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4031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中学物理91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压强物理初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平时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且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融洽。

2.教材分析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矿泉水、海绵、砝码盒、钩码盒、气球、小桌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钉床视频:

钉床上的同学会有危险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压强。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

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

结论:

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

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

结论:

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

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如图)

结论:

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

总结三条结论:

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

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压力

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

得到压力的概念: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

施力

物体

受力物体

方向

两者关系

重力

 

 

 

 

压力

 

 

分析归纳:

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4、练习

5、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图片,学生活动:

从课桌上的器材中,做出能够说明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6、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情预设:

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引导工作,为引入演示实验做好铺垫。

学生猜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或猜想还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

所以,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相同,研究压力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再控制压力相同,研究受力面积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学生自行实验:

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

〔设计意图:

把砝码盒和钩码盒分别放在小桌所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同,但小桌的受力面积相同,因此,可以比较出压力的大小对压力效果的影响;把反放能保证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得出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小组学生上台展示实验,学生分析

分析论证: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学生活动:

判断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进而转入压强的学习。

(通过三个题目的比较转入压强学习)

7、压强的学习

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写作“N/m2”,物理学中称为帕斯卡。

:

如图所示,某轿车的质量是1.6t,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2m2,

(1)轿车所受的重力;(取g=10N/kg)

(2)轿车空载静止时,地面受到的压强。

〔设计意图:

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交流与讨论:

3.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增大压强?

怎样才能减小压强?

分析归纳:

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应用:

学生举例说明

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应用:

钉子、箭头、刺刀、长矛等。

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应用:

建筑物的地基、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学生的书包做成双肩背且背带做得比较宽。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检测。

五、板书设计:

压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二、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公式:

P=F/S单位:

N/m2或Pa

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

增大F或减小S

减小压强:

减小F或增大S

【学情分析】压强物理初中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知识以前,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二力平衡的知识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概念都有所接触,并不陌生,但是很少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特别对压强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显认识不足、理解不深。

在实际教学当中,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注意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压强奥秘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效果分析】压强物理初中

测评效果分析

学生人数

全对

人数

第一题错误人数

第二题错误人数

第三题错误人数

第四题错误人数

第五题错误人数

第六题错误人数

第七题错误人数

55

15

2

3

0

5

7

4

4

综合分析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由于本块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思考有关问题,解决有关现象时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采取了分组科学探究和演示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引入压强概念时,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让学生给压强下定义,让学生自主得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自主挖掘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并通过对日常事例的分析,最终总结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使物理学科和生活结合起来。

本节课首先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学生自主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压力的概念,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理解了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运算。

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和谐的情境,学生在交流和总结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简单问题,培养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开展实验时学生过于兴奋。

此外由于学生初次进入录播室又过于紧张。

【教材分析】压强物理初中

1.压力及作用效果

压强概念是在压力产生的效果基础上引入的。

教材上首先用了两幅照片,介绍了产生的现象与压力有关。

这里与原初中教材不同之处是没有对什么是压力作进一步的说明(下定义),而是直接使用,这一点学生基本上能接受。

在对压力产生了初步印象之后,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性实验,把细木条放在橡皮泥上,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由橡皮泥的形变大小来判断压力作用的效果。

这个实验一定要设法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对压力产生的效果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留下深刻印象,感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确有引入新的物理量的必要,为引出压强的概念作准备。

新教材提供的探究实验与原来教材的演示实验相比,可排除重力的影响,避免学生把压力与重力混淆起来。

实验器材的获取比较容易,也便于学生操作,这都是新教材较优越的地方。

如果教学条件不许可,也可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总之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压强

压强概念是在前面的探究中,认识压力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引进的。

作为过渡,教材安排了“猜一猜”活动,可把这个活动同前面的探究实验结合起来进行。

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形成“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的认识。

到这里,引入压强的概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利用“想一想”的计算过程,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压强的定义式p=F/S。

经验表明,不少学生在学了这一节内容后,一般会记住公式,但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压强公式的理解。

对公式形成正确理解,除明确各物理量间的数学关系(学生往往重视这一点),明确各量的单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公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除此之外,要正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还要能正确地确定压力、确定受力面积。

