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385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doc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doc

学号:

专业教育

题目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

物联网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01

11

专业教育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工作单位计算机学院

题目: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一、内容:

通过五个专题的讲座,以及一周的专业教育学习,了解本学科内相关知识及前沿技术,扩展知识面,增强学习本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兴趣,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一份心得体会或学习报告。

二、要求:

1、认真聆听五个专题的专业知识讲座。

2、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3、撰写一份心得体会或学习报告。

三、进度安排:

序号

内容

所用时间

1

聆听五个专题的专业知识讲座

1.5天

2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5天

3

撰写一份心得体会或学习报告

1天

合计

5天

四、报告主题

1、物联网专业规划及移动编程主讲人:

夏又新老师

2、英国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介绍主讲人:

高曙老师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讲人:

耿枫老师

4、软件系统结构介绍主讲人:

黄靖老师

5、物联网与云计算主讲人:

李春林老师

指导教师签名:

2013年01月11日

系主任(责任教师)签名:

2013年01月11日

目录

1、选择物联网专业的原因 3

1.1初次接触物联网 3

1.2选择物联网专业的原因 3

2、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 3

2.1物联网的概念 3

2.2物联网的分类 4

2.3物联网的本质与内涵 5

2.4物联网的发展 6

2.5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6

2.6目前物联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8

2.7物联网产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8

3、物联网专业的学习方法 10

3.1主干学科与课程 10

3.2学习目标与态度 10

3.3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学习方法 11

3.4我对学习本专业的看法 11

4、本专业的就业形势 12

4.1物联网的就业前景 12

4.2我对本专业就业方向的选择 14

浅谈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联网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简单的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近年来,在政府和业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在关键技术研究、半导体、软件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内标准化步伐加快,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国内物联网应用开始起步。

本文就结合目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我个人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来简单谈谈我对物联网的概念和本质、物联网主要应用技术、物联网主要面临的困难、我个人对学习物联网的观点、物联网的就业前景以及我选择的就业方向等几个方面的看法。

【关键字】:

物联网概念应用就业前景

1、选择物联网专业的原因

1.1初次接触物联网

由于家里很早就购买了电脑,所以我从八九岁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了。

刚开始电脑功能很单一,因为最早家里联网是要通过电话线的,所以那时候电脑基本上就是用来打打文档,玩玩单机游戏。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网络功能的应用,电脑已经成为一个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了,而我对计算机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最初接触“物联网”这个词是在高三,当时正是面临着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就上网查了查有哪些近些年新开设的专业,物联网就是这样进入了我的世界。

1.2选择物联网专业的原因

高考过后报专业的时候,我上网查了很多关于物联网的资料,发现物联网是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相关技术和物联网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具备综合运用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现代传感器、信息处理和嵌入式等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处理、传输和控制等物联网工程的实践能力,能够在软件行业和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各行业中从事科学研究、系统集成、设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网络运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加之我自己走在时代尖端的科技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选择了物联网这个专业。

2、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

2.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第一,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

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第二,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第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

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总而言之,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2.2物联网的分类

(1)私有物联网:

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2)公有物联网:

基于互联网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3)社区物联网:

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

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

(4)混合物联网:

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2.3物联网的本质与内涵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的内涵:

第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

特别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营运而生的DCS控制系统,更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

DCS的理念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虽然自动设备全部联网,并能在控制中心监控信息而通过操作员来集中管理。

但操作员的水平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优化程度。

有经验的操作员可以使生产最优,而缺乏经验的操作员只是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

是否有办法做到分散控制,集中优化管理?

需要通过物联网根据所有监控信息,通过分析与优化技术,找到最优的控制方法,是物联网可以带给DCS控制系统的。

第二:

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就是要将物与人的信息打通。

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操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

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

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

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技术在两化融合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方面都有旺盛的需求。

2.4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

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也因此才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

关于要发展这一产业应该做的策略,我认为首先是要各大高校设置相应的专业,以方便培养一大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毕竟,现在知道物联网的人不多,还有就是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就这一产业的一些行规进行规范,并给以相应的支持政策,另外就是要向在这一方面做的好的国家学习借鉴,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看的更远,更上一层楼。

当然,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全面普及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需要克服包括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应用推广等多方面困难。

因此,在普及物联网的过程中,要在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扎实做好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的基础上,对涉及产业融合、规划管理、协调合作、应用推广、个人隐私保护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制订和完善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规范。

2.5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通信、传感器、自动控制等多技术的综合,可划分为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三个层次。

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近距离无线通信、自组织网络、中间件、嵌入式系统、信息协同算法等。

网络层关键技术包括M2M、认知无线电、异构融合、业务能力开发、网络环境感知等。

应用层关键技术包括软件体系结构、中间件、资源虚拟化、海量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智能计算等。

物联网还涉及标识、解析、安全、QOS、网络管理等重要共性技术。

(1)感知层的技术:

有统一标识技术、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自组网技术等。

统一标识技术主要解决对物体进行统一标识的问题。

RFID技术需要解决超高频和微波频段的RFID芯片、天线、RFID中间件、标签防碰撞算法、安全认证协议等问题。

传感器技术是发展体积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