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506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docx

《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docx

ANSYS电磁场分析指南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

第六章3-D静态磁场分析(棱边单元方法)

6.1何时使用棱边元方法

在理论上,当存在非均匀介质时,用基于节点的连续矢量位A来进行有限元计算会产生不精确的解,这种理论上的缺陷可通过使用棱边元方法予以消除。

这种方法不但适用于静态分析,还适用于谐波和瞬态磁场分析。

在大多数实际3-D分析中,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在棱边元方法中,电流源是整个网格的一个部分,虽然建模比较困难,但对导体的形状没有控制,更少约束。

另外也正因为对电流源也要划分网格,所以可以计算焦耳热和洛伦兹力。

用棱边元方法分析的典型使用情况有:

·电机

·变压器

·感应加热

·螺线管电磁铁

·强场磁体

·非破坏性试验

·磁搅动

·电解装置

·粒子加速器

·医疗和地球物理仪器

《ANSYS理论手册》不同章节中讨论了棱边单元的公式。

这些章节包括棱边分析方法的概述、矩阵列式的讨论、棱边方法型函数的信息。

对于ANSYS的SOLID117棱边单元,自由度是矢量位A沿单元边切向分量的积分。

物理解释为:

沿闭合环路对边自由度(通量)求和,得到通过封闭环路的磁通量。

正的通量值表示单元边矢量是由较低节点号指向较高节点号(由单元边连接)。

磁通量方向由封闭环路的方向根据右手法则来判定。

在ANSYS中,AZ表示边通量自由度,它在MKS单位制中的单位是韦伯(Volt·Secs),SOLID117是20节点六面体单元,它的12个边节点(每条边的中间节点)上持有边通量自由度AZ。

单元边矢量是由较低节点号指向较高节点号。

在动态问题中,8个角节点上持有时间积分电势自由度VOLT。

ANSYS程序可用棱边元方法分析3-D静态、谐波和瞬态磁场问题。

(实体模型与其它分析类型一样,只是边界条件不同),具体参见第7章,第8章。

6.2单元边方法中用到的单元

表1三维实体单元

单元

维数

形状或特性

自由度

SOLID117

3-D

六面体,20节点

中间边节点处的边通量AZ,角节点处的电标势VOLT

6.3物理模型区域的特性与设置

对于包括空气、铁、永磁体、源电流的静态磁场分析模型,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区域不同材料特性来完成。

参见下表,详情在后面部分叙述。

空气

DOF:

AZ

材料特性:

mr(MURX)

DOF:

AZ

材料特性:

mr(MURX)或B-H曲线(TB命令)

永磁体

DOF:

AZ

材料特性:

mr(MURX)或B-H曲线(TB命令),Hc(矫顽力矢量MGXX,MGYY,MGZZ)

注:

永磁体的极化方向由矫顽力矢量和单元坐标系共同控制。

载流绞线

型线圈

(见下图)

DOF:

AZ

材料特性:

mr(MURX)

特殊特性:

加源电流密度JS(用BFE,,JS命令)

6.4用棱边单元方法进行静态分析的步骤

用棱边元方法进行静态磁场分析的步骤如下:

1.在GUI菜单过滤项中选定Magnetic-Edge项。

  GUI:

MainMenu>Preferences>Electromagnetics:

Magnetic-Edge

2.定义任务名和题目。

  命令:

/FILNAME和/TITLE

GUI:

UtilityMenu>File>ChangeJobname

UtilityMenu>File>ChangeTitle

3.进入ANSYS前处理器。

  命令:

/PREP7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

4.选择SOLID117单元。

  命令:

ET,,solid117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

5.定义材料特性(与第二章类似)。

  命令:

MP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MaterialProps>MaterialModels>Electromagnetics>RelativePermeability>Constant

命令:

TB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MaterialProps>MaterialModels>Electromagnetics>BHCurve

6.建立模型,用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界面,详见《ANSYS建模与分网指南》。

