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437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0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docx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docx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

(2013—2020年)

 

二〇一四年九月

 

 

前言

装备制造业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性产业,也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需求和出口的拉动下,我国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其增长速度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显现。

四川是我国三大重装制造基地之一,在我国装备制造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随着重装产业向高端化、大型化发展,四川省大件运输困难、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凸显。

促进重装产业向沿江临港聚集发展,是适应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提高四川省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宜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禀赋,优良的港口岸线条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件出川难的问题。

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包含现代先进技术制造以下简称“重装基地”)的内涵,包括重型装备、重大技术装备以及相关先进技术机械制造。

重装基地的建设,将加快推动四川重装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大型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并有效带动长江上游、岷江下游、金沙江下游区域经济增长,有力拉动成渝经济区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形成区域新的增长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促进我市重装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四川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宜宾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全球装备制造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仍将装备制造业作为核心产业,在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领域保持优势地位。

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自由化的深入,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呈现出向高端加工组装方向发展,方式多以兼并、收购为主。

金融危机后,不少国家将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作为重点。

三是大型跨国公司把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作为重要方向,目前,通用、西门子等跨国公司服务收入已占公司总收入的40%—60%。

2.技术发展趋势。

一是绿色化。

日趋严重的环境、资源约束,使绿色制造成为装备制造业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二是集成化。

随着装备的大型化、自动化和高效化,用户要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系统设计、设备成套、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是智能化。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未来装备将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

四是超常化。

主要表现为在超常规条件下,制造超常尺度或超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集中体现在超大、超微、超精。

(二)宜宾市重装基地发展现状。

1.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近五年宜宾重装产业发展良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4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7.09%;实现工业总产值14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6%;实现工业增加值63.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7%;实现利润总额9.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7%(见表1)。

表12013年宜宾重装基地主要指标情况表

指标名称

企业数

(个)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工业增加值

(亿元)

利润总额

(亿元)

重装基地

41

144.6

63.82

9.07

规模以上工业

578

1814

633.45

217.29

重装基地在规上工业中的占比

7.09%

7.97%

10.07

4.17%

2.培育了一批优势产品。

核燃料组件、汽车模具、汽车配件、大型化工容器、金属复合材料、水轮发电机、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有些已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普什模具高腔热流道注塑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空白;中核建中压水堆核燃料组件国内领先;惊雷科技金属复合材料在行业中产销量最大、产品质量最好,国内市场占有率60%,大型化工压力容器国内领先;射钉弹和射钉枪市场占有率70%,是全国最大射钉弹制造基地;我市还拥有中国第一家汽车发动机液压挺杆和废气再循环装置EGR系统专业化生产企业。

3.形成了一批领军企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普什集团、中核建中、惊雷科技等一批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发展壮大,与岷江集团、富源发电设备、天工机械、力源电机、昌明机械等企业共同形成了宜宾机械装备制造业主力军。

另外,“三线建设”时期,宜宾设立了7家军工企业。

目前这些企业正依托雄厚的科技实力,积极推进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

4.拥有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世界一流的加工能力。

中核建中、惊雷科技各拥有一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另外,中核建中还拥有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完整的压水堆核电站燃料组件生产线,为大亚湾核电站提供国产燃料组件,是我国唯一的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生产基地。

制造能力是普什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拥有200余台套世界最先进的加工装备及一系列检测仪器、设备,确立了其在同类企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惊雷科技拥有国内领先的工业化生产爆炸焊接技术和大型封头生产制造技术。

岷江集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堆焊设备和重型容器车间等。

宜宾机械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已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三)宜宾市重装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

1.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临港开发区地处川滇黔渝“X”交点和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国家交通干线与长江经济轴的重要交汇点,是西部地区东进长江、南下出海最为便捷的通道,是川滇黔结合部和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连接南昆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是川滇黔结合部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战略要道。

2.交通条件立体便捷。

宜宾是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次区域交通枢纽,现已建成内昆铁路、金筠铁路、内宜高速、乐宜高速、宜—泸—渝沿江高速规划建设的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宜宾至叙永高速、宜宾至贵州毕节高速、成都—宜宾—贵阳高速铁路、绵阳—遂宁—资阳—内江—宜宾城际铁路和覆盖川南地区乃至川滇黔结合部地区4D级的宜宾机场迁建工程正加快推进。

