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1925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docx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docx

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

2010年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述评

2010年的中国电视新闻发展总体上趋于平缓。

然而,面对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围追堵截,各级电视台在新闻立台、新闻直播、评论强台和对外传播等方面奋力突围,不乏创新的亮点。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如何增强电视新闻传播力,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仍然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新闻立台,各显神通

  2010年各级电视媒体,整体上呈现出对于“新闻立台”理念的不同理解和实践,总体来说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对主流新闻的回归和对舆论影响力的追求。

首先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没有大张旗鼓地改版,而是全面发力,整体强化“新闻立台”战略,推出一系列新闻改革措施,重组新闻中心,改版新闻节目,创新播报模式,成效卓著。

  据悉,2010年年底中央电视台在全国31省市应急报道点计划全部配齐,这使得央视对突发新闻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以玉树地震为例,4月14日早上7点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8点26分,央视全球首发了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权威信息。

8点48分,新闻中心地方记者部就快速启动突发新闻报道机制,播出了和震区当地电视台记者的第一次电话连线直播。

下午5点07分,央视记者已经跟随第一架救援飞机进入震区,成为进入震区最早的中央媒体记者。

到了4月16日,中央电视台就已经在玉树灾区集结了100多名记者,充分体现了央视对新闻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传播能力,像CNN、BBC等不仅直接使用央视的新闻资源,直播的时候还直接切换到央视的新闻频道。

  央视的时政新闻优势一直是地方媒体难以超越的,在对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上,他们还做了一些向民生新闻靠拢的有益尝试,力求把新闻做得贴近观众,强化新闻的服务性,观众反响较好。

在8月份发生的甘肃舟曲泥石流事件中,新闻频道专门开设了“八方支援”、“救援服务信息”小专栏,对救灾信息的交流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央视广告部披露,新闻频道收视份额2010年比2009年提升65%,信息量由改版前的每天270多条增加到了600多条,首播量也由改版前的每天70条增加到现在的每天300条。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央视新闻频道强大的新闻报道记者队伍。

  在地方电视台,相对省级卫视的新闻改革仍然举步维艰,地面频道新闻比拼的激烈程度与收视竞争的残酷程度成正比。

然而,依靠民生新闻快速拉升收视率聚集人气的时代已经过去,“后民生新闻”时代已经到来。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地面频道引入“全时段播送”的新闻理念,力求发掘非传统新闻时段的收视价值,提供给本地观众更丰富的资讯选择。

在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期间,上海、广东等众多地方电视台无不全力以赴,以全时段全天候全方位进行大直播,融合纸媒、网络、手机等多种新媒体全力打造全媒体电视新闻。

网络、微博等新媒体作为新闻信息来源而日益被重视和采用。

  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台制作力量和新闻资源相对不足,严重制约了全天候新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更好地报道亚运会,广东电视台专门打造了水上移动演播室——“广东电视台号”,首次以开放式演播室的形式在珠江游动,第一时间全面报道亚运各个方面的权威资讯。

荆州电视台甚至请来金发碧眼的外籍女主播——是来自香港卫视的伊丽莎维塔,她那标准的普通话和外貌也成为一抹亮色。

动漫、3D、网络视频等多种影像也被各电视台广泛应用到电视新闻节目中。

不过,客观地说当前我国电视新闻的创新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

  电视新闻决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内容为王”和影响社会永远是创新的主题。

在亚运期间,广东电视及其他新闻媒体对广州市的市政建设、交通管理等提出批评意见,促进当地政府迅速改进工作,推动亚运各项服务工作,也为国内同行所称羡。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过去办大事,尽量都说点悦耳的话,广州天天都能见到批评,令他感到惊讶。

2010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

领导干部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

笔者相信,各级领导干部如能提高媒介素养,建立科学传媒观,我国的电视媒体必定会聚集在“新闻立台”的旗帜下,实现“时政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时政化”的新闻理想。

  二、直播常态,流程再造

  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特点和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

目前,在我国购置、使用小型移动直播设备的地市台越来越多。

将现场直播引入新闻报道,并逐步实现常态化正成为一种趋势。

在我国,卫星新闻采访(SNG)的运用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每天固定的新闻节目切入信号,二是重大活动进行直播时切入信号,三是多地进行联播时采用卫星车信号。

