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605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docx

《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docx

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培养良好习惯5雪儿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备:

课型:

审核:

备课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温故预习】

1、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学生讨论:

①知道了三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②看懂了哪些图?

有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老师提示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

①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③再读课文,画出不懂词句,打上“?

”。

一、直接导入:

今天呀,老师希望大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自主预习、复习。

二、明确自主预习要求及重要性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

  2.结合以上情况说说什么是自主预习?

预习有什么好处?

三、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再次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2.指导预习第一课。

3.评评身边同学。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过渡:

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瞧,他们是怎样做的?

看图⑥。

  ①查工具书。

②查相关资料。

  五、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

【课堂作业】当堂预习第1课

【课外作业】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第2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温故预习】

1、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1、学生互相讨论,夸一夸图中的学生。

2.夸夸身边同学。

 

完成《习字册》,随时停下点评。

一、导入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相机提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2.展示几份优秀学生作业,小结导入。

二、指导渗透如何认真完成作业

  1.夸夸图上同学。

再次看图(4页、5页)

2、展示学生平时的照片。

三、激趣操练

1.同学们,你们认真完成作业这种态度被校少先大队部知道了,大队部也知道我们“寻找春天”的实践活动,大队委决定三年级的橱窗用来展示我们的作业呢1

2.小组合作,组长根据组员情况分工。

3、学生当场操练,教师巡回指导、摄取镜头。

4.评评我自己。

从态度、坐姿、执笔、练习本摆放等方面评议。

四、总结

【课堂作业】

完成《习字册》。

【课后反思】

课题:

1、长城和运河

主备:

仇爱耘课型:

阅读审核:

备课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或者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观察课文中长城或者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温故预习】

1、仔细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写出生字的偏旁,标出小节号。

2、完成《语补》第一题。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3)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4)指名理解词语

(5)齐读出示的词语

(6)指导书写生字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图片)

二、初读指导

1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

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三、理清脉络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课堂作业】

1、完成《语补》第2题。

【课外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

2、背诵第1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观察课文中长城或者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温故预习】

1、利用身边的课外书或是网络查找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奇迹?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驾驶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

嘉峪关

 

找一找,读一读。

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

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生读

试背、指名背、齐背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再读这两句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1、学生互说,指名说,其他学生评价,说出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2、学生读句子。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

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

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头,在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大运河像一面明镜,映着两边的绿树、青山、人家。

河水晃动着蓝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

3、再说,练笔。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

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

(板书:

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

引读:

万里长城东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

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

范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

(4)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

引读:

运河像……(板书:

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

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你能背出来吗?

三、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

1、在你的眼中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长城和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人去拜访,并写下了它们的奇异景象——

 

 

2.读读这些句子,再仔细观察我们课本上的插图。

你能再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或运河吗?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像巨龙像绸带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东起山海关北起首都北京

西到嘉峪关南到天堂杭州

【课堂作业】

1、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运河或长城。

【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一段话写一写长江。

【课后反思】

 

课题: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主备:

夏永明课型:

阅读审核:

三语备课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会读课文。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重难点】

1、利用识字方法,科学识记生字。

2、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温故预习】

把课文读通、读顺,查不理解的词义。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一、理解课题

学生有感情齐读课题:

美丽的南沙群岛。

理解课题:

从“美丽”知道了南沙群岛一定很迷人,从“群”知道南沙群岛有很多岛屿。

学生读课题(突出“美丽”和“群岛”。

二、整体感知

1.质疑课题:

南沙群岛究竟有多少岛屿?

南沙群岛究竟有多美丽?

南沙群岛有哪些特色令人留连忘返?

2.朗读、思考。

 

开火车读生词。

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义,并交流方法。

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分段读课文。

边听边思考问题。

三、感知课文

1.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学习生字

1.全班交流怎么记住生字。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

(出示课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

(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听课文录音,理清脉络

 

3、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

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仅曾母暗礁蓝玉合壁海龟

(2)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曾”,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

广大。

  浩渺:

形容水面辽阔。

  

  5、指名分段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交流答案。

(初步交流。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课堂作业】

认真写《习字册》

【课外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

【课时重点】

1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对照批改

2.回忆上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交流:

南沙群岛的样子之美,岛屿之多,祖先的活动,品味重点词语。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轻声朗读,边读边想象、感受。

 

1.感受“蓝色宝库”。

品味重点词语。

2.理解总分结构。

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

难以计数的“数”读第三声

  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

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潮汐等。

3.感受“迷人的世界”。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交流,说出喜欢的理由。

朗读,背诵。

(三)语文实践活动:

小记者采访小游客,介绍南沙,以及自己的感受。

 

                       

 

                        

 

交流,理解词语“生息繁衍”。

朗读第三句话。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指名读。

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试读,赛读)

 

(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先请同学们听写几个词语。

  

(2)(幻灯片出示词语)生对照幻灯片上的词语,自己批改。

  (3)全对的学生表扬自己“我真棒”。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回答,相机板)

  二、精读感悟

  

(一)引入情景,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

  1、感知课文

  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

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二百多座、星罗棋布。

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5)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

  

(二)过渡:

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

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

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

宝库”吗?

 

 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出示(挂图):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

  

(3)看图交流:

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写出浪花的洁白喜人。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

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

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发展练习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南沙群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位同学做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

(教师随机请一位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师总结。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蓝色宝库

  晶莹的珍珠(最南端)

  迷人世界

【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课文中有许多生动优美的语句,选2-3句摘抄下来。

【课外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四、五题

教学反思:

 

课题:

3、庐山的云雾

主备:

孙丽课型:

阅读审核:

三语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重难点】

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温故预习】

1、把课文读通、读顺,查不理解的词义。

2、完成《语补》第1、2、3题。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一、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学习生字词语。

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A、读生字、词语,及时正音。

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

B、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自然段:

变幻无常:

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

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

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自然段:

1、学生读词语,正音

绒帽(rong)缠绕(chanrao)系 ji 系鞋带xi 关系

2、理解词语

弥漫:

(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

环绕。

千姿百态:

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自然段:

解释成语意思:

瞬息万变:

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

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方面?

一、谈话导入:

1、出示PPT:

同学们,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

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

庐山的云雾

二、老师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自然段: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请同学来帮帮忙。

 

第三自然段: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

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第四自然段: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课堂作业】

认真写《习字册》

【课外作业】

1、摘抄文中的成语,并理解,并尝试运用。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课时重点】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庐山都有什么景色?

作者最喜欢什么?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

2、学生想象

3、引读课文第一段。

 

二、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思考:

庐山的云雾有两大特点?

你最喜欢她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下面三句话,说说好在哪里?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2,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3,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云雾的千姿百态?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学生画出: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读背古诗。

一,导入:

出示:

云遮雾罩的庐山啊,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

(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让作者忘记了回去呢?

(庐山)

二、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庐山都有什么景色?

作者最喜欢什么?

 

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尤其)(神秘美)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

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引读: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景。

庐山的云雾有两大特点?

你最喜欢她的什么特点?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引导理解、朗读。

(先后教学课文的2、3自然段)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出示句子: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

(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

(比喻)

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或者让学生画出心中的庐山的美景)

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

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

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

你怎么读出来的?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

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

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

五、知识拓展

出示关于庐山的相关图片。

出示古诗: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3,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

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你想说什么?

  迷人世界

【课堂作业】

1、完成《语补》第六题。

【课外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四、五题

教学反思:

 

课题:

习作1

主备:

仇爱耘课型:

习作审核:

备课组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