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备安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4243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docx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设备安装.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docx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

排污泵安装工艺:

1、泵类设备安装必须按施工图和设备随机文件要求施工。

2、泵安装前,应检查泵的安装基础的尺寸、位置和标高,并用红色油漆作出标识。

3、出厂时已装配并调整完善的部件、组件一般不得拆卸,确需拆卸的要在供货商现场代表指导下进行。

4、整体出厂的泵在保证期内,其内部零件不宜拆卸。

5、对于整体安装的泵,纵、横向水平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6、泵的找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驱动机轴与泵轴、驱动机轴与变速器轴和变速器轴与泵轴之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半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线倾斜应符合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的规定。

②若驱动机轴与泵轴以皮带连接时,两轴的平行度、两轴的偏移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

7、泵找平后底座用无收缩砂浆灌浆。

8、泵的试运行应在生产厂家指导下会同业主进行。

应符合下列要求:

转向正确、压力、流量应正常;电流不应大于额定值,安全保护装置及仪表均应安全、正确、可靠,出水管应无异常振动。

9、无论何种泵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图要求和设备随机文件的技术规定.若无规定,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的规定以及《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的规定。

电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安装工艺

1.轨道安装

(1)放线

以起重机梁定位轴线为基准,用经纬仪在轨道中心的一边60mm处,按梁的纵向位置每隔2m打一点,并在每根柱子处打一点,以此放出轨道找正的基准线。

(2)轨道制作

轨道制作主要是轨道的下料、钻孔、调直和切头。

调直时可用全长拉线或局部用钢板尺靠的办法,查明弯曲部位,然后在凸起处用轨道调直器去顶。

顶的时候要顶过一些,且应停一会再松开。

必要时用大锤在凸起处锤击几下,应调到正侧两个方向合格。

(3)轨道上位

先在起重机梁上垫一些20mm厚的小木板,再按规定铺好弹性垫板,将制作好的轨道(每边四根)用8t汽车吊吊放到梁上。

(4)轨道找正、紧固

安装轨道需用的料具如螺栓、垫圈、压板、鱼尾板等用工具袋装好放到起重机梁上。

弹性垫板垫好后,可将轨道下的木板抽出,然后用鱼尾板把轨道连成一体。

注意轨道接头间隙不应大于2mm。

根据梁上已放好的找正基准线,大体将全长轨道找正成一直线,用螺栓压板将轨道初步固定。

最后进行全面找正,达到要求为止。

此时应把螺栓全部固紧。

(5)测量检查

轨道安装完毕后,应对其进行最后测量检查,看是否符合安装技术质量要求,并做记录作为交工资料。

1)检查轨道的顶面标高和相对标高,用水准仪测量。

2)检查轨道轨距,用弹簧秤、钢盘尺等测量。

轨距每6m测量一次,用弹簧秤来控制钢盘尺的张紧力度。

张紧力所需的拉力与跨距及盘尺每米自重有关,不是一个定值。

随轨距和盘尺的不同,所需的拉力需要计算。

可用测量起重机轮距的方法确定拉力的大小:

轮子的中心距是13.5m,将钢盘尺一端系上弹簧秤,以钢盘尺的零点对正一个轮子的中心,拉动弹簧秤直到钢盘尺上13.5m刻度正对另一个轮子的中心,记下弹簧秤上所显示的拉力数值,以这个数值作为测量跨距时尺上施力的依据,从而测出轨距偏差。

