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党校作业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374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党校作业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党校作业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党校作业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党校作业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党校作业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党校作业Word 文档.docx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党校作业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党校作业Word 文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党校作业Word 文档.docx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党校作业Word文档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作业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区域经济是:

(C)

A.宏观经济B.微观经济

C.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中间层次经济D.产业经济

2、区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为:

(A)

A.自然禀赋的差异性B.自然禀赋的无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等同性D.地理条件的特殊性

3、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协助和补充作用的是:

(B)

A.宏观经济管理B.区域经济管理C.工业管理D.农业管理

4、决定区域经济目的的是(B)

A.区域经济管理的手段B.区域经济管理的性质

C.区域经济管理的机制D.区域经济管理的职能

5、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C)

A.区域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要求B.区域经济管理市场机制的要求

C.区域经济管理的目的D.区域经济管理的理念

6、正确解决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协调问题,必须处理好(D)

A.区域经济系统与微观经济单元之间的关系

B.区际之间的关系

C.区域经济系统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D.区域经济系统与宏观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

7、区域生产力的特点之一是(A)

A.差异性B.均衡性C.无差异性D.快速增长性

8、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基点之一是(B)

A.保持宏观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B.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C.促使企业运行机制合理化

D.确保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其他地区

9、区域经济实体具有两重性质是(C)

A.技术性质和自然性质B.技术性质和自愿性质

C.技术性质和经济性质D.社会性质和自然性质

10、全国性的经济区划是(B)

A.进行企业改革的重要依据

B.国家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C.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重要依据

D.进行精神文明的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

11、划分经济区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A)

A.自然因素B.一部分人是否富了起来

C.有无矿产资源D.有无山川、河流

12、经济区的两种类型是(C)

A.部门经济区和协作区B.部门经济区的和特区

C.部门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D.综合经济区和特区

1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之一是:

(A)

A.从属性B.整体性C.全面性D.宏观性

14.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遵循的原则之一是:

(B)

A.坚持区域经济超高速增长

B.坚持区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结合

C.优化区域轻纺工业结构

D.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大量流出

15.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坚持(D)

A.均衡发展战略B.向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战略

C.城市向农村推移战略D.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16.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客观必然性之一是(A)

A.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B.地方政府之间管理的要求

C.地区群众生活的要求D.企业生产的要求

17.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要遵循(B)

A.信誉原则B.自主原则C.谦让原则D.依附原则

18.加强区域联合与协作过程中的管理是(B)

A.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B.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C.区域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D.网络产品走向世界市场的要求

19.区域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C)

A.改善区域融资能力B.改革经济体制

C.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推动力量D.保持进出口平衡

20.区域投资的原则之一是(A)

A.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生态效益

B.多注重经济效益少注重生态效益

C.多注重资金的平衡少注重物资平衡D.向第二产业倾斜

21.我国区域经济投资资金出现(B)

A.单一趋势B.多元化趋势C.主要靠国外投资D.主要靠融资

22.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点是(C)

A.企业需要B.投资规模需要C.市场需要D.政府采购需要

23.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是(B)

A.增加企业的数量B.正确选择主导产业

C.加强地区农业基础地位D.扩大乡镇企业在地面的覆盖面

24.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管理的重要对策为(D)

A.确定发展的理念B.以人为本

C.构建企业文化D.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25.知识、科技型人才在区域经济高级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群体特征是(D)

A.老龄化趋势B.中年化趋势C.年龄段均衡化趋势D.年轻化趋势

26.新世纪我国人口转移主要靠(B)

A.政府的行政措施组织B.经济杠杆、经济利益吸引

C.自发性转移D.中介组织的力量

2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是(D)

A.向城市转移B.向西部地区转移

C.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D.多种转移方式并存、就地转移为主

28.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于(A)

A.具有吸引功能的辐射功能B.人口优势C.第三产业发达

29.增长点是(D)

A.文化中心B.商业中心C.外贸进出口港湾

D.主导部门、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在空间上的聚集

30.我国经济特区是(A)

A.综合型的B.专业化型的C.来料加工型的D.外贸型的

31.经济特区在体制上(B)

A.无示范功能B.有示范功能

C.与内地改革基本同步D.首先从金融体制进行改革

32.经济特区的功能之一是(C)

