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5428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版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2.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通过预习,大家来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小蟋蟀红头)

2.有的童话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像这样的童话,我们把它称为科普童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就是一篇科普童话。

(板书课题)

3.红头旅行的地方可不一般,是在牛肚子里。

它是怎么进入牛肚子的?

牛肚子里有什么奥秘?

现在,我们就来学学课文,长长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提示: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指导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答(dā)应(yìng) 一骨(ɡū)碌(lù) 牙齿(chǐ) 细嚼(jiáo)慢咽(yàn)

吞(tūn)到 贮(zhù)藏 悲(bēi)哀 蹭(cèng)来蹭去 阿嚏(tì)

眼泪(lèi) 笑眯(mī)眯

(2)易错字形。

“旅”与“旋”要区分开。

“救”右边是“攵”。

“管”的下部是“官”,不是“宫”。

(3)理解词语。

旅行、贮藏、笑眯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

(旅行线路:

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贮藏食物,第四个管消化。

(3)青头和红头对话时各自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红头从紧张、害怕到绝望再到感激;青头从着急、惊讶到镇定、沉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

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这是多么惊险的一次旅行!

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青头)

3.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青头对红头不离不弃。

二、品读课文,感悟主题。

(一)学习第1~7自然段,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用上“谁干什么,结果如何”的句式概括故事起因。

(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

红头与青头一起玩捉迷藏时,躲到了草堆里,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3.教师小结:

课文第1~7自然段写红头怎么到牛肚子里旅行的,也就是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第8~19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知识传达给读者的方法。

1.自由朗读,圈出红头旅行经过的地点。

2.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说说红头旅行的路线。

过渡语:

红头被大黄牛卷进了嘴里,吞进肚中,幸亏它的好朋友青头在外面帮忙。

故事便是围绕它们两个的对话展开的。

3.出示对话。

(1)学习第一组对话。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

救命啊!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①指名读红头的话,读出断断续续的语气。

体会红头紧张、害怕的心情。

②指名读青头的话,了解青头想表达的内容。

(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

③体会青头说话时的焦急心情。

(抓住关键词“急忙”“一骨碌”“大声喊”。

④了解这组对话中省略号的作用。

(第一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反映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处境;第二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被打断。

(2)学习第二组对话。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

不要怕……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①听了青头的指导后,红头有何反应?

(哭起来)它说了什么?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

②青头的话包含两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安慰、鼓励红头;给红头讲解关于牛胃的知识。

③出示牛胃示意图,说说牛胃的结构及功能。

(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

前三个贮藏食物,第四个管消化。

(3)学习第三组对话。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谢谢你……”

①指导朗读,读出红头的悲哀和无奈。

②讨论青头的话到底有没有用。

③根据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说说牛是如何反刍的。

(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三)体会友情,感悟主题。

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小组交流)

(1)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

“咱们玩捉迷藏吧!

”(很熟悉,是好朋友,好朋友会一起做游戏。

(2)“救命啊!

救命啊!

”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

救命啊!

”(遇到危险,红头拼命向青头求救,说明红头很信赖青头。

(3)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

“……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当得知红头被牛吃了,青头大吃一惊,奋不顾身地靠近牛,安慰红头,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

(4)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谢谢你……”(这泪水饱含着对好朋友的感激。

(5)青头笑眯眯地说:

“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红头死里逃生,惊魂未定,青头开玩笑,安慰红头。

(四)赏读全文,归纳提升。

1.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脱离了险境。

课文通过它们的对话,把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生动而有趣。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从这个故事中,了解到了一个科学知识——牛有反刍的特点。

2.学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

(1)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都是用来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用来消化食物的。

(牛胃的构造)

(2)牛在刚吃草的时候不会细嚼慢咽,而是直接把草吞进肚子里。

(牛的吃食方式)

(3)牛在休息的时候,会把吃下去的草再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牛的反刍方式)

3.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青头的帮助,它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

从它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能运用知识解决困难。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行线路:

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反复阅读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同时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出生活哲理——遇到困难、危险时,朋友之间应该相互鼓励、扶持,遇事要沉着冷静,学会机智乐观地面对。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骨、几”四个多音字,会写“旅、咱、怜”等13个生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

旅行,学习生字“旅”,自主识记,指导书写。

  2.旅行是什么意思?

