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314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

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出示口算卡)3+2=7+5=9-4=8-2=5+5=3+5=

2、口答:

30里面有()个十;90里面有9个();7个十是();

()里面有6个十;40里面有()个十;2个十是()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学例1:

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问题是什么?

怎样列式?

(2)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三、反馈练习

1、第62页“做一做”

(1)第1题.独立完成.

(2)第2题.比较每组算式:

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

2、遂一完成练习十四各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0+40=30+60=50+30=

20+7=40+5=30+8=

2、比较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学:

25+2=(课件演示)

(1)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3、教学:

25+20=(课件演示)

(1)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用小棒摆一摆

⑶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4、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

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第64页“做一做”.

2、练习十五第1—4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儿歌《凑十歌》.说说下列各题怎样算:

8+6=7+9=8+4=

2、夺红星:

36+3、42+7、50+31、16+20、40+22、24+5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怎样列式?

2、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计算24+9=吗?

⑴用小棒摆一摆:

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怎样做?

可以先把10根捆成一捆.

⑵想一想: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⑶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

⑴抽象:

请两名同学分别向大家说一说操作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⑵归纳:

根据演示图.你能说说计算24+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

⑶小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2、练习十五第5—7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练习十五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熟练掌握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第67页第8题:

先说出得数十位上的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2、第67页第9题.

先说出得数.再填空.

三、巩固练习:

1、第67页第10题:

小小邮递员.

借助口算卡片完成.

2、第67页第11题.

先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5课时练习十五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熟练掌握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第68页第12题:

先理解题意.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68页第14题.

指导先计算出得数.再比大小.

3、第68页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1、第68页第13题:

集体读题、审题.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第68页第16题.

先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68页思考题:

借助学具完成.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芳芳给平平3枚邮票.在芳芳减少3枚的同时.平平增加3枚.也就是相差6枚.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6=30+2=8+51=50-20=

2、口答:

⑴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⑵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8+()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我们要解决几个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

2、学习35-2的计算方法.

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计算出35-2得多少吗?

用小棒摆一摆.借助计算器算一算.

想一想:

先算什么?

(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先相减)再算什么?

⑵(课件演示)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3、学习35-2的计算方法.

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计算出35-2得多少吗?

用小棒摆一摆.借助计算器算一算.

想一想:

先算什么?

(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再算什么?

⑵(课件演示)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第69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2、练习十六第1—4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7-4=75-3=69-5=

57-40=75-30=69-50=

2、这两组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2、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计算出36-8得多少吗?

用小棒摆一摆.

想一想:

先算什么?

个位上的6不够减8.怎么办?

(通过打散1捆小棒子.理解“借1当10”)

再算什么?

3、(课件演示)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回顾学习过程.强化计算方法.

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十加起来.

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第5—7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8课时练习十六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熟练掌握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第72页第8题:

先说出得数十位上的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2、第72页第9题:

把外面的6个数.依次分别减里面的那个数.

先写出算式.再说出得数.

三、巩固练习:

1、第72页第10题.

先计算出得数.再比较大小.

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第73页第11题.

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9课时练习十六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熟练掌握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棒、情境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第73页第12题:

先理解题意.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3页第14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解决问题:

1、第73页第13题:

集体读题、审题.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第73页第15题:

在同一个算式的□里填上相同的数.

借助小棒理解:

先找出相差数.再分成两份同样多是多少.从大数里减出这个数.小数里加上这个数.

3、第73页思考题.

学生表演.加强理解.

小红一共握了39次手.她和自己握手吗?

说明除了小红外还有多少人?

小红参加了没有?

参加跳绳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0课时小括号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3、初步知道:

连减可以变成减和.

4、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3+7-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30-26+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加、减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计算:

42-9+9=24-5-5=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3)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

如何列算式呢?

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2、认识小括号:

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怎样列算式呢?

板书:

“10-2-3=”“10-(2+3)=”

(板书课题:

“小括号”)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读作:

“10减2+3的和”.初步知道“连减可以变成减和”.

④计算.强调运算顺序.明确:

“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指出:

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三、巩固练习:

1、第74页“做一做”.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练习十七第1—3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1课时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小括号.巩固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还记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二、基本练习:

1、课本第75页第4题.

先说出各题先算什么.再计算.

2、课本第75页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课本第76页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6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

怎样解决?

2、课本第76页第8题.

独立完成.

3、课本第76页第9题.

借助口算题卡完成.

4、课本第76页第10题.

先完成计算.再比较大小.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2课时用连加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课件出示).

2、(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

讨论.汇报.板书6+6+6=18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第77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3课时用连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解决问题:

爷爷买了15个桃.小方吃了6个.小明也吃了6个.还剩多少个桃子?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昨天的三个小朋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本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

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论交流.汇报.板书:

每次都减去9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28-9-9-9=1

5、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验证呢?

小组讨论.9+9+9+1=28

三、巩固练习

1、第78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第14课时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第80页第6题.

2、游戏:

第79页第5题.

二、解决问题:

1、第80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

怎么解决?

2、第80页第8题.

够吗?

像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3、第80页第9题.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些?

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能解决吗?

4、第80页第10题.

怎样才算可以一起乘坐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第81页第1题.

观察:

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

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2、出示第81页第2题.

观察:

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

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3、出示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