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3660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docx

《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docx

15调研报告柳树口镇发展定位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与思考

田会锋

柳树口镇属于典型的纯农欠发达乡镇,区位差、底子薄、特色少等因素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何应对发展难题,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我们探索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一、结合实际,深入思考,传统农业发展路上遇荆棘。

柳树口镇主要经济支柱来源于传统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为主,面对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大趋势,传统农业在暴露出了发展弊病。

主要体现在三个“难”。

1、单兵作战能力弱,抗击市场风险难。

以家庭生产为单位的传统农业,生产动力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投入大,产量低。

农业生产封闭自锁,农民对市场信息不了解,难以掌握社会供求关系,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很容易形成盲目的生产跟风,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农户产出产品的销售。

2、市场份额占有少,实现农民增收难。

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小,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十分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的地域分工。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难以适应当今地域化、专业化和农工商一体化的社会大生产发展,造成农民增收困难。

3、生产水平落后,生产技术突破难。

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技术落后,在实际生产中农户间的协作意识不强,农户间技术交流不畅,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造成整个农业产业发展缓慢。

同时出现问题没有专业服务部门的指导,容易形成有病乱投医的现象。

二、实地调研,开拓创新,合作社农业发展路上添活力。

近年来,柳树口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倡导“生产精细化,产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理念,先后建成了东下村500亩优质桑园,南庄千头养猪场,黄围村大型养羊基地,邢家村养鸡场等特色产业,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也在当地悄然发展开来,2008年,南渠村建立了中药材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解决了村里农户与收购商的联系难,价格风险大,种植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年底农户纯收取达到42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

南石瓮村依托大型养猪场,建立起了养猪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全村的养殖户,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咨询,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新形势下,加入新型农村合作社的三大优势。

一是规避风险降损失。

通过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把市场信息公用话,直接建立农户与公司的联系,掌握供求关系,指导农民进行实地生产,降低市场风险。

二是抱团发展得实惠。

通过建设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千家万户的链接,使小户变大户,单一生产变规模生产,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有效促进农民的增收。

三是优质服务见实效。

这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农户之间的互助合作,为成员提供各类产销和技术服务,把有限的资金技术统筹起来,结成互利互惠、配套联动、共兴共荣的经济共同体,提高农民在市场活动中的有利地位。

三、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开辟农业发展新前景。

实践证明,在山区农村推广专业合作社切实可行,能有效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

在发展过程中,只有通过强化措施,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才能使其真正服务于民。

一政策先行,激发推广热情。

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各级部门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给于合作社一定经济支持,办证审批要实现方便、快捷,有效激发村集体及农民群众开办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热情。

二技术过硬,提高服务水平。

农村专业合作社要以“专业技术过硬”,为发展突破口,经常性地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培训,增加去外地学习交流先进技术的机会,掌握先进的重养殖技术和应对疫病的防控能力,工作业务精通,真正用实力证明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从而得到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

三人才储备,扩大服务范围。

在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正常运作中,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人才,还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储备,比如法律方,市场营销,策划,企业管理等方面,加大对人才的投入是农村合作社当前应对激烈竞争的重要举措,要招聘选拔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通过奖励、提高报酬等方式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扩大服务范围,为将来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典型树立,实现规范引导。

通过广泛宣传,在柳口树立典型,加强工作指导与服务,推广成功经验,示范带动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

组织开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活动,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

抓紧制定完善农业专业合作制度、服务范围等规范,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

 

欠发达山区乡镇转型定位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田会锋

柳树口镇作为纯农业山区乡镇,与我县煤、铁等资源型乡镇相比,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劣势,位列全县欠发达乡镇行列。

如何破解困惑纯农山区乡镇的发展难题,镇党委、政府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彰显纯农山区特色的发展思路,为全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就目前而言,全镇特色发展水平尚处于粗犷式的发展阶段,本文试图通过深刻分析柳树口镇所蕴含的优势和特点,力求在转型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作一粗浅的探讨,希望借此推进纯农山区乡镇实现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纯农山区乡镇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柳树口镇地处我县东南部山区,总面积34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是我县地域面积最大、林木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县依靠雄厚的资源优势,一跃成为全市及至全省的经济强县。

同比之下,柳树口镇由于地下资源贫瘠,同时,缺乏良好的区位优势,全镇的经济发展均来至于纯农业生产,尽管利用晋张公路这条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运输业也一度得到发展,但随着资源整合和超载超限的治理,其发展也如昙花一现。

没有良好的经济作支撑,全镇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传统农村风貌特色较为突出。

正当我们面对发展难题一筹莫展的时候,社会发展其实已经逐渐为纯农山区乡镇带来了发展机遇。

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已向农村发展转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从改革初期的以农补工,到现在的以工补农,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都标志着我国农村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二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正在转变。

就晋城市而言,建市二十年以来,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原来低矮的小县城变成了如今的高楼林立,车流如梭的现代化大都市,当人们纷纷涌入城市去追求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时,城市的枯燥的生活方式和压力、不断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人们在实现小康生活的同时,憧憬着田园生活的舒适和惬意。