教材在引入压力概念时,虽然比较好地避开了重力对压力的干扰,但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却无法回避。

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概念,如物体越重产生的压力越大等,因此在教学中仍应适当注意加以区别。

对压强公式的使用有时会遇到单位换算问题。

如引入过多的面积单位换算等,会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计算上,对公式的物理意义反而不清楚。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是学习后面内容常用的,不但要记住,理解其意义,还要对其大小形成感性认识,这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很有好处。

3.怎样减小和增大压强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这正是我们在实际问题中经常要考虑减小或增大压强的出发点。

教材上给出了一些物体(材料)承受压强的数据,要指导学生阅读,最好能作一些比较。

这样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提高判断力是有帮助的。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既是对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具体应用,也是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好内容。

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大量增大、减小压强应用的具体事例。

除教材上所举出的例子以外,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

教学时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提出减小或增大压强等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

这些事例或办法最好由同学们在自己收集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看看谁举出的事例最多,办法最好。

这也可促进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介绍物理学中研究这一类涉及三个物理量影响结果问题的处理办法:

一般可先确定一个量保持不变,再研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评测练习】压强物理初中

一、对压强的理解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D.压力大,压强一定大

2.质量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A.压力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3.下列事例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

D.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

二、利用压强公式计算

1.30N的压力作用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如果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5×105Pa的压强受力面积应是多大?

2、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物体都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立方体,重力均为10牛,图中力F都是20牛,试计算支持面受到的压强:

(1)Pa=____帕,

(2)Pb=____帕,(3)Pc=____帕。

3.一个边长为0.2m、重为200N的正方体物块,放在1m2的正方形水平桌面上,该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大?

4.如图所示,一个方桌重75N,桌上放有一台质量为20kg的电视机,桌子每只脚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5cm2,求桌子对地面的压强。

【课后反思】压强物理初中

《压强》这节课是在前面力学基础知识学习上的深化,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来学习。

对于“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项要求,既是为了使学生深入学习压强的概念,更是使学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加强了实验。

在教学中尽量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活动要具有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的特点,适宜初中学生探究。

如: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让学生通过进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初步学习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实验的成功中获得愉悦,为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打基础。

基于这种考虑,教学中可多增加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习题中尽量设计一些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题目,为学生提供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明确引入“压强”概念的物理意义。

理解压强的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相等的压力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日常生活中不少实例可以说明。

为了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需要引入“压强”这一概念。

在讲压力概念时,可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学习。

如:

将压力和重力进行对比分析。

认识到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不一定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但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支撑面静止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相等。

在讲解时可以画力的示意图举例说明。

如:

手用力往墙上按图钉,墙壁受图钉尖的压力,压力方向与墙面垂直。

施力者是图钉,受力者是墙壁,与图钉受重力大小无关。

还可用列表说明,如:

以放置在斜面上的质量为m的木块对斜面产生的压力为例,说明这两个力的区别。

课前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

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概念需着重强调。

【课程标准分析】压强物理初中

【背景说明】

课标陈述: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课标分解】

第一步:

分析语法结构和关键词

句型结构:

第一种只描述行为表现

行为动词:

理解,知道

核心概念:

压强

第二步:

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压强

压强

重点难点

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

重点

第三步:

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核心概念

概念体系

适用行为动词

学情分析

压强

什么是压力

知道

生活中已有压力的概念,容易混淆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学会

学习第七章的时候有一定认识

压强

理解

无知识体系

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

知道

无知识体系

第四步:

确定行为条件

 

压强

概念体系

特征

行为条件

学生经验

什么压力

感性

通过联系实际和实例来认识

有经验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具体

通过分组实验和观察讨论来解决。

无经验

压强

抽象

通过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掌握压强的概念。

无经验

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

具体

通过观察和讨论了来解决。

无经验

第五步:

确定表现程度

 

压强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表现

什么是压力

认识

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画力的示意图。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知道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压强

理解

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

知道

掌握减小和增大压强的主要方法。

第六步:

写出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实际和实例来认识,知道压力的概念以及会画力的示意图。

2、通过分组实验和观察讨论并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协助精神。

3、通过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并联系实际,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通过观察和讨论了来掌握减小和增大压强的主要方法,并渗透控制变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