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大伟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158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蒋大伟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蒋大伟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蒋大伟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蒋大伟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蒋大伟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蒋大伟电子教案.docx

《蒋大伟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蒋大伟电子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蒋大伟电子教案.docx

蒋大伟电子教案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资源:

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我们班的小朋友每天都喝牛奶,今天我们一起到三年级看看他们的牛奶是怎样分配的,好吗?

2、出示例题图及问题:

三年级有117人,每人1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二、活动探究

1、教学例题

(1)列算式。

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这个信息。

板书:

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

列式:

12×10=()

(2)探讨12×10的算法

谈话:

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瓶?

学生可能有的算法:

①先算9箱有多少瓶,再加将要放下的1箱的12瓶。

12×9=108108+12=120

②先算5箱有多少瓶,再算10箱有多少瓶。

12×5=6060×2=120

③把每箱的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

④由12×1=12想到12*10=120

讨论这几种算法,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并说说理由。

10箱牛奶够不够117人喝,为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问题:

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同学喝?

你是怎样算的?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列式:

12×30=()

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里相互讨论,谈出自己的想法。

在班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提问:

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边添写1个0。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相互交流,改正错误。

分析每组题之间的联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回答,讨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两个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得到的数的后边添写2个0)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算法和得数,并说说题目中有哪三种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质疑反思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练习册

板书: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例题图

问题:

三年级有117人,每人1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

12×10=

问题:

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同学喝?

12×30=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

教学资源:

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

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

2、出示例题情境图

3、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自由发言)

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

出示问题:

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

列出算式:

28×12=()

4、估算。

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钱?

(300多元)

你是怎样估算的?

28×10=280,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

或30×12=360,28×12要比360少,可能是300多。

二、活动探究

1、明确问题:

怎样才能知道订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钱呢?

(算一算)

2、尝试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

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整理汇报:

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1)28+28+28+……+28=336(连加)

(2)先算半年要多少钱,再算一年要多少钱?

28×6=168,168×2=336(连乘)

(3)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多少钱,再合起来。

28×10=280,28×2=56,280+56=336(乘加)

5、用竖式计算。

遇到了困难。

提问:

接下去该怎么办?

谁能接着完成?

都来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算法,请学生板书。

可能会出现: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学生讨论:

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讲解简便竖式。

6、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再算出正确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①理解题意②小组提问③交流问题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

四、质疑反思:

1、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题情境图28×12=336(瓶)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做练习三第1题

①出示口算题目。

②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计算并验算

做练习三第2题

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

②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

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④比较这四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三第3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提炼数量关系式:

每盒水彩笔的枝数*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枝数

④拓展深化: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每盒水彩笔的枝数”,怎样求“盒数”?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盒数”,怎样求“每盒水彩笔的枝数”?

2、做练习三第4题

①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一共有多少千克?

③反馈评议。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解答?

3、做练习三第5题

①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③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各步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

1、说说本课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正确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教学资源:

例题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出示例题情境图)今天,明明邀请我们去他家美丽的牧场参观。

通过他的介绍,你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

明明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活动探究

1、谈话:

估算一下,明明家1天大约可挤奶多少千克?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估算的?

4、引导评析:

你觉得他的估算方法是否合理?

(教师对学生估算中的合理之处应给予充分肯定)

5、计算验证:

我们估算的对不对呢?

请你用竖式计算进行验证。

(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6、比较交流:

比较笔算和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7、阅读课本并讨论:

“小萝卜”“小辣椒”“小番茄”各运用了什么样的估算策略?

他们估算的都对吗?

谁估算的结果更接近正确的计算结果?

8、讲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乘积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笔算,再口头估算加以验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①谈话每组3道题,上下两题可以口算,中间1题要列竖式计算,然后把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独立计算

③指名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中间算式的得数比上边算式的得数大,比下边算式的得数小。

可以用上下的算式来估算中间的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①独立估算,完成连线。

②同桌交流估算方法。

③集体交流,指出:

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他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

4、出示:

58×4231×6268×39

①各人选1题完成:

用三种方法分别估算,写出估算结果,再进行计算。

②小组讨论:

各题哪一个估算结果更准确些?

为什么?

③集体交流,小结:

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①提问: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②讨论交流:

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球?

你是怎样想的?

③小结:

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质疑反思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指导阅读:

“你知道吗?

3、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9×42=1218(千克)

比800多

比1500少

1200左右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资源:

卡片、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卡片出示下列各题。

15×1021×4020×503×9+5

30×1230×6013×208×3+6

38×4030×4257×407×4+3

2、学生口算,有选择地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并验算

1、做练习四第1题

38*4256*7985*34

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

②反馈评议,口头估算加以验证。

③交流估算方法。

2、做练习四第2题

①出示卡片:

21*38,32*29,57*43,40*47,63*27,81*19

②任选几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并与同桌交流。

③评议反馈

3、做练习四第3题

①小黑板出示:

25*1634*2113*29

25*4*434*20+3413*30-13

②学生独立计算。

③指名说说通过观察、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4、做练习四第4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的前三题,你有什么发现?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③交流反馈:

你有什么发现?

