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153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docx

《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docx

关于颈部淋巴结炎的知识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一)

全网发布:

2009-08-0611:

33发表者:

张明智(访问人次:

1

1.急性淋巴结炎:

肿块有红、肿、热、痛。

2.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约0.5一1.0cm,质软 。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

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张明智

3.淋巴结结核:

多低热,肿大淋巴结质较硬(纤维化或钙化)、表面不光滑,质地不均匀(干酪样变),或因干酪样坏死而呈囊性,或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可破溃。

常伴发肺结核。

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4.结节病:

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人,淋巴结多在2cm直径以内,质地一般较硬,不融合,不与皮肤粘连。

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临床上90%以上有肺的改变,伴有长期低热。

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

可有乏力、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可有肝和(或)脾肿大,纵隔及浅表淋巴结常受侵犯而肿大。

活动进展期可有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沉增快。

约有1/2左右的患者血清球蛋白部分增高,以IgG增高者多见,血浆白蛋白减少。

血钙增高,血清尿酸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活性在急性期增加(正常值为17.6-34u/ml),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血清中白介素-2受体(IL-2R)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升高,对结节病的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5.坏死性淋巴结炎:

多为青壮年,骤起高烧持续不退,或持续低烧,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似流感样。

肿大的淋巴结常有压痛,相互之间不融合。

病理检查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周围有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本病可在1—2个月内自然缓解(自愈),预后良好。

6.巨大淋巴结增生:

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侵犯胸腔、纵隔及肺门与肺内。

肿物切除后,症状消失。

7.淋巴结转移性癌:

质地坚硬,无压痛,不活动。

多见于鼻咽癌、肺癌及消化道肿瘤的转移.

 8.反应性淋巴结炎:

当机体受到创伤或疾病或外来异物抗原引起的应急反应后会导致反应性淋巴结炎。

例如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可引起机体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由普通化学药物引起者称药物热,如甲基多巴、异烟肼、苯妥英钠等各种疫苗;由生物制品引起者称血清病。

这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二)

全网发布:

2009-08-0611:

37发表者:

张明智(访问人次:

6262)

8.Castleman病

      该病大多数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局灶型患者,病理学以透明血管型多见。

肿大的淋巴结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结外组织病变较少;可单发或多个聚集,部分可融合。

多中心型患者,发病高峰为50-60岁,女性多见。

病理学主要为浆细胞型或混合型,常见临床表现为多发、分散的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体征上多伴有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血沉加快、球蛋白增高、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粒细胞增多和骨髓浆细胞比例增高等。

其它少见的相关临床表现有:

难治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狼疮抗凝物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学表现;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肾脏表现;寻常天疱疮、皮肤色素沉着及特征性的多发性紫罗兰皮肤结节等皮肤表现;假瘤性脑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表现;淀粉样变性、POEMS综合征等。

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张明智

 9.成人Still病

      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淋巴结和肝脾可轻度肿大,并有一过性红色斑丘疹,而肌肉及关节痛并不明显,少数可并发多发性浆膜炎(心包炎、胸膜炎等)。

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血沉快,但找不到明显感染灶。

一般状况良好。

查血中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狼疮细胞等均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较好效果,除个别患者数年后可发生关节畸形外,其余多数预后良好,但可复发。

最后诊断需排除淋巴瘤、慢性肝炎及SLE等结缔组织疾病,为排除性诊断。

10.白塞氏病

(1)口腔溃疡 口腔的病损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小溃疡,与复发性口疮基本相同,仅少数为深溃疡。

溃疡可发生于唇、舌、颊、腭及龈等部位,一般10天左右可以愈合。

(2)眼部病损 可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脉络膜炎及视网膜炎,较严重的有虹膜睫状体炎和前房积脓。

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等可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3)生殖器病损 男性多见于阴囊和阴茎,亦可引起副睾炎。

