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975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docx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docx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带word版答案详解

潍坊滨海中学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

(二)2017.1

第Ⅰ卷(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chuǎn)。

王安石变法之时,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

他被贬到外地做官。

数年后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鹞(yòu)子翻身了。

可他依然顾我,又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

后来,司马光派甲(失势/失利),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被一贬再贬,直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好在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削(xuē)职为民,更没有被杀。

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乙(保证/保障)的。

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

在山东密州,写下了脍灸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为中秋节的绝唱。

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倜(tì)傥有遗篇,“门大要容千骑入,□□□□□□□”的楹联就说明了他在黄州生活的状态。

虽然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低靡,但主旋律乐观向上,丙(倾注/灌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每到一处,都“入乡随俗”地丁(享用/享受)当地的特产。

苏轼,无论多么颠沛漂泊,都保持着一种好心情,乐观、潇洒、豁达地生活着。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仕途多舛(chuǎn)颠沛B.削职(xuē)脍灸人口

C.风流倜傥(tì)低靡D.鹞子(yòu)依然顾我

2.在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失势保证倾注享用B.失势保障灌注享受

C.失利保证倾注享用D.失利保障灌注享受

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露花倒影柳屯田B.风摇钟磬落人间

C.堂深不觉百男欢D.水光翻动五湖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选手苏炳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B.央视《等着我》播出了莫松秀老人与失联60年的老战友孙英财相见的场景,看到两位老人一见如故,泣不成声,在场观众无不潸然泪下。

C.明星要自律,明星要守法,这个话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明星”出事似乎有增无减,而且还有方兴未艾之势。

D.今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声称响应总理“提网速、降网费”的要求下调资费,但大部分网友认为他们出台的降价方案不得要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B.歼-15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C.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

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

D.DG20杭州峰会首次将“创新增长模式”纳入重点议题,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起,通过促进创新发展,谱写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比如,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

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

“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

慢慢地,一些英雄

的形象开始坍塌。

”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

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

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不小。

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扭曲的生活化叙事:

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

首先,新媒介的技术特性,对英雄叙事的变迁乃至扭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新媒介为英雄叙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也被“凿船党”们纳为其建构与传播“英雄叙事”的重要平台。

进而,英雄形象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

其次,网络推动了众多思潮的传播,一些非主流思潮成为扭曲的英雄叙事得以展开的思想土壤。

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散播包括其“英雄叙事”在内的种种言论,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

再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作为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

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抗战中的英雄人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B.“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传播的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C.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

D.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

C.“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略。

D.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

C.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

D.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邦华,字孟暗,吉水人。

受业同里邹元标,与父廷谏同举万历三十一年乡试。

父子自相镞砺,布衣徒步赴公车。

明年,邦华成进士,授泾县知县,有异政。

四十一年,福王之藩已有期,忽传旨庄田务足四万顷。

廷臣相顾愕眙,计田数必不足,则期将复更,然无敢抗言争之者。

邦华首疏谏,延臣乃相继争,期得毋易。

巡视银库,上祛弊十事,宦官不便,格不行。

巡按浙江,织造中官刘成死,命归其事于有司,别遣中官吕贵录成遗赀。

贵嗾①奸民纪光诡称机户②,诣阙保留贵代成督造。

邦华极论二人交关作奸罪。

邦华三疏争,皆不报。

四十四年引疾归。

时群小力排东林,指邹元标为党魁。

邦华与元标同里,相师友,又性好别黑白。

或劝其委蛇,邦华曰:

“宁为偏枯之学问,不作反覆之小人。

”闻者益嫉之。

明年以年例出为山东参议。

其父廷谏时为南京刑部郎中,亦罢归。

邦华乃辞疾不赴。

天启元年四月擢右佥都御史代毕自严巡抚天津邦华至极力振饬津门军遂为诸镇冠。

四年夏抵京,阉党大哗,谓枢辅孙承宗以万寿节入觐,将清君侧之恶,邦华实召之。

乃遽勒承宗还镇,邦华引疾去。

明年秋,阉党劾削其官。

崇祯二年春,命加兵部尚书。

京营故有占役、虚冒之弊。

占役者,其人为诸将所役。

虚冒者,无其人,诸将及勋戚、奄寺、豪强以苍头冒选壮丁,月支厚饷。

邦华核还占役万,清虚冒千。

三大营军十余万,半老弱。

故事,军缺听告补,率由贿得。

邦华必亲校,非年壮力强者不录,自是军鲜冒滥。

十五年冬,掌南京都察院事,俄代刘宗周为左都御史。

十七年二月,李自成陷山西。

邦华密疏请帝固守京师,仿永乐朝故事,太子监国南都③。

帝曰:

