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953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docx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docx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作业答案参考更新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参考

2018.5.5

《公共行政学》作业1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

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

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

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

A.普耳B.斯密C.欧文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A)。

A.里格斯B.古立克C.德鲁克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法B、美C、中D、英

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C)。

A、选任制B、考任制C、委任制D、聘任制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A.政府职能B.行政监督C.行政决策D.行政体制

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

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英国B.美国C.日本D.加拿大

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B)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行政学原理》B.《论译书》C.《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D.《行政学》10.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A)的行政区。

A.特殊型B.发展型C.传统型D.现代型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CDE)。

A.法律制度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BCDE)等几种形式。

A.综合培训B.更新知识培训C.任职培训D.业务培训E.初任培训3.下列国家实行总统制的有(AD)。

A.墨西哥B.德国C.新加坡D.埃及E.丹麦

4.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BCDE)。

A.四分图理论B.领导作风理论

C.领导系统模式D.领导方格理论E.PM型领导模式

5.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BCDE)。

A.计划安排工作B.组织实施工作

C.协调控制工作D.检查总结工作E.奖惩教育工作

四、简答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其次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公共环境的差别。

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

机能制的优点是:

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

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

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机能制的缺陷是:

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

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

五、论述题:

1、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应该处理好下列六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2、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答:

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

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

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

《公共行政学》作业2答案参考

一、案例分析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

2004年4月,中央又批准实施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严格规范。

2009,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规定问责官员的7种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一)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四)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

(五)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七)其他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等失职行为的。

“官员问责”制给中国各地各级干部的仕途平添了风险,使为官变成了—种风险职业。

这就要求政府官员转变观念,从“当官有权”到“当官有责”。

事实上,从近年的情况来看,问责惩罚程度是越来越重,但有关官员问责处罚招致的种种非议也一直伴随:

正职少于副职问责;党委书记问责少于行政首长;何种情况下主管正职官员也要辞职;问责变成“暂时受点委屈”;运动式问责等。

对于上述关于问责问题,你是否有过关注与研究?

具体应该如何规范?

问责主体是谁?

问责对象是什么?

问责范围有多大?

问责程序如何?

问责后的后续处理如何规范?

你可以进行纯理论的探讨,也可以就某一具体实例进行相关从理论到实践的剖析,形成一篇小论文,不少于1500字。

参考答案一:

根据《暂行规定》第1条、第2条、第5条、第11条、第12条、第22条等规定内容:

《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问责主体——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本规定中的有关职责。

2.问责对象——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3.问责范围——问责官员的7种情形,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一)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四)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

(五)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七)其他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等失职行为的。

4.问责程序——第十二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对因检举、控告、处理重大事故事件、查办案件、审计或者其他方式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二)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三)问责决定机关可以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

(四)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者由问责决定机关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5.问责后的后续处理——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

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参考答案二:

小论文——《如何规范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问题》

2009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号)。

《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对我市2009年以来贯彻落实《暂行规定》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提出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我市贯彻落实《暂行规定》的主要做法。

《暂行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主要是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进行,自颁布实施以来,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抓宣传学习。

各单位把学习贯彻《暂行规定》作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通过开展集中学习活动,让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全面领会问责制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问责的情形、方式及适用范围、实行问责的程序,深刻理解实行问责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对党员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深刻内涵。

为了进一步营造学习贯彻问责制的氛围,市委将问责制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列入党校及干部培训的教学安排。

同时,充分发挥全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释难解惑,积极引导,为贯彻落实问责制、做好问责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将该文件印发各单位进行传达学习,让全体党员干部领会文件精神,在思想上督促自己认真履职。

二抓实践运用。

市纪检监察机关要求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将暂行规定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对各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实行严肃的问责。

同时,市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建立了督查机制,严格责任倒查,充分发挥问责制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收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三抓制度建设。

各单位在领会暂行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制定一些指导意义规范性文件,如:

《仁怀市党政领导干部警示诫勉实施意见》、《仁怀市加强政务中心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仁怀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仁怀市机关干部职工不良工作行为监督管理办法》、《仁怀市损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仁怀市关于征地拆迁干部违纪违规行为问责暂行办法》、《安全生产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意见》等。

自2009年以来,我市已先后对100多名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其中包括安全事故责任人和违反作风建设各项规定的党员干部。

通过问责,使各级党政干部受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增强了服务人民、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廉洁奉公的意识,提高了政策执行力。

二、实施问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追究责任的方式是非党纪、政纪处分,因此在实施问责的组织程序、轻重程度和问责范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问责的标准把握难。

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作为一种多层面的责任追究机制,应对涉及重大灾难、伤亡事故和决策失误、用人失察等各领域的一些“延时”的政治和道义责任进行行政和法律责任追究。

问责中普遍存在重内部问责,轻外部问责;重执行问责,轻决策问责;重事故问责,轻日常问责;重应对问责,轻预防问责;重形式问责,轻结果问责等现象。

二是问责的主体差异大。

问责有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之分,同体问责,是指组织系统内部对其成员的问责;异体问责,是指组织系统外部对其成员的问责。

虽然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对问责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详细规定,但问责的主要方式大多为同体问责,主要是:

在问责启动上,主要源自党政机关同体,较少由人大、社会公众或媒体等其他异体来启动;在调查核实上,主要由纪检、监察等机关来完成,人大、政协的监督相对较少。

三是问责的范围不均衡。

一个有效的问责制度,其问责范围应该既宽窄适当,又覆盖全面。

但目前大多集中于对“有过”行为的问责,较少涉及对“无为”行为的追究;即使对“有过”行为的问责也大多局限于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事后责任追究,问责制全方位约束党政干部权力运用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四是问责的程序还不完备。