女性多在阴唇发生溃疡。

溃疡大小与口腔溃疡相似或较深,疼痛明显。

一般发作间隔期远较口腔溃疡长,为数月或1至数年。

(4)皮肤病损 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毛囊炎、疖肿、溃烂等,还可有多形性红斑的表现。

  

       上述四种基本症状中,以口腔溃疡发作最多,多数报道为90%以上,有些报道甚至100%均有口腔溃疡(口疮),且其中半数以上为初发症状。

口腔溃疡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或交替出现,亦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数年或十余年后再出现其他症状者,亦有其他症状早于口腔溃疡出现者。

如皮肤病损约有1/3为本病首发症状。

11.干燥综合征

      起病缓慢,多数乏力,可有发热。

(1)口干口干思饮,严重者进干食困难。

由于唾液少而冲洗作用降低,易发生龋齿,原发性SS患者63%有龋齿。

40%患者唾液腺肿大,呈对称性,表面平滑、不硬,腺体肿大可持续性存在或反复发作,很少继发感染。

如腺体硬呈结节状,应警惕恶性变。

(2)眼干患者有眼摩擦异物感或无泪,泪腺一般不肿大,或轻度肿大。

(3)皮肤粘膜皮肤干燥、搔痒,常见的皮疹是紫癜,也有荨麻疹样皮疹,呈多形性、结节红斑。

有口唇干裂,口腔溃疡,鼻腔、阴道粘膜干燥。

(4)关节与肌肉70%~80%有关节痛,甚至发生关节炎,但破坏性关节炎少见。

可出现肌无力,5%发生肌炎。

(5)肾近半数并发肾损害,常见受累部位是远端肾小管,临床表现有症状型或亚临床肾小管酸中毒。

前者表现血pH低下和尿不能酸化(pH>6)。

亚临床型可通过氯化铵负荷试验测到。

肾小管中毒的并发症有:

①周期性低血钾麻痹;②肾性软骨病;③肾性尿崩症,近端肾小管受累表现有氨基酸尿、磷酸尿、糖尿、β2-微球蛋白尿。

肾小球受累者少见,但预后很差。

(6)肺17%患者有干咳,但不发生反复肺部感染。

50%患者的支气管肺部冲洗液中有过多的炎症细胞,表明有肺泡炎症存在,仅有少数病人发生弥漫性间质肺纤维化。

肺功能检查常显示功能下降,但多无临床症状。

(7)消化系统①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功能低下,胃酸缺乏;②小肠吸收不良;③胰腺外分泌功能低下;④肝肿大,血清转氨酶升高,有黄疸者肝病理活检常呈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改变,此类患者对上腺皮质激素的反应较好。

(8)神经系统因不通部位的血管炎而构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同水平的损害,症状包括癫痫、偏瘫、偏盲、脊髓炎、脑神经炎及周围神经炎。

后者累及感觉纤维为主。

(9)血象1/4~1/5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仅少数有出血现象。

(10)淋巴组织增生5%~10%患者有淋巴结肿大。

至少50%患者在病程中内脏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较突出的是,本病患者的淋巴瘤发病率要比正常人群高44倍。

在我国的150例SS的随诊过程中有2例出现淋巴瘤,SS在出现淋巴瘤前可有巨球蛋白血症或单克隆高球蛋白血症。

待发生淋巴瘤后,血免疫球蛋白水平可降低,自身抗体消失。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三)

1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张明智

        EB病毒引起,多见于青少年。

临床表现有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见于70%的患者,浅表淋巴结均可受累,但以颈部最为常见),肝脾肿大(仅10%的患者。

肝大者占20%一62%,并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状。

肝功能异常者可达2/3,部分患者有轻度黄疸。

约半数病人有轻度脾大,有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

),皮疹(约10%左右的病例。

患者在病程1-2周出现皮疹,呈多形性,以丘疹及斑丘疹常见。

也可有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偶见出血性皮疹。

多见于躯干部位,1周内消退。

部分患儿可有上眼睑浮肿。

),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少数严重病例可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周围神经根炎等。