2.起重机车体组装

起重机为解体运到安装现场。

主要有大梁、端梁、小车、操纵室等几大部分。

(1)按厂房设备布置图选择厂房中间位置进行组装和吊装。

(2)组装时,应复测各部分的外形尺寸和检查主要零部件。

如发现变形、超差等缺陷且无法处理时,应报知建设单位人员并协助处理。

(3)铺设组装车体的临时轨道。

临时轨道高约300mm,轨距13.5m且找好水平。

(4)在厂房内走滚杠,由卷扬机牵引大梁至临时轨道旁,用20t汽车吊将两片大梁翻身成安装位置并吊放到临时轨道上。

(5)按连接板的编号,把两端梁与大车梁连接固定。

连接端梁时应调平连接处的钢板,并检查连接螺栓孔是否吻合。

螺栓孔对正后,穿上并把紧螺栓,测量大车对角线,看是否相等。

此外,测量大小车相对两轮中心距及大车上小车轨距,使其达到规定值。

(6)桥架大车组装完后,可安装栏杆和小车滑线,并检查栏杆和小车滑线的平直度。

如有弯曲,应先校直。

随后将小车滚运至大车旁,用20t汽车吊吊放到小车轨道上。

然后在大车两端分别挂上导链,拴上牵引绳,以便大车起吊时调整方向。

3.起重机整体吊装就位

(1)轨道上车挡应在吊装起重机前装好,同一跨端两车挡与缓冲器的接触面要在同一平面,否则可用橡胶垫调整,使两者到定位轴线的距离偏差不大于4mm。

车挡装好后,应安装上行程限位器,限位器与车挡位置相距1.5m。

(2)汽车吊进入厂房内,尾端离车体约1m处站定支腿。

汽车吊在20.4m臂杆、7.5m回转半径状况下,将起重机整体吊离地面。

当起重机吊离地面时,用人力晃动大车车体,并检查起吊机具是否有缺陷,利用小车将大车调整到水平位置,固定好小车继续起吊。

当吊到2.5m高度时,将操纵室安装上,并再次调整大车的水平,然后继续起吊。

当要接近?

昆凝土梁时,牵拉事先拴好的绳子,使大车转一角度避开混凝土梁。

大车继续升高,高于混凝土梁时,使大车复位,同时慢慢下落,使车轮落在轨道上。

大车就位后,装上其他附件并接好电源线路。

4.试车

(1)试车前准备

1)所有联接部位应紧固。

2)电气系统、安全联锁装置、制动器、控制器、照明和信号系统等安装应符合要求,其动作应灵敏和准确。

3)钢丝绳端的固定及其在吊钩、滑轮组和卷筒上的缠绕应正确、可靠。

4)各润滑点和减速器加油、脂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

5)盘动运动机构的制动轮,均应使转动系统中最后一根轴(车轮轴、卷筒轴)旋转一周中不应有阻滞现象。

(2)空负荷试运转

空负荷试验方法是分别开动起重机各机构,使其进行空负荷运行。

空负荷运行符合下列要求。

1)操纵机构的操作方向应与起重机各机构运转方向相符。

2)各机构的电动机运转正常,大车和小车运行时不应卡轨。

各制动器准确及时动作,限位开关及安全装置动作准确、可靠。

3)吊钩下放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钢丝绳的圈数不应少于2圈(固定圈除外)。

4)导电电缆的放缆收缆速度与相应机构速度协调,并能满足工作极限位置的要求。

5)以上试验均不应少于5次。

(3)静负荷试验

静负荷试验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1)起重机停在柱子处。

2)先开动起升机构,进行空负荷升降操作,并使小车在全程上往返运行,此项空载试运转不应少于三次,应无异常现象。

3)将小车停在起重机跨中,逐渐的加负荷做起升试验,直到加到3t额定负荷后,使小车在桥架全行程上往返运行数次,各部分应无异常现象,卸去负荷后挤架结构应无异常现象。

(4)动负荷试运转

各机构的动负荷试运转应在全程上进行。

起重量为额定起重量的1.1倍,累计起动及运行时间不应小于1h。

各机构的动作应灵敏、平稳、可靠,安全保护、联锁装置和限位开关的动作应准确、可靠。

四、质量标准

(1)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起重机梁的实际中心线位置偏差不应大于l0mm。

(2)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安装基准线的水平位置偏差不应大于5mm。

(3)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为ΔS:

ΔS=±[3+0.25(S—10)](mm)

