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4888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docx

《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docx

现代医学检验正常值汇总

 

项目正常值

 静脉血

 ALT (谷丙转氨酶)0一4O IU/L

AST(谷草转氨酶)0一45IU/L

 TP(总蛋白) 60一80g/L

 ALB(白蛋白)35一55g/

ALP(碱性磷酸酶)40一160IU/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0一50IU/L

  TBIL(总胆红素) 1.7一2.0umol/L

 DBIt(直接胆红素)0一6.0umol/L

  Crea(肌酚 44一133umol/L

Ua(尿酸) 90一360umol/L

UREA(尿素氮)1.8一7.1 mmol/L

  GLU(血糖)3.61一6.11mmol/L

TG(甘油三脂0.56一1.7mmol/L

  GHO(胆固醇)2.84一5.68mmol/L

 Mg(血清镁)0.8一1.2 mmol/L

 K(血清钾)3.5一5.3mmol/L

  Na(血清钠)136一145mmol/L

 CL(血清氯)96一108 mmol/L

Ca(血清钙)2.2一2.7mmol/L

P(血清磷) 2.2一2.7mmol/L

 Fe(血清铁) 10.7一27 umol/L

 NH(血清氨)0一58 umol/L

CO2(二氧化碳)21一31mmol/L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2O一30mmol/L

  CO(一氧化碳定性) 

(一)

 HBDH(a羟丁酸脱氨酶 90一22OIU/L

 CPK (磷酸肌酶激酶)25一170mmol/L

  LDW (乳酸脱氢酶)40一100mmol/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 0一16

A/G(血清白/球蛋白)3.5一5.5/2-3g

 HDL (高密度脂蛋白〕 1.14一1.91 mmol/L

 VLDL(低密度低蛋白) 0.11一0.34mmol/L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1一3 mmol/L

 CRP(C反应蛋白)

(一)

  IgA(免疫球蛋白)0.9一4.5 mg/ml

  IgG (免疫球蛋白)9一23mg/ml

 IgM(免疫球蛋白)0.8一2.2 ml

 SF(铁蛋白)20一200 ng/ml

  α (蛋白电脉)3一4.9%

β(蛋白电脉)3.1一9.6%

  γ(蛋白电脉)6.6一13.7%

  δ (蛋白电脉)9.5一20.3 %

 Fdg(纤维蛋白原2一4g/L

  S.C.R(血肌酐) 44一133umol/L

 C.C.R(肌酐清除率80一120ml/分

 GLU(血糖)3.9一6.1 mmol/L

 AMLY(血淀粉酶)40一160U

 C3(补体) 0.65一1.5/L

 ASO(抗链O)1:

400以下

RF(类风湿因子)

(一)

  WR (肥达氏反应)

(一)

  WFR(外裴氏反应)

(一)

CEA (癌胚抗原)<5mg

“两对半意义参考

HBSAg抗HbsHbeAg 抗Hbe抗HBc 传染性

 十一十一十有(急慢性乙肝)

 十一一一十有(协带者)

  十一一一 一有(协带者)

 一 十一一一无(保护性抗体)

十一一一十有(发作期)

  一 一一十十 无(恢复期)

 一十一十一无(恢复期

  一一一一十无

 一十一一十无(保护性抗体)

  

肝硬化最主要的表现是肝脏纤维化,纤维组织形成,破坏了肝脏原有结构,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表现为:

合成功能降低,ALB明显降低;A/G显著下降,小于1.5;CHE显著降低;代谢功能受损(TBIL和DBIL轻度或重度升高)。

由于肝硬化时肝脏已经严重受损,肝细胞已经大部分坏死,但不会出现大量肝细胞同时坏死,因此血清中肝细胞内酶表现为只有轻度升高或正常,如ALT正常或轻度升高;AST正常或轻度升高;又由于肝硬化时的坏死为深度坏死,往往AST从细胞中释出更多,因此S/L常大于1,甚至大于2,这就有别于急性肝炎。

ALP和GGT多数升高,程度不一;TBA多数升高;LDH和HBDH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

 