“国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

”遂罢邦华策不议。

未几,贼逼都城,率诸御史登城,群阉拒之不得上。

十八日,外城陷,走宿文信国④祠。

明日,内城亦陷,乃三揖信国曰:

“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泉矣。

”遂投缳而绝。

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五三》,有改动)

注:

①嗾(sǒu):

唆使。

②机户:

以纺织为业的民户。

③南都:

南京。

④文信国:

文天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邦华三疏争,皆不报报:

报告B.又性好别黑白别:

辨别

C.邦华乃辞疾不赴辞:

推辞D.京营故有占役、虚冒之弊故:

原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启元年四月/擢右佥都御史/代毕自严巡抚天津/邦华至/极力振饬津门/军遂为诸镇冠

B.天启元年四月/擢右佥都御史代毕/自严巡抚天津/邦华至/极力振饬/津门军遂为诸镇冠

C.天启元年四月/擢右佥都御史/代毕自严巡抚天津/邦华至/极力振饬/津门军遂为诸镇冠

D.天启元年四月/擢右佥都御史代毕/自严巡抚天津/邦华至极/力振饬/津门军遂为诸镇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乡试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的称为“举人”,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公车,汉代官署名。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或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古时的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

D.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如汉武帝谥“武”,王安石谥“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邦华跟从同乡邹元标学习,和父亲一起考中举人后,两人又一同徒步进京参加会试,又同中进士。

B.福王到封地的时间因为皇帝要求给他的封地必须达到四万顷而面临变数,李邦华率先反对,最终才将福王到封地的时间确定下来。

C.李自成义军逼近京城时,李邦华想带御史们登城参战,被宦官阻拦。

京城外城失守后,李邦华到文天祥的祠堂里过夜,第二天自杀。

D.本文主要表现了李邦华刚正不阿的品行、卓越的政治才能以及忠君爱国的情怀,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明朝宦官专权的乱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命归其事于有司,别遣中官吕贵录成遗赀。

(5分)

 

(2)疏请帝固守京师,仿永乐朝故事,太子监国南都(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 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  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有几层含意?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2)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的形象?

请简要赏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金兵数次南侵,造成扬州城一片废墟,令人厌谈战事。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戒,仍要重蹈覆辙。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

”。

五、语言运用(12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括荸荠的功用,每点不超过5个字。

(4分)

荸荠有什么功用呢?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

“吴人种之以沃田。

”明朝王世懋《瓜蔬疏》说,荸荠是“吴中最盛,远货京师,为珍品,色红嫩而甘者为上”,连京城里的人也喜欢吃它。

许多医书里讲它是一种味甘性寒的良药,具有清热、润燥、开胃、化痰之类功效,可治黄疸、止痢疾等。

现代人认为,荸荠富含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C等,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食品。

(1)

(2)(3)

17.请根据《琵琶行》内容,在下面一段新课导入语中续写一句话。

要求:

续写句子与画横线的句子大体相似。

(4分)

两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雅士,一个是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们共同演奏了一曲永世流传的高山流水。

在那个偶然的黄昏,鹦鹉洲的萋萋芳草、郁郁葱林,共同见证了一段知音相惜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遇琵琶女而写出的新乐府诗《琵琶行》。

18.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分)

××大学招生办:

我是××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海。

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

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中学王海

2016年4月20日

(1)改为

(2)改为

(3)改为(4)改为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2题。

(18分)

不识

(台湾)张晓风

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

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

“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

”弟弟沉吟了一下,说:

“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

”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

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

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父亲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

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

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

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

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

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

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

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有可以难倒他的事。

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

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

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

”父亲总爱这么感叹。

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

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

“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

”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

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咧!