未来的宜宾将形成“八条高速、六条铁路、一条黄金水道、一个航空港、一个航道港”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成功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多式联运、无缝衔接”。

3.资源禀赋全省最优。

宜宾发现并经检查评价的矿产种类计有44种,矿产地有305处,在探明储量具E级储量的23种矿产中,有大型开采价值的有煤炭、硫铁矿、盐卤、石灰石、石英砂等6种。

其中,煤炭探明储量53亿吨,占四川省煤炭探明储量的39.3%,硫铁矿储量15亿吨。

宜宾页岩气资源丰富,是“四川长宁—威远”、“滇黔北昭通”两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重点开发地区,四川长宁—威远区块涉及珙县、兴文、长宁、高县等4县,面积约4200平方公里;滇黔北昭通区块宜宾部分面积1420平方公里,涉及筠连、珙县两县,是滇黔北昭通区块中最有利的目标突破区;四川省规划的“天宫堂—五指山”区块涉及屏山县,面积1000平方公里。

全市规划到2020年产气10亿立方米,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天然气储量600亿立方米。

全市水能以三江流域境内段为主,可开发装机容量655.7万千瓦。

金沙江水能理论储量为157.2万千瓦,岷江91.7万千瓦,长江214.4万千瓦。

其余积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中小河流102条,水能储量62.9万千瓦。

4.能源供给保障有力。

宜宾福溪电厂、珙县电厂两个火电站总装机容量760万千瓦。

向家坝水电站装机容量640万千瓦,首台机组已投入运行。

向家坝、溪洛渡电站电能可通过3个特高压换流站组成的送端网络下载到宜宾。

已规划建设达州—泸州—宜宾—水富供气工程,建成后日供气能力将达到400万立方米。

5.港口规模全省最大。

宜宾境内宜港岸线长约75.7千米,可支撑建设500万标箱以上的港口规模,其中临港经济开发区境内一带所在岸线被专家誉为自宜昌以上最好的建港岸线。

宜宾港是以内外贸集装箱、能源、原材料和工业产品运输服务为主,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协调发展的西部现代化综合港口。

其已建成运营的宜宾港一期是集滚装、重件、散货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50万标箱,滚装10万辆。

现已与上海港开展战略合作进行联营,实行“信息、管理、业务”三个一体化模式,实现了一站式通关服务。

(四)存在的问题。

1.重装产业尚未成为宜宾的支柱产业,企业规模较小。

2013年,全市重装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44.6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7%,重装产业要成为宜宾支柱产业仍需要一段时间。

宜宾重装企业规模较小,除中核建中、惊雷科技、普什集团、岷江集团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外,其他企业销售收入均在10亿元以下。

全市规模以上重装企业41户,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09%。

2.成套装备相对较少,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尽管宜宾有比较雄厚的机械加工制造能力,拥有国内领先的机械加工制造设备,但目前零部件、中间材料仍是宜宾装备制造业的主导产业,单机生产主要是水轮机和大型压力容器,缺乏装备的成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

重装产业中的“孤岛”现象严重,产业链较短,难以在行业中起到引领作用;优势产品的生产和制造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未形成产业集群。

3.产品发展重点不突出,品牌影响力较弱。

宜宾重装产业的产品发展重点不突出。

多数产品是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些常用产品的产量不大,且近年产量还有所下降。

此外,宜宾市制造业的品牌效应不强,岷江集团、三江机械、天工机械等企业本身加工能力很强,但由于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为其配套的企业相对较少,其龙头带动作用不强。

4.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问题依然突出。

宜宾重装产业多为中小企业,其融资渠道较少,融资能力较弱,企业主要靠自身利润进行投资,导致宜宾重装产业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技改和创新投入不足,这将大大影响今后宜宾市重装产业的发展速度及其核心竞争力。

5.高素质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快速发展。

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缺乏,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等与先进企业差距很大,大大制约宜宾重装企业发展。

