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下语文 教案 含单元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778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下语文 教案 含单元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一下语文 教案 含单元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一下语文 教案 含单元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一下语文 教案 含单元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一下语文 教案 含单元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下语文 教案 含单元计划.docx

《部编版一下语文 教案 含单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下语文 教案 含单元计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下语文 教案 含单元计划.docx

部编版一下语文教案含单元计划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4篇课文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

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

其中,《动物儿歌》是活泼生动的童谣,运用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带出生字;《操场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看图学词学句;《古对今》和《人之初》则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

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

看图识字、韵语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本单元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懂易记。

还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四季交替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

和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句子、读韵语?

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突破“音”和“形”的难点,并鼓励学生边读?

边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发现,引导?

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三、教学要求

1.认识57个生字和l个偏旁,会写2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儿歌、对子等不同形式的韵语;背诵《古对今》和《人之初》。

3.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

会读“蜻蜒展翅、和风细雨”等词语。

4.了解身边小动物的习性和四季气候、景物的变化,保持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四、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认读汉字,运用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为生字组词,以便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时安排

1.动物儿歌………………………………………2课时

补充习题:

识字5………………………………………1课时

2.古对今………………………………………2课时

补充习题:

识字6………………………………………1课时

3.操场上………………………………………2课时

补充习题:

识字7………………………………………1课时

4.古对今………………………………………2课时

补充习题:

识字8………………………………………1课时

5.打电话………………………………………1课时

6.语文园地五………………………………………2课时

5.动物儿歌

主备人:

侯欢修改人:

教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4.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节奏的地朗读儿歌。

2.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生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有节奏地朗读个儿。

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种动物的图片。

激趣谈话:

今天,老师请来的几位小客人是谁?

你能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学生读出名字,课件出示相应汉字,看字读词。

2.结合图片,说话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

例如:

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

3.过渡:

同学们,这些小客人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

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

(板书课题:

动物儿歌)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动物朋友。

学习“蜻、蜓、蚂、蚁、蜘、蛛”六个生字。

(1)(课件出示虫字旁的六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动物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这些汉字都是虫字旁,表示属于昆虫类,与动物有关。

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2.?

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找朋友。

(老师手里拿虫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青、廷、马、义、知、朱”。

口令:

我是蚂蚁的蚂,我的朋友在哪里?

拿“马”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

(2)编字歌。

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

(课件出示“蜻蜓”的“蜻”——虫字旁遇到“青”,伸出手来交朋友,“蜻、蜻、蜻,蜻蜓的蜻”。

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

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三、诵读儿歌,随文识字

1.分句朗读,画出生字,方法识记。

(1)齐读第一句。

学习“迷”和“藏”。

(A.自主选择识记方法。

如“迷”字可以猜字谜“蚂蚁搬走大米”。

B.扩词。

C.读儿歌,学生做动作表演“展翅飞”。

(2)齐读第二句。

学习“造、食、粮”。

(A.采用形声字识字法和部件组合方法,同桌交流。

如“粮”字和米有关,所以是米字旁加个“良”。

B.?

扩词。

C.朗读本句,结合图片与生活,说一说蚯蚓和蚂蚁有什么特点。

(3)自由读第三句。

学习“网”字。

(A.朗读,看一看哪个字最有趣。

问:

你见过蜘蛛网吗?

哪位小画家来画一画?

指名画“一张网”。

B.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组词语:

一网打尽、天罗地网。

多种形式接读上下句。

2.利用字卡,巩固生字。

(1)小组合作活动:

一名学生拿字卡当“小老师”,其他组员抢答字卡上的生字,若有读错的情况,由“小老师”更正并教会。

(2)开火车游戏,认读字卡并组词。

3.送字回文,齐读课文。

思考儿歌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4.指名边做动作边读课文。

5.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6.小组合作表演读课文,集体展示赛读。

四、指导写字,课堂总结

出示“造、迷、运”。

(1)明确笔顺:

走之旁的字要先写里面,后写走之旁。

(2)示范书写:

学生观察并书空,发现并把握写字节奏。

(笔顺口诀:

走之旁,真辛苦,先装货物再赶路。

3.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4.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又交到了许多动物朋友和汉字朋友,希望大家用爱心对待自己的朋友,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接读板书上的内容“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的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学写“间、网”、“池、欢”四个生字。

背诵儿歌,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激发识字兴趣

1.上课课,我们认识了六个可爱的小动物和它们带来的生字朋友,还记得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将形声字标红)这里面大多数是形声字,知道了形声字的特点就很容易认识、记住它们。

不信,你们瞧!

出示:

蜈蚣、蛐蛐、蝈蝈、蜜蜂、螃蟹、螳螂

指名认读。

二、读背儿歌,仿说积累

1.新的一天,小动物们又忙碌起来,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各种形式朗读。

问:

是谁半空展翅飞?

