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4204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docx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docx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替课替考蚕食诚信,突破底线

正文:

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签到”

2019年07月15日08:

01:

08

来源:

光明日报

替课替考悄然在高校中成为一种难以被无视的现象。

据媒体报道,有学生替别人上课,每月收入数千元,这些课程以公共课和选修课为主。

替课替考还催生了中介,形成了产业链条,中介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替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为逃避学习把上课摆上交易平台以纯粹市场的方式去处理,为获得学分花钱请人冒名顶替参加考试,为参加自认为更重要的活动而放弃应该被视为天职的上课,我们不禁要问,替课替考现象的产生究竟是谁之过?

学生“冷落”学习的“底气”究竟在哪里?

放任替课替考现象自由野蛮生长,会将我们引向何方?

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单一的。

每一个时代的发展和巨变,都会带来属于这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只要拥有才华、知识,只要努力,草根力量、原生力量都有机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充满青春朝气,洋溢着阳光热情。

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在形成阶段的他们,极容易为外界所诱惑。

近年来,随着视频直播平台的迅猛发展,不少人通过录制短视频、做直播等方式,创造了短时间内实现财富积累、经济自由的“奇迹”,这必然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事业观、财富观、人生观。

在一则关于“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的调查中,54%投给了主播、网红,出名趁早、迅速变现成为了很多青年人的诉求。

应当看到,顺应时代潮流,通过网络实现才华变现、知识变现、流量变现,当然也是努力的结果、能力的象征。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全心的投入、专业的知识、精彩的内容、绝妙的创意、长期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变现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此外,还要在课堂质量上找答案。

在替课替考事件中,学习和课堂成为大学生认知中不重要的甚至是可以放弃的选项。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

作为承担教学管理任务的高校和教书育人的教师,更要深入思考如何“修好渠”“种好田”、上好课这一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段正在逐步向“00后”和“05后”过渡,他们在生活、学习、成长环境等各个方面展现的群体属性和全新特征对新时代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提高课堂质量需要教师有高深的知识学问、高超的教学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课堂散发“真理的味道”,绽放“知识的光芒”,释放“温暖的力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既是维护教学秩序、保障教学效果之关键所在,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题中之义。

因此,学校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规范教学秩序、查找管理漏洞、理清存在问题。

要严格执行课堂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对寻求替课替考和受雇替课替考的学生早发现、早管理、早处理,提高违规门槛和成本,必要时建立失信档案,以正学风,以儆效尤。

要积极尝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引用智慧课堂建设成果,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实行实名制签到。

要加大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优化教学质量考核,创新教学形式,打造知识性、互动性、生动性的“金课”,提高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学校只是驿站,不是终点,学校只是彩排,不是直播,但是在学校形成的一切行为习惯都将变成个人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因此,对大学生来说,找人替点名、替考试,看似躲过了短暂的“一劫”,实则为今后漫长的旅途埋下了“地雷”。

今天缺失的环节将来都会以“悔不当初”的形式回首,因为替的是点名,缺的是现场;替的是考勤,缺的是学习;替的是考试,缺的是本领。

而且人生之路虽然漫长,却也是由若干个彼此相连的环节构成,如果上课可以替、学习可以替、考勤可以替,长此以往,也就替出了习惯,替出了经验,替出了理直气壮,替出了习以为常,替出了一个畸形的人生。

面对替课替考的种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要跟青年朋友们一起达成共识:

有些事可找人替,但人生的道路上,必须自己“签到”。

(作者:

徐川,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高校学生替课月入数千 中介参与抽成

北京部分高校学生承揽替课替考“生意” 专家指丧失诚信 学校应从重从严处理

2019年07月10日08:

37  来源:

新京报

假期将近,替课、替考一族格外忙。

在替课群中,不时有人喊话找人“替课”“替考”,“本周可替课、男”,也有人喊“公开课可替考”。

部分学生或因出去玩,或因未准备考试,花钱雇人替课、替考。

替课者称,有些替课的学生每周能替十几节课,月收入数千元。

专家认为,学校应该提升管理水平,发现替课替考应从重从严处理。

学生也应认识到替课替考的危害性,诚信考试,勿拿前途开玩笑。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高校出现不少替课替考的现象。

有学生替别人上课,每月收入数千,替上的课以公共课和选修课为主。

替课替考现象还催生了中介,称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替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专科生替课本科生月入3000多

