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541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诊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诊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诊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诊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科.doc

《急诊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科.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诊科.doc

急诊科制度

(一)急诊科工作制度 2

(二)抢救室工作制度 2

(三)观察室工作制度 2

(四)注射室工作制度 3

(五)急诊护士工作制度 3

(六)抢救车管理登记制度 3

(七)消毒隔离制度 4

(八)急诊科安全管理制度 5

(九)急诊分诊制度及首诊负责制 6

(十)急诊病历书写制度 6

(十一)、急诊室危重患者入院护送制度 6

(一)急诊科工作制度

1.急诊科必须24小时应诊。

医护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划、职责、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急诊接诊室。

急诊病员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值班医师,同时进行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应立即接诊、处理病员。

3.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

轮换时间不少于6个月。

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夜班。

进修医师须科主任同意,方可参加值班。

4.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准备要完善,有专人管理,应固定放置,并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5.对急诊病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

及时、正确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危重病员应在急诊科组织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至病房。

对需立即进行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

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收急、重、危病员。

6.遇成批病员的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分管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

有关领导应亲临现场组织抢救。

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抢救室工作制度

1.急诊抢救室为抢救病人专用,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2.抢救室内各种药品、物品、敷料均应放置固定位置,且有明显标志,不得作它用或外借。

3.各种用品每日核对一次,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4.无菌物品需注明灭菌日期,超过规定时限,应重新灭菌,方可使用。

5.抢救室应经常保持清洁,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6.抢救室医护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7.每次抢救结束后,详细记录抢救经过,并向有关科室交接。

(三)观察室工作制度

1.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短期观察(包括病情复杂难以确诊,或需入院诊治而暂时无床又不能转出者)。

2.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3.急诊观察室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

主治医师每日查床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

4.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病人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

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5.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6.观察室应保持环境整洁、舒适、肃静、安全。

每床限留一名陪人。

7.留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1周。

(四)注射室工作制度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

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病员热情体贴。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带口罩、帽子。

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注射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4.准备抢救药品器械,定期采样培养。

5.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五)急诊护士工作制度

1.提前15分钟上班,按规定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佩戴工作牌,保证良好的仪表仪容。

2.与上班人员交接班,检查急救箱及箱内药品器材,检查各急救器材数量及配置,能否正常使用。

3.接到急救任务后同驾驶员及医师在5分钟内出车。

4.到达现场后协助医师做好急救工作。

5.同医师、驾驶员协助病人上车,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6.上车后进一步询问病史,并对病人病情进行密切观察护理。

7.到达医院后,与接诊护士交班,病人病情严重,与急诊护士参与抢救工作。

8.完成任务后,及时清理救护车。

及时检查、添加药品与器械,做好车厢内清洁及消毒工作。

9.下班前填写急救设备交班本,与下一班人员做好交班工作。

(六)抢救车管理登记制度

1.物品建立账本,账物相符。

2.救车内药品定点、定位、定量放置,有专人管理。

3.建立检查登记制度,车内药品每周检查一次,保证无过期失效的药品。

4.车内药品抢救病人用后及时补充。

5.车内药品不得借用或挪用,以保证抢救病人之用。

(七)消毒隔离制度

1.观察室的消毒隔离

1.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1.2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1.3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1.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

1.5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6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1.7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1.8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处理。

1.9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管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0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11病室、走廊、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12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

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及分开装运;医用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2.治疗室的消毒隔离

2.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起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2.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2.5碘酊、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常用无菌辅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2.6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2.7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湿擦两次。

2.8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一次,每次1~2小时,做好记录;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2.9使用中的浸泡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并保持有效浓度。

2.10无菌持物镊(钳)高压灭菌干式保存并更换消毒液两次。

盛消毒液容器(碘酊、酒精瓶)每周消毒灭菌2次,平时密盖待用。

3.院前急救消毒隔离

3.1对院前急救人员的要求

3.1.1必须增强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交叉感染。

3.1.2出诊前必须穿工作衣、工作裤、工作鞋、带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带隔离手套。

