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总结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5102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总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会计总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会计总结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会计总结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会计总结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总结1.docx

《会计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总结1.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总结1.docx

会计总结1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二.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反映职能),会计的最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过程,就是把大量经济活动的数据转换为会计信息的过程,它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四.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也称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目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的基本出发点。

(一)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源,负有受托责任。

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企业经济活动内容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

二.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通常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静态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动态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通常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所有资产项目,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二)负债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或导致经济利润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为企业资产的来源。

所有者权益也可表述为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按照企业日常活动对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一般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

其中,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企业的利润总额一般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构成。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三.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

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在数量上一定等于其权益总额,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权益

企业为取得和持有资产所需的资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于投资者的投资,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来自于向债权人贷款,形成债权人权益,也就是负债。

所以权益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构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按照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不同,可以将经济业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只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

另一类是既影响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也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

1.只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等式保持平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

资产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

不同资产项目有増有减(金额相同)

负债(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净额相同)

2.既影响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也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或者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者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以上举例说明,任何经济业务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由于会计等式揭示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这种规律性联系,因而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会计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只要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实体,都需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都是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在质量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三、会计基础

会计主体的资源流动会引起相应的现金流动,但由于存在会计分期,现金实际的收付期间和资源流动发生的期间往往不一致。

这样,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就出现了两种交易记录的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实现或发生为标志来确定其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的含义是:

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凡是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付出,都应当作为本期的费用。

(2)收付实现制,它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记账基础。

在收付实现制下,凡是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入或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是否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反之凡是在本期未收到款项的收入或未付出款项的费用,即使归属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为了达到会计目标,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使用的一系列手段的总称。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监督方法。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会计分析和会计监督都是建立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资料进行的。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并通过编制报告使其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一种将经济业务记录在账户中的方法。

它要求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

采用复式记账法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可以通过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全面反映没想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同时复式记账法还使得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关系,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会计记录的正确性。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登记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登记会计账簿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将每项经济业务分类记入在会计账簿中开设的相应账户内,这样,就完成了将会计凭证中分散记录的经济业务原始数据转换为系统化的会计数据的过程,从而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完整而又系统的会计信息。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一种会计计量活动,它所要解决的是会计对象的货币计价问题,而货币计价也就是确定用何种成本入账。

所谓成本计算是指将各种支出,按照一定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从而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往来款项等,以确定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

(7)编制财务报表;

编制财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总括、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第五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会计核算是一个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资产的确认条件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四)收入的确认条件

(五)费用的确认条件

(六)利润的确认条件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在会计核算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即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之前,必须设置会计科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口径一致,使各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和所属行业,凡是涉及相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都要求在所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和反映的内容上做到统一,即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相关性原则

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面所需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三)实用性原则

在满足统一性原则的前提下,会计科目的设置还要符合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清晰性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要素分类核算的项目,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会计科目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通常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五大类。

(二)会计科目按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

1.总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是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

由于各个单位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不同,经营管理的要求不同,明细分类科目也就不能统一规定,只能由各单位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第二节账户

一、账户的涵义

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用来分类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账户与会计科目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每一个账户都有其名称,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2.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3.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

4.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不同:

会计科目仅仅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项目,只是说明一定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存在结构;

而账户则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在数量方面发生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在结构上分为左方和右方两个基本部分,每一方再根据实际需要分为若干栏次,分别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加和减少的数额,以及增减变动的结果。

账户的基本结构: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会计凭证号数,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账户记录的来源及依据;

(3)摘要,即经济业务的内容;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账户的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

如果规定账户的左方记录增加额,则右方就记录减少额;反之,如果在右方记录增加额,则左方就记录减少额。

具体账户的左右两方的记录内容取决于各账户的经济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

三、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

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账户在左右两方分别登记的增加金额的合计数和减少金额的合计数,通常又将其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即为本期的期末余额。

将本期的期末余额转至下一会计期间,就成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在账户中记录上述四个基本数量时,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记录方向一般与增加额的记录方向一致。

与增加额记录在同一个方向中的账户余额称为正常余额;反之,称为不正常余额。

第三节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是指将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发生额登记在相关账户中所使用的方法。

在会计发展的历史中,会计记账方法有两类:

一类是单式记账法,另一类是复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金额,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单式记账过程虽然简单,但由于账户设置不完整,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因而无法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

复式记账法弥补了单式记账法的缺陷。

二、复式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是指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复式记账法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复式记账法要求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第二,由于复式记账法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登记,这样,不仅能够使会计要素之间保持平衡关系,而且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从而为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提供了方便。

