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435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3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年产3万吨

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

新干县玉新金属有限公司

 

1总论

1.1概况

1.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法人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年产3万吨再生金属加工高导电新型合金铜棒生产线项目

承办单位:

新干县玉新金属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姜小勇

建设地点:

新干县界埠镇梅塘村王坑山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1.2.1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版)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新干县玉新金属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等

1.1.2.2编制原则

(1)按国家发改委“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评价。

(2)充分利用新干县河西工业园区现有的土地、供水、供电和充裕的政策及环境条件,本着充分挖潜实事求是的原则,以降低工程造价。

(3)充分考虑物流、人流、车流通畅、装置与装置之间合理布局。

环境优美,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注意布置上的合理性、整体性。

(3)针对目前国内现状,结合生产的实际需求,采用国内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立足于国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切合实际。

(5)充分重视环境保护、消防、工业卫生与劳动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切实做到环境保护“三同时”,减少污染、提高工人生产的环境卫生质量、保障劳动安全。

(6)尽可能缩短建设周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7)贯彻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采取可行的节能措施,尽力做到节能降耗,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3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1.1.3.1项目提出的背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非常迅速,有色金属由年产不足百万吨,提高到千万吨,使中国有色金属年产量占世界的第二位,由于有色金属冶金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逐年增加,有色金属过去供不应求的局面有了根本好转,国内、外市场已经融通,并与国际接轨,已经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存在的封闭状态。

铜为国内市场紧缺的工业生产资料之一,国内精铜的年消耗约为370万吨,而铜资源的自供量仅有100万吨左右,每年需大量进口原料,铜料和精铜来维持供需平衡。

本项目充分利用废弃的铜料(如废弃通讯线、光亮铜、废旧铜管、带等),经熔解、分离、成型加工成精铜半成品,建成投产后新增精铜产量可部分替代进口。

新干县玉新金属有限公司是由温州天洲铜业有限公司具有多年的有色金属熔炼、加工和销售的生产经营历史,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具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这为本项目的实施具备了坚实的人才物力基础。

(1)原料优势,本项目绝大部分原料是直接利用紫杂铜,具有原料成本低的优势;同时成熟,生产效率高、能源消耗低。

主要原材料为废旧铜线、板、棒基本都在国内,通过收旧利废,供应有保障。

(2)技术优势:

本项目拟采用国内成熟的上引技术和先进的引进的连续挤压设备生产铜母线。

这些生产技术和设备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为保证产品的质量竞争优势打下了坚实基础。

(3)交通优势:

新干县玉新金属有限公司位于新干县河西工业园区,邻近京九铁路9公里、105国道8公里、赣江水路,三条运输线呈“川”字型纵贯全县,公司距赣粤高速9公里,距赣江3公里,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十分方便。

(3)建厂条件好:

项目在新干县河西工业园区建设,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公用设施及已规划土地,各项优惠政策和工业园区良好的服务和管理有利于加快建设项目进度和节省投资。

1.1.3.2建设单位概况

新干县玉新金属有限公司是一家全新民营企业,由新干县政府从浙江温州招商引进,于2010年创办,厂址在新干县河西工业园区,公司征地20余亩,计划先期工程建设投资1.8亿元,形成年产3万吨铜母线产品的规模。

公司将秉承“创业、创新、创强”的发展理念,奉行“创行业一流,争市场前列,做精做强,营造社会和谐、回报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发展”的企业宗旨,以一流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优美的产品奉献社会,为振兴废弃铜的再生加工业作出贡献。

1.1.3研究范围

(1)产品市场需求情况预测;

(2)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

(3)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与主要设备选型;

(3)运输和水、电等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选定以及辅助工程设施配套方案;

(5)“三废”治理及环境保护措施方案的选择;

(6)生产装置的投资估算以及装置建成投产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1.1.5研究的主要过程

(1)收集资料

①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国家经济建设方针、任务和技术经济政策;

②项目报建资料;

③有关的基础数据资料;

④国家或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项目评价的基本参数和指标

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

(2)调查研究

①国内、外产品的产销、价格等情况;

②承建企业的实际情况、核实基础数据。

(3)根据市场调查情况,研究项目的必要性问题。

(3)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的研究,解决项目在技术上可行性问题。

(5)技术经济评价,即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研究其经济合理性问题。

(6)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1.2研究结论

1.2.1研究的简要综合结论

(1)新干县玉新金属有限公司依托新干县工业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资源和温州天洲铜业有限公司的经济实力为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以后的经营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市场、经济基础。

(2)本项目采用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有利于减少“三废”的产生、建设过程坚持“三同时”的原则,“三废”治理措施切实可行,项目建成投产后,装置产生的“三废”有的要回收利用,不回收利用的经治理可达标排放,不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符合国家环保政策。