而作为我县为数不多的欠发达纯农业乡镇的柳树口不愧为一片净土。

其优势有三,一是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环境。

全镇山峦起伏,植被茂密,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有着良好的自然景观,可谓是纯天然氧吧。

二是北方传统农村风貌保存完整。

近几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全镇的村庄道路及安全饮水得到了有效解决,全镇基础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传统的村庄布局和建筑风格未被打破,与现代化农村楼房林立,街道整齐相比,柳树口的多数农村依旧座落于深山沟壑,保持着灰砖土瓦,牛羊满山、层层梯田传统特色,这正符合人们向往田园,追求返璞归真的世外桃园特色,可以说蕴藏着巨大商机。

三是传统农业发展基础深厚,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作为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农业,近年来,全镇在稳粮促经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以东下村为中心的蚕桑基地,以南渠为中心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以玛琅山为中心的核桃林基地,以南石翁千头养猪场、东石翁百头养牛场,柳口村万只羊园区化养殖基地为主的规模养殖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农村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但面对当今食品安全,人们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偏好,正好为农业快速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时机。

二、纯农山区乡镇的发展定位

通过对柳树口镇的优势和潜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欠发达山区乡镇不必好高骛远,贪大求洋。

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同样可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欠发达山区乡镇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两方面定位:

1、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纯朴的北方农村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和田园休闲渡假旅游。

把山区农村原始的劣势形态通过开发整理转变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从根本上实现转型发展,就必须注重加快农村基础条件改善与保持原始风貌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欠发达山区乡镇的路网、安全饮水等农村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保持的农村原始形态,比如:

青石路、石板房、农家小院这都是我们北方农村的原始形态,也是发展旅游实现转型发展的价值所在。

近几年,柳树口镇借助上级的各项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逐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村连村交通网络,利用玛琅提水工程和国家扩大内需供水工程,有效的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基本具备了发展旅游了先前条件。

今年,镇党委、政府以玛琅愚公山旅游开发为主线,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挖掘纯农山区旅游潜力,目前,已完成全镇旅游总体规划和愚公山景区规划的编制,并顺利通过县政府评审,这标志着柳树口镇在转型发展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大力推广有机农副产品生产,打造有机农作物生产基地。

受市场经济影响,目前广大农村农业生产依靠大量的化学肥料促进增产增效,导致农副产品的质量严重下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饮食成为当今的主流,绿色有机农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经市场调查,目前,有机农产品价格高出普通农产品价格数倍仍至数十倍之多。

因此,推广有机农副产品对促进纯农山区乡镇发展的优势显而易见。

柳树口镇耕地面积3.39万亩,粮食总产量年均2190万斤,年出栏猪10438头,牛1480头,羊13000只,鸡21500只,多数属于普通农业生产形式,极个别使用农家肥生产的作物在价格上也往往等同于普通作物,没有起到增收的效果。

此外,因忽视有机作物的生产,焚烧秸秆现象普遍存在,不仅造成土地有机含量的大量流失,也带来了极大的火灾隐患。

随着近几年土地开发和规模养殖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全镇新增土地2900余亩,规模养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为推广有机农副产品实现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三、推进纯农山区乡镇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1、招商引资。

纯农山区乡镇底子薄,发展后劲不足,招商引资是必经之路。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在加快改善影响农村发展的落后的基础条件的同时,出台积极的优惠政策,此外还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发展潜力和优势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从而保证招得到商,引得进资。

2、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作用。

实践证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引导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序发展,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形式,大胆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引导农村产业发展方向,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从而真正达到推进转型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3、组建龙头企业,打造自身品牌。

要积极培塑独具纯农山区特色的龙头企业,不断完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并做大、做强,叫响品牌,通过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根本上实现纯农山区乡镇转型发展。

 

科学规划发展扎实稳步推进

——关于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田会锋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尤其是在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步伐缓慢,加快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成为我们各级党组织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柳树口镇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尽快摘掉贫困这顶帽子,围绕这一主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现就存在问题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柳树口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们柳树口镇属于纯农业乡镇,受地理环境,人文观念,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相对不发达,勤劳的柳树口人民不甘于贫穷落后的面貌,积极顺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响应党的号召,农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是和其他发达乡镇比起来,差距还很大,突出表现为:

1、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氛围不浓,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绊脚石”。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如:

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等,一些干部群众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抓机遇,不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经济的行动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

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广大劳动人民,安于现状,不知道外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思想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并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能力弱,发展难上加难。

柳树口镇处于内陆山区,地域偏僻,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滞后,在有限的经济总量和拮据的财力状况下,县乡两级仍然要挤出资金用于基础建设,根本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经济,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加大,大型项目难以落户。

3、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带头作用“缩水”。

目前,我镇共有农村党员干部699名,主要知识结构为:

初中文化程度以下581名,占88.8%,高中文化程度97名,占14.5%,中专以上文化仅有21名,占0.3%。

我镇党员干部的文化层次低,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我镇思想解放不够、接受新事物不快、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二、积极探索,加快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是“走出去、请进来、”找到解放思想的切入点。

“走出去”就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兄弟乡镇和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眼转变观念,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先进地区的经验灵活应用于我们的实践。

