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084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docx

《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docx

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的正误,有错之处请在下面划横线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

(每小题1分)

1.受禅,也叫禅让制,大多由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人意见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

2.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__________

3.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吏部侍郎是吏部的最高长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循规蹈矩、不善变通的地方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祭酒、司业是国子监的掌管人员,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为国生。

____________

7.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8.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__________________

10.“诏”,是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11.秦代置谏议大夫,专掌议论。

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12.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忧,又称丁忧。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在官府内闭门守孝。

14.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15.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官职。

16.魏明帝时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17.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归罪原则。

18.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19.笄是年满十六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笄礼之后女子可以梳髻。

20.《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共一百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22.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

23.雅歌投壶,是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____

24.“朕”早期是古人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朕”,后来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25.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省城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或委派大臣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27.释褐,脱掉褐色衣服,指辞官归隐.

28.服阕,古代

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

一般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29.赠,指皇帝为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封官爵。

30.“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31.“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32.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本纪”。

33.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

《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34.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35.《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会试。

36.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

其中“关”和“山”分别指雁门关和泰山。

37,《王文公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范文正公文集》都是以谥号来命名的。

38.《水浒传》中好汉宋江、林冲都曾受过黥刑。

39.“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

在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肃拜。

40.五岳中“南岳”指的是恒山。

41.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

42.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43.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44.古人讳言死:

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45.古代“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又用“社稷”代表国家。

46.“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47.在古代,“亲戚”中的“亲”主要指(族)内亲,“戚”指外亲。

48.两股着地、伸直两腿的坐姿叫做“长跪”,挺直上身而跪叫做“箕踞”。

49.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

50.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51.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52.“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53,《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54.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少数民族居住地方。

55.“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56.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人类牙齿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57.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58.野史,与正史相对,是私家编撰的史书。

59.赐姓,指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60.持节:

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61,践柞: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

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62.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63.“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64.“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65.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66.圭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67.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68.“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69.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70.陛,是宫殿。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71.“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72.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73.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74.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

75.“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76.“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77.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

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寝庙:

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

寝庙。

79.《史记》和《汉书》《唐书》《宋史》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五部分。

80.“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81.百雉指的是城墙。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82.“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8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

84.“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

85.“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86.股指大腿及小腿上部,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8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88.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89.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90.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

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91.行在,也称行在所。

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92.视事,视察、巡视政事。

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93.“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

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

又指宦官。

94.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

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95.封百户,指皇帝赐予某人有百户人家的封地,这百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世禄。

96.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97.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98

.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祗之一。

99.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100.古人有姓和氏之分。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101.符是中国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竹、木等不同原料制成。

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102.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

仁、义、礼、智、信。

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103.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

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

也有“众多”的意思。

104.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105.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典籍中习见的“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107.兄弟为参、商,可指兄弟不合睦。

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

108.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属于这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9.典籍,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是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名录之总称,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

《资治通鉴》是史学典籍,《水经注》是地学典籍。

110.“宫车晏驾”,“晏”:

迟。

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11.“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

“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

112.“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113.“黜陟”,“黜”是贬斥、废除的意思,“陟”指官员的晋升。

“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114.“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115.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116.“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117.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118.“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

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119.“末作”指工商业,与本业农业相对,贾谊《论积贮疏》中的“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已表达出重农抑商思想。

120.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121.“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122.以官受氏

就是根据担任官职授予姓氏,如:

司马、司徒、司空、上官、太史等。

_________

123.袖诗求见,意思是袖藏诗文请求拜见。

124.奉诏:

接受皇帝的命令。

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

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125.世券,又称铁券。

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参考答案

1.√受禅(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人意见决定。

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

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2.√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又借指皇帝居处或朝廷,也可指借京城,如“城~辅三秦”。

3.√九品中正制,指在州郡设立专门品评人才的“中正”一职,中正综合家世和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

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约存在了四百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4.ד科举取士”由礼部主管。

吏部尚书是最高长官。

侍郎为长官之副。

5.×指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6.ד国生”应为“监生”。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一般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掌儒学训导之政。

7.×博士是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8.√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

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9.√古代的“学士”和现今的“学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官职,而后者是一种学位。

10.√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

秦王统一六国后,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优,美好的,出众的;诏,帝王所发的文书。