(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

3.完整板书课题: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4.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由题质疑。

(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划出课文的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认读生字,课件出示文中生字。

①多音字我能分。

辨析多音字“答、应、骨、几”的读音:

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读音。

我答(dādá)应老师,课堂上要勇敢举手回答(dādá)问题。

这几(jījǐ)个孩子很爱读书,他们几(jījǐ)乎读遍了班级图书角的书。

小狗发现前面一块骨(gǔgū)头,一骨(gǔgū)碌爬起来跑过去吃。

2指名读词语。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④指导书写“命、胃、算”字。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

红头为什么到牛肚子里旅行?

经过怎样?

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本文讲述了两只蟋蟀青头和红头捉迷藏时,红头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青头帮助红头成功脱险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了解牛的习性

过渡引入:

孩子们,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不仅故事内容本身非常精彩,还藏着一个关于牛生活习性的科学小知识。

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们对牛有什么了解。

1.学生默读课文第7-20自然段,找找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并用“”画出句子。

2.交流感悟:

(出示课件)

(1)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板书:

进牛嘴)

(2)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板书:

进牛肚子)

(3)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板书:

回到牛嘴)

(4)“阿嚏!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板书:

出牛嘴)

3.(课件出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问: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4.(课件出示)补充有关牛的四个胃的知识

(1)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理解“贮藏”的意思(储藏)

(2)那么牛吃食物的时候都有什么特点呢?

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进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这样的过程就叫反刍。

反刍的动物有:

牛羊骆驼鹿等。

5.学生动手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篇课文借助一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关于牛的习性的科学小知识,像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称为——科学童话。

这个童话故事确实太有趣啦!

这是一次惊险的旅行,红头后来成功脱险离不开青头的帮助。

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五.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青头

  

牛嘴里——牛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

——回到牛嘴——出牛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10《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感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科普文章的趣味性。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三年级孩子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课文中的牛的反刍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借助关键词,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梳理出牛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方法

 通过在大屏幕上出示牛的反刍示意图,科普牛的反刍知识;指导学生充分理解对话内容,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这篇课文的各个段落的大意,现在谁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2、指名说说:

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3、导言: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7—19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牛嘴里→()→()→()→出来

4、红头为什么能从第二个胃回到牛嘴里?

了解牛吃食的特点,科普牛的反刍知识。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13—15)自然段。

(2)教师相机出示“科学小贴士”,引导学生理解“反刍”。

科学小贴士

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到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

(3)小结:

像这样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童话中去,多有意思。

这类童话被称为“科学童话”。

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真挚友情。

   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2.教师启发引导:

青头、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如何?

请认真读读它们的对话,圈出描写红头、青头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3.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救命啊!

救命啊!

”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

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红头悲哀地说。

(1)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代入角色有感情朗读:

、红头为什么拼命地叫?

B、红头说的话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省略号呢?

C、红头为什么要哭?

D、红头为什么很悲哀?

它心里在想什么?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老师扮演青头,学生扮演红头。

4、学生交流青头的心情,教师出示句子:

“你在哪儿?

”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教师提问:

谁能给“急忙”换个词?

(连忙、赶紧)谁能演一演“大吃一惊”的表情?

(2)教师引导:

现在你就是青头,请你来演一演它着急、吃惊的样子。

(板书:

着急)

5、教师向扮演青头的学生提问:

青头,你这么着急,怎么说话一点儿都不结巴,也没有像红头一样急得哭起来呢?

6、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描写青头的段落,圈出关键的词语。

第十一、第十八自然段的关键词“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蹭来蹭去”。

引导学生说一说从青头的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什么,并通过朗读读出青头的勇敢、镇定。

板书“镇定、勇敢”。

7、启发思考:

从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8、默读课文20—21自然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1、过渡:

红头的旅行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可以把这么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路线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可以用上表现红头、青头心情变化的词语。

2、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小结

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答、应、骨、几”,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外地吗?

