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372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docx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docx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1

《大地的话》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中的3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5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朗读课文,理解全诗内容,感受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读好重点词句,并学习强调朗读语气的方法。

4、根据诗文前四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试着仿写一小节。

学习重、难点:

通过联想、想象,体验情境,理解诗情;理解“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的含义。

【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对课文进行预习,勾画、标注、抄写并熟记基础知识,完成摘录笔记。

2、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书面完成预习自测。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的“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5、在自学中能够针对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随手写在书上以备与他人讨论交流。

【信息链接】

走近作者

关登瀛,1938年生,儿童文学作家。

著有儿童长篇小说《黄花谷》,儿童诗集《春天的魔术师》《花意》《四季》等。

儿童长篇小说《西部流浪记》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儿童文学奖,《小脚印》获全国第三届优秀儿童文学奖及新闻出版署等八部委全国儿童读物奖,诗歌《为庆祝儿童节,我们在地洞里开会》获全国第二届儿童文艺诗歌三等奖,《大地的话》被编进了教材。

【预习自测】

完成配套练习中的温故知新。

【我的疑惑】

学习建议:

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认为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探究案】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学习寄语:

同学们,课堂是你们的,学习是快乐的,希望你们大胆质疑,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去享受知识的乐趣吧!

【学法指导】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读写结合。

【质疑探究】

探究点一:

朗读诗歌前四节,说说读了每一小节的感受。

并请你用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

(可以用心来朗读,用心来交流)

探究点二:

说说你对“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知识网络图】

大地的话

【拓展提升】

1、通过品读诗歌,我们感受到了大地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听了大地的话,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地说?

2、请你仿照课文前四节的写法,试着再写一段,表现大地母亲的情怀。

教师寄语:

同学们,你们辛苦了,同时也祝贺你们收获了这么多知识,快来评评你这节课的表现吧!

自评:

组内评:

【训练案】

一、阅读课文片段,写成练习。

()你是小草,

()要给你一定的地位。

不管谁把你驱赶,

把你踏碎或烧成灰。

你的根和籽粒,

总藏在我的体内。

当严冬过去春风一吹。

你将织成一片绿纱,

送给大自然一床绿被。

1、选词填入文中括号内。

不论即使虽然

2、填空

文中的“我”指();“织成一片绿纱”的意思是()

3、诗中说“我”保护小草度过严冬,你觉得“严冬”比喻什么?

4、读了这一小节,你想到了哪句古诗

 

《语言的魅力》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会认“魅、姗、辰”等3个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酸”等7个字。

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的能力。

4、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得勒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

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的能力。

自己写富有魅力的语言。

【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完成预习自测。

2、在自学中能够针对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随手写在书上以备与他人讨论交流。

【预习自测】

见《语文配套练习与检测》P2“温故知新”。

【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语言,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巨大力量,体会语言的魅力。

【质疑探究】

探究点一:

通过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体会老人的()和路人的()。

 

探究点二:

读2——5自然段,找出老人前后的神态和语言,体会老人前后的内心变化,并想想引起这种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点三:

充分朗读第6自然段,对比读一读“我什么也看不见”与“春天到了,可是……”,这两句话有何区别?

谈谈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我的知识网络图】

语言的魅力

【拓展提升】

师:

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写几句话?

如不要踩草坪,浪费水罚款,请你用有魅力的语言说说,注意语言要少而精。

【训练案】

一、阅读理解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我什么也看不见!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人,那些打扮漂亮煌少男少女们,年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1、解释王下列词语的意思,并想想可用什么词代替它们。

(1)  褴褛:

(2)  无动于衷:

2、用“——”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3、从哪些地方可看出行人都是有钱的?

但他们为什么不给老人钱呢?

二、见《语文配套练习与检测》P3“含英咀华”

 

《秉笔直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正确读课文,独立识字8个,写字8个,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等词语的意思。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原因,体会人物精神。

3.    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激情参与,阳光展示,感受成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通读教材,明确目标,搜集相关资料,独立完成预习案,思考探究案,一定要限时独立完成。

课前预习:

1.信息链接

战国时期:

我国历史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

当时有大大小小许多国家,各国之间攻伐兼并,战争不断,故称“战国时期”。

伯、仲、叔、季的排行之说:

在我国古代,伯、仲、叔、季在弟兄排行里分别代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或最小的。

2.预习四步曲:

(1)读准课文,二类字多读几遍组两个词。

一类字写在生字本上。

(2)流利读课文画出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浏览课文,解释以下词语:

“颠倒是非、贪生怕死、面不改色”,将自己的解释写在书上。

3.预习自测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相国( )蛮横( )岂能()隐瞒(  )畏惧( )倘若()南史氏()谋杀()

(2)填字组成四字词语。

独()大权()造事实

()倒是非无()无势

面不()色()生怕死

(3)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

这篇课文写的是()的历史故事,故事出自《东周列国》。

《秉笔直书》中的“秉”的意思是(),“秉笔直书”的意思是()。

故事中崔杼一共杀了()位太史,他们分别是()、()、()。

(4)连线找朋友。

美言赤诚无私的话

谎言爽快坦率的话

直言凭空捏造的话

谣言好听的话

忠言不真实的话

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1.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2.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几位史官临死前都说了什么?

