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782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docx

《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docx

植物生理学精简名称解释汇总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荟萃

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1.水分代谢: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转运和散失的过程。

2.比热容:

使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

3.沸点: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蒸汽压升高,当液体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

4.汽化热:

在一定的温度下,将单位质量的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所需的热量。

5.内聚力:

同类分子间具有的分子间引力。

6.表面张力:

处于界面的水分子均受到垂直向内的拉力,这种作用于单位长度表面上的力。

7.抗张强度:

某种物质抵抗张力或拉力的能力。

8.不可压缩性:

自然界中液体体积难以压缩的特性。

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9.束缚水:

又称结合水,是存在于细胞原生质胶体颗粒周围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中被牢固吸附着的水分。

10.自由水:

存在于细胞间隙、原生质胶粒间、液泡中、导管和管胞内以及植物体其他间隙中的水分。

11.水势:

指相同温度下,一个系统中1偏摩尔容积的混合溶液体系与1偏摩尔容积纯水之间自由能的差数。

12.溶质势:

由于水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细胞水势下降的数值,这部分降低的数值又名渗透势。

13.压力势:

由于细胞吸水膨胀,使原生质向外对细胞壁产生膨压,而细胞壁向内产生的反作用力—壁压的存在使细胞水势升高的数值,一般为正值。

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0,植物剧烈蒸腾时,为负值,水势下降。

14.衬质势:

由于亲水的衬质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水的自由能下降的那部分数值,为负值。

15.重力势:

指水分在重力场中由于存在高度差而受重力作用,使水势升高的数值。

16.扩散:

物质分子由高化学势向较低化学势运转直到在空间均匀分布的趋势。

(小距离)

17.集流:

由于压力差的存在而形成的大量分子集体的运动。

(大距离)

18.质壁分离:

外界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体积缩小的现象。

19.质壁分离复原:

把质壁分离的细胞重新置于比细胞液浓度小的外界溶液中时,细胞吸水,原生质体恢复原状的现象。

20.水孔蛋白(AQP):

在原生质膜和液泡膜中存在一些蛋白,这些蛋白起着选择性水通道的作用,这些蛋白就称为水孔蛋白或水通道蛋白。

21.渗透作用的规律:

水势决定水分流动的方向,溶液浓度高,水势低,水分总是由高水势向低水势方向流动。

22.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

水的运动总是由水势较高的区域向水势较低的区域进行,即从土壤到植物、再到大气形成一个连续体。

23.吸胀吸水:

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豆科>禾本科

24.伤流:

把植物从基部切断或植物受到创伤时,就会从断口或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25.吐水:

在土壤水分充足、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其叶片可直接向外溢泌水分的现象。

26.烧苗:

使用化肥过于集中或过多,造成局部土壤水势下降,使植物无法吸水的现象。

27.盐碱地:

土壤溶液有较多的盐分离子,导致浓度升高,水势下降,从而使植物难以吸水,不能正常生长的现象。

28.蒸腾作用:

指水从植物地上部分以水蒸气状态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29.蒸腾速率:

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量,也成为蒸腾强度。

单位:

(g·m-2·h-1或mg·dm-2·h-1)。

30.蒸腾效率:

指植物每蒸腾1kg水生成干物质的克数,也称为蒸腾比率,单位(g·kg-1)。

31.蒸腾系数:

指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的克数。

单位(g·g-1)。

32.气穴现象:

空气进入导管或管胞中,形成空穴或小气泡的现象。

33.栓塞:

大的气泡堵塞管道的现象。

会打断水的连续性。

34.水分临界期:

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为敏感和最易受害的时期。

35.灌溉的形态指标:

幼嫩的茎叶发生萎焉、生长缓慢、叶色呈暗绿色或茎叶变红的现象,都是缺水的表现。

36.灌溉的生理指标:

叶组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细胞汁液浓度、渗透势和气孔开度等。

37.叶组织相对含水量:

叶片的实际含水量占其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数。

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1.矿质营养: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等过程以及矿质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微量元素:

需要量相对比较少,在组织中所需浓度小于等于100微克每克。

3.大量元素:

需要量相对较大,在组织中所需浓度大于等于1000微克每克。

4.有益元素:

指对某些植物是需要的,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5.溶液培养法:

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也叫水培法。

6.砂基培养法:

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的方法。

7.气培法:

将根系置于营养液气物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8.被动吸收:

由于扩散作用或其他物理过程所进行的吸收,不需要代谢能量。

又称为非代谢吸收。

9.简单扩散:

分子或离子沿着浓度梯度转移的现象。

10.杜南平衡:

在平衡条件下,细胞内可扩散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浓度乘积等于膜外可扩散的阴离子与阳离子浓度的乘积。

11.电化学梯度:

由于两种不同离子扩散速度不同,而发生轻微的电荷分离所形成的梯度。

12.主动吸收:

细胞利用呼吸代谢释放能量做功,逆着电化学梯度吸收矿物质的过程。

又称为代谢吸收。

13.温度系数:

当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某些生理过程的速度所增加的倍数。

14.胞饮作用:

植物细胞通过膜的内褶被摄取物质及流体的一种特殊的吸收形式。

15.单盐毒害:

植物受到溶液中单金属离子的伤害。

16.离子拮抗:

离子间能够相互消除毒害作用的现象,一般在不同价的离子间发生离子拮抗。

17.离子间的协同作用:

一种离子的存在促进另一种离子的吸收利用。

18.平衡溶液:

指把植物生长需要的若干种必需元素按适当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植物就能够在其中正常生长,这种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的溶液。

19.短距离运输:

根、叶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20.长距离运输:

矿质离子从根部沿木质部从下向上运输,到达叶片后,在韧皮部从上向下运输,其中可以横向运输。

21养分临界期:

施肥对植物生产效率最显著的时期(生殖生长期)。

第四章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

指一切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2.有氧呼吸:

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将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将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4.糖酵解途径:

淀粉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5.三羧酸循环:

糖酵解进行到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6.磷酸戊糖途径:

在高等植物中,葡萄糖经葡萄糖-6磷酸直接脱氢氧化形成5-磷酸核酮糖的过程,又称己糖磷酸途径。

7.电子传递链:

又叫呼吸链,昰线粒体内膜上按氧化还原电位依次排列的一系列氢或电子传递体。

8.氧化磷酸化:

电子从NADH或FADH2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分子氧,形成水,并偶联ADP和无机磷,生成ATP的过程。

9.磷氧比:

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消耗的磷酸或产生的ATP的分子数。

10.抗氰呼吸:

在氰化物存在的条件下仍然运行的呼吸作用,又称为交替途径。

11.末端氧化酶:

位于呼吸链的末端,能活化分子氧的酶。

12.巴斯德效应:

氧气抑制酒精发酵的现象。

13.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

用来衡量呼吸强弱和确定呼吸底物性质的量,又叫呼吸指标,包括呼吸速率和呼吸商。

14.呼吸速率:

又叫呼吸强度,是指植物的单位鲜重、干重或植物细胞在一定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或吸收氧气的量。

单位:

mgCO2/g(鲜重、干重)·h或mgCO2/单位细胞·h。

15.呼吸商:

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与吸收氧气的摩尔数的比率,又称为呼吸系数,用RQ表示。

第五章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借助光合色素吸收太阳能作为能源,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膜(内囊体膜):

是叶绿体中执行光能吸收与转换的场所,有四个蛋白复合体,分别是PSⅡ、PSⅠ、ATP合成酶、cytb6f蛋白复合体。

3.光合色素:

参与光合作用光能的吸收、传递或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各种色素,主要有叶绿素(易受强光破坏)、类胡萝卜素(耐逆境)、薻胆素。

4.荧光现象:

叶绿素提取液在反射光下为暗红色的现象。

5.磷光现象:

荧光出现后,立即中断电源,借助于精密的光学仪器,还能看到微弱的短暂的余辉。

6.激子传递:

非金属晶体中由电子激发的量子(只传递能量不传递电荷)。

7.诱导共振:

依靠电子振动在分子间传递能量的方式,可以是同种、不同种色素分子间进行传递。

8.原初反应:

包括光能的吸收和传递以及光化学反应。

9.光合单位:

存在于内囊体膜上,能独立完成光反应的最小结构单位。

10.爱默生效应:

在远红光条件下,补照短波红光,则量子产量大增,比这两种光单独照射时还要多,这种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而增强光合效率的现象。

就称为爱默生效应或双光增益效应。

11.光系统:

包括PSⅠ和PSⅡ,位于内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体。

PSⅠ特征:

颗粒比较小,直径为11nm,存在于基质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作用中心色素分子为P700,光化学反应由远红光启动,使NADP正还原。

PSⅡ特征:

颗粒比较大,直径为17.5nm,存在于基粒片层,作用中心色素分子为P680,光化学反应由短波红光启动,使水光解放出氧气。

12.电子传递链:

串联于光合膜上的一系列按照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顺序互相连接着的电子传递物质,也叫光合链或Z链。

13.水的光解:

水在光照下经过PSⅡ的作用,释放氧气,产生电子,释放质子的过程。

14.希尔反应:

离体叶绿体在光下分解水并释放出氧气的反应。

15.OEC放氧复合体:

位于PSⅡ的内囊体膜表面由多碳与放氧有关的锰复合物、氯和Ca2组成。

16.KOK钟:

又叫水氧化分解钟,是指放氧复合体在受光激发的P680的参与下,逐级增多正电荷,进行循环的过程。

17.光合磷酸化:

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成ATP的过程。

18.碳同化:

又叫二氧化碳同化,是指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同化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过程。

19.光呼吸:

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20.光合速率:

又叫光和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同化二氧化碳的量或释放氧气的量。

也可用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干物质的积累量来表示。

21.表观光合强度:

也叫净光合强度,是一般直接测定的光合强度。

22.总光合强度:

真正的光合强度,等于表观光合强度呼吸消耗。

23.光补偿点:

当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24.光饱和点:

在一定条件下,使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

25.光抑制作用:

光能过剩,导致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的现象。

26.二氧化碳饱和点:

在二氧化碳补偿点以上,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二氧化碳增加至一定数值时,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增加,此时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7.二氧化碳补偿点:

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光合同化二氧化碳的量和呼吸放出二氧化碳的量达到动态平衡时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8.二氧化碳抑制作用:

当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就会抑制光合作用的现象。

29.瓦布格效应:

氧气抑制藻类物质光合作用的现象。

30.经济系数:

又叫收获指数,是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益。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ⅹ100%;

31.经济产量:

作物中收获部分的重量。

32.生物产量:

作物的全部干物质,相当于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全部产物减去作物一生中所消耗的有机物。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1.TC:

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途径中起转运过程作用的特化细胞。

特点:

◆细胞壁和细胞膜紧贴,且向内深入,产生褶皱。

◆具有囊泡的运动,可挤压胞内物质向外分泌。

2.运输速度:

单位时间内被运输物质分子所移动的距离。

20—200cm/h。

3.比集运量:

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有机物的数量。

比集运量=【同化物的数量(g)】/【时间(h)ⅹ横截面(cm2)】

4.源:

又叫代谢源,是产生或提供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

5.库:

又叫代谢库,是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

6.源库单位:

把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库及其疏导系统称为源库单位。

第七章:

植物生长物质

1.植物生长物质: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活性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激素:

植物体内产生的,能够移动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4.极性运输:

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一端向另一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的现象。

5.非极性运输:

被动的,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还可进行横向运输。

6.生长抑制剂:

作用于植物顶端、强烈抑制顶端优势,使植物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且其作用不被赤霉素所逆转。

7.生长延缓剂:

是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抑制节间伸长,而不抑制顶芽生长,其效应可被赤霉素所逆转。

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1.发育:

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和器官的过程,也叫形态建成。

2.细胞培养:

指在无菌条件下,在培养基中培养外植体成植株的技术。

3.细胞的全能性:

每个细胞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植株的全套基因,在适宜的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个体。

4.脱分化:

原已分化的细胞失去原有的形态和性能,又恢复到没有分化的、无组织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

5.再分化:

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的过程。

6.人工种子:

将植物组织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胚包裹在含有养分的胶囊内,可像种子一样播种,用于大田生产。

7.种子萌发:

指种子吸水到胚根突破种皮并继续生长的过程。

8.种子生活力:

种子能够萌发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

9.种子活力:

种子在田间状态下迅速而整齐地萌发并形成健壮幼苗的能力。

10.种子寿命:

从种子成熟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称为种子寿命。

11.吸水临界值:

使种子萌发的最低吸水量。

12.种子休眠:

种子在离开母体以后即使处于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必须在自然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萌发的现象。

13.生长积量:

测定时植物的实际数量,可用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来表示。

14.绝对生长速率(AGR):

单位时间内的绝对增加量,可用重量、体积、面积、长度或叶片数目的增加率来表示。

AGR=(w1-w2)/(t2-t1)=dQ/dT

15.相对生长率(RGR):

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目的百分率。

RGR=【【dQ/dT】/Q】ⅹ100%

16.周期性:

植株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和季节而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

17.昼夜周期性:

植物的生长按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

18.季节周期性:

植物的生长在一年四季中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19.顶端优势:

植物的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20.营养生长:

指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的生长,主要集中在出苗以后至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前期。

21.生殖生长:

指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形成和生长。

多半集中在生长发育的中后期。

22.极性:

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在生理上所具有的差异性。

23.再生作用:

与植物分离的部分具有恢复植物其余部分的能力(细胞的全能性)。

24.生存极限温度:

也叫极限温度,指植物能够存在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25.温度三基点:

指保持植物生长的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

26.光的范型作用:

光对形态建成(高矮、株型、叶色等)的直接影响。

27.光形态建成:

受光诱导和调节的形态建成叫做光形态建成。

28.生长性运动:

由于生长不均匀而造成的运动。

29.膨胀性运动:

由于细胞膨压的改变而造成的运动。

30.向性运动:

植物的某些器官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单向刺激而产生的运动。

31.向光性:

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现象。

32.向重力性:

植物在重力的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现象。

33.向水性:

植物向着湿润的地方生长的特性。

34.向化性:

植物向着化学物质生长的特性。

35.感性运动:

是指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运动。

36.感夜性运动:

由于昼夜交替、光照变化而引起的生长运动(合欢树、蒲公英、紫茉莉等)。

37.感热性运动:

植物对温度起反应的感性运动(郁金香)。

38.感震性运动:

植物感受到外界震动而引起的运动。

39.生物钟:

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九章植物的成化生理和生殖生理

1.花熟状态:

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就达到能够感受适宜的外界条件刺激而诱导成花的生理状态。

2.春化作用:

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3.春化现象:

植物开花需要低温的现象。

4.去春化作用:

如果在低温春化过程中,将植物返至常温,则低温时的春化效果即行消失的现象。

5.再春化作用:

将去春化的作物重新置于适当的低温条件下,仍可继续接受春化作用的现象。

6.光周期:

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7.光周期现象:

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8.短日照植物:

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

大豆、菊花、苍耳、高粱、日本牵牛、美洲烟草、大麻等。

9.长日照植物:

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

大麦、小麦、黑麦、萝卜、菠菜、柑楠、大白菜等。

10.临界日长:

指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长度或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长度。

11.临界夜长:

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开花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开花的最大暗期长度。

12.日中性植物:

在任何日照长度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如:

番茄、茄子、棉花、四季花卉等。

13.双重日照植物:

花诱导和花器官形成要求不同的日照长度的植物。

14.中日性植物:

只有在一定的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植物。

15.暗期中断现象:

在足以引起短日植物开花的暗期中被一个一定强度的闪光所间断,这时短日植物不能开花,而长日植物能开花的现象。

16.花粉的寿命:

从花粉散开开始到其受精能力没有为止。

17.识别:

一类细胞与另一类细胞结合过程中要经过特殊的反应来从对方获得必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信号加以表达。

18.花粉萌发:

花粉在柱头上,如果条件适宜便吸水膨大,内壁从外壁的萌发孔伸出,成为花粉管的过程。

19.群体效应:

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萌发生长越好,反之,花粉少于一定数量,便不能正常萌发的现象。

20.受精作用:

雌雄性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

21.双受精作用:

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22.无融合生殖:

不经过受精而产生有耔果实的现象。

23.单性结实:

植物不经过受精作用而使子房膨大形成无耔果实的现象。

24.假单性结实:

有些植物授粉受精后由于各种原因使胚停止发育,但子房和花托继续发育,依然形成无耔果实的现象。

第十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1.成熟:

果实发育到充分大小后达到可以采摘的程度,也叫初熟。

2.完熟:

果实经过了一系列质变,达到了完全可食用的阶段,也叫后熟。

3.呼吸跃变:

在果实完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突然升高,而后又下降的现象,也叫呼吸峰。

4.酸价:

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mg数。

5.碘价:

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g数。

6.植物的衰老:

一个器官或整个植物的生命活动衰退以至终止的过程。

表现在植株上,为死亡,表现在器官上,为脱落。

7.自由基:

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

8.细胞程序性死亡(PCD):

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及许多病理过程中细胞遵循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其生命的生理性死亡过程。

9.脱落:

植物组织或器官与植物体分离的过程。

10.休眠:

一年之中不良环境或季节来临之时,植物的某些器官甚至整株处于生长极为缓慢或暂停的一种状态,并出现保护性结构或形成贮藏器官,以利植物抵抗或适应恶略的环境。

第十一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1.逆境:

对植物生长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也叫胁迫。

2.抗逆性:

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也叫抗性。

3.避逆性:

也叫逆境逃避,指植物能够创造一种内部环境,避免逆境对其内部的影响,不必在代谢上或能量上对逆境产生相应的反应。

4.耐逆性:

也叫逆境忍耐,指植物处于不良环境中,通过代谢的变化来阻止、降低、甚至修复逆境造成的伤害,从而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

5.逆境蛋白:

在逆境条件下,植物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关闭一些正常表达的基因,启动一些与逆境相适应的基因,诱导新的蛋白质和酶的形成,这些诱导产生的蛋白质称为逆境蛋白。

6.热激蛋白:

在高于植物正常生长温度(10-15摄氏度)刺激下诱导合成的蛋白质。

多为伴蛋白。

7.冷诱导蛋白:

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后,诱导合成的一些特异性的新蛋白,也叫低温诱导蛋白。

主要为一些同工酶和抗冻蛋白。

8.渗调蛋白:

干旱或盐渍下,诱导产生的一些逆境蛋白。

9.病程相关蛋白:

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后合成的一种或多种蛋白质。

10.渗透调节:

在胁迫条件下,细胞主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降低渗透势,提高细胞保水力,适应逆境胁迫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