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9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投稿中国科技论坛.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296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9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投稿中国科技论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案例9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投稿中国科技论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案例9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投稿中国科技论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案例9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投稿中国科技论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案例9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投稿中国科技论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9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投稿中国科技论坛.doc

《案例9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投稿中国科技论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9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投稿中国科技论坛.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9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投稿中国科技论坛.doc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

摘要:

社会资本作为产业集群的一种经济资源,对产业集群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社会资本自身特征维度出发,分析了影响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的ANP模型;并进一步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科学计算了集群社会资本各指标的权重,为指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网络层次分析法评价

社会资本作为产业集群的一种经济资源,对产业集群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单位之间的合作,克服经济生活中的机会主义,弥补制度安排的不足,丰富的社会资本存量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不仅仅是很多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种表征,而更在于这一表征下隐藏的深层次的社会资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服务机构之间、企业内外、区域内外所形成的各种网络关系、信任关系、规范制度等等。

这些社会资本将会影响集群内企业对外部资源的获取,也是集群内企业间隐性知识传播和扩散的途径。

樊圣君等认为,“区域集群之所以能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之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一个可概括为平等开放创新的社会资本的独特的经济优势。

”[1]因此,必须对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进行正确的判断、评价,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以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1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社会资本7777777778888888888777777778788999887777999999999999

1.1社会资本与集群社会资本

Bourdieu最早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2]。

Coleman对社会资本给予了全面而具体的界定和分析,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行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面转让对资源的控制,结果形成的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威关系、信任关系以及作为建立规范基础的关于权利分配的共识[3]。

Burt提出了著名的结构洞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结构性竞争优势的隐喻,可以定义为一种带来接近资源和控制资源的结构[4]。

尽管不同的学者在社会资本的观点之间是有所差异,但他们都认为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行为者合作的一种生产性资源,具有工具性,网络、信任、关系、规范等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

社会资本的最初研究,都集中在以个人为主体的微观主体之上,但自从科尔曼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结构性资源”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意到社会资本的集体层面,即不仅将社会资本视为一种个人拥有的资源,而且将其视为一个企业、一个集群甚至是整个社会所拥有的资源和财富。

在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是指集群中的企业同其他企业、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集群内部的规范、信任与合作、知识的流动机制,以及自增强的社会网络。

集群社会资本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对集群内的所有行为主体产生作用,使得各行为主体成为一个共同体,彼此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

1.2社会资本的评价

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如何度量个体或群体的社会资本是其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

社会资本有个体和群体两种层次,个体层次的社会资本主要是指人与人组成的社会网络及有关的规范和价值观,群体层次的社会资本关注的是在组织、社会或国家中某一行动者群体对社会资本的占有情况,包括和谐的社会关系网络、有效的制度规范、普遍信任等。

在定量评价个体层次的社会资本时,研究者多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个人网络中蕴涵的资源进行测量。

根据Bourdieu的研究,研究者在测量社会资本时,基本上就是从个人网络的规模(结构)和网络中嵌入的资源数量这两个方面来着手进行的[5]。

除此之外,个体在这些网络中占据的结构位置也具有带来资源的能力。

因此,在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量个人社会资本时,网络的结构、个体在网络中所处位置以及网络中所嵌人的资源都应是可供选择的测量指标。

而在定量评价群体层次的社会资本时,研究者的重点集中于信任、社会参与、社会联结和规范这几个方面。

澳大利亚学者PaulBullen和JennyOnyx认为可以测量和界定社会资本的要素包括:

对社区的参与、社会背景中的能动性、信任和安全感、邻居间的联系、家庭与朋友的联系、差异化的承受力、生活价值、工作联系等[6]。

杨瑞龙认为,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基于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度[7]。

桂勇等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后提出了评价社区社会资本的8个维度:

参与地方性社团或组织、地方性社会网络、非正式社会互动、信任、互惠、志愿主义、社会支持、社区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8]。

与评价个体层次社会资本使用以社会网络为主的指标不同,在评价集体层面社会资本时,研究者使用的指标集中于信任、公共参与、社会联结和社会规范这样几个方面。

纵观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定量评价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

当前对社会资本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个人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国家社会资本等方面的研究,其主要研究领域还是集中于社会科学领域,极少有文献论述到管理领域中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评价问题。

作为产业集群决策的基础,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是进行产业集群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的ANP模型

2.1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AHP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简单、灵活而又实用的决策方法,在解决多准则决策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AHP的假设前提是决策层之间的单向层次关系和元素内部相对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

对于存在内部依存和反馈效应的复杂系统决策问题,AHP就无能为力了。

20年代90年代,萨蒂教授(Saaty)在AHP的基础上于提出来的一种适应非独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NetworkProcess,ANP)[9]。