(在书上勾画出来)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上的内容?

(想一想写下来,再议一议,最后组内交流,补充你的认识。

答:

史官的职责是(),他们宁愿(),也不愿意(),坚持要为后人记录下()。

探究点二:

这个故事赞扬了太史们的什么品格?

(写出你的想法,展示交流你的感悟。

 

 

探究点三:

朗读是提高音调、用重音加强、停顿、语气突变等方法都可以体现人物语言特点及人物品质,你打算怎样使用这些方法来朗读课文?

(先自己试读做标注,后组内交流,在展示朗读。

可以朗读一段或一组人物对话展示。

当堂检测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选词填空。

惊慌恐慌

①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虽然十分生气,心里却很()。

②海啸滚滚而来,人们()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

爱惜珍惜爱护

①难道太史不()自己的生命吗?

②我们要()今天的大好时光,勤奋学习。

③小学生要()学校的公共财产。

3.课内阅读:

看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①太史仲竹简上写的内容是:

 

② 当崔杼看到竹简上的话时,有什么样的表现,找出重点词语写下来

 

③ 太史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上的内容?

 

④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你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⑤ 写法指导:

本文抓住了人物神情、动作变化、典型语言,突出人物形象。

请你学习这种方法,围绕“你随手摘下花坛里的花,却被同桌发现并批评教育”这一事件写一个小故事。

花坛里的花真美啊。

我忍不住

 

《春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进攻、撤退、威力、衰竭、汹涌”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理解拟人句所描绘的 情境及抒发的感情,想象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2.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继续学习运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质疑的方法。

3.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力以赴,尽最大能力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感受成功。

课前预习

一、信息链接

1、文题剖析

本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春天那不可抗拒的力量。

2、走进作者

冯德英当代作家,山东牟平人。

他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读了5年小学,当过儿童团长,深受战争年代斗争生活的熏陶和教育。

其作品有《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等。

3.预习方法指导

(1)读准课文,二类字多读几遍组两个词。

一类字写在生字本上。

(2)流利读课文画出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浏览课文,解释以下词语:

“衰竭、山崩地裂、耳语、禁锢、崩溃”,将自己的解释写在书上。

4、整体感知课文

用心的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先写了什么?

后写了什么?

根据以上内容将文章分为两部分,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段落大意。

(朗读课文,动脑思考,在书中做批注就可以了。

4.预习自测

(1)课前积累。

(请搜集有关春天的农谚至少两条)

             

(2)看拼音写词语。

jìnɡōnɡ()chètuì()

wēilì()shuāijié()

yántú()dīàn()

(3)形近字组词。

撤()威()衰()

撒()成()哀()

滔()涂()提()

蹈()途()堤()

(4)选字组词。

功攻工训讯驯

()课()击()练()服

用()()通()()养

(5)请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寂静的()()的黎明

寒冷的()()的轰响

()的大江()的浪花

冰雪()鲜花()

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1.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从哪里能够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提示:

用横线画出文中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准备和同学交流。

交流后,我想有感情的朗读相关的小节。

 

 

探究点二: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先写春潮的形成,后写春潮的气势?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写好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交流后我想展示课文朗读。

 

当堂检测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开:

A.把关闭的东西打开B.起始

C.凝结的东西融化D扩大、发展

E.发动;操纵

(1)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

(2)我们九月一日才开学。

()

(3)在那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一阵声响——开江了。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反义词:

进攻()寒冷()

衰竭()寂静()禁锢()

3.阅读理解。

(一)

春水在阳光下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木,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1)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采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2)这段话写了哪些景物来说明春天来了?

                     

                 

                   

(3)认真朗读本文第3自然段,并完成下列各题。

①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大江不可抗拒的力量?

(写出5个)

                          

                             

                     

②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三月桃花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情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生活、劳动。

2.理解“绚丽、纤细、袅袅”等词语,写摘录笔记。

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旁注心得笔记。

3.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力以赴,尽最大能力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感受成功。

课前预习

1.预习方法指导

(1)认真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标上拼音,并记下来,把不会写的字词在预习本上多写两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记得画下好词好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便作批注(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浏览课文,给本课的重要词找一找近义词,反义词,写在书上。

2.信息链接

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关作者的资料,重要内容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3整体感知课文

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

课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三月桃花水的(  )和(),来赞美(),赞美(),赞美()。

 

4.预习自测

(1)下面画横线的字应该怎样读?