式中S——起重机轨道跨度(m)。

(4)轨道顶面对其设计位置的纵向倾斜度不应大于1/1000;每2m测一点,全行程内高低差不大于10mm。

(5)轨道顶面基准点的标高相对于设计标高的允许偏差为±10mm。

(6)同一截面内两平行轨道的标高相对差不应大于10mm。

(7)轨道接头高低差及侧向错位不应大于1mm,间隙不应大于2mm。

(8)钢轨应与弹性垫板贴紧。

当有间隙时应在弹性垫板下加垫板垫实,垫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应比弹性垫板大10~20mm。

(9)桥架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梁上拱度(F)允许偏差-0.1F≤F≤+0.4F。

F=S/1000(mm)

式中S——起重机跨度(mm)。

2)桥架两对角线相对差不大于5mm。

3)小车跨端轨距允许偏差为±2mm,跨中轨距允许偏差在+1mm与+5mm之间。

4)同一截面上小车轨道高低差不大于3mm。

轴流通风机安装工艺:

1、通风机的进风管、出风管等装置应有单独的支撑,并与基础或其他建筑物连接牢固;风管与风机连机时,法兰面不得硬拉和别劲,机壳不应承受其他机件的重量,防止机壳变形。

2、风机一般安装程序:

即吊装机壳,插入地脚螺栓;吊装轴承箱和皮带轮的组合体,并插入轴承箱的地脚螺栓;将叶轮装入机壳内;依次校正轴承箱,叶轮及机壳;安装机壳侧面的圆孔盖板;吊装电动机,并进行校正;紧固地脚螺栓。

3、叶轮依据轴承箱组合体进行找正、找平;机壳依据叶轮进行找平、找正;电动机应依据通风机进行找正、找平。

4、采用弹簧减振器时,减震器中各个弹簧应调到压缩量相等,使其受力均匀。

采用橡胶减震器时,不得使油、酸溶液滴在减震器上,以防橡胶变质。

废水提升池的施工

提升泵房施工工艺流程:

水池钢筋制作、安装→水池模板制作、支立→现浇钢筋砼水池预埋件制作安装→钢筋保护层调整→砼拌制→水池砼运输、入仓→水池砼浇筑→水池砼养护

二、水池施工工艺及要求:

1、水池钢筋制作、安装

1、钢筋制作安装工艺流程:

配料→代换→除锈→冷拉→调直→切断→弯曲→焊接→绑扎。

2、施工要求及方法:

2.1、钢筋配料

钢筋配料是根据配筋图,按钢筋编号顺序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图,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2钢筋除锈采用采用电动除锈机除锈为主,手工钢丝刷除锈相结合。

3、钢筋调直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在调直冷拔丝和细钢筋时,要根据钢筋的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并要正确掌握调直模的偏移量和压辊的压紧程度。

4钢筋焊接采用电弧焊

4.2电弧焊工艺

4.2.1帮条焊与搭接焊

4.2.1.1帮条焊必须双面对称帮焊钢筋,帮条焊与搭接焊单面焊时每帮(搭)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

4.2.1.2施焊前,钢筋的装配与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帮条焊时,两主筋端面之间的间隙为2-2.5mm。

2)采用搭接焊时,钢筋的预弯和安装,应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

3)帮条和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固定,搭接时,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帮条或搭接端部20mm。

4.2.1.3施焊时,引弧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

多层施焊时,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溶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

4.2.1.4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焊或搭接焊时,焊缝长度不应小于帮条或搭接长度,焊缝高度h≥0.3d,并不小于4mm;焊缝宽度b≥0.7d,并不得小于10mm。

钢筋与钢板接头采用搭接焊时,焊缝高度h≥0.35d,并不得小于6mm,焊缝宽度b≥0.5d,并不得小于8mm。

6钢筋的现场绑扎

6.1准备工作

6.1.1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相符。

6.1.2准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

6.1.3准备控制砼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

水泥砂浆垫块的厚度应等于保护层的厚度。

垫块的平面尺寸,当保护层厚度等于或小于20mm时为30mm×30mm,大于20mm时为50mm×50mm。

当在垂直方向使用垫块时,可在垫块中埋入20号铁丝。

6.1.4划钢筋位置线

在水池垫层砼上,按照主轴线施放钢筋位置线(弹墨线),池壁及柱筋放外皮控制线。

6.2钢筋绑扎一般规定

6.2.1钢筋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

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5)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表1-7