今年我们组织了多次参观学习,到阳城学习养蚕经验,到北义城参观沼气建设,到陵川参观小杂粮种植,到东四义、山耳东、崔河参观新村建设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请进来”就是聘请专家开展菜单式培训,根据我镇农村党员干部自身需要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有针对性的聘请专家到我镇进行授课。

比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我们聘请了中药种植领头人郭三旦到我镇指导授课。

在发展养蜂方面,我们聘请了县政协常委,县蜜蜂协会会长钱保发进行讲解。

在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

二是要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面向市场,立足实情,发展特色经济。

我镇是纯农业乡镇,发展农产品就成为我镇的特色经济,目前,东下村已完成河滩造地500余亩,用于栽桑养蚕,小米、核桃等成为特色。

另外,按照我镇今后“1144”的发展思路。

即主攻一个目标,围绕一个核心,发展四项产业,打好四的硬仗。

一个目标就是要加快有山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一个核心就是要突出农民增收;发展四项产业,就是以两路一河为骨架,在晋张路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柳夺路重点发展核桃业、白洋泉河重点发展养蚕和中药材、玛琅山重点发展旅游业;打好四大硬仗是基础建设、沼气建设、劳务输出和基层党建的硬仗。

三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一个好思想一抓到底的做法,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同时,广大基层干部要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培养为经济服务,共促经济发展的意识。

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有关体制,加大督查力度,促使各部门摒弃部门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

要加快基础建设,建议上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事业,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硬件环境。

四是要培塑一种柳树口精神,抓典型,示范带动。

精神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灵魂,是争先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通过实地的调研,深入基层发现“亮点”,积极推广,钱明亮是东下村的党支书,一年来,他带领群众投资160余万元,建学校、修剧院、修公路、打机井,有效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成为全镇农村干部学习的一面旗帜;我镇马中山利用多年的经商积攒的资金,自主创业,在市里开办了一流的洗浴中心,吸收了我镇百余名富余劳动力,成为我镇自主创业的楷模。

通过示范带动,将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不断升华柳树口人民诚实守信、朴实厚道、脚踏实地的优秀品德,努力使这种精神融入到全镇人民的思想中,进一步唤发全镇人民的创业激情,以饱满的精神风貌投入到进农村经济建设中去。

对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田会锋

柳树口镇距市区30公里,地处泽州县东南部山区,全镇总面积346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181个自然村,共4559户,17157口人,耕地面积43596亩,地下矿产资源贫瘠,地上缺少企业业。

2007年底,全镇人均纯由入3745元,是纯农业欠发达山区乡镇。

全镇近几年形成蚕桑、中草药、运输四大经济主导产业,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村一级的能动作用,成立了由镇村干部组成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组织镇机关干部下到各村,深入农户,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地方参观学习,提高干部的信心和工作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局。

我镇按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探索经验,推动全局”的原则,确定东下村村为试点村,在资金方面采取了争取项目和镇村自筹的方法,投资30余万元进行了街道硬化,村容村貌建设,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秸秆气化站。

同时扶持集体产业,通过河滩造地,建成了1500亩优质良田农场。

发展了500亩优质密植桑园,现建成大棚5栋,全村年蚕200张,年产值20万元。

目前,试点村为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构建和谐,促进发展稳定。

一是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提高教育综合设施水平,创建“教育强镇”。

二是建好标准化的村级卫生室,逐步达到标准,确保小病不出村,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普及率。

三是落实民政救济。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稳定。

四是大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现状。

发展沼气池400余户,引导农民改厕、改灶、改圈。

五是大力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农户评选活动,构建安定和谐的文明新村。

4、推进民主,壮大基层组织。

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指导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把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了“两委”班子。

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该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离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

主导产业发展上,尚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植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

2、群众素质教育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

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有所淡化。

3、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该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发展水平还是偏低。

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

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三、几点启示

(一)要注意几种不良倾向

1、习惯于按部就班。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纠正一些干部误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抓好常规工作的错误思想,要注重在“新”字上下功夫,切实按照“二十字”的建设要求,创新思维,解放思想。

2、忽视生产发展。

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在村容村貌、多建房屋上下功夫即可。

应深刻理解“二十字”的内涵,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

因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同时,要注重现代农业的发展。

3、没有量力而行。

没有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盲目攀比,形成新的个人和集体债务。

4、“消极性”。

在调查座谈中,一些村干部悲观地说:

“我们村条件太差,无法建新农村”,部分村民说:

“一无钱、二无物、怎么建”?

等。

应用科学的发展观去指导,消除干部群众的等、靠、要思想。

(二)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着眼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把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

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和党员电化教育、党员活动日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行政区划调整等情况,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切实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三)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脱贫致富的新产业。

一是着力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突出发展重点,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品牌产业,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化经营。

二是着力扶持贫困农户脱贫增收。

采取党员干部帮、无偿资金扶持等措施,扶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收项目,确保每个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三是着力抓好劳动力转移。

摸清贫困村劳动力底子,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确保户均转移一个劳动力,实现转移一个,脱贫一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