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191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04水资源公报

概述

2004年全区平均年降水量241mm,折合降水总量为124.972亿m3,比2003年减少28%,较多年平均偏少16%。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7.498亿m3,比2003年减少25%,较多年平均偏少21%。

2004年全区总取水量74.047亿m3,比2003年的64.020亿m3增加10.027亿m3,增幅16%。

用水量增加主要是灌区引扬黄河水量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加。

2004年全区总耗水量37.786亿m3,比2003年的34.147亿m3增加3.639亿m3。

耗水量增加主要是2004年引黄灌区降水量153mm,较2003年偏少17%,农业耗水量增加。

2004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实测入境水量为220.05亿m3,实测出境水量为178.70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41.35亿m3。

灌区引扬黄河水量67.305亿m3,较2003年的55.691亿m3增加11.614亿m3;灌区排水量33.138亿m3,比2003年的25.664亿m3增加7.474亿m3;引排差34.167亿m3,比2003年的30.027亿m3增加4.140亿m3。

一、水资源

(一)降水

2004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24.972亿m3,折合降水深241mm,较多年均值偏少16%,比2003年减少28%。

与多年均值比:

各流域分区降水量,除盐池内流区与多年均值持平外,其它各河、各流域减少2%~30%。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银川市与多年均值持平,石嘴山市增加3%,其它均减少13%~35%。

与2003年比:

各流域分区除盐池内流区增加2%外,其它各河、各流域减少14%~41%,各行政分区除石嘴山市增加7%外,其它减少11%~44%

2004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

固原市降水量最大为410mm,吴忠市次之为215mm,银川市、石嘴山市均为196mm,中卫市最小为168mm。

各流域分布:

葫芦河最大为449mm,泾河次之为409mm,引黄灌区最小为153mm。

六盘山、月亮山、南华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降水量分别为700mm、400mm、300mm、300mm。

除贺兰山外其余各高值区降水量较2003年明显偏小。

(二)地表水资源

2004年全区地表水资源量为7.498亿m3,折合径流深14.5mm,比2003年减少25%,比多年平均减少21%。

地区分布:

2004年径流深分布极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2.5~300mm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

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25mm以上,较2003年及多年均值明显偏小;六盘山中心径流深300mm以上,较2003年明显偏小。

总的趋势是由南部300mm以上减少至黄河以南不足5mm。

引黄灌区径流深为19.4mm,较2003年明显偏小。

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均值偏少8%~45%。

泾河最大为2.609亿m3,葫芦河次之为1.394亿m3,与多年均值相比分别减少20%、9%;引黄灌区、祖厉河、黄河右岸区间、黄河左岸区间、盐池内流区依次比多年平均偏小15%、21%、27%、10%、8%,清水河、苦水河、红柳沟年径流比多年均值分别偏小40%、32%、45%。

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银川市0.824亿m3,合径流深10.9mm;石嘴山市0.722亿m3,合17.6mm;忠市0.629亿m3,合4.0mm;中卫市0.597亿m3,合4.5mm;固原市4.726亿m3,合41.8mm。

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8%、12%、34%、41%、19%。

固原市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1.8%,而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区的63.0%。

(三)地下水资源

2004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4.959亿m3,与多年均值25.507亿m3(矿化度≤2g/L)相比,减少2.1%,比2003年减少0.470亿m3。

宁夏地下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主要是接受引黄河水量的补给。

2004年引扬黄河水量67.305亿m3,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补给量达19.695亿m3,降水补给量0.836亿m3。

各流域分区:

引黄灌区地下水资源量最多,为20.531亿m3,占全区地下水总量的82.3%;泾河流域1.404亿m3,占5.6%;黄左区间1.361亿m3,占5.4%;清水河0.757亿m3,占3.0%;其它流域所占比重较小。

各行政分区:

银川市8.788亿m3,占总量的35.2%;石嘴山市4.096亿m3,占总量的16.4%;吴忠市5.236亿m3,占总量的21.0%;中卫市4.487亿m3,占总量的17.9%;固原市2.352亿m3,占总量的9.5%。

(四)水资源总量

2004年宁夏水资源总量9.860亿m3,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7.4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24.959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为22.597亿m3。

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泾河最多为2.708亿m3,其次引黄灌区是2.110亿m3,黄左区间、清水河、葫芦河分别为1.458亿m3、1.453亿m3和1.593亿m3。

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固原市最多为5.111亿m3,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51.8%,银川市次之,为1.645亿m3。

二、黄河灌区引、排水量

2004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下河沿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220.05亿m3,出境(石嘴山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178.70亿m3,进出境水量差41.35亿m3。

