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1937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总复习.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

北京中考真题模块分析与应对策略

中考选择题:

1.图像题:

分析方法:

一、看清横、纵坐标的意义;二、当横坐标是零时,图像的起点在“原点”还是“Y轴”(起点);三、分析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拐点)

易错点:

不看坐标的意义、起点的分析

(07年)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

下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

B.

C.D

D

(08年)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11年)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

B

C

D

 

向一定量稀H2SO4中加入NaOH溶液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

溶液

(10年)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x轴表示加入溶液

的质量,下列选项中y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像变化趋势一致

的是

 

选项

固体

溶液

y轴含义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水的质量

B

铁粉和铜粉

硫酸铜溶液

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C

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稀盐酸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

稀盐酸

二氧化碳的体积

2.除杂题:

分析方法:

一、不能把保留物质除掉;二、不引入新的杂质。

物理方法(溶解性,加水过滤分离;蒸馏等)化学方法通常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或水而分离,千万注意不能把保留物质反应掉。

易错点:

除掉了保留物质、引入新杂质

3.鉴别题:

分析方法:

利用物质的不同物理性质(对水的溶解性、颜色、吸放热)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变色、沉淀、气体)出现不同现象鉴别。

易错点:

选择的试剂与被鉴别物质反应,但没有现象、或现象相同。

(07年)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钠,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A.盐酸

B.酚酞

C.二氧化碳

D.碳酸钠

(07年)某种即热饭盒用混有少量铁粉的镁粉与水反应提供热量。

现将该混合物分成四等份,进行如下实验,其中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磁铁充分接触该混合物,磁铁上吸附有少量黑色粉末

用化学方法可以分离镁和铁

B.

向该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有气泡产生

该气体一定是氧气

C.

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

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铁

D.

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

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铜,一定没有镁

(08年)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的方法是

A.通入浓硫酸B.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点燃混合气体D.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09)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清洗铁制品

表面的铁锈

鉴别氯化钠

溶液和稀盐酸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

混有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1

加水溶解

加适量稀盐酸

加锌粒

点燃

方案2

加稀硫酸

用水洗涤

加石蕊溶液

通入澄清石灰水

(10年)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B.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甲烷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0年)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11)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

加水溶解

B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加Na2CO3溶液

C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足量稀盐酸

D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足量NaOH溶液

4.溶液与溶解度曲线

分析方法:

一、溶解度曲线都是定义在饱和状态下100克水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质量。

二、一定要结合温度、溶解度曲线(最大溶解能力)判断每一次加入的物质是否能全部溶解,分析清楚每一步操作后的溶剂(水)质量、溶质质量、是否剩余固体质量、以及温度确定溶液的状态。

易错点:

把加入的固体都当作溶质质量,不结合溶解度考虑能否全部溶解。

分析溶液状态时不关注温度。

(07年)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09年)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

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10年)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

5.基于化学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最近两年对这块知识的考查放在了填空题。

易错点:

相对质量没有单位、质量比与个数比、物质构成与分子构成的不同

(07年)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

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07年)肾病患者需要食用低钠盐的食品。

目前,市场供应的低钠盐多为苹果酸钠盐(C4H5O5Na)。

每日食用5g苹果酸钠盐,人体摄入的钠元素质量仅为等量食盐中钠元素质量的

A.18.7%B.26.7%C.37.5%D.43.1%

(08年)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可溶性的氯化镁、氯化钙杂质和不溶性的泥沙。

常温下,将140g该粗盐样品溶解于水中,过滤得到不足3g泥沙和1000g溶液。

取出500g溶液进行测定,其中含有镁元素1.2g,钙元素2g,氯元素42.6g。

则原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A.

B.

C.

D.