在不同病期,个别患者可出现不同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

在急性期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炎。

在整个病程中患者都可出现神经症状,如格林一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等。

在后期偶可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患者也可出现肾炎、胃肠道出血(因淋巴组织坏死溃烂所致)、间质性肺炎等症状。

90%以上可恢复。

病程多为1~3周,少数可迁延数月。

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轻。

本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仅为1~2%,多系严重并发症所致。

 

13.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

        常表现为高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全身衰竭。

诊断主要靠反复骨髓涂片及淋巴结活检寻找形态各异的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

该病应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相鉴别,后者为数量增多而形态正常的组织细胞。

1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有长期不规则发热、典型皮疹、关节症状、多器官损害症状、白细胞降低、免疫学异常等,部分病例伴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

15.组织细胞增生症X又称朗格罕(Lange-rhan)组织细胞增多症

      为一组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病理上主要以分化较好的组织细胞增生为特征的疾病。

病变累及肝脾、淋巴结、肺、骨髓、皮肤等。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三型:

①勒一雪(Letterer-Siwe病),多于1岁以内发病,高热,红色斑丘疹,呼吸道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②韩一雪一柯(Hand-Schuller-Christian)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颅骨缺损、突眼和尿崩症为三大特征;③骨嗜酸性肉芽肿,多见于儿童,以长骨和扁平骨溶骨性破坏为主要表现,本症诊断及分型要根据临床放射及病理检查综合考虑,有条件证实组织细胞为朗格罕细胞则诊断更为确切。

16.白血病

      发热、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根据根据血和骨髓中细胞类型及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的特征和细胞化学染色等可作出诊断。

17.淋巴瘤

        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有B症状的常有发热。

诊断主要靠淋巴结活检病理,并常需要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的检验,有些则需要染色体检查和基因重排检查。

外周血象、骨髓对某些类型的淋巴瘤例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18.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WM)

       为一特殊类型的淋巴瘤。

是分泌大量Ig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

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发病率相对较低,易于误诊。

临床表现为贫血(80%以上患者)、感染、出血(40%以上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20%~40%)、肾小球肾炎(〈5%的患者)及由于血黏度增高引起的神经症状、视力障碍、雷诺现象、血管栓塞症状等。

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易出现细菌性感染。

溶骨性骨质破坏少见。

血清电泳出现M成分,免疫电泳证实为单克隆IgM,骨髓中有典型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可以确诊。

    

诊断依据:

 

    1.老年患者有不明原因贫血及出血倾向。

  2.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症状。

  3.视力障碍。

  4.雷诺现象。

  5.肝脾淋巴结肿大。

  6.血清中IgM>10g/L。

  7.可有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可出现少量(<5%)不典型幼稚浆细胞。

  8.骨髓、肝、脾、淋巴结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

  9.血液粘稠度增高。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四)

1.布氏杆菌病有长期发热多呈弛张热部分呈波浪型最具特殊性多个关节酸痛睾丸炎出汗多有病牛羊接触史血清凝集试验有助于诊断。

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张明智

2.恙虫病为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传播媒介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丘疹成水疮后破裂中央坏死结褐色痂称焦痴焦痂附近淋巴结肿大压痛不化脓全身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皮疹常于第5~7d出现斑疹或斑丘疹胸背腹部较多部分病例可有肝脾肿大自然病程3周左右外斐反应Oxk株阳性可确诊

3.风疹风疹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小儿淋巴结肿大与皮疹同时出现具有诊断意义发热1~2后皮疹迅速布满躯干及四肢手掌及足底常无疹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于耳后枕骨下颈后部为其特征皮疹一般持续3d后消退肿大的淋巴结常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

4.麻疹多见于小儿起初有发热及上呼道卡他症状麻疹部膜斑(Koplikspots)为本病早期特征发热3~5d出疹手心足底亦有疹出疹时全身淋巴结肝牌可肿大.