在以上三种模式中,前两种运用较多,后一种在运作上带来的挑战性更大,因为事件的发展往往使直播的进程很难掌控。

电视新闻直播主要有两大类:

事件性新闻直播和仪式性新闻直播。

长期以,来我国电视新闻直播更多用于仪式性新闻直播。

抓取事件性新闻,坚持突发事件优先,应该是我国电视新闻直播发展的主攻方向。

  2010年8月23日,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上,齐鲁电视台携其最新研发的“天骥”全网直播系统,以参展商的身份出现在展会上。

而在过去,在这样的广播电视设备展览会上电视台都是扮演看客的角色。

“天骥”全网直播系统是基于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将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于一体,借助各网优势,灵活调配资源研发出的一套音视频直播系统,可单机远程直播、多机组合直播、移动直播,也可完成远程信号传输等工作要求,适用于电视新闻及网络媒体现场直播,以及监控设备的远程控制。

“天骥”很符合记者单兵作战的报道方式,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下,记者可携带一台装备“天骥”的摄像机,深入到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并发回实时报道。

传统电视新闻直播正走向全媒体视频新闻直播,然而,新闻直播的流程再造不只是技术操作层面,更重要的是新闻业务层面。

  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直播发展面临多个困惑和难点:

一是面临着题材不足的困境,目前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已经建立了直播联盟,这一突发事件的媒体联动平台实现了直播题材的资源共享。

二是面临直播报道浅层化的困扰,由于直播报道须依托一个现场进行,强调现在发生现在看,很难进行多层次展开式的报道,有人讥讽“卫星车现场报道”是“浅度报道”。

这一方面需要摆脱单一(台)使用卫星直播车的困境,另一方面需要解决报道选题上的困惑。

如何走出琐碎事件的循环报道,真正展现新闻直播的威力与魅力,显然是直播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

   形成这一瓶颈的根本因素在于管理体制和新闻理念方面。

一是决策预见性的困惑。

电视卫星采访车的直播状态使得管理层无法对新闻进行监管审查,目前的操作过程中,从领导到报道组总是处在战战兢兢的状态。

因此,新闻管理者必须制定直播应急管理方案,确定突发事件的媒体响应原则,同时还要对电视新闻直播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否则,我们很可能会无所作为,而只能陷于日常化的琐碎报道。

二是新闻真实性的困惑。

卫星采访车直播报道能带给观众一个真实的现场,但不能保证带给观众一个真实的新闻。

在追求快和新的同时,怎样保障新闻事实的完整和新闻有关的查证工作,成了一个难题。

郑州电视台《郑州大民生》曾直播过西环路上交通稽查人员拦路查车,引发一场车祸致人死亡的事件。

记者第一时间到了现场,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人已经死亡,交通稽查人员和受害群众各执一词。

现场记者和其他目击者完全站在同一资讯的高度上,他甚至不会比其他的目击者了解更多,如何在报道中做得更到位,如何让观众迅速了解事情真相,不仅是对现场记者素质的考验,也是对卫星采访直播车直播形态和栏目组织水平的考验。

因此必须得到后方团队的支持,专人收集资料提供给前方、策划告诉前方观众想知道什么。

  在2010年,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是以直播常态化作为新闻节目创新的突破口,也取得了不错的业内外反响。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打造立体直播网,一线记者全面配置3G设备盒、可视电话、便携电脑、3G无线上网卡等最新设备,在南京长江隧道通车、地铁二号线运营中投入多套3G直播设备。

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直播广州》是广州亚运催生的一档直播节目,现在他们打算集全台的采编力量打造一个直播频道。

问题是经过流程再造之后,就一定会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吗?

  三、评论强台,台网互动

  当今中国电视已进入评论时代,在即时互动和便捷联通不及新媒体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日显重要。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改革重点在于新闻频道,新闻频道的重点在新闻评论。

2010年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深度评论方面做了一些积极尝试,他们提出除了有新闻之外,要对新闻事实即时点评。

央视组建了一支专职和兼职评论员队伍,每天对8到10条新闻进行评论,也涌现出观众认可的评论员,像国内新闻评论员杨禹,国际新闻评论员宋晓军、叶海林。

过去电视台往往为网络言论所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评论在引导网络舆论,而掌握最大话语权的中央电视台无疑是最值得我们期待的。

