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道德与法治 真题汇编 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477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 道德与法治 真题汇编 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 道德与法治 真题汇编 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 道德与法治 真题汇编 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 道德与法治 真题汇编 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 道德与法治 真题汇编 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 道德与法治 真题汇编 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docx

《中考 道德与法治 真题汇编 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 道德与法治 真题汇编 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 道德与法治 真题汇编 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docx

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汇编专题二十一般违法与犯罪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汇编专题二十:

一般违法与犯罪

▲▲【考点16】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果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违法行为含义: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把违法行为分为: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即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任何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承担相应的责任。

区别如下:

含义

例举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共同点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欠债不还;捡到东西不归还失主;损害他人名誉等行为

较轻

民事责任(道歉、赔偿)

都是违法行为,都有危害性,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闯红灯行为;吸毒行为;乱建房屋等行为。

较轻

行政责任(警告、罚款、拘留)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违反刑法的行为

两抢行为;贩毒等行为。

严重

刑事责任(刑罚处罚)

▲▲【考点18】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什么是犯罪行为?

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又叫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2.犯罪的三大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或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或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或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3.犯罪应受到刑罚处罚

(1)刑法,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注:

只有人民法院可以实施刑罚。

刑法规定刑罚,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制裁手段。

(3)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

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四种。

)主刑对一个罪犯只能用其中一种,附加刑可以附加主刑用,可以用一种或多种)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区别:

①违反的法律不同(犯罪触犯了刑法,一般违法触犯刑法以外的法律);②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③处罚机关不同(犯罪由人民法院判决,而一般违法由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相应的制裁。

▲5.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事例中,说明了什么道理?

得到什么启示?

道理: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开始是沾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甚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启示:

青少年要①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②谨慎交友;③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④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⑤知错就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6.青少年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1)个人主要原因:

无知(法律意识淡薄)、盲目模仿、报复心理、盲目从众心理、寻求刺激、逞强好胜等。

(2)家庭原因:

父母或监护人没有做好家庭保护,没有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3)社会原因:

有关部门没有做好社会保护,没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7.怎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建议、措施)

①国家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

②社会有关部门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保护;

③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做好学校保护;

④家庭中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管教;

⑤青少年自身要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谨慎交友,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8.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

(1)非诉讼手段(如有关部门反映、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

(2)诉讼手段(即到法院打官司,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注: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又叫“民告官”)

9.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青少年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江苏泰州】近年来,仍有一些人“不拘小节”,如:

高铁“霸座”,侮辱、殴打公交车驾驶人员等,上述事件中相关人员已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以上事件警醒我们(A)

①个人行为应当遵守社会公共规则

②社会进步必然要求牺牲个人自由

③不良行为有可能演变为一般违法甚至犯罪

④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2019四川自贡市】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下列说法与“防微杜渐”蕴含道理一致的是(D)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2019北京】图3给我们的警示是(C)

A.违反法律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B.面对冲突,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

C.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犯罪,要防微杜渐

D.遇到问题,要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4.【2019福建】杜某因饲养宠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以300元罚款。

他的行为属于(A)

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

5.【2019年广东省】2019年5月,某公司在未按要求报备的情况下,投放3000多辆自行车供群众有偿使用,被交通执法部门依法处罚。

可见(B)

A.投放自行车是违法的B.违法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C.违法要受到行政处罚D.交通执法部门是监督机关

6.【2019年广东省】今年春节期间,小张同学被朋友拉进一个微信群,他发现群里时不时会有人发些谣言、诈骗、传销等信息。

对此,他应该(C)

①知法守法,远离网络生活②及时举报,检举不法行为

③增强法制观念,少发不良信息④提高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9广西贵港市】陕西汉中的张扣扣22年前目睹母亲被邻居王自新打死,2018年除夕中午,张扣扣持刀杀死了王自新及其两个儿子。

张扣扣在自我辩护时称:

我是为妈妈报仇。

2019年4月11日,陕西高院对张扣扣案二审裁定,维持汉中中院的死刑判决。

上述案例说明(C)

A.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B.张扣扣为母复仇,应当从轻处罚

C.触犯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D.为母复仇属于正当防卫

8.【2019黑龙江大庆】小张在与他人签订合约后,没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按时交货。

他的这一违约行为属于(B)

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

9.【2019黑龙江大庆】犯罪的基本特征是(C)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一般社会危害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④刑事违法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19湖北黄冈市】因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制品,深圳一商家吃了全国首张此类罚单。

2018年7月16 日,坪山万众百货的店主朱女士向坪山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缴了一笔3万元的罚款,全国首宗向未成年人非法售烟案结案。

该案商家的行为属于( C )

①一般违法行为②严重违法行为

③行政违法行为④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1.【2019湖北武汉市】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某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作者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

李某、某出版社的行为分别属于(C)

