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937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docx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docx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

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

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

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动物营养学:

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填空:

1、饲料的养分概括为:

(1)蛋白质,

(2)碳水化合物,(3)脂肪,(4)维生素,(5)矿物质(6)水,等六类。

2、饲料养分对动物机体的一般功能概括为:

(1)(作为建造和维持动物体的构成物质),

(2)(作为产热、役用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3)(调节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动物产品的形成),(4)(养分的附加功能:

如产乳、产蛋)等。

3、养分的一般表示方法为:

(1)(%)。

(2)(PPm),(3)(mg/Kg)等。

二、判断正误:

1、饲料中的能值主要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脂肪含量越多,则其能值越高。

(√)

2、动物的饮水量等于采食干物质量。

(×)

3、动物机体内的水分亦同饲料植物一样含量变化很大。

(×)

4、动物性饲料本身不含CF(√)

四、单项选择:

1、调节动物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保证动物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为量营养物质称为(D)

A、氨化物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

2、绝干物质的指干物质状态在(D)

A、90%B、98%C、无水D、100%

三、问答:

(一)饲料的概略养分

(二)动植物体在化学组成方面有何差异?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1)单胃动物:

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2)反刍动物:

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3)禽类:

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哺乳单胃动物的消化

3、消化方式:

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微生物三种。

物理性是磨碎、增加表面积和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是将营养物质的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微生物是将营养物质的结构降解,合成新物质。

第四章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一、概念:

1、粗蛋白质:

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

2、氨化物:

饲料中所含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总称。

4、代谢粪蛋白质:

随粪排出的蛋白质并非全部来自消化的饲料蛋白质。

其中包括肠道脱落粘膜及肠道分泌物、残存的消化液等,这部分蛋白质称代谢粪蛋白质。

7、必需氨基酸:

在动物组织内不能合成或能合成,,但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

8、非必需氨基酸:

在动物组织内合成,无须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9、限制性氨基酸:

饲料中某一种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10、氨基酸平衡;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同动物特定需要量相符合,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一般指与最佳生产水平的需要量相平衡。

二、填空:

1、构成动物机体的蛋白质其功能可概括为:

(1)(体组织的结构物质)

(2)(体组织的更新物质)、(3)(机体的调节物质)、(4)(机体的能源物质)。

2、饲料中的含氮物质包括(纯蛋白质)和(氨化物)。

3、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概括为(胺类)、(酰胺素)、(尿酸)、(硝酸盐)、(生物碱)等。

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是(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其次缺少的氨基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6、日粮中蛋白质的品质好坏是指饲料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而言。

7、在动物饲料中过多的添加一种氨基酸会影响另一种氨基酸的效价,或者说会增加对一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我们称这一现象为(氨基酸的拮抗作用)。

三、判断正误:

1、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过程是一种饲料蛋白质的营养过程,它所吸收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蛋白质本身的氨基酸构成(×)

2、单胃动物的蛋白质的营养是一种饲料蛋白质的营养过程。

(√)

4、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保持平衡,一般来说就不会出现氨基酸的拮抗作用。

(√)

5、对单胃动物来说,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很重要,故过量添加氨基酸有利于单胃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

6、饲料中氨基酸的可利用率是指氨基酸穿过肠壁被吸收的程度。

(×)

7、反刍动物对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种类与数量要求较单胃动物严格,因为瘤胃微生物的活动条件要求较严格。

(×)

8、所谓非必需氨基酸即对动物来说不必要的氨基酸。

(×)

9、所谓必需氨基酸仅对单胃动物来说有意义,对反刍动物无实际意义。

(√)

10、瘤胃氮素循环的唯一意义,就在于能使食入蛋白质尽量转化为菌体蛋白(×)

四、单项选择:

1、饲料中含氮物质总称:

(B)

A、蛋白质B、粗蛋白质C、氨化物D、非蛋白氮

2、单胃动物吸收利用蛋白质的形成是(C)

A、氮B、氨C、氨基酸D、非蛋白氮

3、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是一种(B)的营养过程

A、氨基酸B、饲料蛋白质C、瘤胃微生物蛋白D、氨化物

4、在动物组织内不能被合成或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称之为(B)。

A、NEAAB、必需氨基酸C、限制性氨基酸D、NPN

5、饲料蛋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称为(B)。

A、必需氨基酸B、外源性氨基酸C、内源性氨基酸D、限制氨基酸

6、动物体组织在组织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糖类等非蛋白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为(C)