  2010年9月3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面向全国招聘新闻评论员。

其中400多人通过初审,面试偏重考察应聘者的即时评论和播报能力,通过层层筛选,最近选定两人。

这意味着“民生新闻3.0”时代的《零距离》题材范围更广,与新媒体互动增强,评论色彩更重,也意味着电视新闻在评论方面增强了制作力度,争取以评取胜。

  受《焦点访谈》和新闻评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电视新闻的节目形态趋于雷同,基本上是新闻述评类的专题片。

近年来电视新闻基本上形成了主持兼评论、插播采访、专家连线的固定模式。

2010年,不少电视新闻评论在整合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等意见性信息方面探索出新路。

广东南方电视台的粤语新闻栏目《今日最新闻》改变了以往呆板的新闻播报的节目形态,以“同声同气自己人”为本土特色,用诙谐的语言、尖锐的观点,报道、点评市民身边发生的事情。

在《今日最新闻》的“今日最争议”板块中,将近日最具争议性的话题提出来,把观众的短信意见以投票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它自始至终贯穿在节目当中,主持人的意见集成和观众短信投票的互动形成了独特的评论风格,从而带动收视率和影响力的提升。

此种互动式评论新形式,不仅更加贴近电视受众,还和受众站在同一个视觉角度上,关注国计民生问题,同时又符合了受众希望自身观点得到验证的心理。

在时效性上,《今日最新闻》紧跟时代脚步,针对民生及国家政策走向,迅速解答受众疑问,起到电视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2010年,湖南卫视在新媒体拓展方面又出重拳,在金鹰网上推出了全新SNS互动社区“芒果圈”,正式挺进SNS市场。

如此一来,电视媒体能够与网络媒体互动,发动网民,为电视开辟更大的受众市场。

同时通过在线视频,将电视资源整合到网络上,扩大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

近年来微博的兴起,人们将一部分对时事新闻、热点民生话题转移到这一新媒体平台上进行讨论。

因此,可以说微博将会成为下一轮台网互动的重要管道和新闻评论的重要板块。

  然而,不论使用什么新媒体新技术,深度报道和观点传播日显重要,中国电视需要更多的优秀电视新闻评论员。

他们必须是具备较丰富的阅历和积淀,有独特视角和敏锐思想,有独特风格和主持功力的新闻人。

与此同时,电视评论员的培养和管理机制也亟待建立起来。

  四、对外传播,整装待发

  2010年是中国提升软实力和取得外宣突破性进展的一年。

第20届中国新闻奖增设了国际传播奖项,2011年还将增设国际新闻奖,鼓励从中央到地方媒体积极开展国际新闻报道,以全面提升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以前国际新闻事件的现场很少出现中国记者的身影,现在由于驻外记者站的建成,在海地地震、美国撤兵伊拉克、印尼火山喷发、智利被困矿工升井等国际事件中,央视都有记者进行现场报道。

  CCTV英语频道于2010年4月26日全面改版为英语新闻频道,新闻时效性、信息量、更新率、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的覆盖已经到达了全球主要的华人地区。

针对全球电视受众,中央电视台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阿拉伯语五大外文频道,形成了我国多语种传播的电视外宣格局。

为进一步强化“中国观点、东方视角、国际化表达”,继续突出频道“为你链接亚洲”的定位,中央电视台于11月中旬对英语新闻频道再次进行全频道调整,着力在优化频道编排、加强“以中国为中心”的新闻报道、集约生产精准投放专题节目等方面进行改进。

根据中视国际公司提供的《CCTV-NEWS在美国大洛杉矶地区收视调查报告(2010年6月21日—27日)》,改版后CCTV-NEWS与国际主流频道CNN、BBC的差距在缩小,这一周的收视份额数据是:

CNN为14.48%,FOX为13.42%,CCTV-NEWS为13.06%,BBCAM仅为1.34%。

CCTV-NEWS与CNN已经非常接近。

  但2010年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角还是进入电视领域的新华社,继2009年3月1日新华社中文电视线路正式运行以来,2010年1月1日新华电视网中文新闻台上星开播,7月1日英文新闻台正式开播,目前已经覆盖了亚太、北美、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并开始进入香港(新华香港有线台)、澳门(新华澳门有线台)等有线电视频道。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以建设海外电视台为核心业务,目前它的中英文电视新闻采集量已达日均800分钟,居国际电视新闻行业第一。