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2.【2019湖北武汉市】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刑事附带民事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

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D)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13.【2019湖北武汉市】某区人民检察院以徐某涉嫌投毒罪,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魏某与税务局干部赵某发生个人财产纠纷,于是向法院起诉赵某。

上述两个案例中,诉讼的类型分别是(D)

A.行政诉讼、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C.刑事诉讼、行政诉讼D.刑事诉讼、民事诉讼

14.【2019湖北宜昌市】刘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

刘某的行为属于( C )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

15.【2019湖南衡阳市】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B)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明偷看他人日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2019湖南衡阳市】某法院对被告人陆某故意杀人一案公开宣判,认定被告人陆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说明人民法院是我们国家的(B)

A.权力机关B.审判机关C.行政机关D.检察机关

17.【2019湖南娄底市】某高校航天领域研究生常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接受境外人员提供的“经费”20多万元。

向境外人员发送情报资料60多份,泄露了国家秘密,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常某的行为属于( B )

A.一般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

18.【2019吉林省】刘某因把“捡”到的价值2万元的小提琴据为己有,被人民法院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且数额巨大,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

刘某的行为属于(C)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

19.【2019江苏淮安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未成年人预防违法犯罪方面,孔子的这句话启示我们(C)

A.学会创新,勇于实践B.积极探索,盲目效仿

C.明辨是非,自我矫正D.抵制诱惑,拒绝交友

20.【2019江苏连云港市】依据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A.未成年人应该珍惜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B.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良行为可以免除责任

C.未成年人不成熟难以避免危害社会的行为

D.未成年人实施危害行为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21.【2019江苏连云港市】胡某为吸引粉丝表演了一段“无人驾驶”,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车门,迅速下车,跟随车辆步行一段,再上车继续驾驶。

视频上传到网络,还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他被交警扣分罚款。

胡某的行为(D)

A.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B.是民事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该受行政处罚

22.【2019江苏南京市】图1是小李在学习法律过程中所作的“违法与犯罪关系”图示。

依据图示,你认为小李对违法与犯罪关系的理解是(C)

A.违法与犯罪界限分明,但有些难以分辨

B.无论违法还是犯罪,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C.有一些违法是犯罪,有一些犯罪是违法

D.违法不一定犯罪,但是犯罪肯定会违法

23.【2019江苏南京市】请探究小李关于违法与犯罪关系结论产生的过程,你认为要学好法律,正确的做法是(D)

①把握法律的主要特征,避免知识间产生相互联系

②结合具体案例,研读法律,准确把握区别与联系

③多作图示,因为只有图示才能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④树立法律信仰,要在依法办事的实践中提高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2019江苏南京市】田某(16周岁)在与同学姜某的冲突中,造成姜某重伤死亡。

人民法院鉴于田某是未成年人,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其有期徒刑。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未成年人犯罪也应承担责任

②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学会珍惜

③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受到刑罚处罚

④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2019江苏苏州市】据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这说明(D)

A.一般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刑罚处罚

B.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C.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6.【2019江苏宿迁市】目前全国正在深入推进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危害群众生产生活的黑恶势力,这些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____,应承担____法律责任。

( A )

A.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B.触犯了刑法刑事

C.严重社会危害性行政D.触犯了刑法民事

27.【2019江西】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D )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①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②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行政违法行为

③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刑事违法行为

④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8.【2019山东德州市】2018年9月1日,备受关注的江苏“昆山砍人案”终于尘埃落定。

昆山市公安局、昆山市检察院先后发布公告,认定于海明“反杀”刘海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认定( C )

①彰显了我国司法的公平正义

②重新界定了正当防卫的条件

③保障了防卫者的正当权利

④鼓励人们要敢于正当防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9.【2019山东菏泽市】漫画启示我们( A )

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②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③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一般违法必然会演变为犯罪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0.【2019山东菏泽市】村民胡某曾与村委会签订承包本村鱼塘十年的合同,三年后因效益较好,村委会强行终止合同,胡某不服,于是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属于( B )

A.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C.行政诉讼D.刑事自诉

31.【2019山东聊城市】2019年3月26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宣部原副部长鲁炜受贿一案,对被告人鲁炜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D)

①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③有期徒刑十四年属于主刑,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属于附加刑

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2019山东聊城市】九年级学生小辉上学途中,被一根垂落半空的光缆绊倒,造成右手臂骨折。

后查证,垂落光缆是当地某通信公司疏于管理所致。

因为医疗费问题产生纠纷,小辉的父母将该通信公司告上法庭。

这一侵权行为和诉讼方式分别属于(B)

A.一般侵权行为行政诉讼B.特殊侵权行为民事诉讼

C.一般侵权行为刑事诉讼C.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诉讼

33.【2019山东青岛市】2018年9月,周某某乘坐高铁强占他人座位,且一直不听工作人员劝阻。

有关部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相关规定,对周某某作出罚款200元、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的处罚。