A.积累资金B.集中物力C.集聚辐射D.结构超前

33.区域经济效益具有两重属性为(D)

A.技术属性和自然属性B.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

C.人文属性和技术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4.区域经济效益的特点之一为(C)

A.依附性B.部门性C.独立性D.专业性

35.讲求区域经济效益应当遵循(C)

A.价格波动原则B.只求产出、不急投入原则

C.符合价值规律原则D.注意本地区经济效益而不必顾忌社会效益

36.财政政策是区域宏观管理的(C)

A.行政手段B.综合手段C.经济手段D.法律手段

37.区域宏观管理的行政手段(B)

A.机动性B.强制性C.协商性D.中介性

38.区域经济运行(A)

A.需要法律来构筑维系B.不需要法制做保证

C.只要遵循等价交换就可以维系D.靠社会道德来维系

39.在区域经济管理中,最主要的提高的法律意识是(A)

A.提高法律权威之上意识B.提高守法意识

C.提高民法意识D.提高立法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

1、区域经济管理的主要特征:

(ABD)

A.管理方式的独立性B.管理手段的综合性

C.管理方法的单一性D.管理过程的系统性

2、区域经济管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

(ABD)

A.创新和突破作用B.稳定和协调作用

C.集中和扩散作用D.协助和补充作用

3、区域经济管理起源于人们从事的生产劳动力出现了:

(AB)

A.劳动分工B.区域协作C.生产力的系统性D.生产力的综合性

4、区域经济管理的二重性为(CD)

A.管理的系统性B.管理的均衡性

C.管理的自然属性D.管理的社会属性

5、区域经济管理的目的要求有(ABC)

A.要反映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B.要符合管理效益的要求

C.要服从生产关系性质的要求D.要反映管理自主性的要求

6、区域经济管理要正确处理的关系有(ABD)

A.正确处理区域经济系统与宏观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

B.正确处理区域经济系统与微观经济单元之间的关系

C.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D.正确处理区际之间的关系

7、发展区域生产力必须遵循的基点有(ABCD)

A.促使全国经济尽快增长及效益提高B.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

C.区域经济联系要密切D.区域经济差距要适度

8、区域经济试题具有两重性质为(BC)

A.自然性质B.技术性质C.经济性质D.资源性质

9、区域经济实体的形式有(ABCD)

A.城市经济实体B.企业经济实体

C.农村经济实体D.特区和开发区经济实体

10、部门经济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BCD)

A.处在沿海、沿边地带B.产品的生产成本低

C.生产达到一定规模D.产品的运销范围合理

11、综合经济区应具备的基本内容(ACD)

A.是一个社会化大生产的综合体

B.有密集的公路、铁路、航空网

C.有一定数量的专门化职能的生产部门和产品

D.以专门化部门为中心而综合发展经济

12、划分经济区域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

A.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与地区条件相结合

B.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性结合

C.国内区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

D.经济原则与民族原则、国际原则相结合

1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

A.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B.坚持国民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统一

C.坚持科学技术进步

D.优化区域第二产业系统

14.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包括(ABCD)

A.战略方针B.战略目标C.战略重点D.战略对策

15.我过今后实行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为(ACD)

A.一种区域之间协调与互补的战略

B.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倾斜的战略

C.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D.一种符合社会综合效益原则的经济发展战略

16.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原则有(ABCD)

A.自主原则B.扬长避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C.整体性原则D.层次性原则

17.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特点有(ABD)

A.具有加快发展的趋势B.内容广泛

C.农业联合占主要地位D.离不开政府的协调与指导

18.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加强管理的必然性为(ABD)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C.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D.加强管理才能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19.区域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为(ABCD)

A.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推动力量B.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C.提高区域经济技术水平、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D.为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创造物质条件

20.区域投资资金的来源主要有(ABCD)

A.国家投资B.自筹资金C.投资贷款D.利用外资

21.合理确定区域投资规模,要处理好以下关系(ABCD)

A.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B.处理好生产和建设、建设和生活的关系

C.处理好年度投资规模与在建项目总规模的关系

D.处理好国家投资和其他资金投资的关系

22.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制约因素有(ABC)

A.自然条件B.生产力发展水平C.第二产业的量D.区域社会需求

23.区域社会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点是市场需求,它包括(CD)

A.基建投资的需要B.在建规模的需要

C.当前市场需求D.未来市场需求

24.区域产业机构合理化的标准(ABC)