这是中国政府在奥运之后制订的对外传播战略的实施,对在西方媒体把持的国际新闻媒体格局中发出中国媒体的声音,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2010年11月23日新华社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在纽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确定双方在国际电视新闻领域建立多层次的商业合作关系。

这是新华社旗下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在其成立一周年之际在北美地区最新采取的一项市场拓展努力。

根据备忘录,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和NBC将在电视新闻内容采集、制作和播出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

12月9日,新华新闻电视网宣布于2011年元旦进入欧洲卫星公司的欧鸟、热鸟、W7卫星正式面向欧洲、中东、北非播出。

这意味着刚刚开播一年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旗下已拥有新华亚太卫星台、新华北美卫星台、新华泛欧卫星台、新华英欧卫星台、新华非洲卫星台等5家卫星电视台。

在卫星覆盖的基础上,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大力拓展有线电视入户业务和新媒体业务,并向海内外近300家电视媒体供应电视新闻节目。

紧接着的12月10日,增资扩股后的新华视讯手机电视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强势推动手机电视市场业务。

  更具象征性意义的是,新华社在纽约时报广场一幢办公楼内租下近2000平方米的整层楼面,作为新华社北美总分社的新总部,这一举动被美国媒体称为象征中国媒体国际化新时代的标志。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新华社是中国政府主要新闻和宣传机构之一,一直在扩大中国以外的业务,并将推出一个全球英语电视频道,此举将挑战西方新闻机构在海外的主导地位,对事件的报道提供一个中国视角,是中国政府增强海外“软实力”努力的一部分。

正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美研究中心副教授梁志英所说:

“新华社入驻纽约时报广场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此举表明作为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已经成为全球事务的参与者,这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今电视新闻的竞争已不再是区域传播和传统媒体的概念,数字时代的电视新闻必定是一个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概念。

面对全球化数字化的挑战,可以断言:

电视新闻不在媒介融合之中涅磐,就会在媒介融合之中湮没!

2010:

中国电视的角色与担当

 刚刚过去的2010年,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十一五”规划在这一年完美收官、上海世博会在这一年给世界一个精彩、广州亚运会在这一年激情呈现……那些慷慨激昂深深镌刻进我们的记忆,那些温暖感动悄然发生在我们身边。

在这一年,中国电视继续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共进,通过镜像

  和声音记录变迁、表达立场,让民众瞩目今天、展望未来。

在新媒体迅速崛起,受众注意力进一步分化的当下,电视媒体继续扮演着第一公信媒体的角色,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进程中担当起了沟通、交流、引领的主流媒体责任。

  在重大题材报道上影响力持续提升

 据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在全国30个中心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民众每天接触3种以上的媒介,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接触频次呈明显上升趋势。

但在回答哪种媒介提供的信息更权威、可信时,八成以上的受访者选择了电视。

可见在重大事件面前,电视在人们心目中的主流媒体地位依然是无法撼动的。

  电视媒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凸显传播优势。

比如,具有民主政治风向标意义的全国两会,正是由于电视媒体大规模的现场直播和全景报道,使民众有了与两会的“零时差”、“零距离”接触的渠道,有了民众参与两会互动的机会。

据统计,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仅4家主流电视媒体(CCTV、BTV、凤凰卫视、东方卫视)就播出两会专题节目188期,极大地满足了公众对两会的关注需求。

再比如,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动用旗下10个频道对世博会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共有130个国家和地区的318家电视机构转播或部分使用了央视的直播信号,传播覆盖广泛、影响深远。

2010年5月下旬在上海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有52.1%的人选择电视作为了解上海世博会的首选信息渠道。

  电视媒体的重大事件报道越来越多呈现出持续性、集束化的特点。

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电视媒体越来越多采取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形式,对事件和主题进行持续关注和集束化传播,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连续、动态地深入报道,分段、有序地将事件最新动态及时传递给观众;系列报道则围绕重大事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层次解读,为观众提供不同视角。

比如,对物价调控的报道、对王家岭矿难救援的报道、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报道、对改善民生的报道等,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在突发事件报道上使真相跑在了谣言前面

  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何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在正确引导舆论和尊重新闻规律之间找准平衡,是电视媒体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从去年发生的诸多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来看,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和积极行动,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解决突发事件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通报信息、破除谣言、稳定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是电视传播力的重要考验。

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否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能否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对一个现代媒体的重要考验。