第三,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曾经采用过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但后两种复式记账法在我过已经取消。

第四节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涵义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将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按照会计惯例,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

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通常称之为“借记某账户”,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称之为“贷记某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

注意:

在借贷记账法下,究竟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则取决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和账户的性质。

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

(一)资产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

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是:

贷方登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二)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对于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减记录方向,需要根据收入或费用变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来推知。

全部账户的结构

账户类别账户借方账户贷方账户余额

资产类增加减少借方

负债类减少增加贷方

所有者权益类减少增加贷方

收入类减少增加一般无余额

费用类增加减少一般无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是收入类账户,其结构和数量关系用“T”型账户表示如图:

借方主营业务收入贷方

期末转出额8400|本期增加额8400

|

本期发生额8400|本期发生额8400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具体如下:

(1)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金额,都必须在至少两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2)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可以是同一类别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别账户,但必须分别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

(3)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与记入贷方的金额相等。

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一般可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分析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其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的类别,以及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

其次,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按照不同账户的结构,确定该项经济业务应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以及各账户应记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方账户名称贷方

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

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明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

为了便于学习和教学,一般采用以下书写规则表示会计分录,即上借下贷,借贷错开,金额前不必写出货币符号:

借:

账户名称XXX金额

贷:

账户名称XXX金额

会计分录编制举例

【例】京通商贸公司于2008年12月1日开业,开业的第一个月发生了以下经济业务。

(1)12月1日收到所有者投入的货币资金300000元,存入企业的开户银行。

【业务分析】

该项经济业务涉及资产类的“银行存款”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账户,两类要素同时增加。

收到所有者投入的300000元货币资金存入银行,使企业资产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接受投资,所有者权益增加300000元,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银行存款300000

贷:

实收资本300000

(2)12月2日,购入货车1辆,买价120000元,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

【业务分析】

该项经济业务涉及资产类的“固定资产”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资产要素一增一减。

购入价值120000元的货车,使企业资产增加,应记入“固定资产”账户借方;用银行存款支付价款120000元,使企业资产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固定资产120000

贷:

银行存款120000

(3)12月8日,预付6个月的办公用房屋租金12000元,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

租期从12月1日算起。

【业务分析】

该项经济业务涉及资产类的“预付账款”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资产要素一增一减。

预付房屋租金12000元,使企业获得了6个月的房屋使用权,由此产生一项债权,债权属于资产,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预付账款12000

贷:

银行存款12000

(4)12月10日,从供货商处购入价值76000元的商品,其中,40000元购货款已经用银行存款支付,余下的贷款将在月末偿还给供货商。

【业务分析】

该项经济业务涉及资产类的“库存商品”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以及负债类的“应付账款”账户,资产要素一增一减及两类要素同时增加。

购进商品76000元,使企业资产增加,应记入“库存商品”账户借方;用银行存款支付货款40000元,使企业资产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贷方;欠供货商货款3600元,使企业负债增加,应记入“应付账款”账户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库存商品76000

贷:

银行存款40000

应付账款36000

(5)12月15日,向客户销售商品一批,售价为35000元。

收到货款25000元,存入银行,余下的款项10000元尚未收到。

【业务分析】

该项经济业务涉及资产类的“银行存款”账户和“应收账款”账户,以及收入类的“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两类要素同时增加。

收到销售货款25000元存入银行,使企业资产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应收客户贷款10000元产生一项债权,使企业资产增加,应记入“应收账款”账户借方;销售商品赚取收入35000元,使企业收入增加,应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银行存款25000

应收账款10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35000

第三章账户的分类

第一节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则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的分类结果。

研究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如何设置账户以及提供会计信息的规律性,以便正确地运用账户,为经济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一般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五大类。

二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具体分类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是用户用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反映资产的账户,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两类。

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账户。

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账户。

(二)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负债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反映负债的账户,按照负债的流动性,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两类。

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账户。

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账户。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按照所有者权益来源的不同,这类账户又可以分为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账户和反映由利润转化而形成所有者权益账户两类。

(四)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某一阶段发生的各项成本的账户。

在制造业企业,按照生产经营过程的阶段划分,用来归集、计算成本的账户又可以分为反映供应过程的成本账户和反映生产过程的成本两类。

(五)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是指那些与损益的计划直接相关的账户,主要是指那些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第二节账户按用途和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