2004年宁夏引、扬黄河水量总计67.305亿m3,比2003年多引11.614亿m3。

其中卫宁灌区总引扬黄河水18.145亿m3(包括固海、同心、红寺堡、固海扩灌扬水),比2003年多引4.260亿m3;青铜峡灌区总引、扬黄河水49.160亿m3(包括盐环定、原陶乐县扬水),比2003年多引7.354亿m3。

黄河灌区引扬黄河水量见表8。

2004年灌区各沟道直接排入黄河水量33.138亿m3(包括清水河流域扬黄灌溉回归水0.350亿m3,泉眼山电站发电退水0.500亿m3),比2003年多排7.474亿m3,引水量增加,排水量也相应增加。

卫宁灌区排水量7.324亿m3,比2003年的3.296亿m3多排4.028亿m3;青铜峡灌区排水量24.964亿m3,比2003年的19.245亿m3多排5.719亿m3。

灌区引、排水量差34.167亿m3,比2003年的30.027亿m3增加4.140亿m3。

三、山区水库蓄水情况

2004年固原市、中卫市各县中小型水库年末蓄水量合计为4226万m3,除海原县蓄水量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加45万m3外,其它各县区蓄水量均减少。

原州区当年末蓄水量最多为1180万m3,海原县最少为400万m3。

各县区年末蓄水量见表10。

四、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宁夏平原区地下水动态评价范围分为青铜峡灌区、卫宁灌区和固海扬水灌区。

青铜峡灌区面积5651km2,2004年共有地下水监测井173眼,地下水监测控制面积5504km2,其中银北灌区3542km2,银南河东灌区802km2,银南河西灌区1160km2。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引黄灌溉水入渗,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较小。

因此,地下水动态变化受灌溉和排水控制明显,最低水位出现在2~4月,最高水位出现在灌溉期,且大部分出现在冬灌期。

地下水埋深差别较大。

卫宁灌区现有19眼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监测控制面积为922km2。

固海扬水灌区沿清水河分布,北起中宁县大战场,南至原州区七营镇。

大部分位于清水河中下游的河谷阶地,2004年有26眼地下水监测井,监测控制面积700km2。

(一)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

1、青铜峡灌区

2004年平均地下水埋深:

银北1.41m,银南河东2.06m,银南河西2.19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

<1.0m的面积506km2,占9.2%;1.0~1.5m的面积2394km2,占43.5%;1.5~2.0m的面积1446km2,占26.3%;>2.0m的面积1158km2,占21.0%。

地下水动态:

2004年与2003年对比,青铜峡灌区年平均地下水位基本稳定,下降幅度>0.3m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所占比例较上一年明显减小;上升幅度>0.3m的面积只占总面积的5%,较上年稍有增加;稳定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

银北灌区2004年平均地下水位较2003年上升0.06m,上升区的面积占该灌区面积的6%;银南河东灌区2004年平均地下水位较2003年上升0.03m,上升区的面积占该灌区面积的10%;银南河西灌区2004年平均地下水位较2003年上升0.03m,上升区的面积占该灌区面积的7%。

2月份地下水埋深(代表非灌期):

银北平均2.10m,银南河东平均2.80m,银南河西平均2.72m。

埋深<1.0m的面积35km2,占0.6%;1.0~1.5m的面积为290km2,占5.3%;1.5~2.0m的面积为1505km2,占27.3%;大于2.0m的面积为3674km2,占66.8%。

8月份地下水埋深(代表灌溉期):

银北平均0.95m,银南河东平均1.36m,银南河西平均1.59m。

埋深小于1.0m的面积为2656km2,占48.2%,1.0~1.5m的面积为1618km2,占29.4%;1.5~2.0m的面积为933km2,占17.0%;大于2.0m的面积297km2,占5.4%。

2、卫宁灌区

2004年卫宁灌区平均地下水埋深2.20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

<1.0m的面积97km2,占10.5%;1.0~1.5m的面积97km2,占10.5%;1.5~2.0m的面积243km2,占26.4%;>2.0m的面积485km2,占52.6%。

地下水动态:

2004年与2003年对比,卫宁灌区年平均地下水位稳中有降,下降0.07m,下降幅度>0.3m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1%;稳定区占总面积的89%;无明显上升区。

2月份地下水埋深(代表非灌期):

灌区平均埋深2.73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

1.0~1.5m的面积194km2,占21.0%;>2.0m的面积728.0km2,占79.0%。

8月份地下水埋深(代表灌溉期):

