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5681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docx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docx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

篇一: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1、实验名称:

减少空气阻力〔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结论:

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5、实验名称:

水温的变化〔第7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

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

3、实验名称:

辨认物体〔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

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

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

测量水温〔第6课哪杯水热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目的:

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

注意事项: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链接:

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

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

给凉水加热时,热源是不变的,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热源释放的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凉水的温度是应该均衡上升的。

但由于水在加温的过程中与外界出现了温差,而且温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此水的蒸发和热传递加快,热水对外散失的热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温度越高〔低于沸点,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越多。

所以,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升温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时,起初温差较大,单位时间内热水向散失的热量较多,降温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逐渐变小,单位时间内热水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降温的速度也随之减缓下来。

补充实验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

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冷水的水槽,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1-4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

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

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到冷水中、两个杯子来回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速读。

其中降温最快的是用两个杯子来回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

注意事项:

倒热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6、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多少

〔第8课哪杯水多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量筒。

实验材料:

量筒、水、滴管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须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

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实验结论:

量筒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

注意事项:

1、不能加热,量筒上一般标有20℃字样,这就要求所量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若相差太多,一是量取的体积有误,二是容易损坏量筒。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仪器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滴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

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第四单元水的科学7、实验名称:

认识水

〔14.认识水实验目的:

了解水的性质。

实验材料:

烧杯、水实验步骤:

1、观察烧杯中的水。

2、用鼻子闻一闻烧杯中的水。

3、用筷子沾少量烧杯中的水放入口中。

实验现象: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实验结论: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注意事项:

在老师的指导下闻和尝。

8、实验名称:

水的浮力〔第15课有趣的浮沉

现象

实验目的:

认识水的浮力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实验步骤: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

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注意事项:

实验中,注意提橡皮筋的手要保持稳定,不要让橡皮筋颤动,以免产生误差。

9、实验名称:

改变物体在水

中的沉浮

〔第16课改变浮和沉

实验目的: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材料:

橡皮泥、牙膏皮、鸡蛋、大头针、泡沫塑料、盐、水槽。

实验步骤:

1、把准备的材料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看那些在水中是浮着的?

哪些是下沉的?

2、改变橡皮泥、牙膏皮的体积,放入水中。

3、在塑料泡沫上用大头针固定橡皮泥,放入水中。

4、把鸡蛋放入水中,向水中不断加入盐。

实验现象:

1、橡皮泥、鸡蛋、牙膏皮沉入水中,塑料泡沫浮在

水上。

2、橡皮泥牙膏皮浮上水面、3、塑料泡沫沉入水中4、鸡蛋浮出水面实验结论:

改变浮沉的规律:

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

10、实验名称:

水面的秘密〔第17课水面的秘密

实验目的:

了解水面张力。

实验材料:

水、玻璃杯〔或硬币、滴管。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或往硬币上面滴水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水面鼓起来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

注意事项:

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

2、向装满水的玻璃杯内滴水时,注意速度要慢,水滴大小要尽量均衡。

3、最后滴入的水滴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方法二:

实验材料:

硬币、水槽、叉子等。

实验步骤:

1、把硬币放在叉子上。

2、小心地将托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认真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11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3、降水结束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相平。

实验13制作风向仪〔第20课我的风向仪

制作材料:

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杆2根、长钉子一枚、纸条若干、蜡烛一段。

制作步骤:

1、在卡纸上画一个箭头,再将箭头剪开,变成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

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

4、取另一根软木杆作为支架,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第18课水往高处走

方法一

实验材料:

水槽、红墨水两块约20厘米长的透明玻璃片、一个牙签、一对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将水槽里倒上水,加入几滴红墨水

2、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牙签将一侧的两块玻璃隔开。

3、将它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水慢慢沿着两玻璃的缝隙向上爬升,靠近牙签的一端空隙大,水上升低;另一端空隙小上升的高。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材料:

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各种吸管、纸片。

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到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实验,那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制片等材料上升。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第五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实验12制作雨量器〔第21课我的雨量器

制作材料:

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制作步骤: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可模仿尺子上的刻度画

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也可直接将尺子竖直放入瓶内作为刻度尺

5、将剑侠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

注意事项:

1、在纸条上作刻度时,下端要留出空白,以保证从0刻度处开始测量的准确性。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实验要点:

1、雨量器应放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筒口离地面70厘米左右,并保持水平。

2、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

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

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成功了,风向杆的箭头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可以做几个大小不同的箭头、箭尾,试一试哪一个更好。

3、如果风向仪不能自由旋转,要将风向杆与支架相连接处进行调整、改进。

一种不支持燃烧。

篇二: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1课、吹泡泡液体的配制

方法一:

用泡好的热茶水滤掉茶叶后加入一些白砂糖,搅匀之后滴入一些洗洁精,搅匀后冷却。

这种水用来吹泡泡非常好,因为白砂糖能增加泡泡的张力,所以泡泡能吹得很大,而且对学生的刺激也会小一些。

方法二:

吹泡泡的最佳配方为:

2份洗涤剂、6份水、1——4份甘油。

因为,泡泡破了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因此要在溶液中加入具有吸水性的吸湿剂,防止水的蒸发,甘油就是这种物质。

2课、观察和识别植物的方法

观察项目:

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观察要点:

1.根:

根的形状,直根系、须根系。

2.茎:

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茎的形状;〔圆形、方形、三棱形

3.叶:

形状、边缘、叶脉、颜色等。

4.花:

颜色、花瓣数量、雄蕊、雌蕊。

5.果实:

形状、有无果实、味道、颜色等。

6.种子:

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

3课用一个手指能否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同学站起来

实验要求:

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

另一个同学用手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实验结果:

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实验分析:

因为人坐着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在脊椎下方,如果想保持上身直立而从椅子上站起来,必须把身体重心移到小腿上。

人从椅子上起立的那一瞬间,必须克服体重的巨大阻力才能站起来,在重心没有前移的情况下,人的大腿肌肉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做到这一点。

因此,人好比粘到椅子上一样,无法站起来。

吹蜡烛实验

方法一:

实验要求:

桌上有蜡烛、火柴、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把蜡烛吹灭吗?

实验结果:

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方法二:

实验材料:

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

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

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将邪恶、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

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筷子的神力

实验要求:

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实验材料:

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实验步骤: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后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被提起来了。

用吸管吸水的实验

实验材料:

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步骤:

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

实验结果:

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4课用感官辨别液体

观察目的:

指导学生学习认识物体的方法。

观察材料:

几个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并标上记号。

观察步骤:

第一,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第二,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第三,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观察比较植物的相同和不同

1.用眼睛看:

植物的外形和高度。

叶、花、茎、根、果实。

2.用手摸:

树皮、叶片、茎。

3.用鼻子闻:

味道。

4.用嘴尝一尝。

6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选:

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没: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侯:

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后一会儿。

稳:

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在读数。

留: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

平: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7课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倒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影响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材料的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验材料:

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磁杯、纸杯、水温计。

实验步骤:

〔1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磁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摄氏度、等量的热水。

〔2每隔三分钟观察一次水温,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温度降低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玻璃杯、陶瓷杯、纸杯、保温杯。

实验结论:

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

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

实验目的:

探究外部环境对热水降温过程的影响。

实验材料:

两个水槽、三个烧杯、三只水温计、三个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在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温水〔40度左右,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冷水。

2.在三个烧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度、等量的热水。

3.将两个杯子分别放入水槽里,另一个放到常态下,分别用铁架台悬吊一支温度计,调整水温计液泡与烧杯中水的位置,使液泡均悬浮于水中。

4.仔细观察三杯水中水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温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慢,冷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快,常态下的热水降温速度居中。

实验结论:

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热水降温的速度。

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

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盛冷水的水槽中,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静放在桌面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1~4号杯中热水的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

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冷水中、两杯子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的速度。

其中降温最快的方法是用两个杯子互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

8课量筒使用方法操作要诀

"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

1。

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

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9课制作不倒翁

制作材料:

米、碗、筷子、卫生纸、鸡蛋。

制作过程:

1.用筷子在鸡蛋的顶端戳一个洞,用筷子搅乱蛋清与蛋黄,让蛋黄和蛋清流进碗里去,用水冲洗、用卫生纸擦干。

2.往鸡蛋刚戳破的小洞里倒进一些米,再倒点胶水,让米固定在鸡蛋里面的一端。

3.用彩纸做一顶圆圆的小帽子。

4.把小帽子粘到鸡蛋顶端的洞口上。

5.给不倒翁画上眼睛、鼻子、嘴巴。

11课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

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

同一个砝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

下沉的砝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12课改变浮和沉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器材:

带盖的空牙膏皮〔铝制、剪刀、一杯水。

实验步骤:

1.将瘪的空牙膏皮的尾部剪去,放进水杯里,可以看到牙膏皮下沉。

2.取出牙膏皮,可将牙膏皮捏成船形,放在水面上,会看到它浮在水面上。

如果想使牙膏

皮竖直浮起来,可以从它尾部剪开处用手指将它扒开,使它稍稍鼓起,再次将它放到水杯里,可看到它会直浮在水面上。

方法二:

实验步骤:

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

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做个浮沉子

方法一:

制作方法:

1.将一生鸡蛋两端个钻一小孔,把蛋白和蛋黄吸出,成一空蛋壳,用塑料纸涂上万能胶,

封闭大头端的小孔,从小头一端注入三分之一的水,用细铅丝做一合适的圆圈箍在蛋壳

上,在铅丝圈周围的三等分处系上三根等长的线,在线的下端合成一束,挂一铁皮做成的"人"。

2.将一玻璃筒注入合适的水,上面放一个有一处漏气的皮球。

3.将皮球漏气的一方朝筒口,用力压皮球,铁皮人下沉,松手则上浮。

方法二:

制作材料:

塑料吸管、剪刀、回形针、塑料罐子〔瓶子

制作方法:

1.把一根塑料吸管弯成u形接着把两端剪平,每端留下4厘米长左右,然后将两个端口用

一个回形针别在一起。

2.再接上几个回形针,吸管的顶端得有半厘米左右露出水面,这样,一个笛卡尔沉浮子就

完成了。

3.往一只塑料罐子或瓶子里装如水,使水接近灌〔瓶口,把沉浮子放到水里去,记住,

先将回形针这端放下去。

然后再盖上盖子。

4.慢慢的挤压灌〔瓶体数次,浮沉子就会上下游动。

13课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

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抹布、托盘。

实验步骤:

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或大头针。

装订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法二:

实验材料:

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3.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自动变园的棉线圈

实验材料:

棉线、肥皂。

实验步骤:

1、用一根棉线围成一个圈,并把它放在水中,观察现象。

2、取一根火柴,一端粘上一小块肥皂,插进棉线圈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火柴插进棉线圈后,棉线圈立刻自动胀成圆形,好像画的圈一样。

实验结论:

肥皂能够破坏水的表面张力。

14课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

一条毛巾、水槽。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倒上三分之二的水。

2.将毛巾搭在水槽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一段在水槽外,仔细观察毛巾的变化。

实验现象:

水慢慢沿毛巾向上爬升,并越过水槽上沿,从另一端滴下。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象毛巾这样有缝隙的材料往上爬。

方法二:

实验材料:

两块约20厘米长的长方形透明玻璃片,一个曲别针,一对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曲别针将一侧的两块玻璃片隔

开。

2.然后将它的一端浸在水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水慢慢沿两玻璃之间的缝隙向上爬升,靠近曲别针一侧空隙大,水上升很低;靠近并拢一侧空隙小,水上升得高。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玻璃片缝隙往上爬。

方法三:

实验材料:

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各种吸管。

纸片等。

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材料向上爬。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

17课雨量器的制作

制作材料:

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制作步骤: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周围画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

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

5.将切下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

观察要点:

1.将雨量器安放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筒口离地面70厘米,保持水平。

2.准确读出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水平面相平。

18课制作简易风向仪

制作目的:

通过制作,认识风向仪的构造;通过利用自制的风向仪侧风向的活动,认识风向。

制作材料:

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2根、长钉子1枚、纸条若干、蜡烛一段。

制作步骤:

1.制作箭头箭尾。

在卡纸上画出形状,大小如科学教科书一般。

再将箭头部分剪开,变成

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

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住。

4.取另一根塑料管作为支架。

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

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