3.1.3救护车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随便带入休息室。

3.1.4驾驶室为清洁区,必须脱掉隔离衣、洗净双手后方能进入。

3.1.5处置完每位病人后,必须洗净双手(并用流动水冲洗)。

转送传染病人后,必须按病种隔离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3.2救护车的消毒隔离

3.2.1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冬季打开车厢后排窗户。

每天适当开放几次,每次不少于30min。

3.2.2喷雾消毒:

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喷雾,做到出车一次一人一消毒。

3.2.3救护车驾驶室为清洁区;后车厢为污染区,车厢前半部分为半污染区,放置急救箱、急救器材等;车厢后半部分为污染区,放置病人携带的物品及担架床。

车厢内应设医务人员专座。

3.2.4使用一次性担架布并及时更换,做到一人一单。

病人应躺在担架上,不能平卧。

可行走者应指定专座就座,禁止挪动座位,到处触摸。

3.2.5每次转送病人后,及时用含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病人接触过的器械物品;消毒转送传染病病人时,必须按病种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3.2.6每天用消毒液擦拭驾驶室、急救箱、氧气瓶、门窗、把手、座椅、担架、地面,擦拭顺序为先清洁区、后半污染区、最后污染区。

3.2.7使用污染袋、被污染的物品如废纸、担架布,包括患者的呕吐物等按消毒隔离要求集中处理。

(八)急诊科安全管理制度

1.危重病人、行走不便的病人请使用便器,一律不准上厕所,防止因跌伤和晕厥而加重病情。

如自己去厕所者,一切后果自负。

2.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病人要加床栏,陪伴家属不得随意离开及撤下床栏,防止病人坠床。

3.病人住院期间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因老年人皮肤敏感性差。

4.病人住院期间未经经管医生同意,不得私自离院。

5.昏迷病人应除去假牙及隐形眼镜。

6.病人输液期间,家属不得私自调滴速,以免发生病情变化。

7.请穿防滑拖鞋,如布鞋、橡胶底拖鞋。

病室及卫生间的地面请保持清洁干燥、无水迹,以防滑倒。

8.不可攀高或坐在窗台上。

严禁酗酒、吸烟。

9.急诊留观病人需留陪护1人。

(九)急诊分诊制度及首诊负责制

1.急诊科负责接诊急诊病人,24小时值班。

2.急诊病人到诊后,由急诊护士测量病人生命体征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门诊病历上,按病人所属专科通知相应临床医师,值班医师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接诊处理病员。

3.危重病人直接送入抢救室,通知医师抢救病人。

4.遇到未设专科医师急诊坐诊的求诊病人,应电话通知专科医师到急诊科诊视病人或将病人护送到相关科室。

5.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首诊医师遇到疑为其他专科的病人,应负责为其联系其他科室诊治。

(十)急诊病历书写制度

1.急诊病历记录应当由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完成,每次就诊均应书写病历记录,要求就诊时间、每次诊疗处理时间记录到分钟。

2.必须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情况等有关生命体征。

3.危重疑难病例应体现首诊负责制,应记录有关专业医师的会诊或转接等内容。

4.抢救危重患者时,应当书写抢救记录,对应即刻抢救的病人,应先抢救后补写病历,病历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间及补记时间。

若抢救无效死亡者,应写明抢救经过、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死亡诊断。

5.对神志不清病人应注明病情陈述者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及与患者的关系。

(十一)、急诊室危重患者入院护送制度

1.急诊科为急、危重患者入院设立绿色通道:

全体人员必须有急诊、服务、窗口意识,熟悉急诊科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坚守岗位。

2.对急诊患者来急诊科就诊,态度和蔼,用语文明。

3.凡急、危重患者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陪同并护送患者做必需的检查,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

4.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用氧及各管道通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

5.传染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送入病房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6.送入病房后,应向病房医务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管道通畅情况。

7.接受患者或家属的咨询,正确指导医院路线、方向。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