早上8点,多个替课群里开始出现替课的供求信息。

“专业替课,价格好说。

长期的有优惠。

”20岁的陈鑫(化名)是一名大专生,从去年开始帮本科生替课。

第一次替课,他替高中同学上了一节90分钟的公共课。

上课和学生闲聊时,才知道替课大多数是收费的。

为了争取更多替课机会,陈鑫加入十几个替课群。

他称,需要替课的人很多,生意不愁,目前替课的行情是,每节课45分钟收50元到100元不等,有些替课的学生每周能替十几节课,每月收入数千元,他自己一个月收入3000多。

替课价钱则与距离和时间相关,比如学校越远价格越贵,课程时间越早价格越贵等,而课上需要做笔记以及需要应对课堂提问等附加项,同样需要额外增加费用。

陈鑫称,替课找的大多都是公共课和选修课,“专业课很少有人找替课”。

替课催生中介一单抽成一半

替课群里还藏有“中介”。

中介假装学生入群,四处揽活,再按照“顾客”的具体要求和规定派人,按次抽取佣金。

陈鑫告诉记者,刚做替课时他曾经被利用,为中介赚钱。

他称,中介在替课群里假装学生,寻找可以替课的人。

“中介很黑,只给行价的一半”,陈鑫说,他低价替过两次课之后,才知道找到需要替课的学生本人,才能保证不被赚取差价。

网友“泡泡”就是一名替课中介,她自称“人脉广”,手下有十多个替课者,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替课。

从年龄到肤色,甚至戴不戴眼镜,泡泡称,都能找到符合标准的人。

她称,自己有正常工作,业余时间替课和分配任务。

每单替课的生意,她抽成20元到50元不等。

如果替考则抽成更多。

■调查

出去玩找人上课要求“不点名不能走”

记者搜索发现,QQ上有大量校园替课群,群人数也从百余人到近千人不等。

群名多为“某某大学替课群”、“北京替课总部”等。

替课群涉及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替课信息一发布,就会有群友询问替课具体情况,或者直接转入私聊。

记者加入多个替课群,很快,就发现一名成员在群内发布消息称“下周二早课,谁能去一下?

”记者随即询问要求,对方很快发来语音通话,称要找一名20岁左右的女子,代替朋友到北京建筑大学上两节公共课,一节课50元。

“我们要出去玩几天,赶不回来上课。

你记着,不点名不能走,要上到最后”,该名网友还特意嘱咐,“点名的时候最好举手,别喊出来,以免被老师发现”。

按照约定时间,记者来到北京建筑大学里找到相应公共教室,听了90分钟的课程,其间不少学生提前离开,但老师一直没有点名。

六月底,大二学生小海(化名)通过替课群发布消息,询问是否有人可以代替他上周一和周二的课。

小海称,临近考试,他也想自己去上课,但自家种的蜜瓜成熟了,他需要回老家帮助父母收瓜,实在没有时间上课。

他称,周一周二共有六节课,其中包括两节早课,最高给250元。

在记者要求价高些时,小海称: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找过替课,两天只需要200元。

今年要价高了很多,没有那么多钱。

”由于价格没有谈拢,小海称只能求同学帮忙。

“同学有时间的话也会帮忙上课,不给钱,需要请客吃顿烧烤就行了。

替考英语和开卷课费用100到500不等

在多个群中,记者看到,除了替课外,群里还有大量的替考信息。

据网友“专业替课小梅”介绍,替课群体大部分都是在校生和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替课只为赚取外快,到期末,也会有人找她替考,“替人考过刑法,考了92分。

”她称,每个月靠着替课,能挣到一千多元。

网友“泡泡”告诉记者,她英语六级,经常替考英语和开卷课。

替考费用也从100元到500元一科不等。

“统考不行,太严”,她称,曾经被抓到过,被监考老师撵了出来。

另外一名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替课群的网友告诉记者,他是一名毕业大学生,正在找工作,时间十分充裕,兼职替考。

他称,普通的开卷考试都能轻松应对。

“考不过就退钱”,该网友称本学期已经替考了十多次,从未被发现。

■专家说法

替考替课行为失信高校应从重从严处理

在走访中,北京建筑大学一名公共课老师告诉记者,对于学生找替课的情况他有所耳闻,但他相信这样做的学生属于少数。

“大部分学生都是守规矩的”。

他称,大课都有上百人来听,学生的名字和样子,的确有对不上的情况。

对于找人替课,该名老师称,一旦发现学生这种欺骗自己,欺骗老师的行为,肯定会严肃处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此表示,替课是一种学生失信的体现。