灌区平均埋深1.67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

<1.0m的面积243km2,占26.4%;1.0~1.5m的面积243km2,占26.4%;1.5~2.0m的面积243km2,占26.4%;>2.0m的面积193km2,占20.8%。

3、固海扬黄灌区

年平均埋深:

中宁片:

北部花豹湾24.58m,中部气象站20.09m,南部长农七队42.14m,长山头农场东部靠近长山头水库的陈麻井平均埋深1.24m。

同心县清水河河西:

北部同心农场村35.8m,中部石坝头18.53m,南部李家套子23.55m;河东:

北部李沿子22.18m,中部黑家套子(民井)28.51m,黑家套子(测井)27.33m,湾段头沟24.59m,南部沙咀城24.2m,罗家河湾23.66m,王团南18.8m。

海原县:

兴隆一队20.03m,三分湾30.6m,高崖赵套子16.1m,李旺中学19.6m。

原州区七营镇南6.97m。

地下水动态:

固海灌区2004年地下水平均埋深与2003年平均埋深对比:

中宁片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上升均在0.13m以上。

同心县清水河河西:

北部同心农场、中部石坝头呈下降趋势,南部李家套子持续上升,升幅0.37m;河东:

从北部李沿子微升0.02m,到中部黑家套子(民井)上升0.41m,黑家套子(测井)上升0.40m,湾段头沟上升0.32m,地下水位呈明显上升趋势。

南部沙嘴城下降0.25m,罗家河湾下降0.16m,王团南下降0.07m,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

海原灌区:

除赵套子地下水位下降0.17m外,其它基本稳定。

原州区七营镇南地下水位持续上升,本年度上升0.36m。

总体上看,固海扬黄灌区地下水位仍呈缓慢上升趋势。

(二)地下水降落漏斗

银川市地下水降落漏斗主要位于西夏区、兴庆区一带,为多年开采地下水所形成。

其范围北起芦花台、红旗沟,南到平吉堡、丰盈村;西起西干渠,东至大新乡。

目前,由于东郊水源地连续几年的开采,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向东扩展。

2004年水位总体较2003年有所上升,平均上升幅度0.231m。

区域性降落漏斗面积略有缩小,2004年面积为454.8km2,比上年减小了15.5km2。

位于木材厂附近的降落漏斗中心年平均水位埋深16.34m,比上年下降了0.47m。

银川市总的状况是:

银川市地下水开采量增加,漏斗面积略有减小,漏斗中心水位有所下降。

地下水开采以第一承压含水组为主,2004年地下水年开采量为1.024亿m3。

石嘴山市降落漏斗为区域性开采降落漏斗,主要位于大武口地区,其范围内分布有三个较大的漏斗:

大小风沟洪积扇漏斗,2004年漏斗面积为10.4km2,较2003年扩大1.65km2;大武口沟洪积扇漏斗,2004年漏斗面积为14.6km2,与2003年相比基本不变;龟头沟洪积扇漏斗,是大武口区最大的降落漏斗,2004年漏斗面积为28.38km2,较2003年缩小1.32km2,中心水位标高枯水期1067.943m较2003年下降0.078m,丰水期1067.97m,较2003年下降0.042m。

大武口地区总的状况是:

降落漏斗面积稍有扩大,中心水位有所下降。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用水量

2004年宁夏全区总取水量74.047亿m3,其中取地下水5.363亿m3,取当地地表水1.214亿m3,引扬黄河水67.470亿m3。

引扬黄河水中农业用水66.725亿m3,石嘴山电厂直接从黄河提水0.365亿m3,石嘴山工业用黄河水0.047亿m3(为石嘴山电厂退水,总用水量中未计入),大坝电厂用黄河水0.25亿m3,中宁电厂用黄河水0.050亿m3,青铜峡造纸厂用黄河水0.080亿m3。

在分项用水量中,农业用水量最多为68.936亿m3,占总用水量的93.1%;工业用水量3.215亿m3,占总用水量的4.3%;城镇生活用水量1.251亿m3,占总用水量的1.7%;农村人畜用水量0.645亿m3,只占总用水量的0.9%。

在取用的地下水量中,农业1.080亿m3,占地下水总量的20.1%;工业2.457亿m3,占45.8%;城镇生活1.235亿m3,占23.0%;农村人畜0.591亿m3,占11.0%。

各流域分区用水量中,黄河灌区用水量最多为70.607亿m3,占全区总用水量的95.4%;其次为黄河左岸区间1.232亿m3,占1.7%;葫芦河0.944亿m3,占1.3%;其它流域分区用水量较小,仅占总量的1.6%。

