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47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docx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docx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案

[课程性质]专业理论课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通过对原文的研读,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增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的把握,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奠定学养基础,坚定学生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复式立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依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读”、“析”、“议”相结合,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总学时]90学时

第一讲导论

[目的与要求]本部分主旨在于解决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态度和学风问题。

我们应该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待理论研究、理论学习时所持的科学严谨的态度一样,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时,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教学的重点内容]本部分选编了三篇文章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

[学时]8学时

<学习指导>

一、应知、应会知识

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应知道三个问题,解决三个问题:

(一)、应知原著与原理、史的关系,解决为什么要学习原著的问题;

(二)、应知如何阅读原著,解决学习原著的方法(即怎么学好)问题;

(三)、应知学什么(即学习的重点),解决学风问题。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

二、知识、能力拓展方面

应关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的讨论、研究与进展情况并阅读本章所列重要参考文献。

三、所选原著的要点

(一)、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与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与革命精神的有机统一,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崇高的历史使命感的完美统一。

(二)、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学习本文的重点在于:

明白我们应该像列宁那样,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科学思想体系来把握(即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一个科学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来把握。

(三)、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

本文的重点在于,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

<背景链接>

一、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写作背景

马克思(1818-1883):

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市。

波恩大学(1837)—柏林大学(1839-1841)

恩格斯(1820-1895):

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

1795-1815年,莱茵省被割让给法国。

经济突飞猛进,政治自由。

1815年通过谈判回归后,普鲁士科以重税,并在政治上严加控制。

莱茵省成为欧洲矛盾焦点。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

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

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

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

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

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

他生活贫困。

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

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

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

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

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

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

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位法国流亡者资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

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

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

《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

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

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当时参加葬仪的有:

恩格斯,马克思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的两个老同志列斯纳和罗赫纳,从法国来的拉法格和龙格,从德国来的李卜克内西,还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化学家肖莱马和生物学家雷伊·朗凯斯特等。

马克思的朋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了花圈后,恩格斯就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悼念,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1956年3月14日,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

新的马克思墓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东北角略宽敞的地方,墓用花岗石修建,呈方柱,高8英尺,碑顶安放4英尺高的马克思铜铸头像。

墓碑正面上刻着金光闪闪的大字: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下方镌有马克思的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二、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写作背景:

这是列宁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883年)30周年而写的一篇重要文章。

发表于1913年3月布尔什维克的合法理论月刊、社会政治和文学杂志《启蒙》1913年第3期(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专号)上。

在我国,1938年汉口中国出版社第一次出版了中文版,本文编入《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第19卷、中文第二版第23卷、《列宁选集》中文版第2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帝国主义各国为争夺殖民地正在狂热地准备战争,战争的危险日益加剧;世界历史又进入新的革命风暴时期,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土耳其、中国等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战斗,战胜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和机会主义思潮,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加紧在工人运动中培植他们的代理人,让这些资产阶级走狗在工人运动内部反对马克思主义。

自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以最嚣张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的“修正”,疯狂地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妄图解除工人阶级思想武装,并为帝国主义战争辩护。

他们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宣扬阶级合作,取消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修正主义已经成为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最主要危险。

在俄国国内,1905年革命失败以后,反革命势力在思想战线上也大举进攻。

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相呼应,恶毒攻击布尔什维克党,猖狂向马克思主义发动进攻。

他们声称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妄图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党引入歧途,使革命群众离开革命。

为了彻底粉碎国内外阶级敌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猖狂进攻,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为了向工人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列宁在这个时期写了一系列重要著作,本文就是这一系列重要文献中的一篇。

三、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背景介绍: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于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艰难成长的历史上,1941年是个值得纪念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遵义会议后虽然曾对左、右倾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有很大干扰。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

而且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敌我形势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者集中其主力于共产党领导的一切根据地的周围,进行连续的“扫荡”战争。

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致使我党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

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为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

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增进党的团结,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以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机械教条地对待马列主义,理论脱离实际,曾给党的革命事业带来极大损失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彻底清算,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

在这次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作了三个报告:

即《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

在这些文章里,毛泽东进一步从思想上总结了过去党内斗争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伪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

毛泽东号召开展全党范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即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原则整顿作风的运动。

毛泽东的这个号召,很快地在党内和党外引起了无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大论战,巩固了无产阶级思想在党内外的阵地,使广大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在文中毛泽东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

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分有力,不但在当时整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就是对今天的理论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内容精析>

一、什么是原著

(一)原著与原理、史的区别

1、原著:

Text(文本),由正式出版的著作、论文和书信、手稿构成,是作者思想、理论的载体。

2、原理:

对原著的思想、理论的逻辑表述(横向、静态的)。

3、史:

依原著对思想演变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考察(纵向的、动态的)。

(二)原著与原理、史的联系

原理源于原著,它是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将原著所论述的理论逻辑化、体系化;

史同样源于并忠实于原著,是对原著中的一些重要范畴理论的动态发展加以研究,从而揭示思想产生、演变及发展规律。

(三)、两种“Text”(文本)

1、显在的文本(显然性):

字里行间能明确地读出的思想。

2、潜在的文本(可能性):

随时空的转换,可能做出的新的合理性解读

3、从理论发展角度看,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坚持“可能性”的解读高于“实然性”的解读。

(四)“忠实”的含义

随时空的跨越、语义的演化,绝对地按字面来理解原著是无法把握作者真实的思想。

相反,它可能恰是一种误解。

应在忠实原著思想的基础上,解读它的现代性含义。

二、如何读原著?

(一)“入手的”问题

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从什么地方切入原著,即从什么样的视角去理解原著的词句,这对于是否能忠实把握原著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1、时代背景、写作动机

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把握他所生活时代的时代主题及社会状况,是忠实于原著所必须具有的视野;了解作者创作的动机,即他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是忠实于原著的直接前提。

将作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置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