6.基本概念的综合判断:

(一)物质分类: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二)反应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和

中考填空题:

每一模块的最后一空一般有些难度或易错,此空至少要看两遍题。

26.化学与社会

A.化学物质与健康:

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其中属于有机物

属于无机物;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

1。

供能营养素:

2。

主要供能营养素:

;葡萄糖人体内缓慢氧化方程式

3。

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

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

;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微量元素常考:

4。

富含营养素的食物:

鱼、肉、鸡蛋、牛奶富含;主食富含;油、奶油富含;

蔬菜水果、动物肝脏富含;

如何看标签:

饮料中有水常不标;营养素含量为0克;无机盐的表示方法。

B.化学材料:

1。

三大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高分子):

2。

有机物:

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CaCO3、Na2CO3、NaHCO3等)最简单的有机物:

C.化学与能源:

1。

三大化石燃料:

都是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

2。

清洁能源:

3。

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氢能源(理想途径:

太阳能分解水)

4。

燃料与燃烧:

燃烧条件与生活中的灭火原理的应用,充分燃烧的方法:

1、充足的氧气。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充分燃烧的优点:

1、放热多2、污染少

5。

燃烧与环境:

CO、NO2、SO2对大气的污染。

乙醇燃烧方程式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这道模块题通常涉及一道小计算判断

(07年)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应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合理。

(1)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

(填序号)不足而引起的。

①维生素②油脂③蛋白质

(2)“××糕点”主要营养成分如右表所示。

请根据该表回答。

①所含营养素中属于无机盐的是,

没有列出的一类营养素是。

②正常情况下,人每日摄入的油脂不超过60g,

由此计算,每日食用该糕点最多不应超过g。

③糖类是人体所需的主要来源。

(07年)化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北京奥运会需要大量材料。

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是(填序号,下同),使用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①使用金、银②使用铝合金③使用钢铁建造④使用涤纶(的确良)

和铜等制作奖牌制作奥运火炬主体育场——“鸟巢”制作运动服装

(2)北京奥运会对能量的需求很大。

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

北京市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小芳在街头发现一种不用外接电源的路灯(见右图),只要每天有短时间的光照就能使用,这种路灯使用的新能源是。

(3)为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采用丙烷(C3H8)作火炬燃料。

丙烷燃烧时发出亮黄色火焰,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北京奥运会将有数以万计的观众。

针对观看比赛时产生的垃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些垃圾应随身带出赛场,分类回收

②这些垃圾可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③这些垃圾中的塑料制品不要随意丢弃,避免“白色污染”

(08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3)北京奥运村的生活热水都由太阳能热水利用系统提供。

下列有关太阳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取之不尽B.是化石燃料C.是无污染能源D.可转变为热能、电能

(4)北京奥运祥云火炬上端的外壁有430个通气孔。

这些孔不仅能把燃烧的废气排出去,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

(5)北京奥运“蓝天计划”重在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市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冬季用燃烧天然气代替燃煤取暖,该项措施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9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

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

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B.甲酸(CH2O2)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10年)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节约使用纸张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3)上海世博会使用的很多LED灯,为其供电的装置接受阳光照射后,便可将转变为电能。

(4)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可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

2CaCO3+O2+2SO2===2CaSO4+2CO2,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11年)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下列服装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纯棉帽子B.羊毛衫C.涤纶运动裤

(4)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充电

①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排放污染较低。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②完成车用铅酸电池充电的反应:

2PbSO4+2H2OPb+2H2SO4+_______。

27.水和溶液

A.溶液的概念及组成,乳化现象,溶解吸放热:

(1)生活中的溶液及组成:

矿泉水,白酒,碘酒,自来水。

(2)用汽油(溶解)或洗洁精(乳化)除油污的不同。

(3)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和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

(4)改变溶剂质量的方法:

a加溶剂;b蒸发溶剂;c用氧化钙反应掉部分水

(5)改变溶质质量的方法:

a加溶质且溶解掉(增加);b结晶(减少)

(6)对一管底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加水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对一管底有氯化钠固体剩余的溶液升温剩余固体不一定溶解完。

B.不同物质的结晶方法:

(析出的晶体来自于溶质,晶体增加溶质就减少。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曲线上升)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曲线下降)升温结晶;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曲线平缓)蒸发结晶

C.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D.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与计算: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温度不变时是定值=S/100+S)

稀释与配制依据溶质质量不变列方程或用列表法求解。

E.溶液的配制(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液、贴标签,由步骤想用到的仪器)

F.水的组成与净化

(07年)(4)水壶内壁上常有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积,可用食醋除掉。

这是因为食醋中含有的乙酸(CH3COOH)具有酸性,可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

已知乙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则乙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08年)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2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

(2)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

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冰B.浓硫酸C.硝酸铵

D.干冰E.氢氧化钠F.氧化钙

(10年)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3)实验室的废液需经处理才能排放。

为减弱含有硫酸的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填字母序号)。

A.废铁钉B.熟石灰C.二氧化碳D.碳酸钠

(4)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等作用。

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Fe(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

(11年)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

现将3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①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28.微粒观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大多物质如水、二氧化碳、氧气);原子(金属单质、碳);

离子(氯化钠)。

由图片识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独身是原子、抱团是分子)

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质子数(核电荷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决定。

3.密闭容器中的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判断反应物(质量越来越少)、生成物(质量越来越多),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4.看清是元素质量比还是微粒个数比。

5.把微粒图示写成化学式,再书写方程式配平后才能做题,配平方法:

一、知道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直接配平;二、知道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用质量除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来确定系数。

   

(08年)右图为某有机物

的分子模型,该有机物是一种高效食品防腐剂。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由3种元素组成B.该有机物能减缓食品变质

C.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

1D.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08年)“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

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09年)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5)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10年)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g。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11年)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2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1

C.甲、乙、丙都是有机物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

8

29.金属

A。

金属材料及用途、金属之最:

金属材料包括:

纯金属、合金。

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

(别把合金当作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特指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导电性(作电线)、导热性(作炊具)、延展性(抽丝、打片)

铜(红色/紫红色)铁粉(黑色)其余大多银白色

B。

金属的锈蚀与探究:

如何控制变量(阅读下册P19页)

高温

C。

铁的冶炼:

Fe2O3+3CO====2Fe+3CO2湿法炼铜:

Fe+CuSO4===FeSO4+Cu

D。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铝制品的抗腐蚀,真金不怕火炼。

(2)与酸反应:

反应现象的规范描述(固体溶解,气泡产生,溶液变色)

1.反应速率的表示(横坐标是时间,直线的斜率)

2.反应速率的应用(判断氢前金属的活动性;鉴别某组金属)

3.生成氢气的多少:

等质量的活泼金属与足量酸反应,Al﹥Mg﹥Fe﹥Zn(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氢气越多);等量的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相同

(3)与盐溶液反应:

(不考虑反应速率,这点不同于酸)

1.反应现象的描述

2.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

从方程式两边溶液形式存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判断。

3.金属的回收实验:

一般先加过量活泼金属(题中出现的氢前金属),再过滤加酸

4.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元素只有两种存在形式:

单质中没有,就在溶液中(离子)

命题套路: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与用途;炼铁;金属的化学性质考查:

与氧气(生锈)、与酸、与盐溶液。

(思维指向性)

可能出现流程图题(金属回收)解题方法:

A.圈过量B.完成图C.达目的

(08年)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___________。

A.节约金属资源B.合理开采矿物C.防止钢铁生锈

(4)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洗槽中,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泡逸出。

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氯化铁溶液可以作净水剂。

欲将上述所得溶液中含铁的物质以氯化铁形式回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可生成氯化铁和水。

已知每生成162.5g的氯化铁,就同时生成18g的水。

则该反应的反应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9年)铜和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

(3)老师用生锈的铜片、铁粉和稀硫酸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①紫红色固体C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写出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0年)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和塑料金属复合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

下列管材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铸铁管

B.铜管

C.塑料管

(2)铁生锈的条件是。

将生锈的铁片放在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可能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①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银B.肯定有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