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5737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docx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docx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2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

(2)

刘少奇及其兄弟、姐妹的子女,在本博中称为第二代。

目录:

第二代:

刘云庭之长子刘允明

刘云庭之次子刘允亮

刘云庭之女儿刘求英

刘云庭之三子刘启书

刘云庭之四子刘万国

刘作衡之长子刘敦侯

刘绍德的儿子鲁勋昌(刘少奇的外甥)

刘绍懿的三女儿张先敏(刘少奇的外甥女)

刘少奇家族五服之内的亲人(3)第二代:

刘允斌之原配----玛拉•费多托娃(第一任妻子)

刘允斌之继配李妙秀(第二任妻子)

刘少奇之长女刘爱琴(母何葆贞)刘爱琴之丈夫沃宝田(刘少奇女婿)

刘少奇之次子刘允若(母何葆贞)

刘少奇之三子刘允真(母王前)

刘允真之媳艾心琦

刘少奇之次女刘涛(母王前)

刘少奇之三女刘平平(王睛,母王光美)

刘少奇之四子刘源(母王光美)

刘源之媳魏珍

刘少奇之四女刘亭亭(母王光美)刘少奇之五女刘潇潇(刘思达,母王光美)

刘潇潇之丈夫李跃(刘少奇女婿)

第三代:

刘允其之儿子刘正山

刘允明之二女刘维孔

刘启书之儿子刘庆

刘敦侯之儿子刘汉勋刘允斌之女儿----索尼娅(中文名苏苏,母玛拉•费多托娃)

多托娃)

阿廖沙之媳冬尼娅

刘爱琴之儿子沃若

刘爱琴之女儿沃若楠

刘平平之儿子王北亮

刘源之儿子刘畅第四代阿廖沙之女儿马加丽达.费多托娃(刘丽达)

阿廖沙之儿子刘安东

刘安东之媳欧丽亚第五代

刘安东之女儿

第二代:

刘殿邦刘墨卿(刘绍源、又名刘作钦)之长子刘允其(刘殿邦)刘殿邦,又名刘允其,刘少奇大哥刘墨卿之子。

1902年生,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今花明楼镇)人,

1911年入私塾读书,两年后入附近的西冲山小学学习三年,以后又入私塾二年,

1918年起在家协助父亲种田。

少年时刘少奇与刘殿邦叔侄

人经常一起看牛割草。

刘少奇在长沙读书,祖母鲁氏经常派刘殿邦到长沙去看望,其间刘殿邦受刘少奇的革命思想影响颇多。

1927年夏,刘殿邦随六叔刘云庭去找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武汉办事处负责人兼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的刘少奇,想参加革命工作。

途经长沙时,恰遇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所暂住的船山学社遭到袭击,几乎丧命,只得放弃,又回家作田。

1930年刘允其跟随父亲刘墨卿到安源高坑煤矿炼焦煤。

1932年担任宁乡双狮岭煤矿济生公司的押运员,

1934年在本地芳储乡当保长一年。

1939年自己购置轧花机两台,在乡间做轧棉花的生意至

1949年全国解放。

1950年土地改革时,刘允其(刘殿邦)家

里有田地20亩,自己耕种5亩,出租15亩,拥有炭子冲的

房屋一所,按政策划为富农成分。

疾,劳动能力逐渐减弱,生活日益困难,经县委书记李哲和县长张继元推荐,将他安排为宁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负责保管古玩和古旧书籍。

1953年10月,经程潜推荐,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文化大革命”

中,刘殿邦受刘少奇冤案的牵连,于1970年1

月被开除公职,送回原籍劳动改造。

1979年6月,撤销对刘殿邦的处分,1983年6月,给予平反,恢复名誉,补发其丧葬费和抚恤费。

1974年2月,刘允其(刘殿邦)在宁乡家中病逝,享年73岁。

刘云庭(刘绍远)之长子刘允明刘少奇在延安接回儿子、女儿时的合影,左起刘允斌、刘云庭、刘少奇、刘爱琴、刘允明

刘允明是刘少奇二哥刘云庭之长子。

刘少奇的侄子。

曾有这样一件事:

1949年7、8月间,长沙刚解放不久,蒋碧昆的妻弟鲁勋昌给舅舅刘少奇写了一封信,表达想去北京读正规大学的想法,刘少奇派了侄子刘允明回湖南,了解情况后,加上刘少奇的兄弟子侄,一行10多个人过武昌到郑州,绕道徐州,经济南北上天津,辗转一个多月才到北京。

蒋碧昆最终上了北京人民大学。

刘云庭(刘绍远)之次子刘允亮

刘允亮是刘少奇二哥刘云庭之次子。

刘少奇的侄子。

1949年,刘允亮去北京由叔父刘少奇资助读书。

刘少奇曾对他说:

“你父亲从小就培养我,我现在也从小培养你。

次,因为学校太远,刘允亮问叔父要一辆单车上学,叔父不个人都骑单车上学吗?

别的学生能走路上学,你为什么不能走路上学呢?

难道你特殊一些。

刘求英是刘云庭唯一女儿,刘少奇的亲侄女。

1960年,刘求英及弟弟刘启书、小弟刘万国去过叔父刘少奇家。

后来曾在新书《刘少奇在人民心中》一书上签字,作为签赠本。

其现在及往事不详。

刘云庭(刘绍远)之三子刘启书刘启书是刘云庭之三子,是刘少奇的亲侄子。

刘启书湖南宁乡人,

1941年2月出生。

1949年初秋,刘云庭病危,临终给年仅8岁的刘启书及其6岁的弟弟遗言:

“死后,你们还小,找别人都不行,只有去找满叔(刘少奇)就说是我讲的,你满叔一定会帮你们的

1958年,刘启书18岁高中毕业,他被招工到了湘潭江南机器厂当工人,在车间里干的活又苦又累。

但他记得离开家门时父母的告诫:

“你一定要记住,不要在外面打刘少奇亲属的

牌子!

1960年,刘启书和家人被接到北京刘少奇家。

满头白发、衣着朴素的刘少奇特别亲切,但招待他们的伙食却很一般,还吃红薯。

"吃饭时他经常逗我玩,还教育我们“要夹着尾巴

做人”,不要在外面打他的牌子求人办事,更不要搞特殊化。

1960年有一天,20岁的刘启书见到叔父后,他大着胆子说自己想换个工作,要叔父帮忙打打招呼。

“你们谁都别想沾我的光。

”刘启书话还没说完,叔父就严厉地回绝了,对他说:

你高中毕业,可以回乡里去,到炭子冲小学当个老师嘛。

”后来受聘为花明楼炭子冲小学校外辅导员之后,刘启书还有模有样地上了一堂课他感到特别兴奋。

1966年,刘启书所在的工厂获知他是刘少奇的亲侄子之后,把他划成“黑五类”,下放车间,监视劳动达10年之久。

直到

33岁才结婚。

刘启书非常廉洁,作为湖南省委副厅级纪检、监察专员,刘启书一直过着平淡的日子,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玩牌。

刘启书从湖南省纪委退休后,靠退休工资生活。

除了含饴弄孙,翰墨书法成了他安度晚年的最大追求。

刘万国是刘少奇二哥刘云庭之四子。

刘少奇的侄子。

刘作衡(刘绍达)

之长子刘敦侯(刘少奇的大侄儿)

大侄儿刘敦侯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长子,希望大侄儿刘敦侯回到家乡带头种好田大侄儿刘敦侯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长子