A、外源性氨基酸B、非必需氨基酸C、内源性氨基酸D、必需性氨基酸

7、动物在没有食入蛋白质日粮时由粪中排出的氮称为(A)

A、内源氮B、外源氮C、粪氮D、尿氮

8、动物在没有食入蛋白质日粮时由尿中排出的氮称为(C)

A、外源氮B、尿氮C、内源尿氮D、粪氮

9、若日粮必需氨基酸总量较多,但相互间比例与动物体需要不相适应,一种或几种氨基酸数量过多或过少则会出现氨基酸平衡失调、这种现象称为(A)

A、氨基酸失衡B、氨基酸过量C、氨基酸拮抗D、氨基酸中毒

10、当日粮中添加过量的氨基酸而引起动物的中毒,这种现象称为(B)

A、氨基酸拮抗B、氨基酸过量C、氨基酸失衡D、氨基酸协同

11、过多的添加一种氨基酸则影响另一种氨基酸的效价,即增加对另一种氨基酸的需要量。

这种现象称为(C)

A、氨基酸失衡B、氨基酸过量C、氨基酸拮抗D、氨基酸的限制作用

13、当营养物质被吸收(从胃肠中消失)说明这种营养物质(D)

A、可吸收B、可利用C、可代谢D、可消化

14、一种营养物质既可被吸收,又可供作细胞合成的原料,表明这种营养物质(A)

A、可利用B、可吸收C、可代谢D、可消化

15、将两种以上的含有不同必需氨基酸的饲料混合起来相互补充并提高了营养价值的作用称为(B)

A、氨基酸的拮抗作用B、氨基酸的互补作用C、氨基酸的协同作用

D、氨基酸的限制作用

16、反刍动物蛋白质的营养的特点(C)

A、非蛋白氮的利用B、瘤胃中的氮素循环C、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营养

D、过瘤胃蛋白

17、未经瘤胃微生物酶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接进入后部胃肠道,通常称这部分饲料蛋白质为(D)

A、微生物蛋白质B、纯蛋白质C、菌体蛋白质D、过瘤胃蛋白质

19、在瘤胃中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称为(A)

A、瘤胃降解蛋白B、微生物蛋白C、饲料蛋白D、纯蛋白

20、各种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称之为(B)

A、纯蛋白质B、理想蛋白质C、平衡蛋白质D、可利用蛋白质

五、多项选择:

1、粗蛋白质(A、B、C、D)

A、是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B、包括纯蛋白质、氨化物C、还包括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D、其含量以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氮含量乘以蛋白质的转换系数6.25

2、氨基酸是(A、B、C、D)

A、蛋白质基本构成单位B、构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且其分子量形状不同

C、禽畜机体利用蛋白质的基本形式D、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溶解性、物理形状和生物学机能各不相同

3、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A、C)

A、主要是消化道分泌的蛋白质消化酶对蛋白质的水解过程B、主要是微生物酶的消化水解过程C、微生物酶的消化过程是极其微弱的D、以微生物的消化过程为主,消化道分泌的酶的消化为辅

5、必需氨基酸是指(A、B、C)

A、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B、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的氨基酸C、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D、体内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6、限制性氨基酸是指(A、B)。

A、饲料中缺乏的某一种氨基酸B、饲料影响其他氨基酸利用的氨基酸C、必需氨基酸D、内源性氨基酸

7、通常将(A)称之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B)则称之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A、饲料中最缺少的B、其次缺少的C、动物最必需的D、不太必需的

8、所谓氨基酸平衡(A)和(B)同(C)相符合。

A、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上B、比例上C、动物特定需要量相符合D、种类上

9、合理的必需氨基酸的利用要求(A)和(B)适当。

A、种类齐全B、比例适当C、与动物需要量相符D、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类齐全

13、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生理意义:

(A、B、C、D)

A、是动物机体的结构物质B、是更新组织的必需物质C、是动物机体内的功能物质D、可供作能源物质

六、问题;

(一)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二)瘤胃——肝脏的氮素循环。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一、概念;

1、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一类不易溶解的物质。

2、无氮浸出物:

是一类易溶解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等物质。

二、填空:

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概括为:

(1)(形成动物体组织的必需物质),

(2)(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3)(动物体的营养贮备物质),(3)(动物体的营养贮备物质),(4)(合成乳脂和乳糖的主要原料)等。

