理茶园,他们大多居住在大城市里,班纳吉是个例外。

“如你所见,把七个庄园凝聚成一个叫马凯白瑞社区的重要纽带,就是茶”

班纳吉二十年前从英国剑桥毕业,回到马凯白瑞庄园,他不仅在印度第一个引进了有机茶的理念,而且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理想家园。

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免费的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医院,以及给村民带来财富的家庭旅社项目,这在偏远的印度山区是不可思议的,班纳吉因此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2002年全球经济委员会授予班纳吉最高成就奖,对于班纳吉来说,更高的奖赏来自村民的变化,这里每家每户的大门从不上锁,每个人都用真诚的笑脸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印度加尔各答

印度真正生产茶叶的历史还不到二百年,但它却一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大国。

最初印度所产茶叶几乎全部运抵英国,直到某一天,印度茶多到英国人根本喝不完,于是英国人鼓励印度人养成喝茶的习惯,在此之前印度人喜欢糖和牛奶,印度最流行的饮料就变成了奶茶。

今天印度出产的茶百分之七十被印度人自己喝掉了,几乎每一个街角都会有一个茶摊。

和大多数印度人一样,安纳塔亚米的一天是从祈祷开始的,他在加尔各答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茶摊,由于清晨就会有客人光顾,所以安纳塔亚米每天拂晓前就起床到街头卖茶。

“我每天早上四点半醒来,然后我五点的时候去茶摊开始泡茶,我九点半左右吃早饭,下午两点我吃午饭,六点半到七点半我收摊”

十八年前,安纳塔亚米从外省搬到加尔各答,以摆茶摊为生,他的茶比一般茶摊加的奶更多,味道也更浓厚,所以在这一带他的生意最好。

“这是我全家的生计”

他的每杯奶茶卖六个印度卢比,相当于人民币六角,刨掉日常开销,他每天还能存下两百多卢比。

“现在物价涨得很快,我存下来的钱越来越少了,茶摊的生意我一个人做,我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从这里挣出来的,我希望他们能当医生,他们也在努力呢。

我没有很大的梦想,我就是想一辈子做这个”

喝地道的印度奶茶,需要一只印度土碗,这些土碗很少被重复使用,一碗茶下肚,茶碗随手摔碎,来自泥土,回归泥土,对印度人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算不得浪费。

安纳塔亚米的土茶碗来自城外四五十公里远的手工作坊,普拉加帕蒂打小就做土碗,至今已经四十年了。

“我的家在中央邦的贝纳勒斯,我们搬到加尔各答已经有六七十年了,我每天最少要做一百个土碗”

普拉加帕蒂

烧制土碗的工作非常艰苦,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掌握,做土碗的时候,普拉加帕蒂往往一做就是一天,直到深夜工作能完成,很少休息,因为土碗总是供不应求。

“我对生活感到很满意,我的工作很好,我相信再没有比做土碗更好的工作了”

印度茶叶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崛起,曾经独霸世界的中国红茶受到很大冲击,当时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中国茶开始无法同工业流水线上产出的印度茶抗衡,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全面萎缩。

安徽祁门

这时,安徽祁门的一种新红茶出现了,它凭借神秘的香气在世界高端红茶市场为中国重新赢得了一席之地,一直到今天祁门红茶依然是世界高端的红茶之一。

老谢在茶厂里做了大半辈子,每年茶季他还会为自己做一小批手工茶。

“我们从小的时候,我跟着奶奶妈妈一起上山去采茶,到学校出来以后就直接到工厂参加制茶”

祁门红茶工艺传承人谢永忠

祁门红茶诞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

西方人欣赏祁门红茶的香气为它创作了一个专有名词“祁门香”。

阴雨天做茶对品质有影响,但老谢舍不得上午出来的茶青。

“当天的叶子当天必须要做完,不能过夜,时间一长茶叶就不新鲜了,祁门在外面来讲是很值钱的东西,尽量不要给它浪费”

鲜叶的萎凋需要小半天的时间,阴雨天空气湿润,这个过程会更长。

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有人开玩笑说,老谢洗手都能洗出一脸盆的茶。

茶青在双手的反复揉搓下破裂,老谢揉了这么多年的茶,青色的茶汁已经融进了掌纹。

揉好的茶被放在竹篾中,半青半红的茶叶在几个小时候充分发酵,最后在炭火上烘干,祁门红茶的香气开始凝聚。

老谢自己喝茶,一天的粗制就够了,但在茶厂粗制的茶还需要一轮精制,精制环节有十七道工序。

先将粗老的茶筛出,在布袋中打碎,再通过网径不同的筛子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茶细分。

老谢相信,经过整形后,规格统一的茶叶冲泡起来能激发更好的口感。

做工考究的祁门红茶从前主要用于出口,即使是茶厂的师傅也很难喝到自己做的茶。

“可以说我们做的茶自己不能喝,也不容许喝,因为我们茶一个是比较值钱,价位比较高,比较辛苦做来的,要满足出口的需要,大家都喝,边做边喝把它喝光了就没有了”

十九世纪末,祁门红茶一经问世就政府了欧洲人的味蕾,在全球茶叶种植的热潮中,技艺高超的中国茶师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北京