1914年出生,比满叔刘少奇仅小6岁年。

两人自小是在山里放牛、塘中洗澡、路边打玩的“少年叔侄”。

后来少奇家里种几十亩水田,主要劳动就是靠身高个大、力壮如牛的大侄儿刘敦侯。

不论是田里的功夫,或者是打柴、码草、养鱼、喂

鸡一套湖南农村的看家本领,刘敦侯在几十年的劳动实践中

都练成了好把式。

新中国一成立,报纸上、广播里传来了刘少奇身居要职的好消息,刘少奇也几次寄回家信,还特地问候大侄儿刘敦侯。

刘敦侯听到后喜笑颜开,就想离开农村进城谋个差事。

他虽只有一身力气和耕田种地的本事,但相信只要有靠山,干什么都不会成问题。

1950年,刘敦侯终于到了北京中南海,他以为叔父一定是前有枪兵护卫,后有打手保镖,威风凛凛,一派官气。

谁知

见面,刘少奇除了头发斑白了些,脸上生了皱纹以外,说的还是宁乡话,穿的也是普普通通的布衣服,手下也并没有三兵四仆,饭桌上主要还是蔬菜,桌子中央那份香喷喷的腊肉还是刘敦侯从宁乡带来的。

他问少奇:

“九叔,这就是您这个大官的生活呀?

”刘少奇告诉他:

“我不是官,是中国人民的

公仆,也就是人民的长工。

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权利,没有别的特殊权利。

”说话间,刘少奇问起家乡变化、群众生活,照样平易朴实,一点架子也没有。

刘敦侯找个机会向少奇提

出了想搞个干部当当的要求。

刘少奇热情地握住这位侄儿又

还是听我的话,回去作田好。

况且新中国刚建立,各项建设刚开始,最需要粮食和农产品,当农民是最重要、最光荣的职业。

家乡有句老话说农民不作谷,饿死帝王君嘛!

我们当前

最重要的是振兴农业,解决衣食问题,使全国人民吃饭肚子好从事建设。

你是作田里手,力气又足,当农民最适宜。

生产粮食是最光荣的事业,我们都靠你们的支援才能工作。

民以食为天,你是生产粮食的,是人民的天,多么重要的工作呀。

我希望你回到家乡带头种好田,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农村里也需要劳动力嘛!

你老弟年幼在外读书,你家里兄弟不

能都出来呀,家里也需要人干活啊!

一户人家,有人作田,有

人当干部,有人读书,这样,才成其为一个家庭嘛!

我劝你还

是在这个光荣重要而又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上去努力贡

你怎么

献。

”刘敦侯说:

“邻居们都说我蠢,说叔叔在北京当大官,不去找个好一点差事做呢?

只要你叔父说一声,就会给你安

排个好工作。

”刘少奇说:

“你回去告诉他们,我不能随便给自己亲属安排工作的。

”刘少奇又说:

“共产党不兴通过私人关系,靠面子、靠背景安排亲属的。

干部任免有专门机构办理,用人的宗旨是唯公唯贤,不是唯私唯亲,要经过审查考核,根据才德量力录用。

我虽然是党中央领导干部,也没有权私自用人,这才叫新社会嘛。

”刘敦侯被叔父说得连连点头时,听后心境开朗,愉快地回到农村。

从此他一直是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村一位安心农业生产、技术高超的种田好把式,几十年来再也没有想跳出“农门”,也没有因私事找过叔父刘少奇。

本段摘自: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文章《刘少奇严格教育晚辈三事》作者:

孙中华

刘绍德的女儿鲁绮昌(刘少奇的外甥女鲁勋昌的姐姐)

鲁绮昌是刘绍德的四个女儿之一,是鲁勋昌的姐姐,刘少奇刘少奇的六姐刘绍德生四个女儿后才生下个儿子鲁勋昌。

1944年鲁绮昌与蒋碧昆结了婚。

蒋碧昆教授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宪法学家。

鲁绮昌的丈夫蒋碧昆(刘少奇的外甥女婿)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时的蒋碧昆

在武昌丁字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一个宿舍区,住着我国著名宪法学家蒋碧昆教授。

蒋碧昆教授1927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父亲是当地知名的儒医。

花明楼这个地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国家主席刘少奇。

蒋碧昆不仅是刘少奇的同乡,而且是亲戚

1944年蒋碧昆即与刘少奇的外甥女儿鲁绮昌结了婚。

解放初期,刘少奇之侄刘允明回乡探亲,23岁的蒋碧昆和几个同辈的年轻人一起随之北上求学。

在中南海见到刘少奇,刘少奇说:

你们到共产党这里来找出路,没有走错门,不过思想上不要有升官发财的打算。

我个人是没有资格介绍你们去读书或者工作的,一切要按规矩去办,上学要经过考试,按标准录取;参加工作要经过思想改造,由组织统一分配。

你们以后出去办事,都不要打我的招牌,也不要宣扬我们之间的关系。

后来,蒋碧昆经过严格考试,考上了刚刚创办的中国人民大学,成为该校法律系的首届本科生。

蒋碧昆幼年受过多年私塾教育,并随父亲学过中医和诗词歌赋。

乍一进入中国共产党兴办的新式大学,学习上难以接轨。

当他向刘少奇坦承自己在学习上的困难时,刘少奇严肃批评了他的畏难情绪:

你们现在很幸运,吃人民的饭,穿人民的衣,读人民的书。

打个比方,你们现在是欠了人民一笔账。

但欠账是要还的,不仅要还本钱,还要还利息。

不然就对不起人民。

在刘少奇的鼓励鞭策下,蒋碧昆刻苦努力,

19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南政法学院从事宪法学的教育与研究工作,成为该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科创始人。

2个

蒋碧昆还参与了1954年宪法的起草工作和现行宪法第修正案专家咨询工作。

近60年过去了,他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言传身教

蒋碧昆的岳母刘绍德是刘少奇的胞姐,这样的家庭关系在年浩劫中的遭遇可想而知。

蒋碧昆和妻子鲁绮昌一共生有三女一子。

在没完没了的“抄家”和“揭发交待”之后,蒋碧昆夫妇带着年幼的两个儿女下放到京山农村,直到1973

年才回武汉;

长女有幸在“文革”前就考上北京航空学院,但毕业时正值

1969年,她因为家庭问题从此与航空无缘,被分配到湖南常德的一个盐矿;次女中学毕业下放到松滋农村后多次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可每次都因为家庭问题被卡住,寄回来的家书信纸都被泪水沁透了……妻子因为担心女儿的命运精神分裂,久治不愈,

1990年带着病痛离开了人世。

“文革”结束后,蒋碧昆一家迎来新生活的曙光。

1977年,高考恢复,小女儿顺利被同济医学院录取,后赴芝加哥攻读医学博士。

唯一的儿子蒋勉,1980年考上武大化学系,毕业后在武大边工作边读硕士、博士,29岁时即被破格评为教授、博导,现在是美国休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

如今,蒋家是“一门三博士,双教两高工”,即父子两位是教授,儿子、儿媳和小女儿是博士,大女儿和大女婿是高级工程师。

作者:

刘我风发表日期:

2010年03月25日

刘少奇六姐刘绍德比刘少奇长8岁。

幼年时的刘少奇在生活

常常得到六姐的关照,姐弟俩感情很好。

六姐儿子鲁勋昌,

1929年1月出生,是六姐六个子女中惟一的男孩。

六姐生四个女儿后才生下这个儿子,所以十分疼爱,夫妇俩把家里的钱也重点用在送儿子读书上。

鲁勋昌从小诚恳好学,成绩优秀,在花明楼靳江中学初中毕业后,又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学习了三年。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鲁勋昌高兴地跟随三舅父刘作衡及其他兄妹等共17人来到北京,见到了他影像的四舅舅刘少奇。

早在读中学的时候,鲁勋昌看到了四舅刘少奇写给家里兄姐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并告诫家乡人民,“家家户户都要组织联合起来,一面生产,一面抗日,粮食财物要安全保藏,不

为敌人所掠。

以后,盐、布等生活物资会紧张昂贵起来,要

作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舅十分敬慕。

他提笔写了一封信,表示了自己追求进步的愿望。

根据来信信封上“陕西肤施”的地址寄去。

不久,少奇舅父在另一封写给家里的信中特意提了一笔,说勋昌甥儿的信收到了。

勉励他初中毕业后进工们学校,还说学生课余可以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聊斋成异》等小说。

鲁勋昌对舅舅说的这几句话觉得十分新鲜,几十年后都记得。

那时,他就照舅舅说的去报考了湖南高等工业学校。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了。

刚刚在工业学校毕业回家的鲁勋昌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动。

他急忙跑到长沙,买了一张刚刊登舅父照片的报纸和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他一口气将舅父的著作读了一遍,又提笔向在北京的舅舅写了第二封信,写了自己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后的初步感想,并且表示希望能到北京继续学习或工作。

1949年10月,鲁勋昌终于有了到北京见到舅舅的机会了。

得到三舅父刘作衡同意带他上北京的消息,母亲连夜替他准备了行装。

要去见不平常而从未谋面的舅舅了,该送点什么礼物呢?