他称,为防止学生逃课,一些高校除课上点名外也采取了很多办法。

像打卡上课、指纹签到等。

甚至有学校老师每节课后,拍摄教室同学合影,作为“证据”。

“大学生不愿自己上课,找人替课,甚至花钱找人替课,这是一种丧失诚信的行为。

”储朝晖说,上学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想方设法进行逃课,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同时,他认为,学校和老师也要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增加课程多样性,让学生爱上上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北京市康普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吴立宏对此表示,目前法律惩戒的主要是替考国家级考试的行为,比如替考成人考试、职称考试、高考等。

校内替考,虽然不违法,但也涉嫌违规。

根据大部分高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开除学籍。

吴立宏表示,高校应该加强对替课替考的监管工作,建立起严格的教学和考试机制。

同时,高校应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尤其将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对于替课替考等违反校规的行为,学校要从重从严处理,进行相应处罚。

同时,他建议高校提高任课老师的责任感,如果发现学生出现替课替考情况,对监考和科任老师也进行责任追究,以严肃学校的校纪校规。

吴立宏提醒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替考作弊行为的危害性,遵纪守法,诚信考试,不要拿前途开玩笑。

(记者张静雅)

高校学生替课替考的诚信失范不可小觑

堂吉伟德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高校出现不少替课替考的现象。

有学生替别人上课,每月收入数千,替上的课以公共课和选修课为主。

替课替考现象还催生了中介,称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替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7月10日《新京报》)

调查所反映出的替课替考行为,概率上讲还属于少众化,并以潜规则的方式存在,但不难发现,此行当已日益公开而泛滥,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不但有供需双方私下直接进行交易,还为此催生了中介组织,实行有针对性的供需匹配。

替课替考也催生了一批专业人员,并获得了不低的报酬,若不加有效的干预与整治,纷纷效仿之下,此风必更加难以遏制,替课替考一旦成为常态,不但会增加治理和管理的成本,大学生的学业状况也难以达到预期,而且会颠覆诚信基础,让莘莘学子对轻易越过诚信底线,内心的规则敬畏也会荡然无存。

鲁迅说过,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

于人而言,诚信是立人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若失去了基本的诚信,则也失去了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资源,也就注定难以获得成功。

一个社会和国家也是如此,失信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成为严重的灾难。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诚信问题,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达6000多亿,产品质量问题达2000多亿。

以管窥豹,因失信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包括潜在的风险几乎难以估量。

高校被视为纯洁的象牙塔,是精英人才培养和人格塑造之地,大学生又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是潜力巨大的人才资源和社会中坚,若是他们都没有诚信素养,而因为替课替考而无视诚信约束,并以失信去获得不当得利,对本人的前途和社会的发展都同样不利。

若是未来接班人是失信者,如此后果难以让人接受。

高校替课替考的现象尽管属于少数,但也必须做到“勿以恶小而纵之”,对其听之任之而应加强重视,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惩戒。

替课替考行为的行为驱使,从本质上还是一种主观故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校在平时的管理与教学上,失之过宽,失之过软。

一方面在平时教学、考试的过程中,没有严格进行点名打卡和比对身分,给替考替课者大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发现违纪违规行为之后,并未按照校规校纪给予惩罚,规矩不严则行为就必然失范。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考生有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考生有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第十二条规定,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

如果是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替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代替考试罪,将会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在校内的替课替考等失信行为,没有得到严格的管理和约束,让规则像头上的星空一样高悬,侥幸心理下的校内替考等违规违纪行为,就会升级为追逐暴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替课替考源于一时的内心冲动,可以考虑到所犯情节的轻重等各种因素,给予大学生必要的保护。

但校方必须意识到,高校学生替课替考的诚信失范并非小事,对带来的危害也不可掉以轻心。

教育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是实施健全的人格与灵魂塑造,让青年接班人心中有戒,心中有惧,心中有敬,才是透过现象之后的本质所在。

“替课”事小,失信事大

2019年07月11日09:

00  来源:

广州日报

假期将近,替课、替考一族格外忙。

在替课群中,不时有人喊话找人“替课”“替考”“本周可替课、男”,也有人喊“公开课可替考”。

部分学生或因出去玩,或因未准备考试,花钱雇人替课、替考。

替课者称,有些替课的学生每周能替十几节课,月收入数千元。

近日有记者调查发现,北京高校出现不少此类现象。

爹妈出钱让你上大学,就是想你好好念书,读点“真”书,长点真本事,那些花钱找替课、替考的大学生倒好,用家里的钱雇人替自己听课、考试,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要命的是,这还不是个别大学生的行为,替课、替考“成行成市”,甚至还有“中介”从中抽头,父母们听了作何感想?

