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使用大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271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点符号使用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标点符号使用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标点符号使用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标点符号使用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标点符号使用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点符号使用大全.docx

《标点符号使用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符号使用大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点符号使用大全.docx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一)

一、标点符号歌:

  句号(。

)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

)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

)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

)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用法简表

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①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顿号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分号②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

“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

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

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

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号③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括号④

()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

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破折号

──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省略号⑤

……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连接号⑥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间隔号

·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书名号

《》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专名号⑦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二)

三、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句号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

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

(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

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

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静、清、绿。

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

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

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

例如:

8.走。

9.没有。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

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

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

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

如:

11.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枪放下!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平时我们写作文,对句号的使用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一)用得太少。

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如:

13.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

(习作)

  例13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

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

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二)用得太多。

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

如:

14.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

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

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例14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三)混用。

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

例如:

搜罗精彩内容,加搜罗姐的微信号:

souluo66

15.是阿米,还是翠芹。

不,都不像。

16.李勇朝我喊:

“闪开。

”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三)

例15“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

例16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句号在应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句号在科技文章中,为了不与零相混而换用一个小圆点(·),位置仍在句尾一个字的右下方。

  附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

  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

  作文断句莫忘掉。

  二、问号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用问号的句子必须有疑问的语气。

例如:

1.真气人,鱼儿怎么不上我的钩呢?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猫钓鱼》)

2.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3.小鱼姐姐,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

4.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

  例1例2都是疑问句,表示发话人对事情不了解而向对方提问,要求回答。

这是问号的最基本用法。

例3是询问别人是否答应自己的请求的问话。

例4是见到山那么高,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心里没底,这才发出自问。

5.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小学《语文》第十册《难忘的一课》)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册《养花》)

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

8.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夜工作》)

  这四个例句,都不是有疑而问。

没有疑问还要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