④学生独立填写括号里的数。

⑤教师小结。

三、解决实际问题

做练习四第5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反馈评议

④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全课小结

说说本课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资源:

例题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

(出示例题情境图)

2、提问:

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能列出算式吗?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

“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

25×30=

二、活动探究

1、探讨算法

①提问: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呢?

②谈话:

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③交流计算方法:

2、掌握方法。

①介绍方法:

教师边讲述边板书:

第一步列竖式。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检验。

②提问:

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列式计算?

为什么?

③小结:

做题目,不光要仔细认真,而且要动脑筋选择简单而便捷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试一试(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4、揭题,

①板书课题:

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②说说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1组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改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①理解题意

②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③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两题的得数,看看与原先的想法是否一致。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

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计算结果。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

5、做“想想做做”第6题

①学生阅读题目,先观察平面图,再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②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①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②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2、3组题。

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25×30=750(千克)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资源:

卡片、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做练习五第1题

①学生独立口算在书上。

②反馈校对,说说怎样口算的。

2、做练习五第2题

小黑板出示:

13×719×54×232×47

13×7019×5040×2320×47

①学生在书上完成两组口算题。

②反馈交流。

说说怎样口算的。

③比较弄清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笔算练习

做练习五第3题

46×5040×2563×80245×3

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

②反馈评议,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③小结:

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三、估算练习

做练习五第4题;你能估计大约是多少吗?

出示:

53×6034×2243×21

27×1392×1225×23

①自己独立思考

②每人选一题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③组织交流评议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四第5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填表。

③反馈评议,提炼出数量关系式:

路程=时间*速度

④你还能想到哪些数量关系式?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2、做练习五第6题

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反馈交流,要求说说各步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说说本课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能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形成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做“复习”第1题

①学生独立口算在书上。

②反馈校对,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二、计算并验算

1、做“复习”第2题

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指名做的快的学生板演。

②反馈评议,特别注意64*30、80*45等两题的验算方法。

2、做“复习”第3题

①自己独立思考1分钟

②每人选一题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③组织交流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做“复习”第4题

①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②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③反馈评议,要求说说各步的意义。

2、做“复习”第5题

学生独立口算填表。

反馈校对。

你发现了什么?

3、做“复习”第6题

①理解题意,说说怎样算“总千克数”,提炼数学关系式:

总千克数=每筐千克数*筐数

②学生计算填表

③拓展深化:

如果已知“总千克数”和“每筐千克数”,怎样求“筐数”?

如果已知“总千克数”和“筐数”,怎样求“每筐千克数”?

4、做“复习”第7题

①理解题意后求出电脑的价格。

35*90=3150(元)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做“复习”第8题

①理解题意

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6、思考题

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找规律

③根据规律填空

④每人出3题考考同桌。

四、总结应用

①说说本课的收获。

②作业:

练习册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资源:

1.学生每两人准备12块正方体木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多媒体课件动画出示一个正方体)

2.聪明的小鸭用正方体拼搭成了以下几幅图。

(电脑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

二、师生探究

1、数一数。

观察这三幅图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

2、搭一搭。

小组合作:

试着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出与例题相同的3个物体。

3、看一看。

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4、画一画。

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5、比一比。

提问:

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

都是什么样的?

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6、小结:

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①各自默读题目。

②提问:

题目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

(摆物体、观察物体、回答问题)

③独立操作、观察

④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得对不对。

再指名回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摆物体、连线,再回答问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①谈话: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不过,老师现在还想看看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呢!

②媒体出示不同的拼搭要求。

③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独立拼搭,比一比哪一组拼搭出的符合要求的立体多?

④全班交流。

四、课堂评价

1.谈话:

同学们,“拼拼摆摆”乐园的活动将接近尾声,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赶快给自己评一评,看看这堂课,你又获得了几颗星?

2.填一填:

评价内容

☆☆☆☆☆

☆☆☆☆

☆☆☆

判断、观察能力

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同桌合作学习的表现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和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

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资源: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

1、提问: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厘米、1米。

(学生用手势,米尺或身边物体的长度表示1厘米,1米)。

2、填空:

给下面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学校跑道一圈长250()安镇到无锡的公路大约长14()

师:

我们安镇到无锡的公路长度,为什么眼用千米做单位?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3、讲述:

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介绍千米的符号。

(板书:

千米Km)学习千米的读法。

4、举例:

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相机出示图片:

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你知道每副图片的含义吗?

二.师生探究——建构“1千米”的概念

1、动态演示过程——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

千米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

猜猜看!

(2)观察: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请大家仔细观测公路长度的过程,把你看到的记下来。

多媒体可见演示:

每测量出100米,就放大分别显示出“100米”“200米”“300米”……“900米”,最后随着音乐声响起,“1000米”变为“1千米”。

(3)提问:

你知道了什么?

(1千米=1000米,1000米里面有10个100米。

(4)小结:

1000米=1千米指导学生读这个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2、回忆课前活动——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

课前已经量出我们的学校跑道一圈有多长,(250米)几圈是1千米,明确250米一圈的跑道,4圈是1千米。

(2)估一估:

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

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

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分钟呢?

(3)说一说:

你感觉1千米长吗?

自由交流。

(4)找一找:

从学校到附近大约什么地方是1千米?

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生活应用——活化“千米”的知识

1、进一步认识“1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