实践中,各地基本上都是按启动、调查、决定、复审和执行五个步骤推进问责工作的,但每个环节的操作方式本身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还不完善。

比如,如果被问责的领导干部是由人大任命的,那么在问责时,人大就不能缺位。

又比如,如果社会公众、媒体对问责程序和方式的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问责的可能性和主动性。

三是监督环节的缺失,易导致问责流于形式,落实不到实处。

五是问责救济法规有待完善。

问责除表明其严厉、果敢外,也反映了问责在程序设置上还缺乏理性规范。

从我国现行的党政救济法规看,对受到处分的党政领导干部的救济办法尚处于薄弱状态,特别是在被问责领导干部权益保护的政策上还不配套,干部的今后出路比较模糊。

三、加强和改进问责工作,推进工作创新的具体措施

随着依法执政等民主政治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将逐步成为我国党政机关工作中的常态,它将不仅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施政理念带来更大冲击,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责任行政的意识,还将有利于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创新,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形成,从而有效改善政治生态环境。

只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打造一支素质优秀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的执行力才能增强,这支队伍才能有担当,才能落实好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惠民政策,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笔者认为,建立有一定影响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机制,必须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积极推进党务政务信息公开。

国内外问责制的实践表明,提高工作透明度是实现科学问责的关键。

只有人民知情了、参与了,各级领导干部才不敢懈怠,问责制才能落到实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

要联系我市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党务政务办事公开工作,在不涉及秘密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重大事情让社会公众知道,重大问题经社会公众讨论。

二是要进一步明晰党政干部职责。

实行问责制,需要许多前提条件,首要的便是理清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的职责,并对此作出详尽而明确的界定。

现实中许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决策失误”等问题,皆因所谓“集体讨论”或“齐抓共管”而使责任无法追究。

要通过对不同部门与职位之间进行科学的职责划分和合理配置,保证在各个方面和环节上都能找到具体的责任对象,使党政领导干部更负责、更科学地行使手中的权力,有效克服违规用权现象。

三是要认真拓展问责的范围和内容。

在问责的内容上尽可能涵盖领导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从单纯追究“有过”向既追究“有过”又追究“无为”的转变。

对那些平时工作中故意拖延、推诿、扯皮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情况,也要纳入问责的范围,改变公众认为“只有发生了涉及群众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或安全事故时才能启动问责”的不正确认识。

四是要积极创造有利于问责的政治文化氛围。

真正的问责,来自于制度的硬规定和群众、舆论的软压力,来自于干部自身的道德自觉,来自于更高层次的问责文化氛围。

要通过强化党政干部责任意识,使“负责任”成为党政干部的一种道德习惯,并自觉选择向公共利益负责的道德行为。

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有利契机,把问责作为优化我市政治环境、社会文化氛围和干部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努力构建更开放包容、更强调公共利益至上、更加国际化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

五是要努力实现问责工作常态化。

要整合督查力量,加强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的督查,把督查和问责紧密结合,着力形成问责工作的常态化机制。

就我市而言,目前,应充分发挥改非领导干部和离退休领导干部的作用,整合资源,成立督导检查工作组,依据相关职责对全市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进行督察问责,应该说,这是推动和实现问责工作常态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和体制保证。

六是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要将人大政协和社公众的监督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统一安排部署。

要拓宽渠道,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开展问责的监督。

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行风热线、行风评议等为载体的活动,为有效实施问责提供信息基础,并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由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代表组织召开的联系通报会议。

七是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作用。

要整合资源,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形成工作合力,行政问责、党政纪处分和追究司法责任相结合,加大问责力度。

要以开展警示教育基地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问责工作,形成常态的问责协调机制,及时通报问责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

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

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供应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技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4、行政诉讼:

指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C)。

A.协调阶段B.总结阶段C.实施阶段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

A.中央预算B.县级预算C.省级预算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B.30C.45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A)监督方式。

其内容包括:

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B.事中C.事后D.全面

6.从20世纪(C)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B.60C.70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D)。

A.积极方案B.追踪方案C.应变方案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

A.信息支持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领导决策系统

9.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D)。

A.明确评估目的B.选择评估标准C.培训工作人员D.确定评估对象1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A)。

A.横向沟通B.纵向沟通C.无反馈沟通D.网上沟通

三、多项选择题:

1.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BD)。

A.地方计划B.中央计划C.国防计划D.基层计划E.资源计划

2.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BD)。

A.印花税B.定率税C.房产税D.配赋税E.耕地占用税

3.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ABCD)。

A.法定依据的审查B.滥用职权的审查

C.法定程序的审查D.法定权限的审查E.权力腐败的审查

4.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B)。

A.程序性决策B.非程序性决策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E.直觉决策

5.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BCDE)。

A.计划控制B.标准控制C.程序控制D.成本控制E.质量控制四、简答题:

1、行政决策程序应包括哪些步骤?

答:

一般步骤: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收集信息、确定问题、找出问题及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

(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4)拟定决策方案(分两个阶段:

粗拟阶段和精心设计阶段)。

(5)分析方案。

更符合决策目标、标准,更能实现目标。

进行成本分析和风险分析

(6)选择方案。

自己决策经验、实验方法对方案研究分析。

(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

建立实施机构和执行与检查机构,落实到部门建立制度。

(8)评估决策。

2、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P342—344

答: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

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

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

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六、论述题:

1、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要哪些方面?

P221

答:

(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

(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