正如一位智者所言,“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

”花钱可以找得到替课、替考,但不能为自己买来知识。

这个道理那些找替课、替考的人当然也明白,只是因为他们看重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不翘课、不挂科,能够顺利毕业,所以并不在乎。

没有“得”不碍事,有所“失”才可怕。

大学生花钱找替课、替考,失去了什么?

诚信。

课是别人上的,试是别人考的,成绩却是自己的,这说明替出来的成绩单是不真实的、毕业文凭是“注水”的。

还没有踏入社会,就学会了弄虚作假,证明他的个人诚信有问题、学术道德有瑕疵。

事关个人诚信,这就不再是小问题了。

此外,在学校里找替考,或许只是违反校规而已,大不了挨个批评或背个处分,要是这个坏习惯不改,毕业进入社会之后还这么干,恐怕就不是违规那么简单了,一些重要考试,作弊可是要担刑责的。

因为懒惰而花钱找替课、替考,还买来失信的污点,实在是得不偿失,不可等闲视之。

(连海平)

别让“代课经济”蚕食“学生诚信”

王颖

假期将近,替课、替考一族格外忙。

在替课群中,不时有人喊话找人“替课”“替考”,“本周可替课、男”,也有人喊“公开课可替考”。

部分学生或因出去玩,或因未准备考试,花钱雇人替课、替考。

替课者称,有些替课的学生每周能替十几节课,月收入数千元。

(7月10日《新京报》)

据媒体对浙江八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5.5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知道“代课”现象,而找过有偿“代课”的学生比例为10.81%。

而代课只是当下高校“代现象”的一个缩影。

除很早之前便出现的“代写作业”、“代写论文”之外,“代拿快递”甚至“代考试”都成为了时下一些高校校园出现的现象。

代课、代考这些行为,是一名学生让渡了自己学习的权利,进行了道德的欺骗,是缺乏诚信的表现。

诚然,上大学之后,面对更加自由的时间,更加充沛的生活费,让许多学生迷失了自我,比起学习,更愿意沉溺于玩乐之中,甚至利用各类平台,找寻其他人帮助自己上课、考试。

这是违背读书的初衷的,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今,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也错失了大学提升自身能力的关键时期。

而大学生逃课、替课,甚至替课产业化,蔚然成风。

从上课到还贷款,青年学生群体间,诚信状况的缺失,正在暴露出日益严峻的现状,学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进一步分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但近年来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这为"中国梦"的实现埋下了隐患。

因此,要让大学生走出诚信缺失的“怪圈”,当务之急是加强诚信教育、重构学校诚信体系。

首先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督促学生讲信用并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之中。

学生入学签订的第一份承诺书是诚信承诺书,教育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是实施学生失信惩戒制度。

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找人代课等失信行为,学校要从重从严处理,要采取限制评优、延迟毕业甚至开除出校等处罚。

三是高校提高任课老师的责任感,如果发现学生出现替课替考情况,对监考和科任老师也进行责任追究,以严肃学校的校纪校规。

当然,我们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监管,不要再任由不道德的“代经济”继续扰乱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环境。

“替课替考”之风当刹

∙来源:

铜陵文明网 发表时间:

2019-07-12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高校出现不少替课替考的现象。

有学生替别人上课,每月收入数千,替上的课以公共课和选修课为主。

替课替考现象还催生了中介,称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替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7月10日《新京报》)

有需求就有市场。

有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愿上课,或者不能上课,就找人替课;或者担心自己考试不过,亦或由于身体、时间等原因不能参加考试,又不想错过考试就找人替考。

有这些需求的存在,就催生了替课替考一族,而且还催生了中介,专门负责揽活,从中抽成。

这就是说,替课替考已形成了一条利益链、一个潜在的产业,此风不刹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教育生态、影响诚信社会建设,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

对找人替课替考者来说,这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负责任,父母供应你上学是为了让你学到知识,掌握将来走上社会的本领,你却因为玩等原因而不上课、不考试,这是对父母的欺骗。

同时,通过找人替考修到了学分、拿到了毕业证,而且可能还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这对其他勤勤恳恳学习的同学有失公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助长替课替考之风。

对靠替课赚钱的学生和中介来说,明知这样的做法不合规而为之,是不道德的,这等于纵容替考替课行为;也是不诚信的,等于是与找人替考者合伙欺骗学校和教师。

说到底,替课替考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诚信的缺失。

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事之基。

各方不要轻看这种校内的替课替考行为,虽然目前来说校内替考算不上违法,但也涉嫌违规。

根据大部分高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开除学籍;再说,如果这种不诚信的习惯带入到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就有可能面临刑责和失信惩戒,成为一个人人生的污点。