7.赋予特性。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Attributes-Define

8.划分网格(用Mapped网格)。

  命令:

VMESH

  GUI:

Main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Volumes-Mapped

9.进入求解器。

  命令:

/SOLU

GUI:

MainMenu>Solution

10.给模型边界加磁力线平行和磁力线垂直边界条件。

  命令:

DA

GUI:

MainMenu>Solution>-Loads-Apply>-Magnetic-Boundary

用AZ=0来模拟磁力线平行边界条件,磁力线垂直边界条件自然发生,无需说明。

在极少数情况下,说明AZ=0还不足以表明磁力线平行边界条件,在这中情况下,可分别用D命令来指定约束。

11.加电流密度载荷(JS)。

由于电磁分析的连续方程必须满足,所以此处施加的源电流密度必须是无散的(即▽JS=0),这一点必须保证,如果有误,则SOLID117单元会解算出错误结果,并且不给出任何警告信息!

在某些情况下,源电流密度的幅值和方向都是恒定的(比如:

杆状、弧状电流源),自然满足无散条件,此时就可用下面描述的BFE命令施加电流。

在其它很多复杂情况下,源电流密度的分布事先是不知道的(比如:

两个直杆连接处弯形连接段内的电流弯曲),此时就需要先执行一个静态电流传导分析(见第13章),一旦确定下电流,就可以用LDREAD命令将其读入磁场分析中。

通常,直接把源电流密度施加到单元上。

使用下列方式之一:

命令:

BFE,JS

GUI:

MainMenu>Solution>-Loads-Apply>-Magnetic-Excitation

关于其他加载的更多信息,参看第2章“2D静态磁场分析”。

单元密度由ESYS命令在单元坐标系中设定。

12.为计算作用到导磁体上的Maxwell力和虚功力,先定义组元:

  命令:

CM

GUI:

UtilityMenu>Select>comp/Assembly>CreateComponent

再加表面标志:

命令:

FMAGBC

GUI:

MainMenu>Solution-Loads-Apply>-Magnetic-Flag>CompForce/Torq

13.选择静态分析类型。

  命令:

ANTYPE,static,new

GUI:

MainMenu>Solution>NewAnalysis>Static

注意:

如果是需要重启动一个分析(重启动一个未收敛的求解过程,或者施加了另外的激励),使用命令ANTYPE,STATIC,REST。

如果先前分析的结果文件Jobname.EMAT,Jobname.ESAV,和Jobname.DB还可用,就可以重启动3-D静态磁场分析。

14.选择求解器,可以使用波前求解器(FRONT)(缺省值)、稀疏求解器(Sparse)、雅可比共厄梯度求解器(JCG)、及不完全Cholesky共厄梯度求解器(ICCG)。

用下列方式选择求解器:

命令:

EQSLV

GUI:

Mainmenu>Solution>AnalysisOptions

推荐使用sparse或ICCG求解器。

15.选择载荷步选项(参见16章)。

16.求解,对于非线性分析,采用两步求解:

·先斜坡载荷计算3到5子步,每步一次平衡选代

·用一个子步计算最后的解,具有5到10次平衡选代

当使用棱边单元列式时,在缺省情况下,ANSYS程序先估算待分析区域所有单元和节点。

估算时,把不需要的自由度值设置为零,使计算更快进行:

命令:

GAUGE

GVI:

MainMenu >Solution>LoadStepOpts–magnetics>–OptionsOnly–Gauging

使用棱边单元做电磁分析必须要求估算,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关闭自动估算。

用下面的命令进行两步求解:

  命令:

MAGSOLV(设置OPT域为0)

GUI:

MainMenu>-Solution>-Solve-Electromagnet>-StaticAnalysis-Opt&Solv

17.退出SOLUTION处理器。

  命令:

FINISH

GUI:

MainMenu>Finish

18.进行后处理,观察结果(后面介绍)。

19.用LMATRIX宏命令计算线圈系统的微分电感矩阵和总的磁链:

