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4901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x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x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1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习惯进手,贴近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

我以为:

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上风,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

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忽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

“你们都要吃吗?

”“当然!

”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

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

“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

”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中小学生作文大全”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习惯。

由于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习惯了,假如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引导未成年人如何做人:

  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

人们常说成才先成人,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

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伟业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

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差,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

而对他们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件难事,高深的理论听不懂,传统的说教又太枯燥。

所以,我就捉住小学生酷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针对思品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动画,把深奥的道理变成行政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节目的同时明白道理,学会做人。

如:

有一次我发现本班有两名学生把家里的几十元钱偷出来买零食吃,于是,我在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的同时,把听说练习《小猴子过生日》一文提前进行教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小猴子过生日了,很多小动物都来向它表示祝贺。

蚕姑娘送来了漂亮的丝绸裙子;小蜜蜂送来它亲手酿的蜜。

小猴子一边收礼物一边道谢。

这时候,小老鼠也来了,它给小猴子送来了一篮子香甜的桃子,可小猴子说什么也不要。

这时我忽然问: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不要小老鼠的桃子啊?

这可是小猴子最爱吃的东西啊!

”于是同学们就各抒已见,有人说:

“小老鼠自己不会种桃子,是偷来的。

”有的说:

小猴子不能要别人偷的礼物。

”有人说:

“收下别人偷来的礼物就即是和小偷同流合污。

”教师顺势问:

“做小偷有什么危害呢?

”学生便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已,扰乱社会秩序,这是违法的行为,偷大了就要判刑,严重的还要枪毙。

接下来我又播放了一组有针对性的教育动画片。

内容主要反映一些少年由于屡教不改终极走上违法的道路。

看后同学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今后要老实守纪,决不做有损于国家和人们的事。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国家作贡献,自食其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事后两位从家里拿钱的同学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

并表示今后决不再犯。

  同学们也初步懂得了自怎样做人的道理。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

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尽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天子”、“小太阳”。

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人民,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如:

我教学《别说我小》一文时,就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教师说:

“丁丁确实是个能干的孩子,他做那么多的事。

那么我想我们班的同学也很能干,肯定也能做很多的事情。

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有的说我能帮妈妈做来料加工;有的说我能帮奶奶穿针;有的说我会帮妈妈做生意……根据汇报情况教师给予表扬。

接着,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又精心设计了一个课件,题目是:

章鱼当考官。

在内容没有出现之前让学生猜一猜,章鱼考官是笑脸还是哭脸。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同学们就拼命的猜:

“笑脸!

”“哭脸!

”……在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答案时,再请一个同学上往点击鼠标,当章鱼出现的是笑脸时,猜笑脸的同学就会不由自主的大叫一声:

“耶!

”脸上露出自得的神情。

原来是冬冬在帮妈妈洗碗,章鱼对冬冬的表现表示满足,所以露出了笑脸。

接下来同学们又会使劲的猜:

“笑脸!

”“哭脸!

”这次章鱼是哭脸,同样,这次猜哭脸的同学也会大叫一声:

“耶!

”由于,小红坐在床上大叫:

“爸爸,快来帮我穿衣服!

”章鱼对他的表现表示不满。

实在,这是将一些自理内容编成判定题,让学生进行辨别,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最后一个环节是穿衣、叠被比赛,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

比赛结束后,进行评选,评出今天的劳动之星,教师及时给予奖励。

评上劳动之星的同学特别感到自豪。

没评上的同学便会向他们投往羡慕的目光,并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努力争取。

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希看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并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期结束后,教师将要向家上进行问卷调查。

这样,学生在猜猜做做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了自理。

  四、增强未成年人孝敬意识:

  孝敬父母、爱国忧民、敬亲睦邻、乐善好施、敬老爱幼、勤劳节俭、敬业乐业、见义勇为等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气节,在如今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些传统的美德在中华大地上得到炎黄子孙的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宝贵财富。

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所以,我们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

如:

我在教学《奶奶病了》之后,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上风设计了很多的具体情节,有小孩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也有上学路上遇盲人的;有家里来客的……等等,让学生进行擂台比赛。

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

看谁处理得最恰当、公道。

其中有必答题、自选题和抢答题,每题20分,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抢答题由教师确定,自选题由学生上台确定。

请观众判定,教师裁决,到时候看谁的累计分数最多,谁就是本次比赛的擂主。

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

未成年人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懂得了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往尊重、理解、孝敬长辈的,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的努力,捉住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调动未成年人的参与积极性,启动未成年人的情感,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一代高素质的人材。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2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它的重要性早被教育界乃全世界所熟知。

常言道:

“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劣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

”这其中就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意味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价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可能性,对学生的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便是德育的意义所在。

下面我从学校教育的伦理性出发,谈几点小学生的德育特点。

  一、超越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发展的可能性的。

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引道求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走向更为丰富的'道德可能性。

不断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也就是在教育的价值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断能力、道德经验、道德智慧、德性品质各个方面获得更新和发展。

学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够引导学生实现价值的可能性。

  学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为学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价值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理想上。

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学校教育各个方面都渗透着人类的价值和理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德育指向必须有所超越。

小学生单纯、幼稚、天真无邪,学校教育是他们获得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间接道德认识,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性的发展,只有在学校通过系统教育才能系统地获得。

可以说,在学校所获得的道德发展对个人终身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响。

因此,德育教育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努力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生活价值理想,从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帮助他们建构道德精神;引导他们走向发展,走向创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党中央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

”这就意味着德育是指向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质。

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要努力为未来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改变社会现状,推进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实现对现有社会和现实人的超越。