6.管理理念、思维较落后。

由于长期缺乏主业的拉动,使得宜宾装备制造业世界一流的加工装备、强大的精密加工能力和巨大的制造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市场管理和精益管理能力,包括管理理念、经验等。

(五)面临的宏观形势。

1.发展机遇。

一是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支撑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装备制造业将在新一轮改革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涉及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一轮改革,将有助于破除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矛盾,激发市场活力,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是“四化同步”发展创造巨大需求空间。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新需求和新市场。

一方面,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进而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和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公共服务投资的扩大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一体化将成为拉动制造业内需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等,这些目标的实现为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三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酝酿新的重大变革。

世界范围内“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观点,反映出将要来临或已经来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建立在互联网和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基础上,同时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

而这一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主要表现在:

(1)将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

(2)将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可实现产品的无图纸化设计制造和虚拟装配;(3)以数字化为基础,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通过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等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的互动,量体裁衣式的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转变,传统商业模式也将越来越多地被电子商务所代替。

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将提高产业布局的前瞻性,并大大加快产业发展的进程。

四是区域加速发展将对宜宾装备机械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

2013年9月,李克强总理指示“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

未来长江经济带具有巨大经济增长潜力,而宜宾位于长江上游沿岸,且占据了打造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在长江经济升级过程中,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四川省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宜宾市为重点,着力引进培育机械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延伸机械制造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以重型加工、特种容器制造、重型装备制造、核电燃料组件制造”、汽车配件加工和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基地。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对装备制造业需求强劲。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推进,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工程机械、矿山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民生装备如食品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医疗机械等需求也与日俱增。

西南地区特别是宜宾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页岩气、硫铁矿等,对其开采设备、深加工设备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矿山设备、页岩气开采设备、燃气发电、化工成套设备等针对上述资源的装备制造业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2.面临挑战。

一是国际国内产业格局调整带来了新挑战。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工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趋势明显,瞄准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重塑竞争优势;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上升,横向同质产品的低成本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不仅受到欧美市场萎缩,以及工业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的“高端卡位”,也面临着新兴经济体更低成本竞争优势所形成的“低端挤压”。

二是国内经济面临转入“中速增长阶段”的挑战。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15年左右,我国将进入增长速度回落的时间窗口期,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可能由近年的10%以上的增长率下调至7%左右,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其中经济发展已不再是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升级转型的过程。

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制造业亟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

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对我市装备制造产业迅速做大有一定影响;国内江苏、山东、上海、广东等东部发达省市装备制造业凭借区位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基础,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发展方式也基本实现转型,我市重装产业与先进省市差距将存在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借力国家“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宏观调控部署、宜宾进入“成渝经济区区域”的大好机遇,顺应国内外重大技术装备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周边区县工业园区为支撑,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链条、培育智能制造装备、做强基础配套产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将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建设成“以三大产业链条、智能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为特色,整体竞争力强的长江上游、川滇黔最具活力的高端装备创新、制造和服务基地”。

(二)发展思路。

转型升级。

在重装基地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导宜宾重大装备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从单一产品向成套装备转型、产业链向生产性服务延伸,通过拓展产品研发、设计、配套、服务、工程总承包,提升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价值链,实现大跨度产业结构升级。

高端发展。

重点产业选择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和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在充分发挥和挖掘本地产业基础潜力的同时,勇于突破现有传统产业格局,面向全球,积极引进重大装备和高端产品企业与项目,通过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重装基地核心竞争力。

彰显特色。

体现宜宾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并研究其内在联系,将三者有机结合,准确定位,彰显基地产业特色,实现与周边地区差异化发展,成为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的闪光点。

辐射带动。

重装基地产业发展要与本市三个中心、六个基地发展规划相衔接,以全局发展眼光,以构建产业链为抓手,补链、强链、延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三大中心、六大基地产业联动,促进区域效应。

统筹兼顾。

重大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时间和空间、发展重点选择上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有序推进;适度超前;既有集约,又有辐射。

(三)发展目标。

1.2017年目标。

到2017年,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增速达20%)。

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其中,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