  项目正常值

 未梢血

 WBC白细胞计数(4一10)x10/L

 LYM淋巴细胞百分比20一40%

 MID中性细胞百分比

GRA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70%

  RBC红细胞计数 男:

(4.5一5.5)x10/L

 女:

 (3.5一5.0)xl0/L

 HGB 血红蛋白男:

120一160/L

女:

110一150/L

  HCT红细胞压积男:

(0.42一0.49%)

  女:

(0.37-0.43%)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82一92FL

 MCH平均细细Hb含量27一31Pg

MCHC平均红细胞Bb浓度320一360g/L

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6一14.8%

 PLT血小板计数 100一300X10/L

  WPV 平均血小板体积6.3一13.5FL

PCT 血小板压积男:

0.108一0.272%

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女:

0.114一0.282%

  

 项目正常值

尿液分析

 SG比重1.010一1.025

 PH酸碱度 5一6

 LEU白细胞neg

  NIT亚硝酸盐neg

 PRO蛋白neg

  GLU尿糖normol

  KET酮体 neg

UBG尿胆元norm

BIL胆红质neg

 ERY红血球neg

 项目正常值

  血沉

  SR血沉男:

0一15mm/h

 女:

0一20mm/h

  

 正常成人白细胞正常值

(1)白细胞数值:

成年人外周血液中正常的白细胞数值是4~10×109/L,如果少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超过10×109/L及为白细胞增多。

 (2)白细胞分类计数:

在外周血液中可以看到的白细胞,一般可分: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五种;其中以中性粒细胞最多,其次为淋巴细胞,其他的白细胞很少。

所谓白细胞分类计数就是计算各种白细胞在它的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数。

正常值为:

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性粒细胞:

0.5~5%,嗜碱性粒细胞:

0~1%, 淋巴细胞:

20~40%,单核细胞1~8%。

(3)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

 血糖血脂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

  1.餐前血葡萄糖(Glu)

空腹3.2~6.16mmol/L(70~110mg/dl);

 儿童3.3~5.5mmol/L(60~100mg/dl)。

  增多:

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脑外伤、脑溢血。

脑瘤、脑膜炎;妊娠呕吐、脱水、全身麻醉时;肝硬化病人常有血糖升高,这可能与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升高有关。

减少: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过多或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不全、肾上腺功能不全、脑垂体恶病质、急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急性黄色肝萎缩、急性肝炎、肝癌、磷及砷中毒等)。

 

 2.餐后2小时血葡萄糖

  增多:

若餐后2h血葡萄糖浓度高于7mmol/L,可怀疑为糖尿病。

应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若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h血糖高于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总胆固醇(TC)

  3.36~5.78mmol/L(130~200mg/dl)

 T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发病估计、治疗观察等的参考指标。

TC升高可见于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此外,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等也可使TC升高。

TC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

此外,女性月经期TC也可降低。

  

 4.甘油三酯(TG)

TG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TG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胆道梗塞、糖原累积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急性胰腺炎等。

 

 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由于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常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指标。

LDL-C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apoB缺陷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多发性肌瘤、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LDL-C降低可见于家族性无β和低β-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apoB合成减少等。

 

 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0.91-2.19mmol/L(35-84mg/dl),一般要求>45mg/dl为正常,

 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细胞转运到肝脏,代谢及排泄过多的胆固醇,以维持血浆正常胆固醇水平。

其被誉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载脂蛋白A1ApoA1:

110~160mg/dl

载脂蛋白BApoB:

69~99mg/dl

ApoA、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尿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

 1.尿量

 l--2L/24小时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饮水过多时,尿量排出也多,饮水少且出汗多时尿量也会减少。

当一昼夜尿量少于400ml时称为少尿,少于l00ml时称为无尿或闭尿,常见于下列情况:

严重脱水、心力衰竭、各种原因所至的休克、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潴留等。

尿量超过2500ml时称为多尿,常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盂肾炎期间肾间质受损、慢性肾炎后期肾浓缩功能受损时等情况。

2.颜色

 淡黄或黄色

 红色——血尿;浓茶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深黄色——胆红素尿;白色乳样——乳糜尿,脓尿。

 3.透明度

透明

  新鲜尿浑浊可见于:

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冷却后,有淡红色尿酸盐结晶析出,加热加碱后转为透明),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呈淡灰色,加酸可溶解),脓尿,菌尿等。

  4.尿糖

糖试验:

阴性

 增高:

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亢等,内服、注射大量葡萄糖,精神激动。

5.尿酸碱度(pH)

5.0~7.0(H+浓度10~0.1μmol/L)

  增高:

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泌尿系变形桿菌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降低: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碱中毒,应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等。

 

6.尿沉渣镜检

  白细胞<5个/HP红细胞0~1个/HP(儿童)<3个/HP上皮细胞0~少量/HP管型0/HP或偶见透明管型

白细胞增多:

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泌尿系结核(肾结核、膀胱结核),泌尿系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

红细胞增多:

泌尿系结石、结核及肿瘤,肾小管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

管型增多:

红细胞管型:

肾脏病变急性期。

白细胞管型(脓细胞管型):

化脓性感染(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上皮细胞管型:

急性肾炎,急进型肾炎,子痫,重金属中毒,化学物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

颗粒管型:

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药物中毒,类脂性肾病,急性肾衰(肾衰管型)等。

  7.蛋白

磺基水杨酸法阴性加热加醋酸法阴性

  阳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病,妊娠,妊娠毒血症,SLE,多发性骨髓瘤。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肾移植后,剧烈活动,高热,寒战等。

 

 8.酮体(KET)

 阴性

尿酮体定性实验,常与糖尿病、妊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有关。

一般用“加号”多少表示,但仪器测定的结果常用半定量的方式表达

 9.胆红素(BIL)

 阴性或/dL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是用于肝病患者的尿液检验,正常人尿中胆红素定性应为阴性。

当在肝实质性(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时,尿液中可出现胆红素,而在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定性一般为阴性,此项和尿胆原、尿胆素共同作为黄疸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10.尿胆原(UBG)

 阴性

尿胆原定性试验多用于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可为阴性,当尿胆原为阴性时还应该参考尿胆素测定结果,当二者都为阴性时可确定患者患有完全阻塞性黄疸。

尿胆原增加则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和肝实质性(肝细胞性)黄疸。

  

  11.亚硝酸盐(NIT)

 阴性

其阳性率取决于尿液在膀胱中存留时间大于4小时,阳性率可达80%。

阳性结果提示尿中存在细菌数100000/ml以上。

 注意若尿路感染细菌不能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尿在膀胱中存留较短,或尿中缺乏硝酸盐,也会产生阴性结果。

  医生给你的化验单,你能读懂吗?

别着急,我今天就来手把手教您如何读懂化验单!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

低于男:

7.5~10.0女:

5.8~8.1

增加:

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

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

高于男:

5.6~6.7女:

4.7~6.01

 增加:

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

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

1.64~1.78

 增加:

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

15~17.4s

增加:

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

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

19~22.6s

 增加:

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

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

2.4~3.7(g/L)

 增高:

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

低于男:

14~20女:

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

15~17.4s

  增加:

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

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

高于男:

10~13女:

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情况:

男:

0~21mm/h女:

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正常情况:

男:

0.42~0.47女:

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

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

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能力正常情况:

男:

3.9~5.0女:

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情况:

男:

7.16女:

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

低于男:

7.5~10.0女:

5.8~8.1

 增加:

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

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

高于男:

5.6~6.7女:

4.7~6.01

  增加:

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

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

1.64~1.78

 增加:

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

15~17.4s

增加:

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

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

19~22.6s

  增加:

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

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

2.4~3.7(g/L)

 增高:

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

低于男:

14~20女:

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

15~17.4s

 增加:

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

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

高于男:

10~13女:

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情况:

男:

0~21mm/h女:

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正常情况:

男:

0.42~0.47女:

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

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

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常情况:

男:

3.9~5.0女:

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情况:

男:

7.16女:

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

 男性:

(4-5)*1012/L;

 女性:

(3.5-4.5)*1012/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g)

  正常情况:

男性:

(120-150)g/L;女性:

(105-135)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

(4-10)*109/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

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

(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

(0-00.75)%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正常情况:

(20-30)%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