2、粗纤维为一组由:

(1)(纤维素)、

(2)(半纤维素)、(3)(木质素)、(4)(果胶)等组成的混合物。

4、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愈高,其本身的(消化率)愈低。

5、碳水化合物分为

(1)(粗纤维)和

(2)(无氮浸出物)两大类。

6、单胃动物的碳水化合物营养主要是依靠糖和淀粉酶解后的(葡萄糖)。

三、判断正误:

1、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形式主要是单糖(×)

2、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高利于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3、饲料中木质素含量高,会影响饲料的消化率,故被称为非营养性物质(√)

4、单胃动物的饲粮中提高粗纤维含量,可提高其它饲料的消化率(×)

5、粗纤维对单胃动物来说,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四、单项选择:

1、粗纤维(D)

A、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B、不能作为营养物质C、单胃动物不能利用D、对动物来讲既有营养作用,也有妨碍营养的作用

2、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形式以(B)为主。

A、麦芽糖B、葡萄糖C、蔗糖D、乳糖

3、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以(A)为主。

A、挥发性脂肪酸形式B、葡萄糖形式C、粗纤维D、A、B

6、粗纤维中最难消化的成分是(D)

A、纤维素B、半纤维素C、碳水化合物D、木质素

五、多项选择:

1、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营养功能可概括为:

(A、B、C、D)

A、形成动物体组织的必需物质B、是动物体内的主要来源C、可作为动物体营养贮备物质D、是合成乳脂、乳糖和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原料

2、粗纤维是一组:

(A、B)。

A、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组成的混合物

B、是各种动物,尤其是草食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C、完全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物质

D、能被所有种类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

3、粗纤维作为营养物质是因为:

(A、B、C)

A、体积大,吸水量多,不易消化,可填充胃肠道,使动物食后有饱腹感

B、粗纤维在瘤胃和盲肠中经微生物发酵产生各种挥发性脂肪酸,以作为反刍动物合成脂肪、葡萄糖及氧化恭能的原料

C、具有刺激消化道粘膜,促进胃肠道蠕动和粪便的排泄

D、含有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

5、单胃动物的碳水化合物营养(A)分解碳水化合物,以(C)的形式利用

A、主要依靠淀粉酶、乳糖酶、麦芽糖酶及蔗糖酶等作用B、单糖C、葡萄糖

D、蔗糖

6、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的消化道中主要以(A)形式被吸收利用,以(C)形式被吸收利用的数量很少。

A、挥发性脂肪酸B、游离脂肪酸C、单糖D、淀粉

7、中性洗涤纤维即(A)不溶解于(C)

A、NDFB、ADFC、中性洗涤剂即十二烷基硫酸钠D、酸性洗涤剂

8、酸性洗涤纤维即(B),不溶解于(D)

A、ADSB、ADFC、中性洗涤剂D、酸性洗涤剂

9、碳水化合物是(A、B)

A、植物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并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类有机物质B、包括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及粘多糖等C、是一类含氮的有机物D、是一类不溶性的化合物

10、粗纤维(A、B、C)

A、是植物中含量极其丰富的一中碳水化合物B、主要是作为结构物质而存在C、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存在于动物体内

六、问答:

(二)比较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对(CH2O)n消化、吸收、代谢的异同。

第六章脂肪营养

一、概念:

酸价:

用以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皂化价:

皂化1g油脂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氢化作用:

由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的性质称为~

必需脂肪酸:

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

非必需脂肪酸:

在动物体内能合成,不需饲料供给的脂肪酸。

二、填空:

动物体所需的三种必需脂肪酸为(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脂肪的酸价反应了脂肪中含(游离脂肪酸)的多少;皂化价反映了结合脂肪酸(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多少)。

氢化作用反映了脂肪酸的(饱和程度)。

单胃动物体脂肪易于鹿、牛、羊体脂肪而发生酸败,说明单胃动物的体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多,而鹿牛羊体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多。

由于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具有(氢化作用),故其体脂肪中(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

脂肪的营养功能可概括为:

(1)(动物热能来源的重要原料),

(2)(构成动物体组织的重要原料),(3)(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4)(可为幼小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概括为:

(1)(构成动物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2)(参与类脂代谢),(3)(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4)(与动物的精子形成有关)。

三、判断正误:

在植物性饲料中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被单胃动物采食吸收后,不经氢化即直接转变为体脂肪,故单胃动物体脂内不饱和脂肪酸高于饱和脂肪酸(√)