(3)严格劳动保护和消防、安全、卫生措施,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保障工人劳动卫生条件。

(3)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行业发展规划,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地综合利用生产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5)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18亿元,年均利润3500万元,项目总投资收益率(平均年)30%,资本金净利润率(平均年)19.3%,投资回收期(税前)3年,(税后)3.36年,财务内部收益年所得税前和税后分别为35.3%和27.97%,高于该行业基准收益年,敏感性分析表明,该项目经济效益对销售价格最为敏感,以上数据表明建设项目的投资收益较高,经济效益良好,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1.2.2主要经济指标

(1)生产能力30000T/年

(2)装机容量3750KVA,分三台1250KVA。

(3)占地面积20亩

(3)建设总投资18000万元

(5)项目定员308人

(6)固定资产投入8956万元

(7)正常年销售收入180000万元,生产年平均销售收入177329万元

(8)生产年平均总成本费用16.0480万元

(9)生产年平均销售税金5348万元

(10)生产年平均增值税及附加7105万元

(11)生产年平均利润总额3512万元

(12)总投资收益率30%/年

(13)全部投资回收期3.36年(税后)

 

2市场预测

2.1铜加工材市场综述

2.1.1铜及铜加工材的用途和品种

铜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以其良好的加工、导电、导热性能等,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电子仪表、日用五金、机械制造、建筑运输、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各个领域。

铜加工材的品种主要有板、带、箔、管、棒、型、线等。

根据《WORLDMETALSTATISTICS》有关资料统计,2003年世界铜加工材产量约20×104kt,其中管材12.8%、线材37.3%、棒型材16.2%、板带箔材16.3%,详见图2.1。

2.1.2我国铜加工材的生产和消费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铜加工材品种规格不断增加,产品产量持续提高,国际贸易异常活跃,技术进步不断加快。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铜加工业跨进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005年铜加工材产量达到3668kt,净进口量达到751kt,表观消费约5520kt,成为世界第一的铜加工材生产和消费大国。

2003年,我国铜加工材品种比例为:

管材21.2%、线材39.0%、棒型材15.1%、板带箔材18.7%,详见图2-2。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铜加工材中管材比例偏高,线材比例略低。

我国铜加工材产量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等沿海地区,2003年铜加工材产量分布详见图2-3。

近年来,我国铜加工材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虽然出口数量和创汇额有所增长,但进口数量及用汇额增长更快,2001到2005年铜加工材进出口数量详见表2-1。

同样铜加工材消费量也是持续增加。

从表2-2可以看出:

2001到2005年间,消费量增长一倍多,充分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铜加工材的增长需求。

但中国目前人均铜消费量仍很低,2003年中国人均消费铜加工材3.5kg,而当年美国人均消费铜加工材约15.2kg,日本约11.2kg。

假设中国人均消费铜达到美国1/2,即人均消费铜约7.6kg,那么中国铜消费量将达到1.2×103kt以上,说明中国铜消费市场潜力很大。

表2-1近年我国铜加工材进出口贸易量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3

2005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铜材量(kt)

731

123

918

120

1056

233

1195

390

980

230

贸易额(亿美元)

19.3

3.2

22.8

3.9

27.8

6.9

39.1

13.9

28.3

7.1

表2-2我国近年铜加工材表观消费量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3

2005

国内产量

1858

2512

3196

3716

3668

净进口量

617

736

823

805

751

表观消费量

2375

3258

3019

3970

5319

我国铜加工材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主要有:

·铜盘管:

主要包括内螺纹管、毛细管、翅片管、大长度光管等,主要用于家电、空调、制冷等行业;

·超长高精冷凝管:

主要包括海洋水质、内陆水质用管式热交换器,使用方向为火电站(30、60、120万kw)、核电站、海水淡化、军事舰船、海上石油开发;

·建筑用铜水管:

主要用于建筑用供水、供气、供热等大、中、小管,目前正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迅速推广,我国建筑用铜水管普及率仅为6%,国外发达国家高达85%;

·低氧铜线棒:

主要用于电力输配及设备、仪表线、电缆。

·高精板带:

包括锡磷带、变压器带、电缆带、引线框架铜带、高精度黄铜带,主要应用方向是电子、电力、接插元件。

·铜型材:

包括铜母线、铜异型材、铜棒等,其广泛应用于高低压、供、需、配电、交通运输和电器元件等用。

2.2铜型材市场分析:

从铜型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其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市场均在发达国家。

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国家是美国。

日本和德国的铜型材产量也很大。

世界上生产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