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技术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4063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泳技术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泳技术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泳技术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泳技术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泳技术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泳技术实验报告.docx

《电泳技术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泳技术实验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泳技术实验报告.docx

电泳技术实验报告

电泳技术实验报告

篇一: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实验台号:

5一、实验设备电子电工技术PLC综合实训台(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直流数显稳压电源)、电路基础实训

(一)、导线、二、实验内容准备设备,开启总开关,启动综合实训台。

调节直流数显稳压电源到电路图指定电压(注意:

需使用指示切换调节电路图两个电源的电压),关闭电源开关。

按照电路图连接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直流数显稳压电源、电路基础实训

(一)。

电路基础实训

(一)中开关K1置于U1处、K2置于U2处、K3置于330Ω处。

连接电路正确后,根据实验电路图分别测I1、I2、I3、UFA、UAB、UED、UDC、UAD的数值写入表格。

然后按下电路基础实训

(一)中的故障一按键,测以上数据填入表中。

同理,依次按下故障二、故障三,测得数据写入表格。

三、实验数据四、实验结论当电路存在故障时,电路中处处电压值、电流值都有变化。

按下故障一时,I1=0,I2=I3,I3小于正常值UFA接近于电源电压,UED电压值为0,所以电路开路,在FA处开路。

按下故障二时,I1,I2,I3的电流均增大,只有UAD为零,其余U都增大。

所以AD短路。

按下故障三时,I2=0,I1=I3,I3小于正常值UDC接近于电源电压,UAB=0所以电路开路,在DC处开路。

五、电路故障诊断可能的故障源为:

FA开路、AD短路、DC开路。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中的故障班级:

13级机械3班小组成员:

宋瑞峰凌飞李旭篇二:

电泳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之电泳实验目的:

认识胶体粒子是带电粒子实验原理:

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实验器材及药品:

铁架台、u形管、石墨碳棒、粗铜丝、滴管、导线、直流电源、fe(oh)3胶体、定量nacl溶液实验操作:

1、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滴加入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2、取一支u形管,注入fe(oh)3胶体到距离管口5.0cm处,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滴管给u形管的两端沿壁慢慢注入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使u形管两端明显分层,形成清晰的液面3、给u形管两端插入碳棒电极,并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观察现象并记录时间。

实验现象:

u形管和阴极连接的一端液面上升,出现明显的液面差,阴极一端颜色加深,阳极一端颜色变浅实验分析:

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fe(oh)3胶体微粒在分散介质里向阴极作定向移动,注意碳棒不要和胶体接触,,否则胶体放电或电解水,nacl溶液的浓度不要太大最好是51毫摩每升。

篇二:

电泳实验报告实验十二电泳一、目的要求1)掌握电泳法测ζ电势的原理和技术;2)从实验现象中加深对胶体的电学性质的理解,即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因电而动)。

二、基本原理1.电泳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则介质带与胶粒相反的电荷。

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

影响电泳的因素有:

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值和粘度;电泳的温度和外加电压等。

从电泳现象可以获得胶粒或大分子的结构、大小和形状等有关信息。

2.三种电势,固体表面相对溶液的电势,?

0=f(固体表面电荷密?

0:

热力学电势(或平衡电势)度,电势决定离子浓度)。

?

?

斯特恩电势。

离子是有一定大小的,而且离子与质点表面除了静电作用外,还有范德华吸引力。

所以在靠近表面1-2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由于受到强烈的吸引,会牢固的结合在表面,形成一个紧密的吸附层,称为固定吸附层或斯特恩层;在斯特恩层中,除反离子外,还有一些溶剂分子同时被吸附。

反离子的电性中心所形成的假想面,称为斯特恩面。

在斯特恩面内,电势呈直线下降,由表面的?

0直线下降到斯特恩面?

?

?

?

称为斯特恩电势。

?

电动电势。

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紧密层中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反离子和溶剂分子与质点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其滑动面在斯特恩面稍靠外一些。

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电势。

?

电势与?

?

电势在数值上相差甚小,但却具有不同的含义。

应当指出,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能呈现出?

电势。

?

电势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

?

电势越高,表明胶粒带电越多,其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越大,扩散层也越厚。

当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加大,将压缩扩散层使其变薄,把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内,使?