北京西单的官房胡同,即将被拆迁,刘驰在这里长大,他今年七十岁了,这所小院里有他家几代人的记忆。

刘家是个国际大家庭,这个家族的血统包含了中国、俄罗斯、格鲁吉亚,家人间交流最方便的是俄语,拆迁之前刘驰搬出了压在箱底很多年的老照片,家族的混血源自刘驰的曾祖父刘峻周。

“大概是在1893年的时候,当时有个俄国的商人,他邀请我曾祖父去格鲁吉亚种茶,我曾祖父就带着茶工还有茶种和一些茶苗就去了,当时的格鲁吉亚还是属于沙俄呢”

在刘峻周到来之前,俄国已经多次尝试种植茶叶,但均告失败,刘峻周于1894年抵达格鲁吉亚,他后来成为沙俄皇家茶厂的厂长,并被沙皇授予国家勋章,是沙俄历史上获此殊荣的惟一外国人。

刘驰从小对曾祖父的故事很感兴趣,他年轻时在格鲁吉亚从事国际贸易,退休后,他多次前往格鲁吉亚,研究曾祖父当年在海外种茶的那段历史。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

格鲁吉亚位于亚洲西部高加索地区,1991年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苏联之前它属于沙皇俄国的版图,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是重要的茶叶产区,苏联消费的茶叶百分之八十来自格鲁吉亚。

俄罗斯西伯利亚

俄国人对茶叶的热爱由来以久,中俄两国穿越西伯利亚绵延万里的茶叶之路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贸易路线之一。

遥远的旅程使茶叶在俄国成为极其昂贵的商品,将茶叶移植到触手可及的地方是俄国人的梦想。

黑海沿岸的格鲁吉亚因为气候与中国江南相近,成为首选之地。

格鲁吉亚巴统港

巴统是黑海重要的港口,刘峻周当年在这里登陆。

“就是在这上的岸,那时候坐船要走三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几乎在每一个港都要停下来,要加煤加水,那时候是火轮船,所以这段旅程是非常艰苦的”

刘峻周当年的茶园距离巴统港近三十公里,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里曾是一片茶园。

“现在都被荒废了,没有人管了,茶苗逐渐都坏死掉了,多可惜啊”

刘驰故地重游并不是为了怀旧,苏联解体之后格鲁吉亚的茶叶生产陷入低谷。

当年刘峻周的茶被称为刘茶,格鲁吉亚政府找到了刘驰,希望他能够恢复起来,如今这种工艺已经失传。

刘驰想寻找刘茶的线索需要一个人的帮助,白龙是我的朋友,他从小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联中国工夫,后来他就喜欢上茶叶了,逮着空就往中国跑,经常到北京的马连道等地方去,他还在格鲁吉亚开了一个中国茶屋,倒腾各种各样的中国茶叶。

“你这里茶叶品种不少,白龙泡的茶很香很浓很上道的,我问他想当初那刘茶是个什么味道呢,他说他也不清楚,因为经过这么多年了,刘茶的味道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所以呢,我说你带我去找做茶的师傅,问问他们”

白龙的茶来自一个叫达托的茶师,达托曾经担任过格鲁吉亚阿扎尔共和国农业部的副部长,后来辞职回家专门做茶。

“就只剩下这点茶苗了”

“达托他喝茶是很讲究的,桌子上是自己家里花园里种的花,然而去院子里采些野果,桑椹、樱桃、还有一些浆果,什么都是自己种的。

格鲁吉亚人爱喝红茶,先要泡得很浓,做成茶卤,然后用水稀释,喝的时候要加一些蜂蜜啊或者是加糖,他们喜欢这个甜味”

“达托做茶用的都是土办法,自然的萎凋,然后揉捻,发酵,最后烘干,就说现在做红茶的办法基本上都差不多,大是流程上可能还是有一些讲究的地方,那么这代做茶的人也在找资料,其实现在格鲁吉亚的茶跟我们中国的味道已经不一样了”

从达托那里获得的线索还不能解开刘茶的谜团,刘驰来格鲁吉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希望能够在夏天结束前找到答案,这样他还有一段时间回国内寻找帮手,赶在明年春天之前为曾祖父的茶园种下第一批茶苗。

这天他得到消息,格鲁吉亚第一茶厂可能有人知道刘茶的源头,这里曾是格鲁吉亚最大的茶厂,制茶工艺就是从刘峻周时代传承下来的。

“他在这工作了四十二年,他是茶工”

“最近几年,厂里还在生产以前的红茶吗?

“后来我们当地的专家都在培育新品种了”

“这儿的老茶叶技师跟我说,刘茶的技术就是中国祁门红茶的工艺,刘峻周带来的茶种实际上都是来自中国的南方,格鲁吉亚现在种植的茶呢,加工技术都是通过刘茶改良过来的”

对于这一说法刘驰还无法确定它的真实性,但对刘茶的寻访总算有了清晰的线索,刘驰决定回国后做进一步的调查,无论如何曾祖父的茶园都要在自己手上重建起来。

“我的曾祖父他在格鲁吉亚工作了有三十多年,实际上是把自己一辈子最好的时光都留在那了,那些跟他一起去的茶工,有很多人都留在了格鲁吉亚。

其实我有一个心愿,刘茶能在我的手里头恢复起来”

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有的人重建了与祖先的联系,而更多的人把茶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茶的馨香,让我们停留下来,或者,奔向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