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维护群众身体健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5400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维护群众身体健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维护群众身体健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维护群众身体健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维护群众身体健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维护群众身体健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维护群众身体健康.docx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维护群众身体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维护群众身体健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维护群众身体健康.docx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

接到举报后,“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赴山东省潍坊、莱芜、临沂等地市,追踪农村小卖部、批发市场、生产作坊发现,由于监管缺位等原因,一些“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严重威胁农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警惕农村成“消废市场”

随着城市治理食品安全力度的逐渐加大,这些劣质食品便悄悄转而向农村市场渗透,使农村市场成为食品安全的盲区,大有成“消废市场”之势。

袁妙枝代表说,不法分子将假劣食品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农民往往成为最终的受害者,食品已经成为继种子和农药之后,排位第三的“农村消费者最不放心”产品。

“问题食品专供农村”暴露什么

各地食品安全监管新招

  浙江:

食品安全监管纳入政府年度考核

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食品安全地方法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近日出台,并将从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7月29日经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经营(涉及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餐饮具集中消毒等问题)、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条款。

安徽开展饮料等农村食品专项执法检查

记者从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自即日起至9月底,安徽质监部门将开展针对饮料等农村食品的专项执法检查,对检查发现的无证生产加工场点,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予以取缔。

专项执法检查期间,安徽质监部门将以监督抽查不合格及日常监管发现、媒体报道或消费者反映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饮料、饮品为重点产品,加强执法检查。

重点检查生产企业是否获得生产许可,产品内在质量是否合格,产品标识标注是否规范,企业生产饮料、冷冻饮品用的包装材料是否未取得生产许可等违法行为。

假冒伪劣何以专供农村?

这当然与农民朋友收入水平低、鉴别能力差有很大关系,但也不尽然。

比如给小孩买东西特别是零食,农民同样很希望买到合格安全的商品,但是小店里进的都是那类货色,只能是在劣质食品里作出无奈的选择,而根本买不到城市超市中出售的真货。

假冒伪劣之所以会专供农村,原因在于很多地方的农村市场根本就没人管,假冒伪劣商品肆无忌惮。

因为,工商、质检等监管部门对于农村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置之不理,理由是:

人手不够,经费不足,管不过来。

问题食品下乡呼唤监管出城

“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的潜台词就是:

“城里有城里的监管力度,农村有农村的监管力度”。

诚然,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城市里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当敏感,无论是市民的防范意识,还是监管部门的主动应对,都提升了一大步。

这也使得想在食品上做手脚的无良厂商对城市望而生畏,转而将黑手伸向农村地区。

正是因为农村地区还存在大量“监管盲区”,甚至成年累月根本看不到监管者的身影,成为被食品安全监管“遗忘的角落”,才让无良厂商专空子。

而监管部门所谓“人手不足”、“检测费高”等“苦衷”,不过是推诿责任的“习惯性借口”。

没有哪部法律法规说农村食品安全一时“管不过来”,就可以先放它一马,以后条件许可了再说。

"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农民低人一等?

建言精选: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网言网语:

网友:

太缺德了。

网友:

我们这里也是,敢情全国的农村都差不多这个样子。

网友:

安徽池州也多,学校门口1元和5角的食品很多,都没有厂家和生产日期。

希望教育部和工商联合打击有毒食品。

网友:

究源头,增加犯罪成本。

处罚管理部门。

网友:

我是河北的,我们这边有一个小孩经常吃火腿肠给吃死了!

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多给予农村一些关怀。

张天杰:

“问题食品”为何在农村大有市场?

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

(8月19日《新华社》)

“问题食品”从城市转战农村,这与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农村相对城市来说,位置偏远,信息闭塞,消费对象整体素质较低,自身鉴别力差,监督管理难度大,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农村经济不发达,群众购买食品的选择性必然就不大,面对铺天盖地的“问题食品”,农民不买这个又能买啥?

“问题食品”虽然存在卫生问题,但价钱便宜,比如名牌巧克力每块才卖1元,即使是“山寨版”的,但吃了立马又不会死人,有的人抵抗能力强,连肚子都不会拉。

正是由于价钱低,“问题食品”才受到老百姓特别是儿童的如此青睐。

从监管来看,农村幅员辽阔,住居分散,工商、食药监等部门鞭长莫及,有的连营业执照都不办,更不会交什么营业税了,执法人员“检查时收起来,走后摆起来”这种“包包”小卖部还怪多不少、见怪不惊的。

与农村相比,城市就不一样了,群众素质高,鉴别能力强,选择面大,执法部门查处严。

在这种情况下,“问题食品”只能在农村开辟新的天地。

“问题食品”虽然销售地点是农村,但制造窝点大多在城市或集镇,批发地点在城区。

因此,要打击“问题食品”,必须重点在斩断其加工和流通环节上下功夫。

如果没有地方可加工和批发,农村又何来“问题食品”呢?