钢筋级别

受拉区

受压区

Ⅰ级

30d

20d

Ⅱ级

35d

25d

Ⅲ级

40d

30d

低碳冷拔丝(mm)

250

200

注:

①d为钢筋直径

②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要求外,在受拉区不得小于250mm,在受压区不得小于200mm。

③当砼设计强度大于15MPa时,其最小搭接按表中执行,当砼设计强度为15MPa时,除低碳冷拔丝外,最小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

6.2.2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域范围内,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6.2.2.1受压区不得超过50%

6.2.2.2受拉区不得超过25%;但池壁底部施工缝处的预埋坚向钢筋可按50%控制,并将受拉区钢筋搭接长度增加20%。

6.2.3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表1-8

项次

允许偏差(mm)

1

受力钢筋的间距

±10

2

受力钢筋的排距

±5

3

钢筋弯起点的位置

20

4

箍筋、横向钢筋距离

绑扎骨架

±20

焊接骨架

±10

5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基础

±10

柱、梁

±5

板、墙

±3

6.3底板钢筋的绑扎

6.3.1当底板钢筋采取焊接排架的方法固定时,排架的间距:

钢筋直径等于和大于16mm时,排架间距不宜超过80-100cm;当主筋直径为16mm以下时,排架间距宜控制在60cm以内.排架作法可利用底板的上下层的内层筋,用立筋焊接成预制排架,支撑和固定上、下层底板筋。

6.3.2底板钢筋弯钩朝向:

单层筋时,钢筋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筋时,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6.3.3绑扎底板钢筋时应利用垫层上的墨线调整钢筋位置。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即正、反向间隔扭紧铁丝)。

6.4池内柱钢筋绑扎

6.4.1池内现浇柱与池底连接用的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两个柱筋直径(即插筋在柱内),以便连接。

插筋位置一定要准确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8.4.2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形柱应与模板切线垂直),中间钢筋的变钩应与模板成90°。

如果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夹角不小于15°。

8.4.3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直立筋上,箍筋转角与直立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直立筋交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扎扣相互应成八字形。

6.4.4柱筋的绑扎,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6.5池壁、池内隔墙钢筋绑扎

6.5.1池壁的垂直钢筋每段不宜超过4m(钢筋直径≤12mm)或6m(直径>12mm),水平钢筋不宜超过10米,以利绑扎。

6.5.2墙、壁的钢筋在底板钢筋绑扎之后,立模之前进行。

先绑扎池壁四角附近立筋,吊正加固后,在水平筋上划线,绑扎中间部分立筋。

加固筋可呈八字绑扎在池角附近的立筋上,池壁钢筋绑扎完毕。

立模之前拆除加固钢筋。

6.5.3墙、壁双层钢筋网的排距应用撑铁固定,撑铁间距1m,相互错开排列扎牢。

6.5.4墙、壁钢筋弯头朝内,不得垂直朝上(下),绑扎扣应向内弯曲,不应占用保护层的厚度。

6.5.5墙、壁钢筋绑架扎完毕,立模之前要在内外钢筋网节点上绑扎保护层垫块,垫块间距1m,上下错开排列扎牢。

6.5.6墙、壁水平钢筋可随仓位分层先后绑扎,在上一仓浇筑的砼终凝后,将立筋上的水泥浆用钢筋丝刷清除,调整复位后,再绑扎本仓位的水平钢筋。

6.5.7现浇池顶盖的钢筋绑扎之前应在底模上弹墨线控制钢筋位置,绑扎要求同池底板钢筋。

6.6质量检查

6.6.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是检查钢筋的位置。

6.6.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6.6.3检查砼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6.6.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现象。

6.6.5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片状)铁锈。

6.6.6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1的规定。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浇筑砼前应对钢筋进行验收,并作好隐蔽工程记录。