A.看其能否充分发挥区域优势B.看起结构的合理性和系统性

C.看其结构的先进性D.看其加工产业的比重大小

25.地区间消费者需求差别的形成因素主要有(ABC)

A.收入水平和副利待遇B.产业结构C.就业率D.市场数量

26.决定区域劳动力质量的因素有(ABC)

A.劳动者的身体素质B.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技术素养

C.劳动者的态度D.劳动者的年龄

27.知识、科技型人才在区域经济高级化过程中的群体特征有(ABCD)

A.年轻化趋势B.高学历化趋势C.市场开发型人才比重增长趋势

D.群体精神与群体效应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功的主导因素

28.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于(BC)

A.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载体B.具有吸引功能

C.具有辐射功能D.是区域的政治中心

29.城市位置选择的条件有(AB)

A.优越的地理位置B.区域腹地大小C.河伯的多少D.人口多少

30.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特点有(BCD)

A.第三产业发达B.经济的相对独立性

C.产业结构的区位化D.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

31.我国经济特区在管理上的特点有(ABC)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特区

B.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型的经济特区

C.既依托于内地又服务于内地

D.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

32.特区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表现为(BCD)

A.特区为内地经济专业化发展提供知识专利

B.内地是特区经济成长发展的重要依托

C.特区为内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桥梁

D.特区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向深层次、多元化方向拓展

33.区域经济效益的性质有(AB)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人文属性D.技术属性

34.讲求区域经济效益的意义有(BCD)

A.可以更大的扩大生产规模,为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提供条件

B.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C.节约资源,增加财富,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35.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有(ABC)

A.建立和完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B.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C.集中力量创建大型企业集团D.认真调整区域建设规模

36.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任务有(ABCD)

A.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防止区域生产结构比例失调

B.区域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相一致,防止过度消费或生产相对过剩

C.兼顾区域经济稳定增长和均衡发展,防止经济发展中的大幅度波动

D.协调区域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

37.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经济手段包括(BCD)

A.运行机制B.产业政策C.财政政策D.货币政策

38.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行政手段明显带有(BCD)

A.协商性B.强制性C.短促性D.速效性

39.法制建设是区域经济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其原因在于(ABCD)

A.区域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

B.区域经济运行需要法律来构建维系

C.区域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法律来保障

D.广大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需要法制来保证

40.区域经济管理需要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包括(ABC)

A.法律意识B.法制观念C.法律观点

D.上层建筑中的各种意识形态

41.维护区域经济秩序,严格执法必须(AB)

A.加强执法队伍建设B.建立和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C.健全劳动力市场D.成立中介组织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空间范围的划分,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一个中间层次。

(√)

2.地区之间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并不是区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区域经济管理对整个国民经济能起到稳定和协调作用。

(√)

4.分工与协作理论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

5.区域经济管理的性质不决定区域经济管理的目的(×)

6.区域经济管理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地区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7.区域生产力不存在差异性(×)

8.发展区域生产力不必考虑同其他地区的联系(×)

9.促使全国经济尽快增长及效益提高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基点(√)

10.划分经济区要重视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性结合(√)

11.划分经济区不必考虑行政区的界限(×)

12.经济原则与民族原则、国际原则相结合是划分经济区的一个重要原则(√)

13.局限性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之一(√)

14.坚持区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结合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

15.非均衡协调发展是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

16.我国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正朝着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

17.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并不是对过去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管理的变更(×)

18.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不能跨地区(×)

19.区域投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推动力量(√)

20.区域投资的原则之一是与行业投资相协调(√)

21.我国区域投资资金来源出现单一趋势(×)

22.对外贸易不构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

23优化区域产业机构的基点是政府的公共开支需求(×)

24.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是指的第二产业(×)

25.人是劳动者和消费者的统一(√)

26.在区域产业高技术化过程中知识、科技型人才的群体特征是稳定而少流动趋势(×)

2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只向城市转移(×)

28.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既有吸引功能又有辐射功能(√)

29.区域经济管理中要重视工业的发展,不必重视增长点是发展(×)

30.我国各区域今后都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

31.特区政府不享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32.特区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向深层次、多元化方向拓展(√)

33.区域经济效益具有社会属性而不具有自然属性(×)

34.讲求区域经济效益要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

35.区域经济管理主要运用法律手段(×)

36.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一项任务是促使区域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相适应(√)

37.区域经济的宏观管理中的行政手段不具有强制性(×)

38.区域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法律做保障(√)

39.区域经济运行只要依靠市场规律和机制的作用,不需要法律来构筑维系(×)

40.区域经济运行可以超越法律规定的边界(×)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简述区域经济管理的特征。

答:

区域经济管理的特征为:

(1)管理方式的独特性;

(2)管理方法的灵活性;(3)管理手段的综合性;(4)管理过程的系统性。

2.区域经济管理要处理好那几个方面的关系?