稿源:

荆楚网

问题食品”危害农村监管岂能“打酱油”

   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

记者近期赴山东省潍坊、莱芜、临沂等地市,追踪农村小卖部、批发市场、生产作坊发现,由于监管缺位等原因,一些“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严重威胁农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8月19日新华网)  在消费者维权意识日益高涨的今天,“问题食品”在城市难有市场,因为一旦受到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的查处,将得不偿失。

那么,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位置相对偏僻的农村地区,就成了不法经销商倾销“问题食品”的理想选择。

由于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在对食品的选择更注重于价格水平,加之辨别真假伪劣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就给“问题食品”泛滥提供了可乘之机。

问题是,面对那么多类似“毒药”的“问题食品”残害农民、尤其是农村儿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到哪里去了?

难道那些不法商人把农民不当一回事,执法监管部门也拿农村不当一回事?

显而易见,目前相当多的农村正在成为政府职能监管遗忘的角落,诚如记者调查所言,一些部门总是感觉自己有“苦衷”,什么人手不足、检测费用高、耗时长、基层监管部门无鉴定资质等等,却唯独没有找自己的主观原因和问题。

试问,作为当地政府主管职能部门,一句“管不过来”就能掩盖自己的失职吗?

毕竟绝大多数销往农村的“问题食品”只需要通过包装、外观、色相、味道等就可以辨别出来,为何专门查处这些问题的人员就不能发现?

一些生产作坊、批发商店、农村超市明显存在安全隐患和卫生漏洞,为何监管人员要熟视无睹?

如果说人手不够,为何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有时间和精力出入酒店歌厅、流连牌桌鱼池,怎么就没有人员、时间和精力来管理“问题食品”?

到底是所谓的“管不过来”、还是根本就去“打酱油”、不作为,根本就没有认真去管?

“问题食品”充斥农村,一方面说明一些政府部门在指导思想上有轻农意识,无视农民的合法消费权、无视农民的健康安全权、无视农民的平等地位。

另一方面说明监管制度不健全,工作举措缺乏力度,违规处罚不到位。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问题食品”倾销农村,就需要彻底改变监管部门“打酱油”的状况,主动出击,积极行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从落实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任务、严格督查考核三方面入手,层层签订责任书。

二是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农村食品监测条件,配齐必备的监测、检验设备,并提供必要的检验经费。

三是充分发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作用。

政府必须提供一定的运行经费保障,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工作正常开展;相关部门也应延伸工作职能,设立派出机构,主抓末端安全监管。

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结合农村实际,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发布制度,多采用通俗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食品消费信息,引导农民群众安全放心消费。

五是定期开展整治行动,对“问题食品”形成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让其无处藏匿。

不能让农村孩子成为问题食品“处理机器”

2011年08月22日07:

22朱永华来源:

四川新闻网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8月19日《新华网》)。

报道说,潍坊市奎文区,随机找了一家公路边的农村小卖部,发现这里就是仿冒、假劣食品“专营店”——原本价格不菲的“德芙”巧克力和“喜之郎”果冻,在这里竟然仅售1元!

仿照名牌食品“奥利奥”“好丽友”,店内出现了“奥森傲”“好利友”,后者每包售价仅1元,并且包装粗糙,有的甚至已开包。

这里卖的“臭干子”牌辣条,透明包装内可看见白色菌落,已经发霉变质。

同时,生产日期为2010年1月1日(保质期8个月)的“小白兔奶糖”,到今年8月份还在叫卖。

居住在城市里的家庭,由于信息掌握较快较多,文明程度相对较高,加之很多家庭经济上比较宽裕,对于食品的卫生安全非常在意,特别是对孩子的食品卫生安全往往更是放在重中之重,在加上城里面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相对完善,对于一些作坊企业的假冒伪劣食品以及大企业的过期食品难有进入市场的空间,无良企业和商家的产品在城里难以立足,便把销售的目标瞄准农村市场,像报道中的这些假冒伪劣和过期食品在农村泛滥,无良企业和商家显然已经把农村市场当成是自己倾销产品的集散地,把农村孩子当成了假冒伪劣和过期食品的“处理机器”。

确实,很多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村家庭,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养家,留守儿童相当普遍,本来他们的经济条件就比较差,能给孩子购买小食品的零用钱就少之甚少,再加上很多农村家庭并不十分在意这些小食品的卫生安全状况,传统的消费观念就是“价廉物美”,以至于让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给农村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很多隐患,因食用这些小食品所发生的危害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同时,也由于农村市场的监管乏力,即使发现了假冒伪劣和过期食品,由于进货渠道复杂混乱,又缺少相应的手续证据,出现问题的查处也是相当困难,有些甚至无法查处。