5.猫抓病主要通过猫的抓咬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往认为是一种病毒目前更倾向于为一种细小多形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被抓处皮肤可见疱疹脓瘤结痂或小溃疡形成可有数周的微热抓伤后1-2周相应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有的淋巴结可化脓特异性抗原皮内试验阳性脓液细菌培养阴性饱和银染色找到多形性革兰阴性小杆菌.

6.钩端螺旋体病常有脚肠肌疼痛及压痛咯血黄疽局部淋巴结肿大占20%全身淋巴结肿大15%最常见为腹股沟淋巴结其次为腋窝淋巴结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超过1:

400效价为阳性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性。

7.猩红热淋巴结肿大多在颈部及颌下全身皮肤呈猩红色斑疹并在消退后脱屑有草莓舌咽峡炎咽拭培养常有乙型A组链球菌生长

8.黑热病患者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中可找到利什曼小体。

11.兔热病是土拉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发热皮肤溃疡局部淋巴结肿一大呼吸道症状眼结膜充血等有野兔接触史或昆虫叮咬史确诊有待于细菌分离和阳性免疫反应。

9.鼠咬热由鼠类咬伤所至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为小螺菌所至者出现高热局部硬结性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皮疹等.

10.腺鼠疫淋巴结肿大为流行时最先出现的病变腹股沟淋巴结最先累及依次为腋下颈部淋巴结常有较重的全身症状淋巴结肿痛可软化化脓破溃脓液中找到鼠疫杆菌可确诊。

12.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为人兽共患疾病弓形虫为孢子纲球虫目原虫其终宿主为猫及猫科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及人为中间宿主人的感染与吞食未煮熟的肉类或饮用污染卵囊的水有关病情轻重不一局限性者以淋巴结炎为最多见常累及颈及腋下淋巴结大小不一无压痛常伴低热等全身症状确诊有赖于病原及免疫学检查。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淋巴结炎

全网发布:

2011-06-2319:

45发表者:

张明智(访问人次:

19241)

      在人们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可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痛,这就是患了淋巴结炎。

  细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结所致淋巴结炎。

但并不是每个人遇到细菌感染就会发生淋巴结炎,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发生本病。

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感染细菌后易发生淋巴结炎。

引发本病的细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张明智

      各种损伤和刺激常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淋巴结肿大常见有二种情况:

1、良性肿大,如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或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

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

2、恶性肿大:

如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或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等。

     各种损伤和刺激常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proliferationofthecervicallymphnode),尤以颈部淋巴结常见。

其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毒素、变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都可成为抗原或致敏原刺激淋巴组织引起反应。

如乳腺增生、甲状腺瘤等都可引起颈部或腋下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不等,有时可达10cm.镜下,由于致病原因不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成分和分布情况不同。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良性病变,但肿大的淋巴结常与淋巴结的肿瘤混淆,但其治疗和预后差别很大,应注意鉴别。

滤泡增多、滤泡外淋巴组织增生是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最常见的,淋巴结组织学结构紊乱,滤泡外淋巴组织内核分裂像比较常见,但均是正常核分裂。

恶性淋巴瘤中的核分裂像数量常与其恶性程度相平行,可出现异常核分裂像。

临床上需要鉴别的疾病除恶性淋巴瘤外,还有淋巴结核、淋巴结炎以及转移癌等。

  1.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nonspecificreactivefollicularhyperplasia)的主要特点为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明显扩大。

淋巴滤泡数量增多,不仅分布于淋巴结皮质,并可散在于皮髓质交界处和髓质内。

滤泡大小、形状不一,界限明显。

生发中心明显扩大、增生,内有大量各种转化的淋巴细胞,核较大,有裂或无裂,核分裂像多见,并有多数吞噬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吞噬的细胞碎屑。

生发中心周围有小淋巴细胞环绕。

在滤泡之间的淋巴组织内可见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淋巴窦内的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易与滤泡性淋巴瘤混淆,后者的淋巴结结构破坏,滤泡大小形状相似,界限不明显。

滤泡内增生的细胞呈异型性,但类型比较一致,核分裂像较少,一般不见吞噬异物的巨噬细胞,增生的淋巴细胞为单克隆性;而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时增生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