网络层次分析法将系统内各元素的关系用类似网络结构表示,而不再是简单的递阶层次结构,网络层中的元素可能相互影响、相互支配,这样ANP能更准确地描述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决策方法。

ANP考虑到递阶层次结构内部循环及其存在的依赖性和反馈性,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控制因素层,包括问题目标和决策准则,所有的决策准则均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且受目标元素支配。

控制元素中可以没有决策准则,但至少有一个目标,控制层中的每个准则的权重均可由传统的AHP获得。

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它是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成的,其内部是互相影响的网络结构,图1就是一个典型的ANP结构。

图1典型的ANP结构图

2.2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模型

2.2.1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的维度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但至今尚无较为通用的方法。

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侧重于个人及社区层面社会资本的定量评价;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侧重于国家层面社会资本的定量评价;而在管理学领域中,企业层面的社会资本的评价是其研究的重点[10-11],侧重于集群层面社会资本的评价研究较为少见。

社会资本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基础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定量评价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Nahapiet和Ghoshal区分了社会资本的3个特征维度,即结构维度(structuraldimension)、关系维度(relationaldimension)和认知维度(cognitivedimension)[12]。

结构资本主要反映的是主体间通过社会互动获得交换资源的机会。

在一个产业集群中,集群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是否充分可以从纵向与横向来考察。

纵向上的互动程度指成员在一段时间内的互动频率,而横向上的互动程度则指某个时间水平上不同成员之间的普遍接触程度。

互动强度指团队成员通过非正式活动进行互动的频率,是社会资本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

此外,集群网络密度指集群成员在咨询网络、友谊网络与沟通网络方面的平均密度,也可以反映集群社会资本的丰裕程度。

关系资本主要反映了关系网络中的主体向他人转移资源或进行合作的意愿。

信任不仅被认为是这个维度的核心要素,更是社会资本的本质,没有网络主体间的信任,结构性与认知性社会资本只是空中楼阁。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资本文献在关系维度都提到了信任。

认知会资本是Nahapiet和Ghoshal在分析智力资本创造时提出的。

社会资本认知维度代表了能够为企业间提供共享的意义和理解的资源。

一般包括公共的知识背景、共同的语言平台、共享的道德规范、共享的远景和使命、共享的目标和文化等。

表1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的维度

维度

子维度

资料来源

结构维度(STR)

STR1:

互动强度

STR2:

网络密度

KangSC,MorrisSS,SnellSA.,2003

关系维度

(RE)

RE1:

真诚合作、诚实守信

RE2:

互惠互利

RE3:

善意型信任

RE4:

能力信任

Tsai&Ghoshal,1997;Yli-Renkoetal,2001;Senthilketal,2005;Leana&Van,2005

认知维度

(CON)

CON1:

道德规范共享水平

CON2:

企业文化相似性

CON3:

地域文化水平的一致性

CON4:

共享的语言平台

Tsai&Ghoshal,1997;Henderson&Clark,1990;

AquinoK,ServaM,2005

2.2.2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的ANP模型

目前,很少有学者对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及认知资本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分析。

在产业集群中,这三者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

Nahapiet和Ghoshal也承认这几个维度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12]。

Nahapiet和Ghoshal认为,结构资本会影响认知资本。

另外,信任(关系资本的主要特征)会促进网络成员之间交换与合作的意愿,能够提高企业互动的可能性。

网络成员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认知资本,因此,关系资本也会影响认知资本。

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关系资本也受到结构资本的影响。

与此同时,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内部各个子维度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

Nahapiet和Ghoshal的工作为研究社会资本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本文将借鉴该框架建立集群社会资本评价的ANP模型。

根据产业集群的特征,考虑到各维度的相关性、维度指标差异的显著性,本文构建了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ANP模型(图2)。

图2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的ANP模型

在该模型中,控制层只有一个总目标即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而没有评价准则,所以产业集群社会资本既是评价目的又是判断准则,所有元素直接以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为评判准则进行比较。

在网络层次中,有3个维度,10个指标。

根据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构资本(STR)、认知资本(CON)、关系资本(RE)之间及各指标之间的都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存在着依存和反馈关系,这种关系更能反映出影响集群社本的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

3基于ANP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评价

在产业集群社会资本ANP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请熟悉产业集群的地方政府、中小企业局、行业协会、企业家和相关学者为产业集群评价指标的优先度进行打分,然后运用SD软件进行运算,从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3.1外部关联环境下的因素权重的计算

计算方法使用一般层次分析法(AHP)中的配对比较原理,两两比较后再作归一化处理,得到不同外部环境下的因素权重。

以目标层(产业集群社会资本)为控制因素,计算准则层各社会资本维度的权重,见表2。

表2SC下各社会资本维度的权重

SC

STR

CON

RE

权重

STR

1

1/2

5

0.3420

CON

2

1

6

0.5770

RE

1/5

1/6

1

0.0810

3.2内部关联因素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