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5609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docx

《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docx

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

(教育部最新规定)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硬笔书写的方法和特点,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发扬光大。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硬笔书法通过硬笔书法课程学习,以及对基本笔画的学写及训练,能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为书法课程开班做好准备。

确立生活课程的内容;进行开班的常规工作。

交给学生写字口诀:

身坐正,脚放平,一拳一寸心中记。

第二课时:

钢笔楷书的特点及其笔画书写要领。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一)——点

第三课时: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二)——横

第四课时: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三)——竖

第五课时: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四)——撇

xx时: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五)——捺

第七课时: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六)——钩

第八课时: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七)——提

xx时: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八)——折第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硬笔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

写字姿势

书写的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

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

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

执笔方法

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

良好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

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

具体要求是:

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

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

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

左右。

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小结:

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二、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三、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第

(2)课时

课题:

书法---点的基本笔画练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点的名称及写法。

2、掌握点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点的名称

点:

楷书中的点丰富多彩,有侧点、垂点、挑点、撇点、长点等。

点的形态虽然不同,但都如人的眼睛,顾盼生情,最为传神。

因此,点要写得圆满精致,或象高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势猛力足;或象苹果中的内核,浑厚圆润。

二、点的基本笔画书写特点

1、讲解:

点是笔画和笔法的基础。

所有笔画都是从点开始延伸的。

它在书写结构组合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右侧点:

因点取侧势,故叫侧点。

写法是落笔要轻,向右下45°按笔,再顺势斜下顿笔,然后笔尖向左内迅速提起回锋。

表现为线条由细到粗,颜色由浅到深。

如:

“泛、掠、xx”等。

(2)xx点:

因形似垂露,故叫垂点。

写法是由轻到重,从右至左下呈15~20°,再顺势向直下,由快到慢按笔,然后笔尖向右内迅速提起回锋。

表现为由细到粗,由浅到深。

如“小、滨、东、京”等字中的垂点。

(3)挑点:

形似挑画,但比挑画短小有力。

写法是落笔由按到提,

由重到轻,由慢到快,从右下45°顿笔,转笔向右上呈45°,迅速用力挑出。

如:

掠、匀、羊等字中的挑点。

(4)撇点:

形似短斜撇,但更短小些。

写法是向右下45°落笔,然后转笔向左下45°迅速撇出。

如六、只、总、普等字中的撇点。

(5)长点:

是侧点的延长,故名。

写法是落笔要轻,随着向右下方45°行笔逐渐用力,最后斜下按拉,顿笔回锋收笔。

长点的形态,上细下粗,颜色从浅到深。

楷书中有不少字的捺画是用长点来代替,故又称“反捺”。

如“女、以、李、英”等字中的长点。

2、书写练习:

方党学效(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

练习点的基本笔画及小、以、六、普。

第(3)课时

课题:

书法---横的基本笔画练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横的名称。

2、掌握横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横的名称及写法

横:

横画在汉字中起着横梁般的作用,它的长短变化则平衡整个汉字结构,因此,既要坚挺扎实,又要生动活泼。

写横画不论长短,为适合人的视觉效果,都要写得左低右高,略带斜势。

但也不能太斜,以

5°~7°为宜,一般短横要斜,长横基本平正。

(1)右轻横:

因势向下凹,故又称凹横。

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右上呈7°斜行,最后顺势轻按回锋收笔。

右轻横大都在字的第一笔,快捷有气势。

如“土、王、五、至”等字中的右轻横。

(2)左轻横:

因势向上仰,故又称仰画。

写法是轻起笔,向右逐渐用力,最后轻顿笔回锋收笔,左低右高,左细右粗。

左轻横常和左竖相接,在笔画中间,有时也可在第一笔。

如:

“上、正、旦、直”等字中的左轻横。

(3)长横:

因势向下覆,故又称覆画。

写时起笔作顿,然后向右上行笔,结束处顿笔回锋收笔。

由于头尾用笔重,速度慢,中间用笔轻、速度快,因此,整个横画是头尾粗,中间细,在平直中略带弧形,中间部分稍挺起,显得很有力量。

如:

“下、万、不、百”等字中的长横。

还有在字的底部和中部的长横基本平正。

如“卫、亚、安、青”等字中的长横。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右轻横:

土、xx

左轻横:

上、正

长横:

不、卫

(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练习:

匹、树、有、姿第(4)课时

课题:

书法---竖的基本笔画练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竖的名称。

2、掌握竖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竖的名称及写法

竖:

竖画在汉字中起着支柱的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它要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歪右斜,更不能弯腰曲背。

(1)悬针竖:

形似一根扎鞋底的钢针,故叫悬针竖。

写法是右下落笔,稍用力按一下,随即转笔直下;力量由重到轻,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到3/4处提笔出锋,力到锋端。

收笔不能太快,太尖细如同鼠尾。

悬针竖大都是字的最后一笔,位置在中间居多,有的在右边。

如“中、平、年、都”等字中的悬针竖。

(2)垂露竖:

象在一根木棒上悬着一滴露水,故叫垂露竖。

写法是右下落笔,稍按,然后转笔直下,收笔时顺势向下按拉,随即空回锋收笔。

垂露竖大都是一个字的左竖或右竖,少数是中竖。

如“门、同、术、引”等字中的垂露竖。

(3)短竖:

起笔轻作顿,随即转笔直下,顺势按拉回锋收笔。

短竖在与短横相逢时,起笔不作顿。

如“日、且、贝、具”等字中的短竖。

有时短竖稍向右斜,如“口、回、南、而”等字中的短竖。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悬针竖:

中、年

垂露竖:

术、引

短竖:

日、口

(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练习:

贝、来、监第(5)课时

课题:

书法---撇的基本笔画练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撇的名称。

2、掌握撇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撇的名称及写法

撇:

撇如同人的手足,可伸可屈,在结构组合中,它主要起到平衡字势的作用。

撇的形态舒展,笔意流畅,潇洒时如同兰叶,竖实处恰似大象的长牙,撇画用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速度由慢而快,线条由粗而细,颜色由深到浅。

撇时要行笔轻捷均呈撇尖形,撇尖角度要按字中所处的位置而定,力求准确,使字搭配稳当。

(1)短平撇:

一般在字的顶部,写得短而平,否则,头重脚轻,不成比例。

写法是起笔向右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15°迅速提笔出锋。

宜平、宜短,“如鸟啄食”。

如“千、反、毛、禾”等字中的短平撇。

(2)短斜撇:

一般在字的左肩部位。

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45°快速出锋。

特点是短小,尖锐,有力。

如“牛、升、生、行”等字中的短斜撇。

(3)斜撇:

一般如同人的胳膊或腿,与斜捺相对而出,呈45°角度。

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由慢而快撇出,力到锋端。

斜撇要有一定弧度,切忌写成直撇或弯曲过度。

如“人、文、木、米”等字中的斜撇。

(4)竖撇:

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约在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

撇出的地方常有弧形的意味。

呈现多半是竖,很少一部分是撇。

如“月、用、师、病”等字中的竖撇。

(5)竖斜撇:

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调转笔锋向下,写至一半时向左下45°弧形撇出。

通常和横画交叉时,竖斜撇和捺呈对称形式。

一般横画以上较直,以下则渐成斜撇。

如“大、夫、春、火、夹”等字中的竖斜撇。

(6)直撇:

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呈45°撇出,因笔画较直,故叫直撇。

如:

“在、老、考、孝”等字中的直撇。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短平撇:

千、反

短斜撇:

牛、升

斜撇:

人、文

竖撇:

月、用

竖斜撇:

大、夫

直撇:

在、老

(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练习:

孝床秀美第(6)课时

课题:

书法---捺的基本笔画练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捺的名称。

2、掌握捺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捺的名称及写法

捺:

捺,亦同人的手足。

古人说,捺的“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

捺有斜捺,平捺之分,斜捺往往顺着斜撇而来,角度为45°;平捺因在字的下面,大都取逆势,角度较平,古时讲一波三折,有波势,有折态,有节奏。

写捺最忌一笔拓下,又忌曲折过度;一笔拓下,无波味,不成具体形态;曲折过度,棱角太突出,非常不自然。

(1)斜捺:

落笔宜轻,逐渐向右下呈45°行笔至捺脚处用力稍驻,再徐徐平挑出尖。

用笔由轻而重再轻,先提再按又提,速度由快至慢再快,线条由细而粗再细。

如:

“人、文、木、来”等字中的斜捺。

(2)平捺:

因其角度小,故叫平捺,写法是顺势逆锋起笔,转锋横行,随即向右下行笔,平中略斜,逐渐用力,最后至捺脚处稍驻,平平挑出,笔尖渐渐离开纸面。

平捺大都在走之底处用。

如:

“之、进、这、迎”等字中的平捺。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那的书写需要反复练习,达到一波三折,非一日之功。

斜捺:

人、文、木

平捺:

之、进、这

(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练习:

过、泛、放、趣第(7)课时

课题:

书法---钩的基本笔画练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钩的名称。

2、掌握钩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钩的名称及写法

钩:

是笔画的附属物,是由于某些笔画的连接呼应而产生的。

汉朝以前的文字几乎没有钩,汉隶也极少有钩。

钩本身就起连带作用,因此,凡钩都要写得短小、尖锐、有力。

勾时先用力顿一下,随后才迅速勾

出。

顿一下,是为了积蓄力量,迅速勾出,才显得尖锐有力。

(1)竖钩:

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至钩处先用力顿或向左下挫,然后提笔向左上呈45°勾出。

如:

“寸、示、可、寺”等字中的竖钩。

(2)弧钩:

写法是轻落笔,徐向右下弯再向左下弯,呈弓背形(起笔和出勾处在一条线上),勾时用力,向左上呈45°勾出。

如:

“子、手、家、象”等字中的弧钩。

(3)提钩:

写法是起笔作顿,转笔直下,至提钩处略顿,然后向右上呈45°挑出。

如:

“长、民、良、切”等字中的提钩。

(4)横钩:

写法是轻落笔,横向行笔,左低右高,至钩处略顿呈45°,然后向字心迅速勾出,角度太大太小都不好看。

写横钩时要注意两肩平齐,勾尖对字心。

如:

“它、皮、写、字”等字中的横钩。

(5)戈钩:

写法是起笔作顿,再纵笔向右下弧行运笔,多呈45°;出勾时略驻,再翻笔向上勾出。

整个戈钩,直中带弧,充满了力量,形同满月之弓,富有弹性,气势开张。

如:

“戈、成、我、武”等字中的戈钩。

(6)抛背钩:

先写横画,转折处作顿,折笔成环状写弯钩。

勾时稍驻,用力向上勾出。

抛背钩弧度较大,要既圆活,又遒劲。

如:

“飞、气、风、氢”等字中的抛背钩。

二、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主要练习

戈钩:

戈、成、我、武

抛背钩:

飞、气、风

(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练习:

九、流、钩、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