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个,培育知名品牌8个。

2.2020年目标。

到2020年,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增速达26%)。

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其中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个,培育知名品牌10个。

年度

工业总产值(亿元)

培育亿元企业(家)

建成技术创新体系(个)

培育知名品牌(个)

2014

173

12

2

6

2015

208

13

2

7

2016

250

14

2

7

2017

300

15

3

8

2018

380

16

3

8

2019

475

18

3

9

2020

600

20

4

10

三、空间布局

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要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

在充分考虑宜宾的区位优势和交通物流优势的基础上,规划沿长江布局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

以国家级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四川惊雷科技新材料产业园为两个配套支撑区,协调发展(图1)。

 

图1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空间布局图

(一)一个核心区。

国家级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临港开发区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以上,对建设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临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口岸等优势,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等功能区,将关键核心汽车零部件集中在临港开发区制造、出口、贸易;以普什集团、宜宾天工机械、宜宾三江机械、宜宾天瑞达为龙头,同时集成周边地区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新一代节能、减排发动机曲轴、发动机废气再循环装备(EGR)、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装置、发动机液压挺杆、摇臂真空电磁阀、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汽车空气处理单元总成等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模具,引进中高端电动汽车制造项目等;建设金川磁电产业园,积极发展电磁电机、电磁元器件及汽车电子产品;辐射带动宜宾汽车零部件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并逐步将产业链延伸向军工、航空领域精密零部件、高端零部件制造。

——依托临港西南装备贸易城项目,建设川南地区重装设备交易展示、配件供应、物流配送、维修保养于一体的重装设备贸易及服务中心。

——依托临港汽车商贸城项目,建设川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模式最新的多功能国际化现代汽车城,构建川南地区集国内外品牌轿车、货车、专用车、配件供应、物流配送、维修保养、装饰美容、汽车会展等于一体的汽车贸易及服务中心;带动宜宾汽车服务后市场的发展。

——重点发展发电设备、石油石化(含页岩气)装备、智能化机械装备等,辐射带动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石油石化(含页岩气)装备产业链的发展;引进和发展智能制造机械装备,为提升基地的产业层次,向着高端发展做出示范。

国家级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布局如图2所示。

图2国家级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布局图

(二)两个配套区。

1.南溪区。

以罗龙工业集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高效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船用配套装备、工程机械、智能化机械装备及配套零部件。

2.宜宾县。

以四川惊雷科技新材料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金属复合材料及压力容器、双金属复合管、大型铸锻件、高端液压元件、矿山机械液压件等配套件、汽车零部件。

四、发展重点

根据“转型升级、高端发展、彰显特色、辐射带动、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及国家和四川省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在充分分析本地产业现状、周边环境和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从全市一盘棋的观点出发,提出打造三大特色产业链条、培育智能制造装备、做强基础配套产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等四大任务以及发展途径。

最终形成以三大产业链条、智能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为特色的宜宾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产业架构,落实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

(一)打造链条,培育新增长点。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做强做大重点发展产业,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石油石化(含页岩气)装备制造产业链和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等三大产业链条;盘活国有资本和本地现有制造资源,辐射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产业格局新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1.汽车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

(1)可行性分析。

宜宾有一定的汽车零部件及改装车制造基础,有特色产品,但规模不大;普什集团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精零部件加工设备、国内一流的加工能力以及对加工项目的快速响应能力;但缺乏稳定、持久、上规模的主业拉动以及市场和精益管理能力。

而“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国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搭建汽车零部件贸易、制造、检测、研发、行业服务、产业基地、投资等七大业务平台。

二者联合,可望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产业发展态势,并带动本地机床制造、高端铸锻件、汽车模具制造、永磁电机制造、磁性材料及元器件制造、仪器仪表及电子产品制造、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造、车用空调及制冷系统制造等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盘活本地资源和国有资产。

国家发展战略明确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并在该领域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市场推广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力度很大的政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四川省“十二五”汽车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鼓励重点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以城市公交、景区观光车和产业园区观光车为突破方向,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为关键技术突破口,重点抓好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加速重点企业技术更新改造,加大对充电站等相关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