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大量进入农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对这些“问题食品”的鉴别能力十分有限,像报道中的这些假冒食品,对城里孩子来说,可能不屑一顾,即使看到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很快能辨别出真伪,但对于农村家庭就很不容易,本来消费有限,能见过的“正宗”产品就不多,即使是粗制滥造的包装也能让孩子如获至宝,像有媒体报道到的某山区的留守儿童,都上了小学还从来没喝过牛奶,没吃过几次方便面,像这样的孩子如何能够抗拒问题食品的诱惑,同样更无法分辨出问题食品的真伪,某些无良的作坊企业和商家正是看准的这些农村家庭的弱势,才不择手段的把问题食品低向农村倾销。

以赚取不义之财。

笔者以为,要遏制和杜绝问题食品在农村的泛滥,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是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集贸市场以及个体小商店的监管查处力度,针对农村里的商店规模小,本小利薄及分布乱的特点,对商店以没收假冒伪劣商品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教育商店主守法经营。

同时,对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作坊企业和批发问题食品的经销商做到严惩重罚,对农村小学校附近以小学生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商店进行严厉的整顿,并形成制度性的长期监管,发现问题从重处理,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对农村学校及村委进行联防联动,同时要教育广大农民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改变传统消费观念,不让这些问题食品在农村有销售的空间的渠道,多管齐下,余以为,问题食品在农村是难以有立足之地的。

(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分享到0站长统计站长统计

孙金栋:

问题食品下乡,难道就“监管出城”?

2011年08月21日10:

21孙金栋来源:

荆楚网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记者在山东潍坊随机找了一家农村小卖部,发现这里是假劣食品专营店:

“德芙”巧克力和“喜之郎”果冻仅售1元,“臭干子”牌辣条,已发霉变质。

批发商坦言:

“进什么货要看小卖部开在哪里,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

工商表示,农村食品安全管不过来。

(8月20日中广网)

有一种评论观点认为,“问题食品下乡”,呼唤“监管出城”。

笔者不敢苟同此种观点。

对“问题食品”的监管,只能是统一监管,责任分清,各司其职,采用球场上的盯人战术,而不能监管跟着“问题食品”走。

城乡都有健全的工商和食品监管机构,他们应该守土有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能。

监管出城,跟着“问题食品走”,就存在跨界越权监管。

监管出城了,城市监管空虚了,保不准下乡的“问题食品”又回城了。

“问题食品下乡”,从表面看问题发生在农村。

其实,那些伪劣食品批发、专供的源头来源于大中城市。

也就是说,问题的根子在城市。

是城市的监管、控制不力,让它们悄悄地溜下乡。

假如,城乡协调一致,共同部署围剿“问题食品”,它们就失去下乡的机会。

国家对“问题食品”的监管,从来没有城乡双重标准。

而是,存在对农村监管强调不够,抓得不力,或者监管力量配备有强弱之分。

农民的生命安全,与城镇市民生命同样宝贵。

党和国家要有对“三农”重视的程度,来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

农村的监管力量、监管力度、重视程度不够,可以采用就地充实监管力量、落实乡镇食品监管责任、加大问题食品查处力度的渠道解决,而不是搞“监管出城”的调配方法。

拆东墙补西墙,只会搞乱了自己的阵脚,按下葫芦起来瓢。

稿源:

荆楚网问题食品下乡呼唤监管出城

2011年08月20日04:

17梁江涛来源:

广州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1元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等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

“新华视点”记者在山东省潍坊、莱芜等地发现,一些“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

(8月19日新华网)

农民收入不高固然是导致“问题食品”专供农村的原因之一,但这种怪象无疑折射了商家见利忘义和监管缺失的双重尴尬。

“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的潜台词就是:

“城里有城里的监管力度,农村有农村的监管力度”。

诚然,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城市里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当敏感,遂转而将黑手伸向农村地区。

但要看到,正是因为较之城市已形成相对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农村地区还存在大量“监管盲区”,才让无良厂商纷纷“上山下乡”。

而监管部门所谓“人手不足”、“检测费高”等“苦衷”,不过是推诿责任的“习惯性借口”。

没有哪部法律法规说农村食品安全一时“管不过来”,就可以先放它一马,以后条件成熟了再说。

当务之急,各路监管部门要沉下身去,查处“问题食品”,严惩不法商家。

从长计议,还需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基层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将食品安全列入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

二是建立监管问责制度,将监管与奖惩挂钩,无论在哪里发现“问题食品”都一视同仁,以倒逼其均衡城乡监管力量,进而改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无力的困局。

切实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2011年07月14日08:

19来源:

经济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为切实加大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国家工商总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市场主体准入管理,切实规范证照核发行为。