电势在数值上变小当电解质浓度足够大时,可使?

电势为零。

此时相应的状态,称为等电态。

处于等电态的胶体质点不带电,因此不会发生电动现象,电泳、电渗速度也必然为零,这时的溶胶非常容易聚沉。

3.电泳公式当带电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时,胶粒受到的静电力f1为:

f1?

qe

(1)其中q为胶粒的电荷,e为电场强度(或称为电位梯度)本次实验研究的fe(oh)3为棒形胶粒。

棒形胶粒在介质中运动受到的阻力f2按stokes定律为:

f2?

4?

?

r?

(2)其中r为胶粒的半径,?

为电泳速度,?

为介质的粘度,当胶粒运动速度即电泳速度达到稳定时,f1=f2,结合

(1)、

(2)式得到:

?

?

qe(3)4?

?

r根据静电学原理可知?

?

q(4)?

r其中r为胶粒的半径,?

为介质的界电常数,所以有?

?

?

?

e(5)4?

?

4?

?

?

(6)?

e?

?

由该式可知,若已知?

、?

,可通过测定?

和e算出?

电势。

该式只适合于c·g·s单位制,且得出?

电势的单位为静电伏特。

若各物理量都采用si单位,r的单位为m;?

的单位为m·s-1;?

的单位为pa·s;e的单位为v·m-1此时公式为:

?

?

三、仪器与试剂4?

?

?

?

9?

109伏特(7)?

e界面移动电泳仪;213型铂电极两个;高压数显稳压电源;滴管2根;烧杯(250ml);-1玻璃棒一根;fec13溶液(10%);kcl溶液(0.02mol·l);四、实验步骤1.仪器装置图如下。

图1.实验装置图2.溶胶的制备:

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fec13稀溶液滴入沸腾的水中水解,即可生成棕红色、透明fe(oh)3溶胶:

fecl3+3h2ofe(oh)3↓+3hcl部分氢氧化铁跟盐酸作用fe(oh)3+hcl=feocl+2h2ofeocl=feo++cl-氢氧化铁吸附溶液中带正电荷的离子(feo+),胶团结构为:

{[fe(oh)3]m?

yfeo+,(y-z)cl-}z+?

zcl-分子团选择吸附离子紧密层扩散层胶粒带正电荷,因此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出现电泳现象。

3.测定电泳速度和电位梯度打开活塞,在电泳仪中装上待测fe(oh)3溶胶至一定高度(便于观察界面的移动)。

用滴管将kcl溶液从电泳仪两臂的玻璃管壁等量缓慢加入,出现清晰界面才可以,否则重新灌装,继续加入kcl溶液至接近支管,注意不能扰动界面,保持界面清晰并使两臂界面等高。

轻轻地将pt电极垂直插入kcl溶液,记下两边界面的高度位置。

接通电源,调节电压至180v左右,开始记时,观察液面的变化。

根据通电时间和界面下降的刻度计算电泳速度。

注意事项:

a:

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速度跟氢氧化铁胶粒的带电量有关,胶粒带电量越大,电泳速度越大。

渗析可以减少胶粒中的氯离子,增大胶粒的带电量。

b:

实验时,一旦通电,手就不能再触及电极,拆卸装置时也一定要先切断电源。

c:

要使氯化钾溶液浮在胶体的液面上,并跟胶体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面,实验时应注意使胶体的密度比使氯化钾溶液的密度大。

这样,使氯化钾溶液加入后不会下沉而跟胶体混在一起。

为此,氯化钾溶液的浓度不能太大。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从直流电源读得电压u=v,用直尺测得两电极间的距离l=m,计算e=u/l=-1-1v·m;记录界面下降高度m,通电时间s,计算?

=m·s将e、?

数据代入?

?

据代入求出?

m-1?

(20℃,水)=80.37f·4?

?

?

,?

为介质的界电常数,?

为介质的粘度,初略地以水的数?

e?