纤细( )披衣( )琴弦()播种(  )流淌(  )

袅袅炊烟()草如茵()

(2)摘录好词佳句:

好词10个,好句两句。

(3)请同学们搜集关于春天的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1.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2.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你是怎样理解“三月桃花水”的?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读一读,想一想,文中“一千朵樱花、一万个小酒窝、一片片花瓣”指什么?

(先自己动脑思考,在和大家交流。

  

探究点三:

读这篇课文和读《春潮》的时候,感受有什么不同?

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是怎样体现的?

(读一读这两篇课文,再想一想,和同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当堂检测

1.词语巧搭配。

()丝绸()朝霞

()浪花()低语

()弦

2.成语仿写(aabc式)。

 

袅袅炊烟

 

3.想一想,句中的“是”那个表示“好象”?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

(2)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

仿写:

3.按要求写句子。

(1)抄写文中的排比句。

仿写:

(2)抄写文中的拟人句。

仿写:

 

《语文天地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再根据本组课文的重点,了解一些关于语言的词语。

2、围绕一定的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

3、浏览《难忘的一句话》,感悟“语言的魅力”。

4、学会积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5、用真实的语言具体地叙述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一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教学难点:

说真话,表真情,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写出来。

授课时数:

2课时

【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对课文进行预习,勾画、标注、抄写并熟记基础知识,完成摘录笔记。

2、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书面完成预习自测。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的“我的疑问处”。

【预习自测】

完成配套练习中的温故知新。

【我的疑惑】

学习建议:

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认为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探究案】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学习寄语:

同学们,课堂是你们的,学习是快乐的,希望你们大胆质疑,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去享受知识的乐趣吧!

【学法指导】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读写结合。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词语的意义,体会他们的用法。

2、根据本组课文,进行笔记摘录,小组交流。

3、小结。

摘录内容:

重点的语句、重点的词语

摘录的重要性:

摘录需要注意:

(二)读一读

1、读一读词语。

2、它们都有那些特点。

3、你理解那些词语,讲给大家听听。

4、用它们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表述语言的词语还有哪些?

(三)畅所欲言

你有下面的感受吗?

任选一项说一说。

1、此时无声胜有声。

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回忆有无类似的感受。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背诵积累。

(四)初显身手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提出问题。

(二)再读课文,思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画出令作者难忘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令她难忘。

(四)这句话对作者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也验证了上节课所讲的畅所欲言中的哪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五)小结。

第三课时

(一)学习书中例文。

1、读两个小片段,说说分别写什么?

画出两段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使你明白了什么?

2、使文章生动的方法是什么?

(二)习作审题

会说话的----------

-------------的话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题一:

1、可补充的内容较丰富,如动物(小鹦鹉、八哥……)、人物。

2、内容上注意写清体现“会说话”的事例。

题二:

1、可补充的内容如令人难忘的话、令人振奋的话、奇怪的话……

2、注意选材要新颖。

3、内容上突出为什么难忘、振奋、奇怪……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文章更生动。

题三:

1、抓住题眼忘不了的话,多问几个为什么。

2、相关事例说清楚具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内心活动。

(三)金钥匙————怎样做好主持人

【训练案】

一、看拼音写汉字,比一比谁写的漂亮。

tà suì  bǎo zàng  táo zuì  nóng hòu  jì lù  quán shì

(    )  (      )  (     )  (      )  (   )  (      )

二、锦上添花。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无动( )( )  ( )( )褴褛    言为( )(  ) ( )( )是非

良( )美( ) ( )紫( )红   贪( )怕( )  面不()()

金( )良( ) ( )飞( )舞   秉( )直( ) ()()大权

三、我来帮它找朋友。

(选词填空)

(巢果)水(  )  筑(   )     (驱 躯)(  )赶  (  )体           

(忠衷)(  )实   由(   )     (企 乞)(  )求  (  )图

四、送词宝宝回家。

良言   谎言   忠言   直言   谣言

1.这些坏分子利用        欺骗迷惑人们。

2.良药苦口利于病,        逆耳利于行。

3.他的       与欺骗总有一天会被大家揭穿的。

4.小军对于班上的各种事情敢于      ,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5.       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五、句子美容师。

1.这是多么令人心醉呀!

(改为陈述句)

                                                            

3.春天到了。

(改为拟人句)

                                                            

4.给我。

(变为礼貌句)

                                                            

六、理解课文我最棒!

1.假如你是       ,任你在我胸前      。

这里有高远的         ,落脚的         ,清清的          。

2.《大地的话》是一首         诗。

诗人运用        手法,把大地    

化为母亲,把她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句,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         

和母亲般的        与          。

          

3.《秉笔直书》一文有三位太史被杀。

他们是宁死不屈的           、   

       和           。

七、课内阅读。

 “春天到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言语,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