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092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docx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docx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姜畲中学备课纸

课题

1.1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

课时

1

总课时

授课班级

172

备课时间

2013年9月1日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的方法。

(2)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

三棱镜、音叉、凹面镜、凸面镜、干冰、刻度尺、天平、秒表、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量筒、量杯、杯子、水

教学过程

备注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实验室,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基地。

一、走进科学探究的基地

1.观察奇异的物理现像

(1)光的色散

(2)音叉振动将小球弹起

(3)“魔镜”

(4)干冰升华

(5)手指放入杯子水中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及物质世界的结构。

主要研究:

力(用手拍桌面,手痛)、热(用手摩擦桌面,手发热)、声(说话)、光(看见黑板上的字)、电(用塑料笔杆在头发昂摩擦,能吸引纸屑)等现象。

也可以观看一些奇妙自然现象的视频,或观察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

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展示:

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质量测量工具:

天平;时间的测量工具:

秒表;温度测量工具:

温度计;电的测量工具:

电流表、电压表;力的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体积的测量工具:

量筒。

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

3.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注意观察和思考,勤于探究。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合作。

一提二猜三设计;四是实验与收集;五是分析与论证;六是评估七交流。

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设施,做实验的主人。

二、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

从小喜欢收集各种器材,建立自己的小实验室,不断进行实验探究。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注意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现象,利用家庭实验室搞一些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创新和发明的时代。

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时刻准备着!

达标练习: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

2.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3.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4.测量体积的工具是:

5.测量力的工具是:

6.电的测量仪器是:

7.温度的测量仪器是:

参考答案:

1.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2.天平;3.秒表;4.量筒、量杯;

5.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6.电流表、电压表;7.温度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姜畲中学备课纸

课题

1.2测量:

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1)

课时

1

总课时

授课班级

172

备课时间

2013年9月1日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尺、量程等概念(3)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2)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长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

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

刻度尺

教学过程

备注

候课要求:

1、准备好上课器材放到桌面左上角。

2、端正坐姿,精神饱满。

学习目标:

1.知道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

2.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从木工尺到米原器”内容,思考:

统一计量标准有什么意义?

2.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还有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的?

(6分钟后交流)

交流检测

1.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

 

请同学们观察:

AB、CD是直线吗?

右图中白色圆哪个大?

靠眼睛观察,结果可靠吗?

例如:

不给你任何工具,你如何测量教室的宽度?

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我国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就是我国古代在计量方面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际单位制(SI)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

2.长度的单位:

基本单位:

米(metre,简写m)

常用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

1km=103m1dm=10-1m1cm=10-2m

1mm=10-3m1μm=10-3m1nm=10-9m

阅读课本图1-2-4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

3.长度单位互化例题185cm=m;6371.3km=m。

解:

185cm=185×10-2m=1.85m

6371.3km=6371.3×103m=6.3713×106m

点拨:

单位互化化单位。

就是用原数字乘以与单位相等10的幂和新单位。

达标练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2.进行下列单位换算。

8.75m=mm=km

5.86×106cmm=mm

3.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参考答案:

1.米(m)、刻度尺;2.8.75×1038.75×10-3;3.C。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姜畲中学备课纸

课题

1.2测量:

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

课时

2

总课时

授课班级

172

备课时间

2013年9月4日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尺、量程等概念(3)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2)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长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

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

刻度尺

教学过程

备注

候课要求:

1、准备好上课器材放到桌面左上角。

2、端正坐姿,精神饱满。

展示学习目标:

1.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2.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记录、分析、表的数据和结果。

3.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能说出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什么?

2.测量前,应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哪些内容?

3.测量长度应注意哪些问题?

4.什么是误差?

误差和错误有什么区别?

怎么减小误差?

(8分钟后交流)

一、长度的测量工具:

1、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2、其它长度测量工具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观察:

 

 

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单位和零刻线的位置。

选尺: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例如:

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卡尺(分度值0.1mm)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放对: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看对: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读对: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78cm

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记对: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三、测量长度应注意的问题

1、估:

估计物体的长度。

2、选:

选择不同规格的刻度尺。

3、放:

(1)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2)与待测长度平行(放正),(3)紧靠被测量的物体。

4、读:

(1)视线正对刻度线;

(2)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记: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读出上图中物体的长度

答案:

该物体的长度为4.50cm

四、误差

实验探究:

每人分别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物理教科书的长和宽,记录在课本P13表中

物理量

长/mm

262.5

宽/mm

184.5

2、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的来源: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2)改进测量方法减小误差;

(3)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例题:

多次测量得到课本宽为184.3mm、184.2mm、184.5mm、184.4mm、则课本的宽为多少?

求平均值:

 

达标练习

1.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大约为()

A.17.5mmB.17.5cmC.17.5dmD.17.5m

2.用一把刻度均匀但不标准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0.987m,用标准尺量得米尺的长度为1.020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A.1.000mB.1.007mC.0.985mD.0.987m

3.四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分米的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错误的测量数据是()

A.4.5dmB.45cmC.0.45mD.45mm

4.1.60×106μm可能是()

A.一个人的高度B.一本书的长度

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一座山的高度

5.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有可能

参考答案:

1.B;2.B;3.D;4.A;5.B。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姜畲中学备课纸

课题

1.3活动:

降落伞比赛

课时

1

总课时

授课班级

172

备课时间

2013年9月8日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

(2)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2)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学习实验的一些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

用“控制变量”方法在实际中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

自制降落伞

教学过程

备注

站在自己所在教师走廊,展示自己所制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

看哪个所制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最长?

科学探究的要素:

一、提出问题: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物理活动小组竞赛通知)

二、猜想与假设:

(对话)1.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有关?

2.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

3.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

4.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

(已控制高度)5.可能与降落伞的总重量有关?

(已控制质量)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

1.选择器材、仪器:

①不同伞绳长、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总重量的降落伞;②米尺、③秒表、④天平2.操作步骤:

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多次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

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正确选择、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间和伞的面积。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次数

降落伞伞绳长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

降落伞滞留的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降落伞伞绳长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

降落伞滞留的时间

1

1m

圆形

0.5m2

3.67s

2

1m

圆形

1m2

5.84s

3

1m

正方形

1m2

5.84s

4

1.5m

正方形

1m2

5.84s

5

1.5m

正方形

1m2

9.24s

五、分析与论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比较

(1)

(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面积有关,伞的面积越大,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与面积有关

比较⑵和⑶两组数据可知: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形状无关。

比较(3)和(4)两组数据可知: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伞绳长无关。

结论: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面积有关,而与伞的形状和伞绳的长度无关。

每一个影响探究结果的因素,都可以叫做一个变量。

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每次只让某一个变量改变数值,保持其它的变量值不变,以便确定这个变量对探究结果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变量唯一。

六、评估、交流与合作:

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课外作业:

测量自己鞋底的面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