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

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

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

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

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

  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

“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

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敬佩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的心悦诚服。

“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能有一人令你死心塌地,生死追随,父亲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我并不能体会。

  年轻时的父亲,有一次去打猎。

一枪射出,一只小鸟应声而落,他捡起一看,小鸟已肚破肠流,他手里提着那温暖的肉体,看着那腹腔之内—一俱全的五脏,忽然决定终其一生不再射猎。

父亲在同事间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听母亲说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杠子手”,意思是耿直不圆转,他听了也不气,只笑笑说“山难改,性难移”,从来不屑于改正。

然而在那个清晨,在树林里,对一只小鸟,他却生慈柔之心,誓言从此不射猎。

父亲的性格如铁如砧,却也如风如水——我何尝真正了解过他?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的宝玉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里,说:

“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

家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解读吧?

  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

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能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

蒲公英的散蓬能叙述花托吗?

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

它只知道,后来,就一切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

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

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

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19.作者开头说“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这句话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20.结合原文,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4分)

(1)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

 

(2)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

 

21.从全文来看,简要概括作者所写的父亲性格特点。

(4分)

 

22.作者以“不识”为题,如果把题目改给“回忆父亲”好不好?

试加以比较分析。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荀子说: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如果“人”被“物”所役,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调”。

材料二物质时代,“皈依田园”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河南夏邑、湖北钟祥等中国长寿之乡每年都会迎来数以万计、五湖四海的都市人定居,他们尊奉着当地人的“生活情调”——摒弃杂念,融入自然,生活规律。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语文期末模拟

(二)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A项正确;B项,灸—炙;C项,靡—迷;D项,鹞(yào),顾—故)

2.A(失势:

失去权势。

失利:

打败仗。

战败:

在比赛中输了。

甲处表示司马光等人政治上不得志,应用“失势”。

保障:

做名词时,富有形象色彩,指像屏障一样起保护作用的事物。

保证:

做名词时,侧重指作为担保的事物,起担保作用的条件。

乙处是做“有”的宾语,“保证”更符合文意。

倾注:

把(情感、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灌注:

常指把某一感情融入某物中,多用于精神层面,后面多跟补语。

享用:

使用某种东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

享受:

生命在存活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思想意识的作用,使生命自身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体验与感觉,其后多跟泛指的内容,不跟具体事物。

3.C(对联讲究结构、词性、字数相同和平仄相对,其他三项不对应。

4.D(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比喻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

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不得要领:

现在一般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

5.B(A项,句式杂糅,“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C项,两面对一面;D项搭配不当,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6.C(强加因果,前后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

7.C(弄混了“目的”和“策略”,原文:

“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使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的范围传播开来——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

8.D(“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的说法过于绝对。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A(报:

回复)10.C

11.D(“褒扬”应为“褒贬”)

12.A(“又同中进士”错,原文只说“邦华成进士”)

四、(24分)

13.

(1)朝廷命令把他的事务交回给官府来办,另外派遣了中官吕贵来收取刘成的遗产。

(5分。

归其事:

把他的事务交回;别:

另外;录:

收取;遗赀:

遗产;补出主语“朝廷”;各1分)

(2)邦华秘密上书请求皇帝坚守京师,仿照永乐年间的旧例,让太子到南京监督国事。

(5分。

疏:

上书;固守:

坚守;仿:

仿照;故事:

旧例;“太子监国南都”使动用法;各1分)

14.

(1)四层含义:

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

(2)通过细节(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深切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2分)诗中以“步月”“看云”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宁静,以“清宵立”“白日眠”写诗人思念之久、之倦。

(2分)

15.(6分)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五、(12分)

16.(4分)肥田、食用、药用(每点一分,答全三点四分)

17.(4分)一个是文人骚客,一个是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与例句结构相似,与后文内容相接)

18.(4分)

(1)“鄙人”改为“本人”

(2)“大作”改为“作品”(3)“你校”改为“贵校”(4)“垂怜”改为“垂青”“垂爱”“青睐”。

(“鄙人”,<书>知识浅陋的人,谦辞,对人称自己。

自荐信的用语不要过度谦卑。

“垂怜”,赐予怜悯,给予同情:

显得太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