周某某的行为(C)

①扰乱了公共秩序②属于犯罪行为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④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4.【2019山东烟台市】在凉山州大火扑救过程中,一网民发布侮辱救火英雄言论,造成负面影响。

4月2日,凉山网警巡查执法通报,违法人员尹某某已在泉州被抓获。

这警示我们(B)

A.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尽量不去做

D.公民在网上没有言论自由权

35.【2019山东枣庄市】2018年8月21日,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强行霸占女乘客的座位,不听列车工作人员劝说协调,济南铁路公安处依法给予治安罚款200元的处罚。

22日晚,该男子发布视频向当事人和全国人民做出诚挚道歉。

“高铁霸座男”的行为(C)

A.是在依法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

B.违反了法律,受到了刑罚的处罚

C.缺乏规则意识,是一种违法行为

D.不是民事侵权行为,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36.【2019四川泸州市】学习了《远离犯罪》这一单元,泸州市某中学八年级

(2)班的同学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A)

①同学甲: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②同学乙:

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③同学丙:

违法就是犯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同学丁: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7.【2019四川自贡市】(1.5分)观察如图漫画:

有一只老鼠跑进了米缸,饱餐一顿而不愿离去;又吃了几天,本可以就此罢休,跳出米缸,但它舍不得白花花的美食,一直吃下去,直至米缸吃空,胀得不能动弹,再也跳不出去了,结果自取灭亡。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C )

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②没有人能控制得住美食的诱惑

③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冲动

④会用法律就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②③

38.【2019云南】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A)

ABCD

39.【2019浙江温州市】读图,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C )

 

①被告人郑某某侵犯了他人的物质帮助权

②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④拘役和罚金既是主刑,又属于附加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主观题

40.【2019浙江宁波市】(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毛某某为首的涉黑涉恶团伙,因聚众斗殴、非法拘禁、开设赌场、非法持有枪支等行为被奉化区警方抓获。

检察机关对此案提起公诉,法院公开审理,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赌博罪等数罪并罚,判处毛某某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罚金三百万元;团伙其他成员也受到相应处罚。

对这一典型案件媒体及时跟进报道。

市民纷纷点赞“扫黑冷恶”行动,表示法治社会人人都应遵守法律。

(1)毛某某的行为性质是什么?

请写出你判断的依据。

(3分)

(2)请说明材料中的不同社会主体在厉行法治中是怎样行动的。

(4分)

(3)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谈谈“扫黑除恶”的重要意义。

答:

(1)犯罪。

(1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分)

(2)警方(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检察院、法院(司法机美)公正司法;媒体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公民做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4分)

(3)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1分)法津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绳和行为规范,扫黑除恶,

厉行法治,就是警示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

怎么做;扫黑除恶,惩治犯罪,有利于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我们的生活,(2分)

41.【2019浙江衢州市】文明养犬,你我共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8月14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宣布了未牵绳德国牧羊犬咬伤未成年人致其犬伤Ⅲ级一事的处理结果。

德国牧羊犬主人赵某被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5年内赵某不得再养狗。

咬伤人的德牧犬,则被强制收容。

《中华人民共和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赵某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

成华分局对赵某采取的是哪种类型的处罚?

(2)从法律的作用角度说说成华分局对赵某作出处罚的原因。

(3)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角度分析漫画中养犬者的言行。

【答案】

(1)民事违法行为;行政处罚。

(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具有保护作用,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等。

赵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等,被依法处罚。

这有利于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3)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公民有养狗的权利,但不能影响他人的休息和生活,不能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

42.【2019浙江嘉兴市】法治嘉兴,文明同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开车不礼让行人”和“醉酒驾车”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结合材料,从自由与法治关系角度,说明嘉兴依法加强交通整治的必要性。

(1)从“厉行法治”角度,阐述你对“交警一出手,问题全没了”观点的看法。

42.【答案】

(1)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针对开车不礼让行人、醉酒驾车等交通违法现象,只有依法加强交通整治。

切实将交通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才能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使人们合法的交通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3)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厉行法治需要公安部门严格执法,交警出手对维护交通安全很重要。

但厉行法治还需要其它社会主体切实履行各自职责。

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特别是我们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43.【2019浙江杭州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某在地铁上吃东西时乱扔垃圾。

面对其他乘客的劝阻,她不但不听还把食品包装袋丢弃在车厢,随后扬长而去。

这种行为破坏了乘车环境,扰乱了地铁正常的乘车秩序。

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王某处以行政拘留。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该案例中王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请阐明理由。

(2)针对王某的行为,有网友评论:

“这种人的‘病’需要法律来治,没有法治就无所谓自由。

”结合材料,运用“无法治不自由”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故答案为:

(1)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王某破坏乘车环境,扰乱乘车秩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以行政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