答:

区域经济管理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区域经济系统与宏观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区域经济系统与微观经济单元之间的关系

(3)正确处理区际之间的关系

3.简述区域生产力的特点。

答:

区域生产力具有以下特点:

(1)中间性。

区域生产力介于企业生产力与国民生产力之间,是企业生产力向社会生产力的一种自然过渡形式。

(2)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不仅表现在区域生产力随着经济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而且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又可以划分若干个低层次的经济区域,从而又有了若干个多层次的区域生产力。

(3)差异性。

区域生产力存在着差异,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4.经济区有那两种类型?

答:

经济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部门经济区,国民经济们一个部门,都可以依据其特有的劳动地域分工规律,结合各地域的具体条件进行部门经济区划,如工业区划、农业区划等等。

二是综合经济区,通常成为经济区。

它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是一个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物质技术要求的生产地域综合体;应该具有一定数量的、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执行着专业化职能的生产部门和产品;应当以专门化部门为中心而综合发展经济。

5.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涵义。

答: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

说得更具体些,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6.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对管理带来哪些新变化?

答:

出现以下新变化:

(1)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对过去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局到企业的纵向管理的一个变更。

区域管理必须适应这些变化。

(2)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协作,不许依靠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管理区域经济。

(3)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涉及到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多种所有制的关系,是复杂的联合、协作,要有效的协调。

(4)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联合、协作,管理上也需要多层次、多形式。

(5)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出现,使物质利益结构发生了变化,管理中要协调、处理好这些物质利益关系。

7.简述区域投资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

区域投资的作用为:

(1)区域投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推动力量。

区域经济的任何增长,都要以投资作为第一推动力。

(2)区域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3)区域投资是提高区域经济技术水平,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4)区域投资为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生活水平创造物质条件。

8.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有那些?

答: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有:

(1)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2)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3)结构具有先进性。

9.简述我国区域经济高级化过程中高科技人员的群体特征。

答:

(1)年轻化趋势;

(2)高学历化趋势;(3)市场开发型人才比重增长趋势;(4)高流失趋势;(5)群体精神与群体效应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功的主导因素。

10.简述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经济特点。

答:

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经济特点有:

(1)经济相对独立性;

(2)产业结构区位化;(3)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

11.简述我国经济特区的功能

答:

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整体布局中发挥着四大功能:

(1)聚集辐射功能;

(2)结构转换功能;(3)增长“带动”功能;(4)体制示范功能。

12.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途径有那些?

答:

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途径有:

(1)建立和完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

(2)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3)集中力量创建大型企业集团;(4)认真调整区域建设规模。

13.简述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答:

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有:

(1)经济手段;

(2)行政手段

(3)法律手段。

14.简述法制建设在区域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答:

法制建设在区域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区域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

(2)区域经济运行需哟啊法制来构筑维系;(3)区域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法制来保障;(4)广大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需要法制来保证。

五、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1.论述区域经济管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答:

区域经济管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

(1)创新和突破作用。

各地区形成多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主动发展经济和加强区域经济管理的结果,对本地区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稳定和各协调作用。

一是各个区域拥有的资源和生产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区域经济管理可以促进不同区域的产品交换并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保证各区域的经济稳定,实现不同区域的优势互补。

二是区域经济管理能较快的进行自我调节,实行国家宏观管理与区域分级管理的机制,经可以使整个管理系统表现的更灵活、有效。

(3)协助和补充作用。

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管理。

以工业布局管理来说,国家负责安排以基础产业和其他重点项目为主的全国布局,那些中小型企业则有地区安排,只要区域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是科学的、合理的,就不仅促进区域发展而且会促进全国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2.试论划分经济区的原则。

答:

从经济区划的一般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