11.√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魏征即是著名的谏官,它的设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

12.×并不唯一。

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13.×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必须回到原籍守丧。

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14.×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15.√“拜”既用于指礼节,也用于官职任命。

16.×应为隋炀帝时,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

17.√又称“连坐”“从坐”,以犯罪人为中心,以不同的亲疏关系为半径,确定受刑群体。

18.×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19.ד笄礼”为十五岁举行。

20.×应是班固所著。

21.√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22.ד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

23.√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投中者即获胜。

24.√《楚辞·离骚》中有“朕皇考日伯庸”的记述。

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

25.×应在宫廷举行,又称御试、廷试,放榜传胪之后,则有“状元游街”之盛举。

26.×应五人为伍。

五伍即二十五人为一行。

如:

投身行伍、蹑足行伍之间

27.×解褐,指入朝做官。

褐通常用大麻、兽毛织就,是古时贫贱的人或地位卑贱的人穿着的衣服。

28.√服期是三年,实际是两个周年外加第三个周年的头三个月,共二十七个月。

29.√赠是授赠或封赠,是对死者而言。

授给本人的叫授赠,授给父母妻子的叫封赠。

30.√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如欧阳修是天圣年的进士,苏轼是嘉佑年的进士。

31.×《论语》应改为《春秋》。

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札记》《周易》《春秋》。

32.ד本纪”应为“世家”。

《史记》分本纪(以帝王为中心的历代大事记)、世家(诸侯王的事迹)、列传(官僚、士大夫、名人的传记)、年表(帝王将相年表)、书(记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

陈涉世家(农民起义领袖建张楚政权)、项羽本纪(推翻秦、西楚霸王)。

33.ד天干地支纪年法”应为“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34.×晦指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35.ד会试”应为“乡试”。

乡试被录取的叫举人,会试被录取的叫贡士。

36.ד雁门关和泰山”应为“函谷关和崤山”。

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渣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

37.√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北宋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

文、文忠、文正分别为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的谥号。

38.√墨刑又叫“黥刑”,指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的刑罚,是最轻的刑罚。

39.×礼节最重的应是“稽首”。

稽首时“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肃拜时“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

40.ד南岳”应为“衡山”。

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鲁陕湘晋豫,五岳多奇峰。

41.ד雅乐”应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

“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

42.√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

43.√国讳,指举国臣民都必须遵循的避皇帝及其父祖名字的作法,后来扩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

44.×大夫应曰“卒”。

《札记》:

“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45.ד社”应指土神,“稷”应指谷神。

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两神。

46.√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47.√古代亲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

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48.×两股着地、伸直两腿的坐姿叫做“箕踞”,挺直上身而跪叫做“长跪”。

’箕踞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长跪是古代汉族的一种礼节,以示庄敬。

49.√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50.√使用毛笔时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这样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

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

51.ד阳文”应改为“阴文”。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52.×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公输氏,名班,因是鲁国人,惯称“鲁班”。

53.√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54.×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五湖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55.√由姬姓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504姓的82%,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56.×应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

“牙旗”指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

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

57.√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或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58.√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稗官者,采录民俗民情的小官。

59.√如南北朝的元魏君主为鲜卑人,因此赐汉臣鲜卑姓氏。

到唐朝时,君主通常赐给李姓给非汉族的大臣。

60.√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61.×践政、践莅:

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

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

蹈袭,沿用之意。

62.√如:

《红楼梦》中元妃

之死称作元妃薨逝。

63.×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64.√如范仲淹《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65.×上午11时至下午1时。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66.√“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古时夜间凭漏壶表示的时刻报更,所以漏壶又叫更漏。

67.√《礼记》等书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周礼》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68.√如“东幸”指皇帝亲临东方。

69.√泰水是对妻子的母亲的称呼,与泰山对应,比较书面庄重的说法。

70.×陛,是宫殿的台阶。

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71.ד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72.√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73.√后勤以前在中国古代一直被称为辎重,后来在近代才逐渐改为后勤。

74.√郊谓大祀,祀为群祀。

75.√荫指庇荫,荫及子孙。

76.×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通过“屯田”朝廷可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军屯是寓兵于农的政策。

77.√如《伶官传序》:

“入与太庙,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