二、本工程的模板主要采用钢模板,钢模板支立安装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安装前,要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其工作步骤是:

1.1.1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

首先引侧墙(池壁)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

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池壁模板要弹出模板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1.1.2做好标高测量工作:

用水准仪把水平标高引到模板引到安装位置。

1.1.3进行找平工作:

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1.1.4设置模板定位基准:

池底板侧模可在模板内砼垫层预埋短钢筋,池壁(墙)可利用浇筑底板仓时,同时浇出的导壁(墙),柱模板可用直径同保护层短钢筋帮焊在柱立筋上。

1.2按施工需要的模板及配件对其规格、数量逐项进行清点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利使用。

1.3采取预组装模板时,预组装工作应要组装平台或经平整处理的地面上进行。

并按表2-7要求逐块检验进行试吊,试吊后再进行复查,并检查配件数量、位置和紧固情况。

预组装模板允许偏差表2-7

项目

允许偏差(mm)

两块模板之间拼接缝

≤2.0

相邻模板面的高低差

≤2.0

组装模板板面平整度

≤4(用2m平尺检查)

组装模板面的长宽尺寸

+4、-5

组装模板对角线长度差值

≤7.0(≤对角线长度的1/1000)

2模板的支设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2.1按配板设计顺序拼装,以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

2.2配件必须装插牢固。

支柱和斜撑下的支承面应平整垫实,要有足够的受压面积。

支承件应着力于外钢楞。

2.3预埋件与预留孔洞必须位置准确,安设牢固;

2.4基础模板必须支撑牢固,防止变形,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设垫木;

2.5墙和柱模板底面应找平,下端应事先做好定位基准,在墙、柱上继续安装模板时,模板应有可靠的支承点;

2.6预组装墙模板吊装就位后,下端应垫平,紧靠定位基准,两侧模板均应利用斜撑调整和固定其垂直度;

2.7支柱所设的水平撑与剪刀撑,应按构造与整体稳定性布置。

3模板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1同一条拼缝的U形卡,不宜向同一方向卡紧;

3.2墙模板的对拉螺栓孔应平直相对,穿插螺栓不得斜拉硬顶。

钻孔严禁采用电、气焊灼孔;

3.3钢楞宜采用整根杆件,接头应错开设置,搭接长度不应少于200mm。

4模板安装时,应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应符合以安全要求:

4.1模板上架设的电线和使用的电动工具应采用36V的低压电源或采取其他有效的绝缘措施;

4.2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应放在工具箱或工具包中,严禁放在模板上和脚手架上,各种工具应系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或放在工具袋内,不得掉落;

4.3装拆模板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拆随转运,并应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

4.4装拆模板时,必须采用稳固的登高工具,高度超过2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装拆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挂上安全带,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4.5安装墙、柱模板时,应随时支撑固定,防止倾倒;

4.6预拼装模板的安装,应边就位边校正、边安设连接件,并加设临时支撑稳固;

4.7预拼装模板垂直吊运时,应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水平吊运应采用四个吊点,吊点应作受力计算,合理布置;

4.8预拼装模板应整体拆除,拆除时,先挂好吊索,然后拆除支撑及拼接两片模板的配件,待模板离开结构表面再起吊;

4.9拆除承重模板时,必须先设立临时支撑,防止整体突然坍落。

5池底板侧模板支立

5.1池底板侧模板支立

池底板侧模应在钢筋绑扎前进行。

其工艺流程:

放线→拼立钢模板→支撑。

5.1.1放线:

用墨斗在砼垫层上弹出立模线。

5.1.2拼立钢模板:

1)按模板图选用钢模板,用U形卡连接拼缝,U形卡间距300mm左右,模板端头连接不少于2个U形卡。

2)现场散拼侧模采用横拼法,先连接第一层的横板端面,转角处用阴(阳)角模板,必须时用搭接模调节50mm以内的拼装尺寸,(也可用木板调节)。

3)将竖钢楞用钩头螺栓和扣件与第一层模板连接后,再拼装第二层模板,然后将第二层钢模板与竖钢楞连接。

上下层模板错缝时竖钢楞的间距一般不大于1.5m。

上下层模板不错缝时竖钢楞的间距一般不大于900mm,并保证每块模板有两道竖钢楞,竖钢楞每道两根,以利扣件连接。

4)水池底板一般厚度在60cm以内,侧模横钢楞有上下两道即可。

横钢楞每道两根,用钩头螺栓和扣件与钢模板连接,一般连接在横竖钢楞的交接处。

5.1.3支撑,在侧模外侧地面打钢管桩,钢管桩用水平钢管(带管)用管扣连接。

带管与侧模的间距应保证斜撑与模板的夹角不小于45°。

平撑用管扣件连接顶在下横钢楞和带管之间,斜撑顶在上横钢楞和带管之间。

在底板侧模高度不高的情况下,专用斜撑可用枋(原)木替代。

5.2池壁吊模支立。

池壁根部导墙(100mm-300mm)应与池壁底板砼一起浇筑,因此而产生吊模。

除在木模板中介绍的方法外,为减少支承构件,也可以采取用钢筋凳承受吊模的重量,内外池壁的侧模应分别用钢筋凳支承,不得用穿过池壁的钢筋支承。

池壁吊模应在池壁钢筋绑扎后进行支立。

其工艺流程:

安钢筋凳→支模板→支撑。

5.2.1安钢筋凳:

用直线控制钢筋凳的位置,钢筋凳的间距应由横钢楞的长度控制,每块预拼的侧模不少于2个钢筋凳,钢筋凳用φ20的钢筋头焊制,安装调整好位置后,应与底板下层钢筋点焊,必要时增加附筋连接。

5.2.2支模板:

侧模可先进行预拼,预拼长度视吊装手段而定。

垂直的侧模板拼装方法同底板侧模,腋角侧模需将竖钢楞煨弯成设计角度,用腋角钢模和平钢模组装。

用对拉螺栓锁紧内外侧模的横钢楞。

5.2.3支撑:

外侧模采用管扣件作支撑连接,方法同底板侧模,这种支撑方式的好处就在于能起到撑、拉两种作用,内侧模可不作支撑。

5.3池壁侧模支立

池壁侧模应在底板砼终凝,导墙施工缝处理、钢筋整理补扎好后进行。

内、外侧模支立方法同底板侧模,随着模板的接高,横钢楞应随着增设,横钢楞每750mm设一道(双楞),对拉螺栓水平间距控制在1200mm以内,垂直间距同横钢楞。

内侧模可立到池顶腋角下100-300mm高处,外侧模应分层支立,一次支立高度1.5m,随着砼上升,再支立上一层。

5.4池内柱模板支立

柱模板应分三次支立模,柱基和柱帽模板采用木模。

其工艺流程:

放线定位→支模板→支撑。

5.4.1放线定位:

在柱基砼施工缝处理好、钢筋绑扎完后,在柱基砼上弹出十字轴线,十字轴线不能单柱施放,应将池内柱按排、列,一根直线放出。

然后对称分出立模线,用短钢筋头或角钢头,焊在柱角立筋上平齐立模线,作为柱定位基准。

柱身立模线外侧用砂浆找平。

5.4.2支立柱身模板:

柱身模板采用竖拼。

先将柱子第一节模板就位,用连接角模拼好,角模应高出平模,校正调好对角线,并用柱箍固定。

然后拼接第上一节模板,直至柱全高。

各节组拼时,要用U型卡正反交替连接水平接头和垂直接头,在安装到一定高度时,要进行临时支撑,以防倾倒。

柱身模板上应留门子板洞口,以利砼下料和振捣。

具体做法是:

在一方模板上采用1.5m、0.45m平模交替上升,0.45m平模等下节砼浇好后再封上。

柱身箍的垂直间距一般为0.6m。

5.4.3支撑:

柱身模板可采用斜撑或缆风绞线的方式单个柱支撑。

但柱身高度超高4m时,不宜单根支撑,宜所有池内柱同时支撑,用水平撑和剪刀撑连成构架。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