(20℃,水)=0.001pa·s篇三:

氢氧化铁胶体电动电位的测定(电泳法)实验报告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

氢氧化铁胶体电动电位的测定(电泳法)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

学号:

班级:

同组人: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氢氧化铁胶体电动电位的测定(电泳法)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电泳法测定fe(oh)3溶胶电动电势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并熟悉胶体的电泳现象。

二、基本原理在胶体溶液中,分散在介质中的微粒由于自身的电离或表面吸附其他粒子而形成带一定电荷的胶粒,同时在胶粒附近的介质中必然分布有与胶粒表面电性相反而电荷数量相同的反离子,形成一个扩散双电层。

在外电场作用下,荷点的胶粒携带起周围一定厚度的吸附层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运动,在荷电胶粒吸附层的外界面与介质之间相对运动的边界处相对于均匀介质内部产生一电势,为ζ电势。

它随吸附层内离子浓度,电荷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它与胶体的稳定性有关,ζ绝对值越大,表明胶粒电荷越多,胶粒间斥力越大,胶体越稳定。

本实验用界面移动法测该胶体的电势。

在胶体管中,以kcl为介质,用fe(oh)3溶胶通电后移动,借助测高仪测量胶粒运动的距离,用秒表记录时间,可算出运动速度。

当带电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时,胶粒电荷为q,两极间的的电位梯度为e,则胶粒受到静电力为f1=eq胶粒在介质中受到的阻力为f2=kπηru若胶粒运动速率u恒定,则f1=f2qe=kπηru

(1)根据静电学原理ζ=q/εr

(2)将

(2)代入

(1)得u=ζεe/kπη(3)利用界面移动法测量时,测出时间t时胶体运动的距离s,两铂极间的电位差φ和电极间的距离l,则有e=φ/l,u=s/t(4)代入(3)得s=(ζφε/4πηl)?

t作s—t图,由斜率和已知得ε和η,可求ζ电势。

三、仪器及试剂fe(oh)3胶体,kcl辅助溶液,高位瓶,电泳管,直尺,电泳仪。

1电极2kcl溶液3fe(oh)3溶胶三、实验步骤1.洗净电泳管和高位瓶,然后在电泳管中加入kcl辅助溶液,使其高度至电泳管的一半,将电泳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插入电极。

(注意两电极口必须水平)2.在高位瓶中加入40ml的fe(oh)3胶体溶液,赶走导管中的气泡,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高位瓶的毛细管由电泳管中间插入底部。

缓慢打开活塞入fe(oh)3胶体。

一直没过电极。

将导管从电泳管中慢慢取出。

4.打开电泳仪,将电压设置60v,将电泳管比较清晰的一极插入阴极中,另一端插阳极。

5.调好测高仪的水平仪,并记录电泳管阴极溶液界面的初始位置。

6.将电泳仪置于工作位置,同时记时,每4分钟记一次界面高度。

7.测量7个点后停止实验,关闭电泳仪开关,用细绳测量电极两端的距离,测三次,记录数据。

8.抛弃电泳管中的试液,并冲洗干净。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前温度:

28.3℃大气压:

101.87kpa实验后温度:

27.7℃大气压:

100.76kpa电压:

60.00v两极间距离l(cm):

32.90cm已知:

?

=0.000894pa.s?

=78.36u=60vl=32.90cm根据上表作图得:

依据公式:

s=(ζφε/4πηl)?

t和已知的η和ε就可算出ζ电位:

由图得斜率:

k=ζφε/4πηl=0.0531cm·min-1查得:

ε=78.36f/mη=0.8904mpa.s测得电极间距为:

l=32.90cm实验电压:

φ=60v将数值代入得:

ζ=4.172×10-6v五.结果与讨论实验测得fe(oh)3的电动势ζ=4.172×10-6v。

通过此次实验,掌握了电泳法测定fe(oh)3溶胶电动电势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观察和熟悉了胶体的电泳现象。

导致误差的可能原因:

(1)仪器的干净程度要求很高,否则可能发生胶体凝聚,导致毛细管堵塞。

故一定要将仪器清洗干净。

(2)观察界面移动时,应由同一个人观察,从而减小误差。

(3)实验中辅助液的选择十分重要,要求辅助液的电导率与溶胶的一致,避免因界面处电场强度的突变造成两臂界面移动速度不等产生界面模糊。

(4)fe(oh)3胶体带正电。

六、思考题:

1、要准确测定胶体的电泳速度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答:

①电压要足够,稳定;②电路畅通;③溶液保证畅通无气泡;篇四: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2011-11-0309:

43:

56来源:

生物秀评论:

0我要评论实验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实验目的

(1)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

(2)掌握使用水平式电泳仪的方法;(3)学习在含有甲醛的凝胶上进行rna电泳的方法。

实验原理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基因工程实验室中分离鉴定核酸的常规方法。

核酸是两性电解质,其等电点为ph2-2.5,在常规的…实验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实验目的

(1)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

(2)掌握使用水平式电泳仪的方法;(3)学习在含有甲醛的凝胶上进行rna电泳的方法。

实验原理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基因工程实验室中分离鉴定核酸的常规方法。

核酸是两性电解质,其等电点为ph2-2.5,在常规的电泳缓冲液中(ph约8.5),核酸分子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核酸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具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但主要为分子筛效应。

因此,核酸分子的迁移率由下列几种因素决定:

(1)dna的分子大小。

线状双链dna分子在一定浓度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与dna分子量对数成反比,分子越大则所受阻力越大,也越难于在凝胶孔隙中移动,因而迁移得越慢。

(2)dna分子的构象。

当dna分子处于不同构象时,它在电场中移动距离不仅和分子量有关,还和它本身构象有关。

相同分子量的线状、开环和超螺旋质粒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移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超螺旋dna移动得最快,而开环状dna移动最慢。

如在电泳鉴定质粒纯度时发现凝胶上有数条dna带难以确定是质粒dna不同构象引起还是因为含有其他dna引起时,可从琼脂糖凝胶上将dna带逐个回收,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水解,然后电泳,如在凝胶上出现相同的dna图谱,则为同一种dna。

(3)电源电压。

在低电压时,线状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加电压成正比。

但是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的迁移率将以不同的幅度增长,片段越大,因场强升高引起的迁移率升高幅度也越大,因此电压增加,琼脂糖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将缩小。

要使大于2kb的dna片段的分辨率达到最大,所加电压不得超过5v/cm。

(4)离子强度影响。

电泳缓冲液的组成及其离子强度影响dna的电泳迁移率。

在没有离子存在时(如误用蒸馏水配制凝胶),电导率最小,dna几乎不移动;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如误加10×电泳缓冲液),则电导很高并明显产热,严重时会引起凝胶熔化或dna变性。

溴化乙啶(ethidiumbromide,eb)

(1)能插入dna分子中形成复合物,在波长为254nm紫外光照射下eb能发射荧光,而且荧光的强度正比于核酸的含量,如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作电泳对照,就可估算出待测样品的浓度。

由于溴化乙啶有致癌的嫌疑,所以现在也开发出了安全的染料,如sybergreen。

常规的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适合于dna和rna的分离鉴定;但经甲醛进行变性处理的琼脂糖电泳更适用于rna的分离鉴定和northern杂交,因为变性后的rna是单链,其泳动速度与相同大小的dna分子量一样,因而可以进行rna分子大小的测定,而且染色后条带更为锐利,也更牢固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与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的探针发生高效杂交。

篇三:

电泳实验报告实验十二电泳一、目的要求1)掌握电泳法测ζ电势的原理和技术;2)从实验现象中加深对胶体的电学性质的理解,即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因电而动)。

二、基本原理1.电泳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则介质带与胶粒相反的电荷。

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

影响电泳的因素有:

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值和粘度;电泳的温度和外加电压等。

从电泳现象可以获得胶粒或大分子的结构、大小和形状等有关信息。

2.三种电势,固体表面相对溶液的电势,?

0=f(固体表面电荷密?

0:

热力学电势(或平衡电势)度,电势决定离子浓度)。

?

?

斯特恩电势。

离子是有一定大小的,而且离子与质点表面除了静电作用外,还有范德华吸引力。

所以在靠近表面1-2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由于受到强烈的吸引,会牢固的结合在表面,形成一个紧密的吸附层,称为固定吸附层或斯特恩层;在斯特恩层中,除反离子外,还有一些溶剂分子同时被吸附。

反离子的电性中心所形成的假想面,称为斯特恩面。

在斯特恩面内,电势呈直线下降,由表面的?

0直线下降到斯特恩面?

?

?

?

称为斯特恩电势。

?

电动电势。

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紧密层中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反离子和溶剂分子与质点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其滑动面在斯特恩面稍靠外一些。

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电势。

?

电势与?