坚持先证后照,依法规范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核发行为。

建立健全食品经济户口信息库,并与食品的质量监管、案件查办和信用分类监管及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对非涉密的内容通过信息化网络向社会公开,方便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查询,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

第二,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切实规范食品抽样检验行为。

强化对食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程序合法,行为规范。

同时,加强对食品抽样检验结果的综合运用,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执法。

第三,加强市场巡查,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监督检查行为。

针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及食品店等不同的业态和组织形式,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依法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

第四,加大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法律和义务工作的力度,切实提升食品经营者自律水平。

依法规范经营者行为,通过加强对食品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义务的培训,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激励企业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第五,加大长效机制建设力度和创新监管手段,切实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水平。

强化网络信息技术在流通环节食品市场主体许可、准入、食品质量监管、市场巡查和执法办案等方面的综合应用,不断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

农村食品安全:

监管走在餐桌前(图)

2011-07-0707:

07:

06来源:

法治新报

--------------------------------------------------------------------------------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0

[提要]“我们买东西,从来不看‘QS’标志、保质期什么的,到了商店也只是问个价钱。

针对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情况不清等问题,建立农村食品市场从业人员“实名登记制”。

银川市工商局兴庆一分局执法人员向农村消费者宣传消费维权知识。

 

现学现用,识别假货。

  “我们买东西,从来不看‘QS’标志、保质期什么的,到了商店也只是问个价钱。

今天,听工商人员一讲,这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7月6日,是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的集日,前来赶集的马汉成在听了工商人员的讲解后如是说。

当天,银川市工商局兴庆一分局在通贵乡启动“食品安全宣传进乡村”活动。

  针对农村消费群体质量意识相对薄弱,一些不法商家借机将“黑心店”、“黑作坊”向农村延伸的问题,该局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进乡村”的活动,通过现场讲解食品消费方面的安全知识,现场传授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技巧,普及消费维权方面的知识等形式,使农村消费群体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今年以来,该局在辖区农村市场全面推行农村食品市场熟食制品证明登记制、标牌公示制、食品从业人员实名登记制、经营户信用公示制,强化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力度,以求解决了食品经营者进货渠道不明、熟食和散裸装食品质量和卫生条件无法保证等突出问题。

  针对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情况不清等问题,建立农村食品市场从业人员“实名登记制”。

要求食品从业人员全部实行“实名登记”和挂牌上岗,一律佩带表明个人真实身份的胸牌,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针对散裸装食品无包装、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问题,建立散裸装食品“标牌公示制”,要求经营者及时填写公示所销售的肉食、直接食用熟食制品的名称、来源、主要原料成分、加工日期、保质期等,确保消费者及时了解食品相关的真实信息。

针对经营户诚信意识不强等问题,还建立了食品经营户“信用公示制”。

  同时,严格审查农村食品经营主体的前置审批手续,做到证件齐全再发照,严厉查处无证(照)、超范围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经营行为。

  督促食品经营者认真落实进货查验、“一单通”台账等各项自律制度。

加强对“送货下乡”配送车辆的监管,明确规定送货商必须持相关手续,到工商所进行配送单位、负责人、驾驶人员、车辆牌号、联系电话等登记备案后方能送货,防止假冒伪劣商品向农村转移,从源头上堵住无照经营和不合格食品流入农村市场。

组织工商人员充分利用乡村集市、节假日等有利时机,通过现场接受咨询和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详细讲解食品安全消费常识和辨真识假知识。

重点检查与农民日常生活消费、节日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突出抓好粮、油、肉、蔬菜、酱油、食醋、禽蛋及其制品,饮料、糕点、酒类、水产类、豆制品类、奶制品类及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品种的检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保障商品质量。

沿赤乡严把农村食品安全关http:

//www.tech-2011-8-2310:

53:

51中国食品科技网  近日,沿赤乡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全乡16个村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小组,全方位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据了解,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该乡利用周一大讲堂、远教频道、标语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截至目前,共开办食品安全讲座6期,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3200份,落实宣传标语20多条。

  另外,该乡还连续几天对本地12家食品加工店的生产情况以及食品商店的进货渠道进行全面调查,并建立信息档案库;配备了16名村文书为食品安全员,全力配合乡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定期加强检查,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确保农村食品安全;设立举报电话,发动村民一起监管。

这些农村个体种植养殖的生产方式难以保证初级农产品的质量。

2、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环节。

一是小作坊问题普遍。

目前我国较大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规模以上的企业较少,存在很多小作坊。

大多小作坊分散在城乡结合部以及行政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

相当一部分小作坊缺乏有效监管和严格的生产标准,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经营管理落后,设备设施陈旧。

二是添加剂不合格或滥用添加剂,如最近出现的毒豆芽、墨汁粉条、瘦肉精猪肉等。

三是食品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

即规模小、分布散、意识低、秩序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