你去那里干什么?

问题即出,孩子们可能会回答:

“我去过北京,是去天安门玩。

”“我去过山东,是去看望住在那里的奶奶。

”在学生说到兴起时,老师及时总结:

人们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叫旅行。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谈话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旅行”。

  2.学习“旅”字。

“旅”是本课会写字,老师板书“旅行”时要求学生一起书空,并引导: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办法,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谜语:

“西方人横卧,下穿半截衣”帮助学生记忆。

  3.质疑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板书“在牛肚子里”,补充完整课题。

读一读后质疑:

读完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题目体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它是新鲜的,引人遐思的。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

比如:

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

因为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学生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为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问题,就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兴趣,这时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试着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反馈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读有所获的快乐)

  3.指名读文,指导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顺。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

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

”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

)[来源:

]

4.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老师来考考你们。

  (初读环节不能忘记生字的任务。

老师通过出示词卡,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你能用两三句话说清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吗?

  C.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三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感知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因此设计时,我特别注重层次性。

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故事,在叙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简明”的要求,最后由老师引路,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由易到难,读书与说话训练得到有机统一,突破了第一课时的难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练写。

(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二、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红头:

牛嘴里牛肚里(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2.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青头的帮助。

沿着红头的旅行路线,边读边画出描写青头的句子。

想一想,青头是怎么样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

老师随机板书:

青头:

“鼓励帮助”。

(明确读书任务)

  3.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朗读。

这里没有设计电教媒体的使用,只有老师绘声绘色地用语言来渲染,精辟巧妙地点拨,把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带领学生进入教材与文本对话。

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朗读凸显出来。

我认为只有抓住红头的心理变化,才能深入理解青头的言行,所以由老师来引读红头的话,用语言来创设情境是必要的。

  

(1)在牛嘴里

  我首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青头和红头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捉迷藏呢,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只大黄牛低下头吃草,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瘦小的红头只能看到大黄牛那白白的牙齿,你能想象小红头此时的心情吗?

”学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老师顺势而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

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

接着老师继续问:

“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

”指名读相关段落。

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

理解透彻青头话语的用意后我这样要求学生:

“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的关心朋友的心情。

[来源:

]

  

(2)在肚子里

  过渡语:

当红头听说大黄牛会把它和草一起吃到肚子里时,红头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说出红头大哭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

)此后我再次用语言创设情境:

“红头已经进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你能想象此时红头的感受吗?

”学生可能说出它害怕,近乎绝望了。

老师追问:

“作为朋友的青头此时又在做什么呢?

”读相关段落,谈体会。

在指导感情朗读中使学生悟出青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

青头的知识丰富,明白牛吃食的特点,用上这知识帮助自己的朋友。

理解透彻后再次进行朗读训练,此时可以采用分角色读,体会青头对朋友的真心鼓励。

读后,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小红头,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

”学生想象青头的话产生的作用和结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3)回到牛嘴里

  “红头终于又见到了光明,可是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想一想这时如果没有人帮助它,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学生可能会说:

“红头又被牛吞下去吃了。

”此时老师话锋一转:

“多亏红头有个好朋友,青头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一说青头的做法。

4.想象对话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当青头,一人当红头,想象当时的对话。

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这是因课而设的语言训练,利用文本的空白点给予学生个性表达的机会,要鼓励学生的不同说法,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5.分角色朗读

再次体会青头是怎样帮助、鼓励红头的。

三、总结升华

  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你想说些什么?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红头和青头是好朋友,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

读了它们的故事,你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

”让学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我们的帮助对他来说很重要。

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四、延伸扩展

  这篇童话故事,还包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那就是牛吃食的特殊之处。

指名学生读文中相关语句和信息窗的知识,了解牛的反刍(chú)现象。

提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资料进行深入地了解。

五、作业

  1.自主积累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这两个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延伸,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头:

鼓励帮助

  红头:

牛嘴里牛肚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