答:

蜻蜓半空展翅飞。

问:

蜻蜓哪里展翅飞?

答:

蜻蜓半空展翅飞。

问:

蜻蜓半空干什么?

答:

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自己选择同学对读。

2.读着读着,我们不知不觉就能背诵儿歌了。

指名看动物名称背诵。

没有提示,全班背诵。

3.积累词语

儿歌中的小动物活动真有趣!

老师这里有一些更有趣的词语。

课件出示:

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

生自由读,开火车读。

你能找样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三、书写生字

出示“间、网“

观察结构(半包围结构)

外框要宽敞、两竖要笔直。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展示反馈纠正。

出示“池、欢“

说字形结构。

引导学生关注竖中线上的笔画。

学生描红、仿写,教师指导反馈。

四、布置作业

把儿歌背给家长听。

2.观察或者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材料,用上像“蝴蝶飞舞“或儿歌中的句式说一句话。

6.古对今

主备人:

侯欢修改人:

教学要求:

1.归类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读“和风细雨、夕阳”等7个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文,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按笔顺书写7个生字。

2.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归类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5个生字,认读“和风细雨、夕阳”等7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归类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

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

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

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

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

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

(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

(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猜字谜:

十张口。

(2)描红写字。

(注意:

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课文录音,注意小节间的停顿,读出韵律。

2.学生自由读,不会读的字看看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

3.分小节指名读,教师适时点播,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今、晨、朝、莺”的词语。

4.师生对读。

5.全班齐读。

三、词语对读,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

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

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

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

先来分分类吧!

(1)左右结构的字:

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教师相机指导。

酷:

①儿歌记忆:

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

酉+告=酷。

(酷暑、酷爱、冷酷)

凉:

①换一换方法:

“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

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

冰、冷、冻等。

(冰凉、凉水、凉气)

细:

猜字谜:

田边种丝瓜。

朝:

①字歌:

十日十月。

(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

(朝代、汉朝、朝南)

杨:

①换一换:

“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

(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

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

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

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

(“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

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

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

圆。

(迈步游戏:

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

如:

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

严、夕。

猜字谜:

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

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

“小手盖一半”。

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齐读韵文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

(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

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文,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对应认读

1.出事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逐个出示词卡,学生认读,再说出文中与之对应的词语。

3.一对一地出示字词,男女生对读。

二、自悟词语,表现旋律

1.指名朗读课文。

2.鼓励学生质疑:

在这首对韵歌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启发理解方法:

对子前后的内容都是相关联的,可以想象画面,比较理解。

4.师生对读,发现韵文中藏着常见的词语:

古-今、方-圆、和风-细雨、桃-李、杨-柳、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5.同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韵文,先交流朗读方式,再指名同桌展示。

(一人一小节、上下句对读、左右词对读、拍手读……)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细、凉、语”

(1)观察结构

(2)请学生说左右宽窄、高低

(3)请学生说说还有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学生临空。

2.出示“夕”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斜中求正。

首撇起笔较高,次笔横撇横短撇舒展,且与首撇平衡。

3.学生描红、仿写

4.组织展评、纠正。

7.操场上

教学要求:

1.归类认识12个生字,能认读字形,了解构字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7个生字,引导发现“足”和足字旁的区别。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律,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7个生字。

2.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时准备: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操、场、拔”等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

2.正确、流利地读词语读儿歌。

3.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认生字、朗读词语和儿歌;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题目

1.教师导学:

在汉字王国里,小朋友们认识的汉字朋友更多了!

你们还认识这几位老朋友吗?

出示学过的字卡。

(圆、严、寒、酷、暑、凉、晨)

2.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及时评价。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4.学生指名读,纠正字音,再齐读黑板上的课文题目。

二、活动激励,学习字词

1.过渡:

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操场上都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呢?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跑步、拍皮球、踢足球。

3.教师小结: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体育项目,那么,你们认不认识这几个体育活动的名称呢?

教师依次出示剩余的词语卡片并做相应的动作提示。

(打球、拔河、跳高。

4.学生猜读、跟老师读、指名读本课生词。

5.引问:

刚才学习的几种运动中,你最喜欢哪种?

谁愿意到前边来演一演?

6.活动:

一名学生表演,其他同学猜体育活动名称。

预设:

跳高、拔河。

7.交流:

在同学表演这些运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

8.学生汇报。

预设:

“拔河、打球、拍皮球”都是用手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提手旁。

“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用脚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足字旁。

9.启发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带提手旁或足字旁的字?

10.课件出示6个表示体育活动名称的生词:

看,它们不带音节帽子了,你还能一眼把它们认出来吗?

11.学生领读、同桌对读,教师评价。

1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13.小组交流:

这些生字中,哪几个生字最难?