因此,作为替课替考各方,一定要提高认识,引起警醒,自觉远离替课替考行为,不要因小失大。

学校应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不必讳言,如今QQ上有大量校园替课群,群人数也从百余人到近千人不等,如此大规模的半公开性质的替考,要说学校和教师一点都不知情显然不现实。

多数情况下是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没有让违规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因此,学校要刹住“替课替考”之风,应该建立严格的教学和考试机制,加强对替课替考的监管工作。

对于替课替考等违反校规的行为,学校要从重从严处罚。

同时对监管不到位的教师也要给予相应的处罚,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监管责任。

另外,也要采取打卡上课、指纹签到等技术手段,防止替课替考行为的发生。

总之,替课替考是事关诚信和青年学生能否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大事。

因此,作为学生要正确认识学习和考试的意义,自觉遵守学校规定;作为学校一定要加强监管,切实刹住替课替考歪风。

(刘昊)

遏制替课替考现象并不难

2019年07月11日10:

17:

05 来源:

四川新闻网

作者王军荣编辑:

蔡晓慧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高校出现不少替课替考的现象。

有学生替别人上课,每月收入数千,替上的课以公共课和选修课为主。

替课替考现象还催生了中介,称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替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7月10日《新京报》)

大学生参加听课和考试,这本是自己的事,然而,竟然可以花钱找人替代,还产生了“中介”,形成了替课替考的“利益黑链条”,这一乱象呈现出高校管理乱象,离高校的“严进严出”目标还有点远。

替课替考,看似是“双赢”,大学生花钱购买服务,可以混过关,不会被视为“旷课”,替课替考者赚到了钱,还顺带多学习了知识,然而,谁是输者?

就是大学的声誉,就是教育的意义,还有诚信和公平。

替课替考之所以市场兴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一些大学生不认真学习,在大学中混日子或是兼职过多,无法分身上课,另一方面是大学管理存在漏洞。

虽然替课替考多数为公共课或选修课,因为学生太多,老师认不过来,但只要老师认真负责,能够做到及时点到,仔细辨认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学生,还是能够“发现”替课替考者。

但一些老师只顾着自己上课,甚至将上课当作是完成任务,不管学生听或不听,不管学生到或不到都不加以管理。

再加上课上得乏味,大学生也就会想出如何逃课了。

找人替课替考也是必然的事。

遏制替课替考,并不缺乏办法。

首先强化上课点到,利用技术手段,让替课者根本无法得逞。

当下,有不少大学生在上课点名方面“创新”出很多方式,比如,像打卡上课、指纹签到等,甚至有学校老师每节课后,拍摄教室同学合影,作为“证据”。

这些方法虽然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但却有效促进提高大学生的到课率,也能够减少替课现象出现;其次,强化对替考现象的核查。

像正规的考试一样,让大学生考试时带准考证,监考老师进行识别;再次,就是惩罚严厉。

对于违规者要给予处分。

目前法律惩戒的主要是替考国家级考试的行为,校内替考,虽然不违法,但也涉嫌违规。

情节严重的应该开除学籍。

替课替考是学生失信的体现,也违背了公平原则,同时也弱化校风,降低了大学的教育质量。

大学唯有通过管理和严惩,倒逼大学生认真学习,遵守校规校纪,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不然的话,替课替考的歪风很难消除。

替课替考,有无明文规定都应禁止

2019年07月11日07:

42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刘洪波

据新京报近日报道,网上有堂皇名之的“北京XX替课总部”,经常有大学生在此找人替自己上课,而替人上课的学生有的月收入达数千元。

除了找人替课和代人上课双方在这样的群里相互实现“市场出清”,还有人在此寻找和出售“替考”服务。

一门生意,被开发出来了。

网络截图显示,这个“总部”群里有868个人,规模不小。

新京报记者搜索发现,光在QQ上,这样的群就还有不少,有的百多人,有的上千人,可见这门生意,市场还不小,搞得挺红火。

看来,这也是一个“市场”能够配置资源的地方,可能也能够使生意的配置达到资源利用极大化、效率极佳、效益极优的效果。

然而,我们能够允许这样的“资源配置”继续起作用吗,能够让这样的市场存在吗?

翻遍任何一部法律规章,估计都找不到一个明确把替课替考列入“负面清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