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430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docx

《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docx

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

2015-2016学年度高三生物期中试题1

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细胞通过表面的蛋白质接收来自其他细胞的信号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相同的两个子代DNA

D.细胞的生理功能减退和紊乱引起细胞衰老

2.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

C.看到的根尖细胞都正在分裂D.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3.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动物体的遗传物质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突变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全面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

C.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小、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D.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

4.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5.下列关于基因及基因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B.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S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位于拟核的染色体上,呈线性方式排列

D.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比雌配子的数量多

6.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室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与结论

A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与DNA水解酶混合培养

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B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

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

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D

大肠杆菌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

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7.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8.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发生Ⅰ→Ⅱ或Ⅲ→Ⅳ的变化,期间都易发生基因突变

B.在Ⅱ阶段的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C.在Ⅳ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在Ⅱ、Ⅳ阶段的细胞内,都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

9.图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②③④可形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含量多有利于DNA的稳定性增加。

B.②③④组成的结构在DNA中特定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密码

C.图示中片段形成后分子量至少减少了180

D.DNA连接酶可连接①处断裂的化学键

10.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

 

11.右图甲、乙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RNA

D.图丙中含有两种五碳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

12下列属于核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共同之处的是()

A.时期相同B.场所相同C.都需要消耗能量D.原料相同

13如图1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图2表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

 

A.若图1中b2为合成图2中X1的模板链,则X1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图2中①过程发生差错导致的

C.图2中①和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

D.图2表示基因是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活动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1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①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②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③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④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⑤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I、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A.④⑤B.②⑤C.①④D.①⑤

15.某植物甲,其种子的颜色是从种皮透出的子叶的颜色,有黄色(Y)与绿色(y)的类型,为一对相对性状;植物乙,其种子的颜色是由种皮来体现,有灰种皮(G)和白种皮(g)的类型,为一对相对性状。

现分别用甲、乙两种植物进行遗传实验()

甲:

纯种黄种子×纯种绿种子—→Fl—→F2;

乙:

纯种灰种皮×纯种白种皮—→Fl—→F2;实验小组在两组实验中都观察到3:

1的分离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甲植物的遗传实验中约3/4的Fl植株上结黄色种子,1/4的F2植株上结绿色种子

②乙植物的遗传实验中Fl植株上结的种子中,灰种皮:

白种皮=3:

1③甲植物的遗传实验中,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约3/4为黄色,1/4为绿色④乙植物的遗传实验中,有3/4的F2植株上结的种子为灰种皮,1/4的F2植株上结的种子为白种皮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16下图甲为某妇女含有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一个体细胞示意图,图乙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丙为该妇女在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男孩Q和女孩S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甲图乙图丙

A.基因A与a、B与b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乙中D时期

B.基因A与A、a与a、B与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乙中G时期

C.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形成了2个受精卵

D.图乙所示细胞分裂方式与图丙中过程Y的细胞分裂方式相同

17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雌猫和雄猫的体色分别各有3种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最大比例的获得玳瑁猫

18.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Ⅱ—4与Ⅱ—5再生育一个孩子,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3/16

19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20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

A.改良苯酚品红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B.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C.视野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最多D.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

21.现有三粒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植株的种子,其中正常株高植株(A)对矮生株高植株(a)为显性,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这三粒正在萌发的种子后,分别得到基因型为AAaa、aa和AA的三棵植株。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AAaa、aa和AA的三棵植株形成过程中,秋水仙素起作用的时期都是有丝分裂后期

B.将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

Aaa:

aaa=1:

2:

1

C.若已知在未用秋水仙素处理前,该二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将题干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基因型为AA的植株,若A和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11

D.AAaa与AA杂交后代不可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

22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某一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

下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1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一旦发生改变就能产生生殖隔离

C.一旦出现地理隔离就标志着生物新物种的出现

D.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会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

24.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

25右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二、简答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0分)

1.下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目。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CD段变化发生在期,基因突变发生在段。

(2)图2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丙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

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段,对应于图3中的。

32.

(10分)下图为人β—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①—⑦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

据图回答:

 

(1)上述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不能翻译的序列是

(填写图中序号)。

(2)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开始转录时,能识别和结合①中调控序列的酶是,其本质是。

(3)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33.(16分)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______。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_____种配子。

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

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_____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34.(10分)某二倍体植物(2n=16)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雄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1代均可育,F1自交得F2,统计其性状,结果如表,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  定律.

表F2性状统计结果:

编号

总株数

可育:

不育

1

35

27:

8

2

42

32:

10

3

36

27:

9

4

43

33:

10

5

46

35:

11

(2)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  (父本/母本),其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  操作。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茶褐色,r控制黄色)。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  原理。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

  个正常的四分体:

  (时期)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9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  ,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雄配子结合。

③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黄色种子占8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9条染色体和含有8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  ,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

④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  色的种子;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  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试卷答案

1.B解析:

细胞和细胞直接需要进行信息交流,绝大多数需要依赖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来接受信号,A正确。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但不会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错误。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的子代DNA相同,C正确。

细胞的生理功能减退和紊乱会引起细胞衰老进而死亡,D正确。

2.D解析: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中,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制作装片之前的解离这步已将细胞杀死,细胞将会固定于某一时期,B、C错;分生区细胞大多位于分裂间期,具有完整的细胞核,D正确。

3.D解析:

人体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本来就存在;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专一化而不是全面化;衰老细胞的核体积增大。

4.D解析:

甲为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丙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A正确。