因此,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的存在,更要关照人们未来面对的问题。

人不会满足现状,社会也不会维持现状。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展表现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广泛竞争,反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

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变更性、竞争性、发展性,使每一个人随时都面临着多种选择、多种风险和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实际问题,人们需要消除对未来发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败。

德育必须对人们的发展进行引导,进行符合规律的预测、预防和指导,帮助人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这种预测、预防在现代社会是越来越重要。

可见,德育也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和人们的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德育只有紧扣时代主题,大力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德育才能显示其时代特征,体现其超越性的本质属性。

如果德育不能实现人和社会对现存状况的超越,仅仅是维持现状现实社会秩序和人们现有思想水平的手段,那么,德育就会逐渐陷于保守,无所作为。

德育不仅为过去、现在所决定,更为未来所决定。

因此,学校在构建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时,确定了与各个年级品质培养相呼应的具体目标来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和实现道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道德教育中总是以应有或理想的境界、社会和人,在道德目标的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必要的张力”(《德育社会学》一书)。

如此,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有可能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可能性。

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二、引导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道德价值的引导和个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动的结合。

引导性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

“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的时候,学生内部活动才能被启动,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

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说的: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由此推动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良好的素质。

  而这良好的素质形成,需要教师平常对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引导。

从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特点看,低年级甚至中年级的儿童,其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况下实现的。

到了高年纪,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才日益明显地发展起来。

所以,良好的习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

同时,还要明确,习惯是一种定势,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诸多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

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某种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

由此,在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生开始就应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从生活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构建。

  如我们在创设各种德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正确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研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环境和恰当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引导和激发儿童自我教育的动机,促进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获得“变他律为自律”。

这样让学生逐步地从自主的生活实践中,从自己的道德体验中,获得自我超越,获得在多元价值中选择自我的价值定向,从而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更新观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要从长远的发展观、社会观来正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负教育的光荣使命。

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人。

一个人走上社会无论是环境的适应,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抑或事业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与他自身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他的综合素质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关,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就越强。

所以,只有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

  三、指向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无论是学校课程,管理实践和学校所营造的精神环境等,都具有价值的意蕴。

对学生道德发展而言,它们都是具有互动性的教育意义结构。

学校教育在整体上以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作为建构教育目标、安排教育内容、筹划和开展学校教育各种活动、美化教育环境的价值基础,并且把这些崇高价值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因此,学校教育作为伦理性的整体,意味着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具有价值指向性。

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构成价值影响,即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教师在创设德育的各种途径中会有一定的指向性。

如:

教育引导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练习和考试,这是诚信教育;上课不迟到早退,这是守时教育;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其他同学,这是自律守纪教育;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这是尊重教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是合作教育。

  还有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团队活动等等,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都将促进学生道德精神的成长。

其实,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

作文课,班会等活动,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依赖别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由片面到全面发展。

他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目光,或一种批评和一个预期的惩罚等,都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显。

当学生在获得一定道德成长的良好状态下,就会自然朝着道德的指向发展,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们学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确的道德教育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向、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情感和正确的情感定向。

通过认知体验,把德育内容带进人的生活情境,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价值,体验价值,力行价值,实现道德行为。

  此外,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适当进行伦理反思。

因为学校教育是伦理性的社会实践,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是进行价值评价的对象,评价它们是否是贴近现实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而正确的道德教育,是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有积极影响。

如此,让道德都在现实生活和具体人生的反思基础上的提升,这种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为指向,因为可能性意味着对道德现实性的进一步建构,意味着在更高、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建构道德精神。

  四,实践性

  学校道德教育虽然是在学校里组织进行的,是通过道德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情境实施的,但是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及其经验而产生作用的。

因为道德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的生活的。

道德的学习与发展也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

如此说来,学校的道德教育总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的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就意味着学校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儿童品德的由“知”到“行”这一目的。

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从中开拓了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关怀意识。

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含义所在。

  其次,再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来讲,他们是儿童。

儿童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要讲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价促进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积极情感色彩的体验。

当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为给集体、别人带来好处,得到舆论的好评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确性,从而加强继续执行这些要求的坚定性与热望。

  其三,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德育手段也应相应变化。

如果学校仅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儿童的生活中的行为,那么就把道德教育变成了道德控制。

这种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能力,反而把儿童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

如此缺乏生活实践性,我们学校道德教育仅仅成为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实效。

而在学校教育里一切会被认为是绝对适当必要的。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严格的道德监督。

儿童是小心的生活在伦理之中,根本无从谈起道德的自主发展。

他们一旦走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无用了。

而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

学校作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因而学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发生变化。

如:

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可以积极开展“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课题研讨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如此充分的发现、利用学校内部及其周边社区的各种社会自然环境等德育资源,积极的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有关德育信息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真正对教育者所传送的品德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将外在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我们应广开思路,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练习,使许多道德行为形成牢固的习惯;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综合以上德育的几个特点的阐述,说明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作为伦理性结构的协同影响,就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价值引导;同时也说明学校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组织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和道德教育活动,而是贯穿于教育的一切方面。

为此我认为:

学校道德教育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领下,高屋建瓴。

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的良好环境,即创造出以人为目的的,基于个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觉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展开教育与个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导学生个体德性的养成和对美善生活的追求,从而建构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3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

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

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习。

我们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安全法制教育:

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

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

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本人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后进生”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络。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4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它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材的前提。

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不文明的行为也因为年幼无知而轻易地被大人原谅,有的孩子待人长幼不分。

很多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作业本上写错的字都是家长代劳擦了,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文具盒放在书包里的事都是家长代劳的。

等等,等等,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做事没有方向,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自理能力极差。

俗话说: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

”怎样帮助一年级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

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野兽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

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

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果冻条,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