为了追求更快、更近、更真,从中央台到省级台甚至部分城市台都在配备SNG车、海事卫星电话,组建快速反应团队,哪里有突发事件,哪里就有电视记者的身影。

为了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比速度、与地方媒体抢时效,中央电视台还在各省派驻了自己的应急报道团队。

可以说,电视媒体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的重视在2010年达到空前的程度。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县城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

事件发生后,电视媒体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向公众发布灾情消息,及时向灾区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多方救援。

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的洗礼后,中国的电视媒体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出现在突发事件的新闻现场。

每当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观众会在第一时间守候在电视机旁,这是对电视媒体快速反应能力的最大认可和最高褒奖。

  突发事件的快速报道使谣言止于真相。

突发事件的报道要从“以宣传为本位”转化为“以信息为本位”。

目前,信息传递的渠道日益多元、信息交流的速度日益迅捷,在舆情处置上,整个社会已形成共识:

“瞒”、“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只有增强时效性、客观性、透明度,正视问题、尊重民意、因势利导才能提高媒体公信力,维护信息社会安全。

谁能在第一时间报道真相,谁就能掌握舆论主导权,在与谣言和小道消息的赛跑中,电视媒体自觉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责任。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高层住宅脚手架忽然起火,造成58人死亡。

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种议论甚嚣尘上,各种流言盛传。

上海当地电视媒体包括央视新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让民众在第一时间听到来自主流媒体的声音,很多谣传和误解随即被化解。

  在民生新闻报道上实现从边缘到主流的转身

  以《南京零距离》的创办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实践已经走过近10年历程,10年的实践成就了民生新闻的繁荣,10年的实践也暴露出诸多制约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今天,电视民生新闻从业者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升级”。

在2010年,民生新闻的升级转型走向纵深。

  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节目自觉把选题视野从小民生拓展到大民生,把关注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与关注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把民生与国计联系起来,从民生的角度去解读国计、站在国计的高度去关注民生。

江苏台城市频道《零距离》改版升级后强调“五个一”:

一组聚焦、一个人物、一组评论、一个调查和一个故事,力图“去碎片化”,把《零距离》打造成民生信息的集成和发散平台,强化民生报道的深度,增强栏目的公信力、权威性。

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每日新闻》则以提供民生事件的背景报道和民生政策的深度解读为特色,从众多民生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品牌节目。

可以说,民生新闻的主流化倾向从自发到自觉,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民本意识从浅层到深层,民生新闻实现人文关怀的品质提升。

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但这种“民本”不应是浅层次的民众生存状态的原生态呈现,也不应仅仅是民众物质生活诉求的一般表达,对民生的深层关怀还应包含民众精神与情感追求的满足,包含公众价值追求与公民权利的实现。

对民本意识的深层次理解和人文关怀的全方位升级成为2010年电视民生新闻转型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节目为民众提供表达的渠道,让民众的声音产生影响力,对公共事务的话语权、参与权得以实现。

比如,2010年关于燃油燃气价格调整、交通治堵等事关民生的问题,政府部门充分听取民众意见,让民众参与决策,各地电视媒体发挥纽带作用,以消息、访谈、专题、直播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让民众充分表达声音,在决策者与普通百姓中间架起互动的桥梁。

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一、2010年中国传媒业发展情况概览

自2004年至今,中国传媒产业产值实现了翻番。

而移动传媒与互联网发展快速,正在逐步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而相较于此,报业、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尽管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但在总体产业格局中的比重正在下降,整个中国传媒产业结构也正发生着改变。

1、报纸

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

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总印张增长2.01%。

近几年,我国报纸广告整体呈现上扬态势,尽管前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而伴随经济形势的好转,广告市场也逐渐回温。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报业广告实收平均增长率仅为2.75%。

这一数据在2010年前三个季度分别达到了23.53%、19.46%和13.78%。

根据慧聪邓白氏的调研数据,2009年,我国报纸媒体的全年广告投放额突破900亿,达到了911亿元。

截至2010年8月,报纸媒体的广告额已经达到了637.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到18.2%。

在广告经营增长的同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报业广告市场并未与整体广告市场同步增长,二是广告结构恶化。

2010年我国报业广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支柱行业的广告集中度下降,房地产、IT等优质的广告资源比重下降。

如央视CTR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报业广告刊登额比2009年同期增长21.9%,其中,零售业增长35.7%,汽车大增50.9%,而作为报业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