各行政分区用水量,银川市最多为24.906亿m3,占全区总用水量的33.6%;吴忠市次之为20.643亿m3,占27.9%;中卫市14.679亿m3,占19.8%;石嘴山市11.924亿m3,占16.1%;固原市最少为1.895亿m3,仅占2.6%。

农业用水量最多的是银川市,为23.336亿m3,占农业总用水量的33.9%;工业用水量最多的是石嘴山市,为1.193亿m3,占工业总用水量的37.1%;城镇生活用水量最多的是银川市,为0.593亿m3,占城镇生活总用水量的47.4%。

农村人畜用水量最多的是固原市为0.172亿m3,占农村人畜总用水量的26.7%。

(二)耗水量

2004年全区总耗水量37.786亿m3,其中耗用地下水2.423亿m3,耗用黄河水34.482亿m3,耗用当地地表水0.881亿m3。

在各分项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最多为35.676亿m3,占总耗水的94.4%;工业耗水量为1.136亿m3,占3.0%;农村人畜耗水量0.645亿m3,占1.7%;城镇生活耗水量为0.329亿m3,占0.9%。

就流域分区而言,黄河灌区耗水量最多为35.630亿m3,占总耗水量的94.3%;葫芦河次之为0.738亿m3,占2.0%;黄左区间0.450亿m3,占1.2%;清水河0.421亿m3,占1.1%;其它流域分区共占总耗水量的1.4%。

各行政分区耗水量与用水量相应,银川市最多为11.843亿m3,占总耗水量的31.3%;吴忠市为11.525亿m3,占30.5%;中卫市7.196亿m3,占19.1%;石嘴山市5.669亿m3,占15.0%;固原市为1.553亿m3,占4.1%。

在分项耗水量中,农业、城镇生活耗水量最多的市为银川市,耗水量分别为11.318亿m3、0.148亿m3,分别占全区农业、城镇生活总耗水量的31.7%、45.0%;石嘴山市工业耗水量最多为0.432亿m3,占工业总耗水量的38.0%;固原市农村人畜耗水量最多为0.172亿m3,占农村人畜总耗水量的26.7%。

以上耗水量计算中黄河灌区农业耗水量以引排差法计算,按《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2004年2月)新的技术要求,农业的耗水量为毛用水与回归水量(含地表退水和下渗补给地下水)之差,经分析估算农业耗水量为25.705亿m3。

六、水旱灾害及重要水事

(一)旱灾

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全区持续干旱,宁南山区连续6个多月无有效降水。

中部干旱区的盐池、同心、中卫、中宁等地,1~4月降水量不足正常年份同期降水量的10%。

全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旱情,农业生产形势严峻,人畜饮水困难,退耕还林(草)工作受阻,旱灾给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其中山区因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797万元。

主要灾情:

农牧业受灾严重。

山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45.43万亩,其中轻旱136.95万亩,重旱70.53万亩,枯死37.95万亩;计划春播面积347万亩,实际完成263万亩,84万亩无法下种。

计划安排退耕还林(草)100万亩,实际完成52万亩,计划无法正常完成。

草原受旱面积839万亩,其中44万亩草场未返青,牧区缺水、缺饲草,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水源短缺,部分地区城乡居民饮水困难。

干旱造成山区部分地区水源枯竭,24条河道断流,36处人畜饮水工程水源水量大幅减少,2500眼机电井有238眼出水不足,42万眼水窖蓄水仅610万m3,比历年同期减少20%,有13.5万眼干枯,5.1万眼只剩养窖水,23.4万眼蓄水不足10m3。

山区11个县、47个乡镇、214个行政村、34.94万人、12.29万头大家畜、132万只羊饮水出现困难,被迫淘汰羊只22万只,3.4万人靠远距离拉水饮用。

(二)水灾

2004年主汛期,中卫、吴忠、固原三市部分县(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局部暴雨洪水灾害。

受灾地区农作物减产,水利工程损失严重,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宁夏全区有14个市县,35个乡镇,32.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

受灾农作物34.38万亩,其中成灾24万亩,绝产10.38万亩。

局地洪水导致渠道淤积31.9km,冲毁水利设施819座(眼),冲毁人饮供水管道4.6km。

房屋倒塌285间,形成危房2856间。

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760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4810万元。

主要暴雨洪水灾害有:

6月28日,原州区、利通区、同心县、红寺堡遭受暴雨袭击。

其中原州区倒塌房屋102间,形成危房534间,淤积渠道3600m,水毁土园井56眼,水窖248眼。

7月17日,彭阳县古城镇遭受冰雹暴雨袭击,作物受灾3201亩,其中成灾2543亩,绝产658亩,冲毁村道7.4km。

8月3日,中卫市城区、红寺堡、中宁县1小时内降雨超过30mm,其中中宁县余丁乡1小时降雨69mm,属特大暴雨。

中宁金沙沟、时庄沟、凡儿沟、红崖沟、太阳梁等沟道洪峰流量超过100m3/s。

卫宁灌区受灾作物总面积3282亩,其中绝产1275亩。

冲淤耕地110亩,冲毁林木8800株,冲走枸杞520栅,淤积干渠3km、支渠40条24km,淤堵涵洞1处,冲毁水利设施137处,冲毁砌护防洪堤170m,倒塌房屋400余间;302省道K156+710处一座跨度8m的桥梁出险,交通一度中断,吴忠、中卫两市多处省、县、乡级公路交通中断。

8月9日,泾源县六盘山镇暴雨持续1个多小时,降雨量达59.7mm,引发的山洪造成六盘山镇3个行政村30多家农户进水。

8月17日,彭阳县新集、冯庄等5个乡镇遭受冰雹袭击,积雹厚度10~18cm,冰雹最大粒径5~6cm。

28个行政村、15592户74821人受灾,农经作物受灾60790亩,其中,绝产15340亩。

周庄、红堡水库18km干支渠及27座建筑物损坏,北塬、何岘等6处人畜饮水工程14136m输水管道受损。

8月18日,泾源县六盘山镇、香水镇、大湾乡的8个村遭受冰雹袭击。

降雹历时30分钟,最大粒径3cm,积厚10cm。

有3.7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2.37万亩,绝产0.78万亩。

(三)黄河凌汛及凌灾

凌汛:

2004年12月22日石嘴山河段开始流凌,到12月29日~31日青铜峡水库坝前50km河段流凌,黄河宁夏段累积流凌距离240km。

12月29日青铜峡水库坝前开始封河,至2005年1月2日封河距离约20km,后又开河10km。

1月2日~8日石嘴山麻黄沟封河10km,1月8日石嘴山黄河大桥以上1km开始封河,1月23日封河至贺兰县潘昶,封河距离101km,封河速度慢。

从1月23日到31日,气温回升,部分河道槽蓄水量释放。

2月1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封河继续向上游发展,至2月13日封河至永宁县城,至此黄河宁夏段累积封河距离158km。

2005年2月全区气温逐步回升,15日封河仅2日的永宁河段开始开河,到3月5日黄河宁夏段全线平稳开通,封河历时61天,属文开河。

2004~2005年度黄河宁夏段凌汛主要特点是:

受气温变化过程影响较大,封河速度缓慢,封河过程持续时间长;封河期河道水位偏高,石嘴山~贺兰河段封河时水位上涨1.5~1.68m,贺兰~永宁河段封河时水位上涨1.68~1.9m,银川黄河水位自动遥测站封河最高时水位比封河前上涨1.90m,比1981年黄河6000m3/s大洪水水位高;贺兰~永宁河段封河时间较多年平均封河日期迟15~25天,为历年最迟,封河期短;开河平稳,为文开河;石嘴山河段开河日期较多年平均推迟10天。

凌灾:

2004~2005年度黄河凌汛期间,封河时水位上涨较高,河水漫滩面积大,造成河滩地、堤防、坝垛、各类水利工程以及输电线路受损。

据防汛部门统计:

22万亩河滩地被淹;110km堤防偎水,部分出现滑塌裂缝,其中12km严重受损;90余座坝垛受冰凌冲创,坝面铅丝被冰块切断,坝体土方坍塌,联坝冲毁;60余座穿堤建筑物因冰凌作用闸槽冻裂、变形,闸门漏水;52座小型扬水站严重受淹;1000余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同程度损坏;20多公里输电线路受损。

造成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其中水利设施2600多万元。

(四)水事活动

1、节水型社会建设启动实施,迈出关键性步伐。

2004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水资源紧缺的实际,决定用1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在全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制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

7月2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了有钱正英等10位院士和水利部、科技部领导参加的高层研讨会。

《规划纲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实施。

9月29日,汉延渠和惠农渠上段合并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启动实施。

2、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前期工作取得时效,投融资力度加大。

面对国债资金逐步淡出,沙坡头水利枢纽、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进入尾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减少以及资金欠账较多的现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落实基建资金14.1亿元,其中融资9.6亿元,稳定了水利投资规模,确保了重点工程建设。

是我区水利史上融资力度最大、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