图中乙和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B正确。

乙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后期,丁是第一极体的分裂后期,C正确。

乙、丁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

5.C解析:

拟核只是DNA,没有染色体。

6.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7.C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判断该夫妇均为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含有2个,且位于两条姐妹单体中,C正确

8.C解析:

由Ⅰ细胞和Ⅲ细胞中不含有②,可知②为染色单体数,①为染色体数,③为DNA分子数,该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Ⅰ表示精细胞,不可能发生Ⅰ→Ⅱ的变化,故A错误;Ⅱ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故B错误;Ⅳ阶段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故C项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内不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故D项错误。

9.B①为连接两个相邻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②为磷酸,③为脱氧核糖,④为含氮碱基,⑤为氢键。

②③④可构成一个完整的脱氧核苷酸,且C与G之间有三个氢键利于稳定,A正确;遗传密码是指RNA分子中三个连续的碱基,B错误;图示中片段形成后分子量至少减少了180,C正确;DNA连接酶可将两个具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说明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D正确。

10.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时,由于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存在,杀死一部分R型细菌,同时在S型细菌的DNA作用下出现S型细菌,破坏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直至小鼠死亡,导致两种细菌的数量均增加,故B正确。

11.C解析:

图甲表示DNA复制过程,图乙表示转录过程,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酶1、酶2是DNA聚合酶,酶3是RNA聚合酶;图丙中含有两种五碳糖、五种碱基、8种核苷酸。

12.C解析:

核DNA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转录和翻译在细胞任何时期都进行,A错误。

核DNA复制和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B错误。

三者都消耗能量,C正确。

DNA复制需要脱氧核苷酸,转录需要核糖核苷酸,翻译需要氨基酸,D错误。

13.C解析:

分析题图:

图1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图2表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其中①表示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②表示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

X1和 X2均表示转录形成的RNA。

A.若图1中b2为合成图2中X1的模板链,则X1的碱基序列与b1不完全相同,将b1中的碱基T换成碱基U,两者的碱基序列才相同。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白化症的根本原因是DNA的自我复制过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

D.图2中①②④表示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①②⑤表示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活动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14.A解析:

I过程转录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ATP为其直接供能,①错误。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I过程中合成的mRNA不同,②错误;某段DNA中发生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③错误。

I与Ⅱ过程的旺盛程度要由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决定,多倍体植株器官大营养物质丰富,④正确;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出现,经I、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⑤正确。

A正确

15.B植物甲种子的颜色由子叶(胚属子代)控制,3∶1的分离比出现在F2代,而F1代植株中所结种子中的胚为F2代,因此应该说F1代植株所结种子中,约3/4为黄色、1/4为绿色,故①对、③错。

植物乙种子的颜色由种皮体现,种皮由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因此3∶1的分离比出现在F2代植株所结种子中,故②错、④对。

正确答案选B。

16.D由题意及图示可知,图乙所示细胞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图丙中过程Y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二者的细胞分裂方式不同。

D错。

故本题选D。

17.D解析:

雌猫表现型有XBXB(黑猫),XBXb(玳瑁猫),XbXb(黄猫)3种,雄猫表现型有XBY(黑猫),XbY(黄猫)2种,A错误。

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为1XBXb(玳瑁猫):

1XbXb(黄猫):

1XBY(黑猫):

1XbY(黄猫),故玳瑁猫占25%,B错误。

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有XBXB(黑猫)×XbY(黄猫)和XbXb(黄猫)×XBY(黑猫),后代XBXb(玳瑁猫)都是占50%,D正确。

故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保留其他体色的猫,C错误。

18.B由II-4和II-5甲病患者生出III-7号正常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基因表示),由题干可知,乙病应为伴性遗传病,由I-1和I-2的正常生出II-3的患者,可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基因表示),A正确;Ⅱ-3同时患甲、乙两种病,基因型为AaXbY,Ⅱ-3的父亲无乙病,Ⅱ-3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B错误;由于Ⅲ-2患乙病,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根据Ⅲ-5患乙病、Ⅲ-7正常,可知Ⅱ-4基因型为AaXBXb、Ⅱ5基因型为AaXBY,Ⅲ-8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或AAXBXB或AaXBXB,C正确;若Ⅱ—4与Ⅱ—5再生育一个孩子,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3/16,D正确。

19.B解析:

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的是三倍体有子西瓜;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不是由于基因重组而是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形成的,该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基因;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20.B解析:

改良苯酚品红液的作用是染色,A错;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影响纺锤体的形成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分裂间期所用的时间最长,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C错;低温时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不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D错。

21D解析:

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作用于前期,A错误。

AAaa的植株能形成配子比例如下:

1AA:

4Aa:

1aa,故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

Aaa:

aaa=1:

4:

1,B错误;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11和9,C错误。

AAaa与AA杂交后代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从而表现为不可育,D正确

22.C解析:

由题意可知,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变,是由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A正确;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1/2=12%,B正确;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4%+32%×1/2=20%,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1%+15%×1/2=8.5%,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C错误;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从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3.D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

种群基因频率一旦发生改变意味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

生殖隔离意味生物新物种的出现,C错误。

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会导致物质数量下降,D正确。

24D解析:

这是一个种群连续自交,没有发生隔离,故①错误;最初只有Aa型豌豆,连续n次自交后,出现三种基因型AA、Aa、aa,说明基因型频率改变,故④正确;自交4次后,根据Aa的频率及AA、aa的频率,A的基因频率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