命令:

LMATRIX

GUI:

MainMenu>Solution>-Solve-Electromagnet>-StaticAnalysis-InductMatrix

计算电感矩阵需要几个步骤,首先将线圈单元定义为部件,定义名义电流,然后在工作点执行一次名义求解,第11章有详细介绍。

6.5观察结果

ANSYS和ANSYS/Emag程序将静态分析数据结果记入Jobname.RMG文件中,将动态分析数据结果记入Jobname.RST文件中。

数据有二类:

·主数据:

磁场自由度(AZ,VOLT)

·导出数据:

 ·节点磁通量密度(BX,BY,BZ,BSUM)

 ·节点磁场强度(HX,HY,HZ,HSUM)

 ·节点磁力(FMAG:

X,Y,Z分量和SUM)

 ·单元总电流密度(JTX,JTY,JTZ)

 ·单位体积生成的焦耳热(JHEAT)

 ·单元磁能(SENE)(仅对线性材料才有效)

等等。

关于更多的可利用的数据,参见《ANSYS单元手册》。

可以进入通用后处理器(POST1)中观察结果。

按照如下方式:

命令:

/POST1

GUI:

MainMenu>GeneralPostproc

6.5.1读入结果数据:

3D单元边静态磁场分析与2D静态磁场分析的后处理基本一致。

关于后处理的相关信息参见第2章“2D静态磁场分析”。

后处理常用命令的总结见“3D时谐磁场分析(棱边元方法)”的“观察结果”一节。

用通量密度的矢量显示模式观察磁力线路径。

参见第2章“2D静态磁场分析”

在《ANSYS基本过程手册》的“通用后处理器(POST1)”和“建立几何结果显示”的相关论述中有关于带电粒子跟踪显示的介绍。

关于理论细节参见《ANSYS理论手册》第5章。

从后处理可用的数据库中,还可以计算其他感兴趣的项目(如全局磁力、力矩、源的输入能量、电感、磁力线连接和终端电压)。

ANSYS程序设置下列宏来进行这些计算:

·SENERGY宏计算电磁场中的储能

·FMAGBC宏对单元部件施加力边界条件

·FMAGSUM对单元部件上计算出的力求和

·MMF宏计算沿一路径的磁动势

·PMGTRAN宏显示瞬态电磁场的概要信息.

·POWERH宏计算导体的均方根(RMS)能耗

想了解更多的宏,请参见第11章“电磁场宏命令”。

6.6算例----用棱边元方法计算电机沟槽中的磁场分布(GUI)

6.6.1问题的描述:

本例题计算电机沟槽在确定电流作用下的磁场、储能、焦耳热损耗和受力等。

问题的分

析区域和沟槽导体模型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本算例所用到的参数是:

几何特性

材料特性

载荷

l=0.3m

mr=1.00

I=1000Amps

d=0.1m

r=1E-8W·m

w=0.01m

6.6.2分析

假定沟槽顶部和底部的铁材料都是理想的,可加磁力线垂直条件,这无需说明,程序自动满足。

  在位于x=d,z=0和z=1的开放面上,加磁力线平行边界条件,这无法自动满足,需要说明面上的边通量自由度为常数,通常使之为零。

  使用MKS单位制。

(缺省值)

6.6.3目标值

体积:

Vt=d×w×l=3e-4

磁场:

Hy= i/wx/d=1e5x/dA/m

磁通:

By=mrm0H=4e-2pix/dT

电流密度:

Jz =i/(dw)=1e6A/

焦耳热损耗:

JLOSS=3.00W

总的受力:

Fx=-∫JzdV=-18.85N

能量:

SENE=.622J

6.6.4GUI实现过程

步骤1:

开始分析

1.选择UtilityMenu>File>ChangeTitle,出现改变题目对话框。

2.输入"DCcurrentinaslot",然后回车。

3.选择MainMenu>Preferences,出现菜单过滤对话框。

4.选择"Electromagnetic"下的Magnetic-Edge,按OK。

步骤2:

定义模型参数

1.选择UtilityMenu>Parameters>ScalarParameters,出现标量参数对话框。

2.输入下列参数:

l=0.3

rho=1.0e-8

d=0.1

ndiv=5

w=0.01

jx=0

i=1000

jy=0

mur=1

jz=i/d/w

3.参数输入完后,按Close。

步骤3:

定义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

1.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出现单元类型对话框。

2.按Add,出现单元类型库对话框。

3.点亮Brick117,再按OK,单元类型对话框中列出单元类型1为SOLID117。

4.按Close,关闭对话框。

5.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MaterialProps>MaterialModels,出现性材料特性定义对话框。

6.顺序双击Electromagnetics,RelativePermeability,Constant。

7.在"Relativepermeability(MURX)"域中输入mur,并点取OK。

8.顺序双击Resistivity,Constant

9.在"Electricalresistivity(RSVX)"域中输入rho,并点取OK。

10.选择Material>Exit

11.在ANSYS工具栏中点取SAVE_DB。

步骤4:

建立模型并划分网格

1.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Create>-Volumes-Block>ByDimensions,出现创建立方体(根据尺寸)对话框。

2.输入下列各值:

X10X2d

Y10Y2w

Z10Z21

3.按OK,一个矩形立方体出现在图形窗口中。

4.选择UtilityMenu>Select>Entities,出现选择实体拾取菜单。

5.将"Nodes"按钮改为"Lines"。

6.将"ByNum/Pick"按钮改为"ByLocation"。

7.点选择X坐标按钮。

8.在"Min,Max"域中输入d/2。

9.按OK。

10.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Meshing->SizeCntrls>-Lines-AllLines,出现可以为所有选择的线控制划分单元尺寸的对话框。

11.在"No.Ofelementdivisions"域中输入ndiv。

12.按OK。

13.选择UtilityMenu>Select>Entities,出现选择实体对话框。

14.按SeleAll按钮,再按CANCEL。

15.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Meshing->SizeCntrls>-ManualSize--Global->Size,出现全局单元尺寸控制对话框。

16.在"NDIV"域中输入1,再按OK。

17.选择Main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Volumes-Mapped>4to6Sided,出现划分体拾取菜单。

18.按PickAll,网格开始划分。

19.选择MainMenu>Finish。

步骤5:

加边界条件及载荷

1.选择MainMenu>Solution。

2.选择UtilityMenu>Select>Entities,出现选择实体对话框。

3.将顶部的按钮设置为"Areas"。

4.将接下来的按钮设置为"ByLocation"。

5.点选择X坐标按钮。

6.在"Min,Max"域中输入d。

7.按OK。

8.选择UtilityMenu>Select>Entities,出现选择实体拾取菜单。

9.将顶部的按钮设置为"Areas",再将接下来的按钮设置为"ByLocation"。

10.点选择Z坐标按钮,再点AlsoSele按钮。

11.在"Min,Max"域中输入0。

12.按OK。

13.重复步骤8到10。

14.在"Min,Max"域中输入1。

15.按OK。

16.选择MainMenu>Solution>-Loads-Apply>-Magnetic-Boundary>-FluxPar"l-OnAreas,出现加磁力线平行边界条件拾取菜单。

17.按PickAll。

18.选择UtilityMenu>Select>Everything。

19.选择MainMenu>Solution>-Loads-Apply>-Magnetic-Excitation>-CurrDensity-OnElements,出现出现给单元加电流密度拾取菜单,点PickAll,出现给单元加电流密度对话框。

20.输入下列各值:

  VAL1域jx

VAL2域 jy

VAL3域jz

21.按OK。

22.在ANSYS工具栏中点取SAVE_DB

步骤6:

求解

1.选择MainMenu>Solution>-Solve->Electromagnet>-StaticAnalysis-Opt&Solv,再按OK。

2.选择MainMenu>Finish。

步骤7:

对分析结果进行列表

1.选择UtilityMenu>List>Loads>BodyLoads>OnAllElements,窗口中列出所有的单元电流密度数据,阅读完毕后点取Close。

2.选择MainMenu>GeneralPostproc>ListResults>ElementSolution,窗口中列出单元解数据选择对话框。

3.选择"Fluxandgradient"和"AllmagfieldH"。

4.按OK,窗口中列出单元角节点处的磁场强度,阅读完毕后点取Close。

5.重复步骤2到4,只是选择"AllFluxDensB",而不是"AllmagfieldH",窗口中列出角节点的磁通量密度数据,阅读完毕后点取Close。

6.重复步骤2到4,只是选择"CurrentDensity",窗口中列出单元形心处的电流密度,阅读完毕后点取Close。

7.重复步骤2到4,只是选择"Energy"和"JouleheatJHEAT",窗口中列出单元内单位体积的焦耳热,阅读完毕后点取Close。

8.重复步骤2到4,只是选择"Nodalforcedata"和"AllmagForcFMAG",窗口中列出单元角节点处的磁力,阅读完毕后点取Close。

步骤8:

对分析结果进行绘图

1.选择UtilityMenu>PlotCtrls>RedirectPlots>toScreen。

2.选择UtilityMenu>PlotCtrls>ViewSettings>ViewingDirection,出现控制视线方向对话框。

3.输入下列各值:

    XV域     1

YV域0.4

ZV域     0.5

4.按OK,图形窗口中的图改变了视线方向。

5.选择UtilityMenu>Plot>Results>ContourPlot>NodalSolution,点HSUM项,然后点OK,画出总的电场强度。

6.选择UtilityMenu>Plot>Results>ContourPlot>NodalSolution,点BSUM项,然后点OK,画出总的电通量密度。

7.选择UtilityMenu>Plot>Results>VectorPlot,出现矢量画图对话框。

8.设置"Loc"域为"ElemNodes"。

9.设置"EdgeElementedges"域为"Displayed"。

10.按OK。

11.选择MainMenu>GeneralPostproc>ElementTable>DefineTable,出现单元表数据对话框。

12.按Add,出现定义其他单元表项对话框。

13.设置"Lab"域为FX。

14.在"Item,CompResults"卷轴区中点"Nodalforcedata"和"MagforceFMAGX"。

15.按OK。

16.重复步骤12到15,只是在"Lab"域中选择JHEAT,在卷轴区中点"Jouleheat"和"JouleheatJHEAT"。

17.重复步骤12到15,只是在"Lab"域中选择VOL,在卷轴区中点"Geometry"和"ElemVolumeVOLU"。

18.重复步骤12到15,只是在"Lab"域中选择SENE,在卷轴区中点"Energy"和"ElecenergySENE"。

19.点取ElementTableData对话框的Close。

20.选择MainMenu>GeneralPostproc>ElementTable>Multiply,出现对单元表项作乘积运算对话框。

21.在"LabRUserlabelforresult"域输入JLOSS。

22.在"LAB1"域输入JHEAT。

23.在"LAB2"域输入VOL,再按OK。

24.选择MainMenu>GeneralPostproc>ElementTable>SumofEachItem,出现对单元表项求和运算对话框。

25.按OK,窗口中显示出用焦耳热乘以体积计算出来的总的焦耳热损耗,阅读完毕后点取Close。

步骤9:

结束分析

  选择MainMenu>Finish。

6.7命令流实现:

/BATCH,LIST

/TITLE,DCCurrentinaSlot

!

The/TITLEcommanddefinesthetitle ofaproblem.Thetitleisprinted

!

ontheoutputfile andgraphicsplotspertinenttotheproblem.

!

/NOPR

!

Turnoffcommandechoprinting otherwiseyouroutputfilewillbelarge.

!

l=0.3!

length

d=0.1!

depth

w=0.01!

width

i=1000!

current

mur=1!

relativemagneticp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