母子俩想了又想,不知送什么好。

而舅舅已托回家

替父亲吊丧的允明表哥捎了口信,说来北京的人,不要给他送东西。

但是,知道舅舅爱吃南瓜、苦瓜之类的菜蔬,新鲜苦瓜不好带,母亲便为他准备了一袋苦瓜干带去。

走出家门时,母亲把儿子送到门口,便眼含泪花不走了。

她想起五个女儿都出嫁了,身边一个爱子也要离家远去北方,不禁心酸难过。

但是母亲当着儿子的面没有掉下泪来,只是着重地叮咛了一句:

到北京后,不要到舅舅那里去带厌,要争气第一次见到少奇舅舅,令鲁勋昌感到惊喜的是,舅舅竟然清

楚地记得他的名字。

一行人在少奇舅舅住所一间约有?

”大家一同回答“来了。

”这大概是那两封信起了作用,而且在那次去北京的十多个年青人中,只有他一人念了高中,这些都在舅舅心中留下了印象。

接着,刘少奇又一一问了其他晚辈们的名字、年纪、文化程度等,并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并问了各人家庭的一些情况。

在座的有他三哥刘作衡、侄儿刘允其等年岁较大的,也有侄孙女刘维孔等年纪较小的。

这次见面后,王光美向大家赠送了《中国革命史》、《世界近代史》和《论共产党员的修

养》等书籍。

在刘少奇鼓励下,鲁勋昌积极备考,顺利通过

考试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

收青年学员,鲁勋昌也踊跃地报了名。

一天,他和另一位报

了名的同学一起去见舅父,这位同学是从部队选送到人民大

号召,我们就积极报了名。

”刘少奇对鲁勋昌的那位同学说:

你在革命战争中锻炼了一些年,你缺少的是专业科学知识,你应该继续在人民大学学习。

”又说,“这次招收部分青年学生参军,应该让那些从未在部队里当过兵,又志愿参军的青年去。

就是从未在部队当过兵的,这次没有报名参军,也不应受到批评。

但是,如果是党和国家发出全民总动员令,那就都应报名应征。

”果然,鲁勋昌的那位同学没有被批准去参军,而他自己的志愿得到了批准。

这样,鲁勋昌便放弃了在大学学习的机会,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经过军校的短期学习,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从事雷达通讯服务工作。

有一次,鲁勋昌受他所在部队首长的派遣,回国领取雷达器材,他用在北京短暂停留的时间,去看望了一次舅舅和舅妈。

刘少奇见到穿着整齐军服的外甥,心里很高兴。

说:

“今天天气热,你可以摘掉帽子,解开风纪扣,随便一点。

”接着,询

问了一些朝鲜战场的有关情况,鼓励他树立必胜的信心。

刘少奇、王光美特意让厨房做了几个菜,招待这位当了志愿军战士的外甥。

1953年,鲁勋昌从朝鲜回国,在北京解放军空军第三训练基地先后担任教员、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

他仍然每隔

段时间便找机会去舅舅刘少奇家里看望一下。

刘少奇虽然工作十分繁忙,每次外甥去了,他都很高兴。

1957年,全国干部和职工工资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调整。

就在他们单位的工资调整过后的一天,鲁勋昌到了舅舅刘少

奇家。

刘少奇问他工资多少,鲁勋昌答每月100元。

刘少奇

要存入银行,以备急需。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刘少奇和老百姓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除了按计划和节约用粮外,他带着孩子们在家门口自种蔬菜作补充。

有一次,鲁勋昌在舅舅家吃过饭以后,刘少奇笑着对他说:

你可以交粮票呀鲁勋昌最后一次见到少奇舅舅是1966年2月,是“文化大革命”即将爆发的前夕,鲁勋昌要从北京调到大西北去,他想到

以后不在北京,很难见到舅父母了,出发前,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去看望舅父母。

鲁勋昌回忆说,这时候,他所看到的少奇舅舅是:

“腰背圆直,脸色红润,思维敏捷,充满活力;虽然他当时有了67岁,但觉得他的精神气魄,不像老者,仍像青壮年一样。

”刘少奇平静而和蔼地谈起了甘肃省的地理特点,他说,你要去的地方,地势较高,海拔一千米以上,是古代通西域的必经之地。

这里的土地还是比较肥沃的,要靠祁连山的雪水融化浇地,是比较贫困的省区。

这里也有丰富的矿藏和文化古迹。

最后,还鼓励他要不怕困难,到艰苦的大西北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段摘自: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文章《刘少奇严格教育晚辈三事》作者:

孙中华刘绍懿的三女儿张先敏(刘少奇的外甥女)

张先敏是刘少奇七姐刘绍懿的三女儿,幼年时由于她家境较好,父母送他在家乡读了几年小学。

1949年6月,19岁的张先敏到了北京以后,得到舅舅刘少奇和舅妈王光美的谆谆教导和热情关心,幸运地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刚到北京时,刘少奇就敦敦教诲张先

敏:

“旧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老实的人占便宜,欺侮人民的人有官做。

新社会不同了,人人都要树立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

是不是服务得好,会有人知道。

一年不知道,两年;

靠关系办事,新社会是靠本事办事。

你们吃人民的饭,穿人民的衣,一定要好好学习,给人民做点事情,不能因为我这个关系,就搞什么特殊。

”张先敏正是按照刘少奇的教诲,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之路。

1951年冬天,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正在北京师大附中学习的张先敏响应党和政府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到大连医士学校学习军医。

在学习中,刘少奇、王光美专门写信鼓励她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的。

她听从了舅舅和舅妈的教导,在军校两次获得立功奖励。

1953年6月,张先敏从医士学校毕业,分配到沈阳市第八航空学校卫生处眼科做助理军医,并且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

当上了一名人民军医,张先敏十分高兴,城里姑娘一样,戴上一块手表。

这既是工作的需要,在当时来说,也是一件十分时髦的消费品。

以她当时的工资津贴,要买一块表是比较困难的。

她想到慈父般的舅舅刘少奇,便向他写了一封信,意思是想请舅舅给她买一块手表。

作起来更方便,舅舅是不反对的。

但是,你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买表更有意义”。

张先敏知道,舅舅是在教育她懂得勤俭朴素,艰苦奋斗,保持一个劳动者的本色。

于是,她便开始将自己每月余下的津贴费积存起来。

这样,

共攒了68元钱,她就向舅舅寄去。

刘少奇接到这点钱以后,又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添上了一部分,由王光美在北京给她买了一块表寄去。

舅妈王光美同时还给她写了一封信,嘱咐她:

有了手表,工作方便了,更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做个

人民欢迎的医生。

纪90年代,年逾古稀的先敏又把它传给了自己的女儿。

她说,“每当看到它,就想起了舅舅的教导,倍加感到他要求我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意义多么重大。

我现在也用这种精神教育我的孩子,把这块表继续传给他们。

1955年张先敏从部队转业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先年退休。

1962年,张先敏在北京中国医科大学进修时,她两次幸运地见到了少奇舅舅和聆听舅舅的教诲。

舅舅再三嘱咐她,要

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处处拣重担子挑。

无论做什么,都在依靠党,凭自己的本事工作,不要靠关系。

不许向别人吹嘘与舅舅的关系。

1965年,刘少奇陪同外宾到了沈阳,下榻在友谊宾馆。

正好七姐住在沈阳女儿家里。

刘少奇知道以后,将姐姐和她有三女儿一家接到宾馆会见。

这也是姐弟以及先敏与舅舅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

本段摘自: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文章《刘少奇严格教育晚辈二三事》作者:

孙中华

2015年7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