?

电势在数值上相差甚小,但却具有不同的含义。

应当指出,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能呈现出?

电势。

?

电势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

?

电势越高,表明胶粒带电越多,其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越大,扩散层也越厚。

当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加大,将压缩扩散层使其变薄,把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内,使?

电势在数值上变小当电解质浓度足够大时,可使?

电势为零。

此时相应的状态,称为等电态。

处于等电态的胶体质点不带电,因此不会发生电动现象,电泳、电渗速度也必然为零,这时的溶胶非常容易聚沉。

3.电泳公式当带电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时,胶粒受到的静电力f1为:

f1?

qE

(1)其中q为胶粒的电荷,E为电场强度(或称为电位梯度)本次实验研究的Fe(OH)3为棒形胶粒。

棒形胶粒在介质中运动受到的阻力f2按Stokes定律为:

f2?

4?

?

r?

(2)其中r为胶粒的半径,?

为电泳速度,?

为介质的粘度,当胶粒运动速度即电泳速度达到稳定时,f1=f2,结合

(1)、

(2)式得到:

?

?

qE(3)4?

?

r根据静电学原理可知?

?

q(4)?

r其中r为胶粒的半径,?

为介质的界电常数,所以有?

?

?

?

E(5)4?

?

4?

?

?

(6)?

E?

?

由该式可知,若已知?

、?

,可通过测定?

和E算出?

电势。

该式只适合于C·G·S单位制,且得出?

电势的单位为静电伏特。

若各物理量都采用SI单位,r的单位为m;?

的单位为m·s-1;?

的单位为Pa·s;E的单位为V·m-1此时公式为:

?

?

三、仪器与试剂4?

?

?

?

9?

109伏特(7)?

E界面移动电泳仪;213型铂电极两个;高压数显稳压电源;滴管2根;烧杯(250mL);-1玻璃棒一根;FeC13溶液(10%);KCl溶液(0.02mol·L);四、实验步骤1.仪器装置图如下。

图1.实验装置图2.溶胶的制备:

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FeC13稀溶液滴入沸腾的水中水解,即可生成棕红色、透明Fe(OH)3溶胶:

FeCl3+3H2OFe(OH)3↓+3HCl部分氢氧化铁跟盐酸作用Fe(OH)3+HCl=FeOCl+2H2OFeOCl=FeO++Cl-氢氧化铁吸附溶液中带正电荷的离子(FeO+),胶团结构为:

{[Fe(OH)3]m?

yFeO+,(y-z)Cl-}z+?

zCl-分子团选择吸附离子紧密层扩散层胶粒带正电荷,因此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出现电泳现象。

3.测定电泳速度和电位梯度打开活塞,在电泳仪中装上待测Fe(OH)3溶胶至一定高度(便于观察界面的移动)。

用滴管将KCl溶液从电泳仪两臂的玻璃管壁等量缓慢加入,出现清晰界面才可以,否则重新灌装,继续加入KCl溶液至接近支管,注意不能扰动界面,保持界面清晰并使两臂界面等高。

轻轻地将Pt电极垂直插入KCl溶液,记下两边界面的高度位置。

接通电源,调节电压至180V左右,开始记时,观察液面的变化。

根据通电时间和界面下降的刻度计算电泳速度。

注意事项:

a:

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速度跟氢氧化铁胶粒的带电量有关,胶粒带电量越大,电泳速度越大。

渗析可以减少胶粒中的氯离子,增大胶粒的带电量。

b:

实验时,一旦通电,手就不能再触及电极,拆卸装置时也一定要先切断电源。

c:

要使氯化钾溶液浮在胶体的液面上,并跟胶体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面,实验时应注意使胶体的密度比使氯化钾溶液的密度大。

这样,使氯化钾溶液加入后不会下沉而跟胶体混在一起。

为此,氯化钾溶液的浓度不能太大。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从直流电源读得电压U=V,用直尺测得两电极间的距离l=m,计算E=U/l=-1-1V·m;记录界面下降高度m,通电时间s,计算?

=m·s将E、?

数据代入?

?

据代入求出?

m-1?

(20℃,水)=80.37F·4?

?

?

,?

为介质的界电常数,?

为介质的粘度,初略地以水的数?

E?

(20℃,水)=0.001P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