  2.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ngiofollicularlymphnodehyperplasia)为一种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giantlymphnodehyperplasia)、Castleman淋巴结增生症(lymphnodehyperplasiaofCastleman,Castlemandisease)、淋巴结错构瘤、血管瘤性淋巴错构瘤、良性巨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网织细胞瘤、淋巴组织肿瘤样增生、血管滤泡性纵隔淋巴结增生、胸内巨大淋巴结、良性胸腺瘤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不是肿瘤也不是错构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最常发生于纵隔淋巴结,也可见于肺门淋巴结及颈部、腋窝、肠系膜、阔韧带和腹膜后淋巴结。

淋巴结明显肿大,直径3~7cm,可达16cm,常呈圆形,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切面呈淡黄白色,粗颗粒状或分层状结构,有时有灶状硬如软骨的区域,无出血、坏死。

      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lymphadenopathy)又称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immunoblasticlymphadenopathy),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主要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斑丘疹,瘙痒,并常有多克隆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一般约为2~3cm,灰白色,质软,活动,有时有压痛。

镜下可见淋巴结的结构消失,淋巴滤泡和淋巴窦不明显。

淋巴结内有大量免疫母细胞和转化的淋巴细胞浸润。

有时还有多数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明显增生呈分支状。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

淋巴结间质内可见无定形伊红色蛋白样物质沉积。

除淋巴结外,肝、脾、骨髓和肺内也可见类似病变。

      这种疾病的原因和性质尚不清楚。

有些病人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发病,有些病人发病前有用某些药物如抗菌素的病史。

过去曾认为本病是T细胞调节障碍引起的B细胞过度增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很多病人是T细胞淋巴瘤。

基因重组研究证实为单克隆性T细胞增生。

目前认为本病可能是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克隆性淋巴细胞增生,在此基础上出现恶性细胞株大量增生,发展成为恶性淋巴瘤。

      本病预后差别很大。

约半数病人不经任何治疗可生存2~4年,约25%用激素治疗或并用其他化疗药物可缓解。

有些病变为进行性,可发展为恶性淋巴瘤,预后不佳。

到晚期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多数病人死于继发感染。

(二)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常继发于其它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淋巴结迅速肿大,压痛。

若患者抵抗力较强,可无全身症状,不需治疗也可自愈。

较重者局部红肿热痛,非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通过及时的抗菌消炎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因炎症引起组织增生,可遗留一个小硬结。

若炎症未能及时控制,扩散到淋巴结且互相粘连,严重者可形成脓肿。

(三)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

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局部淋巴结肿大,最初在常见部位,如:

颌下、颏下、颈深上、颈侧区淋巴结肿大,多如绿豆至蚕豆样大小,较扁平,硬度中等,轻度压痛或无压痛、边界清、活动无粘连。

病情继续发展,淋巴结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淋巴结触诊不活动。

有时肿大的淋巴结反复消退和肿大。

二、治疗

    A.急性淋巴结炎治疗

   

(一)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传统中医外科膏药治疗."膏药外敷治疗,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目地。

口服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中药。

   

(二)适当应用抗生素

   (三)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

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

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四)适量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调节剂。

     B.慢性淋巴结炎主要是治疗原发炎症病灶。

1.不喝酒2.不吃辛辣食物.3.用些免疫调整药物.4.中药治疗。

有些慢性淋巴结炎的肿大淋巴结可长期存在。

    C.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由于致病原因不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成分和分布情况不同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关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治疗:

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

方用自拟消积止痛汤行气导滞、消积止痛。

方中木香行气止痛;槟榔下气导滞,二者合用,理气止痛、攻下积滞,共为君药。

臣以枳壳行气化滞;陈皮理气和胃、健脾燥湿;茯苓、白术健脾和中;白芍柔肝止痛。

佐以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鸡内金消食健脾。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木香槟榔枳壳陈皮茯苓白术

白芍蒲公英甘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