反刍动物的瘤胃具有使不饱和脂肪酸变为饱和脂肪酸的氢化作用(√)

对于幼龄反刍动物来说,供给必需脂肪酸尤为重要(√)

所谓非必需脂肪酸即动物体内不需要的脂肪酸(╳)

四、单项选择:

凡溶解于乙醚中的饲料有机物质通称为(B)

A、脂肪B、粗脂肪C、真脂肪D、类脂肪

3、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氢反应,其中的双键变成单键,由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这种性质称为(B)

A、加成作用B、氢化作用C、皂化作用D、酸败作用

4、脂肪酸败的实质是(B)

A、氢化作用B、氧化作用C、水解作用D、饱和作用

5、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发生氧化作用,生成过氧化物,再继续分解产生低级的醛、酮、酸等化合物,同时放出令人不快的气味和味道,这种现象即为(C)

A、腐败B、氧化C、酸败D、发霉

6、单胃动物对脂肪的消化是在(A)

A、小肠中通过胰脂肪酶的作用进行的B、在胃中乳化C、小肠中通过胆汁乳化D、胰液乳化

7、饲料脂肪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可发生(D)

A、氧化作用B、酸败作用C、水解作用D、氢化作用

8、动物脂肪的软硬取决于(A)

A、不饱和脂肪酸的数量B、脂肪酸的氧化程度C、脂肪酸与甘油的比例D、采食饲料的性质

9、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须由饲料供给的称为(B)

A、NEFAB、必需脂肪酸C、挥发性脂肪酸D、游离脂肪酸

10、脂溶性维生素必须溶解在(B)中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A、乙醚B、脂肪C、水D、类脂

五、多项选择:

1、脂肪是(A、B)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

是一类含氮有机物D、是一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2、真脂肪即(D),它是由(C)构成的(A)故又称为(B)

A、类化合物B、甘油三酯或三甘油酯C、1分子甘油,3分子脂肪酸D、中性脂肪

3、类脂肪是指(A、B)

A、含磷或含糖或含其他含氮物的脂肪B、磷脂、糖脂、固醇及蜡质C、甘油和脂肪酸构成酯D、B、C、

4、脂肪的营养功能可概括为:

(A、B、C、D、)

A、脂肪是动物热能来源的重要原料B、脂肪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重要原料C、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D、可为幼小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

5、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A、B、C、D)

A、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B、与脂代谢有关C、可作为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D、与动物的精子形成有关

6、必需脂肪酸包括(A、B、C)

A、亚油酸B、亚麻酸C、花生四烯酸D、不饱和脂肪酸

8、反刍动物的体脂肪组成中(B)比例明显大于(C),这是由于瘤胃微生物的(D)作用的结果。

A、挥发性脂肪酸B、饱和脂肪酸C、不饱和脂肪酸D、氢化

六、问答

(一)反刍动物、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的特点比较

(二)必需脂肪酸的营养功能:

(三)脂肪的营养功能:

第七章能量营养

概念:

1、饲料总能:

单位饲料中的有机物质经完全氧化后释放出的能量,

即称为总能。

2、消化能:

是已消化养分所含的总能量,亦即消化能=总能—粪能。

3、代谢能:

消化能—(尿能+甲烷气能)。

4、饲料的净能:

又称生产能,等于饲料的代谢能减去食后的体增热。

5、体增热:

亦称特殊动力作用,即当动物采食后,动物体产热的增加量。

二、填空:

1、在饲料所含的养分中,作为有机营养物质并能产热的有:

(1)(碳水化合物),

(2)(蛋白质),(3)(脂肪)三类。

4、饲料的真消化能=(总能—(粪能—代谢氮化物的能))。

5、代谢能=(消化能—(尿能+甲烷气能)。

6、为提高饲料的净能值,必须提高饲料的(代谢能值)和(降低饲料的食后体增热)。

7、影响净能值的主要因素有(代谢能值)和(体增热)。

8、影响代谢能值的主要有:

(消化能值)、(尿能)、(可燃气体损失)等因素。

9、影响体增热的诸因素为:

(动物种类)(饲料水平)、(生产性能)、(饲粮配合)、动物年龄)和(环境温度)等。

三、判断正误:

1、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量相等于测热器中实测的值(√)

2、蛋白质在动物体内不能充分氧化,部分形成尿素等随尿排出体外,故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比在体外燃烧时产生的热少一些。