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它们?

把你识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14.检查反馈:

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

三、初读儿歌,识记生字

1.过渡:

刚才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还有一些生字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2.学生在儿歌中找出其他生字,一边找,一边说出它们的字音,然后和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3.教师巡视,重点指导,认识新偏旁“火”。

4.小组合作检查认读情况,1名同学带领组员进行检查,把组员认读有误的字音纠正过来。

5.听音接生字游戏。

老师读生字,学生听音,然后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里找出这个字,并大声说出这个生字。

四、拼图游戏,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及规则。

(拼图识字游戏。

有16个奥运小五环,每一个五环后面藏着一个生字宝宝,翻开一个就请同学们认读,16个生字认读完之后,就会出现刚刚这些运动游戏。

2.学生进行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会写“打、拍、跑”等7个生字。

2。

朗读儿歌,培养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会写生字;朗读儿歌,培养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强化认识

1.导学:

上一节课,我们交到了很多生字朋友,看,它们来了,大家跟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锻、炼”等字。

3.教师出示“火字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设计意图:

即使再聪明的孩子,学过的东西也需要经常复习巩固,教师通过不断再现生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把书本上的东西真正地转化成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诵读儿歌,读通句子

1.课件出示儿歌,引问:

你能读吗?

试着读一下,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个别学生读准翘舌音“场、热、声、身”和平舌音“足”。

3.指名读生字,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读音。

4.教师导学:

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儿歌,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5.学生两人一组赛读儿歌,比一比谁朗读时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能把句子读通顺。

6.教师范读,全班听读,试着标出儿歌的节奏。

预设:

铃声响,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

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

7.学生自由练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8.指3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根据字音、声调、语速等方面进行评价。

9.齐读儿歌。

三、再读儿歌,读出趣味

1.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心情。

(高兴、开心。

2.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自由练读儿歌。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教师小结:

热闹的操场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留下了我们许多欢声笑语。

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你玩耍时的情景,一起读这首儿歌。

5.全班齐读儿歌,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设计意图:

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朗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写生字

1.学生找出生字新朋友,读一读。

2.小组合作,学生相互说说怎么记住生字。

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教师表扬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4.引导学生复习看笔顺的方法,自己尝试书空笔顺。

5.师指导书写,引导学生看准每一笔的位置。

6.教师范写“跑”,强调左窄右宽。

7.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先描红,然后仿写一个“跑”字。

8.学生集体观察书写较好的生字,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9.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其他字的书写。

10.指导书写其他会写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词语

1.课后读读画画:

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喜欢的颜色。

书上没有的可以自己补上。

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卡片上,让同组的小朋友读,并向大家介绍玩法。

8.人之初

主备人:

侯欢修改人: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此类文章的朗读要领,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3.在情境中意会文章的内涵,明白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受到经典熏陶,培植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归类识记13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三字形》歌曲视频,学生歌唱。

2.了解《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小朋友上学读的课本。

3.请会背《三字经》的小朋友背上一段,其他小朋友为他打节拍。

4.板书课题,理解“人之初”的含义。

(1)人类的祖先是猿,和动物一样。

从他们知道了用树叶、兽皮来制作衣服遮羞保暖的时候开始,就渐渐进化成了人类。

所以用“初”字来表示人类刚刚开始的时候。

(2)现在,“初”表示一件事的开始、第一步。

拓展理解:

初春、初夏、初秋、初冬、初始、初次见面、初生牛犊……

(3)文中“人之初”表示:

人刚刚出生的时候。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1)大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2)圈出生字,认一认。

3.集中识字。

(1)出示生字:

之初性善习教迁

贵专幼玉器义

指名学生带领全班读,开火车认读,齐读。

(2)变换生字排序。

读好4个翘舌音的字。

(3)再变换生字排序

指导读好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字。

(4)去拼音指名认读。

(5)游戏“生字跑得快,我和生字来比赛”:

课件中生字快速出现、消失,学生抢答认读。

三、趣味朗读,感知韵律

1.古时候,小朋友来到学堂跟着先生念书,总是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念,读着读着就读会了。

我们也来学学古人的样子吧。

教师领读。

2.学古人摇头晃脑,读出韵律。

3.男女生对读。

4.出示竹简、扇面等形式的排练,指名朗读,了解古人自上而下、从右往左的书写特点。

四、自主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

之、习、玉、以

2.指名书空,明确笔顺。

3.指导:

书写独体字,要注意占格居中,左右平衡。

之:

上面笔画偏左,捺向右伸展。

上收下放,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舒展。

习:

横折钩在格子居中,点短提长,提略外露。

玉:

三横有长短,间距要均匀,竖在中线上,点画不漏掉。

义:

点偏左,撇高捺低。

4,学生练习书写4个独体字。

5.反馈,评价,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相、远、近”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