(√)

四、单项选择:

1、单位重量的饲料有几种物质彻底燃烧后产生的热量称为饲料的(B)

A、消化能B、总能C、热姆D、代谢能

2、消化能的代号即:

(A)

A、DEB、GEC、MED、UE

3、代谢能的代号即:

(B)

A、DEB、MEC、GED、FE

4、净能的代号即:

(D)

A、GEB、FEC、DED、NE

9、动物利用净能来生产产品,这样的净能称为(B)

A、维持净能B、生产净能C、NefD、产脂净能

10、已被消化的养分所含的能量称为:

(B)

A、MEB、消化能C、代谢能D、生产能

11、可被动物吸收供代谢用的养分所含的能值称为:

(B)。

A、FEB、代谢能C、NED、真代谢能

12、完全可供机体生命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或贮备在动物产品中的能量(C)。

A、代谢能B、消化能C、净能D、生产能

五、多项选择

1、消化能是(A、B、D)

A、DEB、已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C、OED、等于总能—粪能

2、代谢能是(A、B、C)

A、等于消化能—(尿能+肠胃甲烷能)B、MEC、可被吸收供代谢用的养分所含的能值D、DE

3、饲料的净能(A、B、C、D)

A、又称生产能B、是完全可供机体生命过程所需要的能量。

C、或贮备在动物产品中的能量D、NE

8、饲料的总能在动物体内可转化为(A、B、C)

A、消化能B、代谢能C、净能D、总消化养分

10、总能在体内转化过程中所损失的能量有:

(A、B、C)

A、粪能、尿能B、气体能C、体增热D、维持净能

六、问答:

(一)饲料的能值及其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第八章维生素营养

一、概念:

维生素:

维生素—调节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保证动物健康所必需的有机物质,是一类微量营养物质。

二、填空:

1、维生素是(维持健康)和(促进生长)所不可缺少的有机物质。

既不是动物的(能源物质),又不是(结构物质),但却是机体(物质代谢过程)的必须参加者,属于活化剂。

2、动物的维生素来源主要有:

(1)(饲料中供给),

(2)(动物消化道中微生物合成),(3)(动物体本身的某些器官能合成),前者称为(外源性维生素),后两者均称为(内源性维生素)。

3、维生素A生理功能概括为:

(1)(维持正常视觉)

(2)(维持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3)(调节有关养分的代谢)。

4、维生素D主要参与动物机体的(钙、磷)代谢,其活性形式为(1,25—2—羟钙化醇)。

当维生素D缺乏时,动物会出现(佝偻病)、(软骨病)等临床症状。

5、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

其中B族包括(B1)、(B2)(B3)(B4)(B5)(B6)(B7)(B11)(B12)等。

8、脂溶性维生素包括(A)、(D)、(E)、(K)四种。

三、判断正误:

1、维生素作为一种有机物质,它不但参与体内代谢,而且亦是构成机体的一类重要物质。

(╳)

一般地,维生素在动物机体内部都有贮存,即使短期内缺乏或不足,也不会影响机体的代谢过程。

(╳)

四、单项选择:

3、由动物消化道中微生物合成,及动物体本身的某些器官所合成的维生素称为(C)。

A、水溶性维生素B、必需维生素C、内源性维生素D、复合维生素

4、维生素D调节体内的(A)

A、Ca、P代谢B、多种酶的活性C、不饱和脂肪酸的抗氧化D、矿物质代谢

6、VE和微量元素(B)协同保护体内。

A、CaB、SeC、CoDCu

10、维生素中唯一含有微量元素的是(C)

A、VCB、VB1C、B12D、VE

五、多项选择:

1、维生素是(A、B)

A、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的物质B、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物C、一类化学物质D、一类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机物质

2、维生素的特点:

(A、B、C、D)

A、存在于天然饲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B、每种维生素都具有别种物质所不能起的特殊作用C、动物日粮中缺乏任何一种所需的维生素都会引起特定的缺乏症,最严重时会导致动物死亡。

D、不是供给动物热源的物质,也不是合成体组织的原料,机体仅需微量就可满足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

3、维生素包括:

(A、B)两大类。

A、脂溶性维生素B、水溶性维生素C、维生素AD、维生素C

4、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

(A、B、C)

A、维持正常视觉B、维持粘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C、调节有关养分代谢D、促进动物生长

第九章矿物质营养

一、概念: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